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山,有繡佛羅漢留傳寺中。
宋紹興間悟本禅師奉诏開堂,辛稼軒為記。
見《信州府志》。
案:孝宗淳熙十六年己酉,先生五十歲。
鵲橋仙 己酉山行書所見 松岡避暑,茅檐避雨,閑去閑來幾度。
醉扶怪石看飛泉,又卻是前回醒處。
東家娶婦,西家歸女,燈火門前笑語。
釀成千頃稻花香,夜夜費、一天風露。
【校】 “怪石”,宋四卷本乙集“怪”作“孤”。
賀新郎 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 老大那堪說。
似如今、元龍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
笑富貴、千鈞一發。
硬語盤空誰來聽,記當時、隻有西窗月。
重進酒,換鳴瑟。
事無兩樣人心别。
問渠侬、神州畢竟,幾番離合。
汗血鹽車無人顧,千裡空收駿骨。
正目斷、關河路絕。
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
看試手,補天裂。
【校】 “那堪”,宋四卷本乙集“那”作“猶”。
“換鳴瑟”,四卷本“換”作“喚”。
【飲冰室考證】 此和鵝湖韻也。
同父和章有“去年風雪”語,先生再答,自當亦在本年。
【啟勳案】 同父複有和韻二首,見《龍川集》“寄辛幼安和見懷韻”:“老去憑誰說。
看幾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
父老長安今餘幾,後死無雠可雪。
猶未燥、當時生發。
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間、那有平安月。
胡婦弄,漢宮瑟。
樹猶如此堪重别。
隻使君、從來與我,話頭多合。
行矣置之無足問,誰換妍皮癡骨。
但莫使、伯牙弦絕。
九轉丹砂牢拾取,管精金、隻是尋常鐵。
龍共虎,夜聲裂。
”又“酬辛幼安再用韻見寄”:“離亂從頭說。
愛吾民、金缯不愛,蔓藤累葛。
壯筆畫消人脆好,冠蓋陰山觀雪。
虧殺我、一星星發。
涕出女吳成倒轉,問魯為、齊弱何年月。
丘也幸,由之瑟。
斬新換出旗麾别。
把當時、一樁大義,折開收合。
據地一呼吾往矣,萬裡搖肢動骨。
這話霸、隻成癡絕。
天地烘爐誰扇鞲,算于中、安得長堅鐵。
淝水破,關東裂。
”(己酉) 又 用前韻贈金華杜仲高 細把君詩說。
恍餘音、鈞天浩蕩,洞庭膠葛。
千丈陰崖塵不到,唯有層冰積雪。
乍一見、寒生毛發。
自昔佳人多薄命,對古來、一片傷心月。
金屋冷,夜調瑟。
去天尺五君家别。
看乘空、魚龍慘淡,風雲開合。
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銷殘戰骨。
歎夷甫、諸人清絕。
夜半狂歌悲風起,聽铮铮、陣馬檐間鐵。
南共北,正分裂。
【校】 題,四卷本乙集作“用前韻送杜叔高”。
【飲冰室考證】 此亦和鵝湖韻也。
故知為本年作。
仲高名旃,金華蘭溪人。
著有《癖齋小集》。
兄弟五人皆字曰高,而冠以伯仲叔季幼。
葉水心詩所謂“杜子五兄弟,詞林俱上頭”也。
陳同父有《複杜仲高書》,極稱其《滿江紅》詞之“半落半開花有恨,一晴一雨春無力”“别纜解時風度緊,離觞盡處花飛急”。
又雲:“伯高之賦,如奔風逸足,而鳴以和鸾。
叔高之詩,如幹戈森立,有吞虎食牛之氣。
而左右發春妍以輝映于其間,非獨一門之盛,可謂一門之豪。
”其為人可想見。
先生與仲高酬唱詞頗不少,此殆其最初之一首。
或由同父介以定交耶?四卷本凡仲高皆作叔高,未知孰是。
【啟勳案】 《曆代詩餘》記此段評論,詞句中微有不同。
謂葉正則贈杜幼高詩有“杜子五兄弟,才名不相下”之語,蓋伯高早登東萊之門雲雲。
下文則略相似。
(己酉) 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發生。
【校】 題,四卷本丁集“詞”作“語”。
“之”字無。
【飲冰室考證】 此詞作年無考,姑以附同父唱和諸詞後。
若說部所稱作于先生帥淮時,則無稽之談也。
(己酉) 水調歌頭 送信守王桂發 酒罷且勿起,重挽使君須。
一身都是和氣,别去意何如。
我輩情鐘休問,父老田頭說尹,淚落獨憐渠。
秋水見毛發,千尺定無魚。
望青阙,左黃閣,右紫樞。
東風桃李陌上,下馬拜除書。
屈指吾生餘幾,多病妨人痛飲,此事正愁餘。
江湖有歸雁,能寄草堂無。
【校】 題,四卷本乙集作“送太守王秉”。
“使君”,乙集“使”作“史”。
“妨人”,乙集“妨”作“故”。
【飲冰室考證】 此詞作年無考,然自次年以後任信守者似為王道夫,則桂發之去任,疑在鄭舜舉後,王道夫前。
此詞或作于己酉也。
據乙集題知桂發名秉。
沁園春 再到期思蔔築 一水西來,千丈晴虹,十裡翠屏。
喜草堂經歲,重來杜老,斜川好景,不負淵明。
老鶴高飛,一枝投宿,長笑蝸牛戴屋行。
平章了,待十分佳處,著個茅亭。
青山意氣峥嵘,似為我、歸來妩媚生。
解頻教花鳥,前歌後舞,更催雲水,暮送朝迎。
酒聖詩豪,可能無勢,我乃而今駕馭卿。
清溪上,被山靈卻笑,白發歸耕。
【校】 題,信州本無“再到”二字。
從四卷本乙集。
“一水”,《曆代詩餘》“水”作“曲”。
“投宿”,《曆代詩餘》“投”作“移”。
【飲冰室考證】 據詞中“草堂經歲,重來杜老”句,則當與“訪泉期思”一詞相距非久。
期思新居似成于帥閩以前,則此詞之作,當在己酉。
【啟勳案】 期思别館自是成于帥閩前,參觀下年些韻之《水龍吟》案語。
踏莎行 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 夜月樓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來去。
是誰秋到便凄涼,當年宋玉悲如許。
随分杯盤,等閑歌舞,問他有甚堪悲處。
思量卻也有悲時,重陽節近多風雨。
【啟勳案】 光宗紹熙元年庚戌,先生五十一歲。
念奴嬌 和信守王道夫席上韻 風狂雨橫,是邀勒園林、幾多桃李。
待上層樓無氣力,塵滿欄杆誰倚。
就火添衣,移香傍枕,莫卷朱簾起。
元宵過也,春寒猶自如此。
為問幾日新晴,鸠鳴屋上,鵲報檐前喜。
揩拭老來詩句眼,要看拍堤春水。
月下憑肩,花邊系馬,此興今休矣。
溪南酒賤,光陰隻在彈指。
一絡索 信守王道夫席上,用趙達夫賦金林檎韻 錦帳如雲,高處不知重數。
夜深銀燭淚成行,算都把、心期付。
莫待飛燕泥污。
問花花訴。
不知花定有情無,似卻怕、新詞妒。
【校】 “泥污”,《曆代詩餘》“污”作“戶”。
清平樂 壽信守王道夫 此身長健。
還卻功名願。
枉讀平生三萬卷。
滿酌金杯聽勸。
男兒玉帶金魚。
能消幾許詩書。
料得今宵醉也,兩行紅袖争扶。
【啟勳案】 《南宋文錄》:“王道夫名自中。
淳熙中登進士,卒于紹熙中。
”《廣信府志》雲“王自中,字道夫,平陽人。
登進士。
紹興初出知信州”雲雲,因而大惑。
蓋紹興初先生尚未生,年代不相應也。
無奈廣信府之“名宦志”及“職官志”皆雲紹興初。
繼查錢士升之《南宋書》雲“王自中,平陽人。
淳熙中登進士”雲雲,有“淳熙中”三字,始知《廣信府志》之誤“紹熙”為“紹興”。
蓋宋代乃府縣制,知府即外官之最高級。
苟非有殊勳,未有不登進士而能作知府者,亦未有既作地方最高長官乃再應童子試而取進士者。
王道夫登進士于淳熙中,則紹熙初出知信州,距釋褐後八九年,則相合矣。
時先生亦适家居于信州之上饒也。
即以此三首系于紹熙元年庚戌。
沁園春 期思舊呼奇獅,或雲棋師,皆非也。
餘考之荀卿書雲:“孫叔敖,期思之鄙人也。
”期思屬弋陽郡,此地舊屬弋陽縣。
雖古之弋陽、期思,見之圖記者不同,然有弋陽則有期思也。
橋壞複成,父老請餘賦,作《沁園春》以證之 有美人兮,玉佩瓊琚,吾夢見之。
問斜陽猶照,漁樵故裡,長橋誰記,今古期思。
物化蒼茫,神遊仿佛,春與猿吟秋鶴飛。
還驚笑,向晴波忽見,千丈虹霓。
覺來西望崔嵬。
更上有、清楓下有溪。
待空山自薦,寒泉秋菊,中流卻送,桂棹蘭旗。
萬事長嗟,百年雙鬓,吾非斯人誰與歸。
憑闌久,正清愁未了,醉墨休題。
【校】 “吾夢”,《曆代詩餘》“吾”作“我”。
“今古期思”,《曆代詩餘》“期”作“相”,誤。
“寒泉”,《曆代詩餘》“泉”作“冰”。
【啟勳案】 期思屬鉛山縣,即瓢泉所在地。
此詞與鄉人父老相周旋,當是蔔築以後。
參觀下文本年用些語之《水龍吟》案語。
(庚戌) 案:《信州府志》:“期思橋在鉛山縣東二十裡。
” 又 答餘叔良 我試評君,君定何如,玉川似之。
記李花初發,乘雲共語,梅花開後,對月相思。
白發重來,畫橋一望,秋水長天孤鹜飛。
同吟處,看佩搖明月,衣卷青霓。
相君高節崔嵬。
是此處、耕岩與釣溪。
被西風吹盡,村箫社鼔,青山留得,松蓋雲旗。
吊古愁濃,懷人日暮,一片心從天外歸。
新詞好,似凄涼楚些,字字堪題。
【校】 “共語”,《曆代詩餘》“共”作“笑”。
又 答楊世長 我醉狂吟,君作新聲,倚歌和之。
算芬芳定向,梅間得意,輕清多是,雪裡尋思。
朱雀橋邊,何人會道,野草斜陽春燕飛。
都休問,甚元無霁雨,卻有晴霓。
詩壇千丈崔嵬。
更有筆、如山墨作溪。
看君才未數,曹劉敵手,風騷合受,屈宋降旗。
誰識相如,平生自許,慷慨須乘驷馬歸。
長安路,問垂虹千柱,何處曾題。
【啟勳案】 此三首《沁園春》皆不見于四卷本。
唯信州十二卷本有之。
後兩首用期思之韻,當是同時作。
鵲橋仙 和範先之送之弟歸浮梁 小窗風雨,從今便憶,中夜笑談清軟。
啼鴉衰柳自無聊,更管得、離人腸斷。
詩書事業,青氈猶在,頭上貂蟬會見。
莫貪風月卧江湖,道日近、長安路遠。
柳梢青 和範先之席上賦牡丹 姚魏名流。
年年攪斷,雨恨風愁。
解釋春光,剩須破費,酒令詩籌。
玉肌紅粉溫柔。
更染盡、天香未休。
今夜簪花,他年第一,玉殿東頭。
【校】 題,四卷本乙集“先之”作“廓之”。
“攪斷”,乙集“攪”作“攬”。
鹧鸪天 送範先之秋試 白苎千袍入嫩涼。
春蠶食葉響回廊。
禹門已準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鵬北海,鳳朝陽。
又攜書劍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雲上,卻笑人間舉子忙。
【校】 題,四卷本乙集作“送廓之秋試”。
“千袍”,乙集“千”作“新”。
《曆代詩餘》作“新”。
“青雲上”,乙集“上”作“去”。
“卻笑”,《曆代詩餘》作“笑看”。
定風波 席上送範先之遊建邺 聽我尊前醉後歌。
人生無奈别離何。
但使情親千裡近,須信,無情對面是山河。
寄語石頭城下水,居士,而今渾不怕風波。
借使未成鷗鹭伴,經慣,也應學得老漁蓑。
【校】 題,四卷本乙集“先”作“廓”,“邺”作“康”。
“成鷗鹭伴”,乙集作“如鷗鳥慣”。
“經慣”,乙集作“相伴”。
【啟勳案】 《讀史方輿紀要》:“孫吳都建業。
東晉改為建邺。
宋、齊、梁、陳因之。
隋平陳,郡廢,于石頭城置蔣州。
” 谒金門 和廓之五月雪樓小集韻 遮素月。
雲外金蛇明滅。
翻樹啼鴉聲未徹。
雨聲驚落葉。
寶炬成行嫌熱。
玉腕藕絲誰雪。
流水高山弦斷絕。
怒蛙聲自咽。
【校】 題,信州本無題。
此題從四卷本丁集。
【啟勳案】 雪樓乃先生帶湖宅中庭院。
此詞見四卷本丁集。
因是與範先之唱和之作,故彙附于此。
先之于紹熙二年辛亥,即與先生别。
故此諸詞當在庚戌。
又 山吐月。
畫燭從教風滅。
一曲瑤琴才聽徹。
金蕉三兩葉。
驟雨微涼還熱。
似欠舞瓊歌雪。
近日醉鄉音問絕。
有時清淚咽。
【啟勳案】 此詞與前首同韻,當是同時作。
醉翁操 頃餘從範廓之求觀家譜,見其冠冕蟬聯,世載勳德。
廓之甚文而好修,意其昌未艾也。
今天子即位,覃慶中外,勳臣子孫無見仕者官之。
先是,朝廷屢诏甄錄元黨籍家。
合是二者,廓之應仕矣。
将告諸朝,行有日,請餘作詩以贈。
屬餘避謗,持此戒甚力,不得如廓之請。
又念廓之與餘遊八年,日從事詩酒間,意相得歡甚,于其别也,何獨能恝然。
顧廓之長于楚詞而妙于琴,辄拟《醉翁操》,為之詞以叙别。
異時廓之绾組東歸,仆當買羊沽酒,廓之為鼓一再行,以為山中盛事雲 長松。
之風。
如公。
肯餘從。
山中。
人心與吾兮誰同。
湛湛千裡之江,上有楓。
噫送子于東,望君之門兮九重。
女無悅己,誰适為容。
不龜手藥,或一朝兮取封。
昔與遊兮皆童。
我獨窮兮今翁。
一魚兮一龍。
勞心兮忡忡。
噫命與時逢。
子之所食兮萬鐘。
【校】 題,從四卷本丁集。
信州本“廓之”皆作“先之”;“覃慶”之上無“今天子即位”五字,而代以一“時”字;“勳臣”之上無“中外”二字;“屢诏”上無“朝廷”二字。
“之所”,丁集作“取之”。
過片,《曆代詩餘》以“女無悅己”為過片,似誤。
【飲冰室考證】 右詞四卷本在丁集。
丁集各時代詞皆有,不能确指其作于何年。
文中“今天子即位”雲雲,非光宗則甯宗。
然先生自紹熙三年壬子至五年甲寅出帥閩,此三年絕無與範唱和之作。
且丙集全部不見範名(丙集系帥閩後、帥越前所作),題中雲“廓之與餘遊八年,日從事詩酒”,是八年間從未分攜,然則此詞非作于甯宗初元決矣。
疑廓之蓋自先生罷職歸上饒後,始終相随。
“八年”雲者,自乙巳冬至壬子春,首尾八年也。
壬子春先生赴閩憲任,廓之亦告朝将行。
自此二人即不合并,無唱和痕迹矣。
頗疑廓之即手編甲集之範開,果爾,則并乙集亦或成于其手。
故此兩集别裁皆甚嚴。
丙集以下,因範不在旁,他人沿舊名續編,不免攙入赝鼎矣。
【啟勳案】 題中“今天子即位”雲雲,參以紹熙元年二月殿中侍禦史劉光祖之奏章,力言甄錄人才及尊崇
宋紹興間悟本禅師奉诏開堂,辛稼軒為記。
見《信州府志》。
案:孝宗淳熙十六年己酉,先生五十歲。
鵲橋仙 己酉山行書所見 松岡避暑,茅檐避雨,閑去閑來幾度。
醉扶怪石看飛泉,又卻是前回醒處。
東家娶婦,西家歸女,燈火門前笑語。
釀成千頃稻花香,夜夜費、一天風露。
【校】 “怪石”,宋四卷本乙集“怪”作“孤”。
賀新郎 同父見和,再用韻答之 老大那堪說。
似如今、元龍臭味,孟公瓜葛。
我病君來高歌飲,驚散樓頭飛雪。
笑富貴、千鈞一發。
硬語盤空誰來聽,記當時、隻有西窗月。
重進酒,換鳴瑟。
事無兩樣人心别。
問渠侬、神州畢竟,幾番離合。
汗血鹽車無人顧,千裡空收駿骨。
正目斷、關河路絕。
我最憐君中宵舞,道男兒、到死心如鐵。
看試手,補天裂。
【校】 “那堪”,宋四卷本乙集“那”作“猶”。
“換鳴瑟”,四卷本“換”作“喚”。
【飲冰室考證】 此和鵝湖韻也。
同父和章有“去年風雪”語,先生再答,自當亦在本年。
【啟勳案】 同父複有和韻二首,見《龍川集》“寄辛幼安和見懷韻”:“老去憑誰說。
看幾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
父老長安今餘幾,後死無雠可雪。
猶未燥、當時生發。
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間、那有平安月。
胡婦弄,漢宮瑟。
樹猶如此堪重别。
隻使君、從來與我,話頭多合。
行矣置之無足問,誰換妍皮癡骨。
但莫使、伯牙弦絕。
九轉丹砂牢拾取,管精金、隻是尋常鐵。
龍共虎,夜聲裂。
”又“酬辛幼安再用韻見寄”:“離亂從頭說。
愛吾民、金缯不愛,蔓藤累葛。
壯筆畫消人脆好,冠蓋陰山觀雪。
虧殺我、一星星發。
涕出女吳成倒轉,問魯為、齊弱何年月。
丘也幸,由之瑟。
斬新換出旗麾别。
把當時、一樁大義,折開收合。
據地一呼吾往矣,萬裡搖肢動骨。
這話霸、隻成癡絕。
天地烘爐誰扇鞲,算于中、安得長堅鐵。
淝水破,關東裂。
”(己酉) 又 用前韻贈金華杜仲高 細把君詩說。
恍餘音、鈞天浩蕩,洞庭膠葛。
千丈陰崖塵不到,唯有層冰積雪。
乍一見、寒生毛發。
自昔佳人多薄命,對古來、一片傷心月。
金屋冷,夜調瑟。
去天尺五君家别。
看乘空、魚龍慘淡,風雲開合。
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銷殘戰骨。
歎夷甫、諸人清絕。
夜半狂歌悲風起,聽铮铮、陣馬檐間鐵。
南共北,正分裂。
【校】 題,四卷本乙集作“用前韻送杜叔高”。
【飲冰室考證】 此亦和鵝湖韻也。
故知為本年作。
仲高名旃,金華蘭溪人。
著有《癖齋小集》。
兄弟五人皆字曰高,而冠以伯仲叔季幼。
葉水心詩所謂“杜子五兄弟,詞林俱上頭”也。
陳同父有《複杜仲高書》,極稱其《滿江紅》詞之“半落半開花有恨,一晴一雨春無力”“别纜解時風度緊,離觞盡處花飛急”。
又雲:“伯高之賦,如奔風逸足,而鳴以和鸾。
叔高之詩,如幹戈森立,有吞虎食牛之氣。
而左右發春妍以輝映于其間,非獨一門之盛,可謂一門之豪。
”其為人可想見。
先生與仲高酬唱詞頗不少,此殆其最初之一首。
或由同父介以定交耶?四卷本凡仲高皆作叔高,未知孰是。
【啟勳案】 《曆代詩餘》記此段評論,詞句中微有不同。
謂葉正則贈杜幼高詩有“杜子五兄弟,才名不相下”之語,蓋伯高早登東萊之門雲雲。
下文則略相似。
(己酉) 破陣子 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發生。
【校】 題,四卷本丁集“詞”作“語”。
“之”字無。
【飲冰室考證】 此詞作年無考,姑以附同父唱和諸詞後。
若說部所稱作于先生帥淮時,則無稽之談也。
(己酉) 水調歌頭 送信守王桂發 酒罷且勿起,重挽使君須。
一身都是和氣,别去意何如。
我輩情鐘休問,父老田頭說尹,淚落獨憐渠。
秋水見毛發,千尺定無魚。
望青阙,左黃閣,右紫樞。
東風桃李陌上,下馬拜除書。
屈指吾生餘幾,多病妨人痛飲,此事正愁餘。
江湖有歸雁,能寄草堂無。
【校】 題,四卷本乙集作“送太守王秉”。
“使君”,乙集“使”作“史”。
“妨人”,乙集“妨”作“故”。
【飲冰室考證】 此詞作年無考,然自次年以後任信守者似為王道夫,則桂發之去任,疑在鄭舜舉後,王道夫前。
此詞或作于己酉也。
據乙集題知桂發名秉。
沁園春 再到期思蔔築 一水西來,千丈晴虹,十裡翠屏。
喜草堂經歲,重來杜老,斜川好景,不負淵明。
老鶴高飛,一枝投宿,長笑蝸牛戴屋行。
平章了,待十分佳處,著個茅亭。
青山意氣峥嵘,似為我、歸來妩媚生。
解頻教花鳥,前歌後舞,更催雲水,暮送朝迎。
酒聖詩豪,可能無勢,我乃而今駕馭卿。
清溪上,被山靈卻笑,白發歸耕。
【校】 題,信州本無“再到”二字。
從四卷本乙集。
“一水”,《曆代詩餘》“水”作“曲”。
“投宿”,《曆代詩餘》“投”作“移”。
【飲冰室考證】 據詞中“草堂經歲,重來杜老”句,則當與“訪泉期思”一詞相距非久。
期思新居似成于帥閩以前,則此詞之作,當在己酉。
【啟勳案】 期思别館自是成于帥閩前,參觀下年些韻之《水龍吟》案語。
踏莎行 庚戌中秋後二夕,帶湖篆岡小酌 夜月樓台,秋香院宇,笑吟吟地人來去。
是誰秋到便凄涼,當年宋玉悲如許。
随分杯盤,等閑歌舞,問他有甚堪悲處。
思量卻也有悲時,重陽節近多風雨。
【啟勳案】 光宗紹熙元年庚戌,先生五十一歲。
念奴嬌 和信守王道夫席上韻 風狂雨橫,是邀勒園林、幾多桃李。
待上層樓無氣力,塵滿欄杆誰倚。
就火添衣,移香傍枕,莫卷朱簾起。
元宵過也,春寒猶自如此。
為問幾日新晴,鸠鳴屋上,鵲報檐前喜。
揩拭老來詩句眼,要看拍堤春水。
月下憑肩,花邊系馬,此興今休矣。
溪南酒賤,光陰隻在彈指。
一絡索 信守王道夫席上,用趙達夫賦金林檎韻 錦帳如雲,高處不知重數。
夜深銀燭淚成行,算都把、心期付。
莫待飛燕泥污。
問花花訴。
不知花定有情無,似卻怕、新詞妒。
【校】 “泥污”,《曆代詩餘》“污”作“戶”。
清平樂 壽信守王道夫 此身長健。
還卻功名願。
枉讀平生三萬卷。
滿酌金杯聽勸。
男兒玉帶金魚。
能消幾許詩書。
料得今宵醉也,兩行紅袖争扶。
【啟勳案】 《南宋文錄》:“王道夫名自中。
淳熙中登進士,卒于紹熙中。
”《廣信府志》雲“王自中,字道夫,平陽人。
登進士。
紹興初出知信州”雲雲,因而大惑。
蓋紹興初先生尚未生,年代不相應也。
無奈廣信府之“名宦志”及“職官志”皆雲紹興初。
繼查錢士升之《南宋書》雲“王自中,平陽人。
淳熙中登進士”雲雲,有“淳熙中”三字,始知《廣信府志》之誤“紹熙”為“紹興”。
蓋宋代乃府縣制,知府即外官之最高級。
苟非有殊勳,未有不登進士而能作知府者,亦未有既作地方最高長官乃再應童子試而取進士者。
王道夫登進士于淳熙中,則紹熙初出知信州,距釋褐後八九年,則相合矣。
時先生亦适家居于信州之上饒也。
即以此三首系于紹熙元年庚戌。
沁園春 期思舊呼奇獅,或雲棋師,皆非也。
餘考之荀卿書雲:“孫叔敖,期思之鄙人也。
”期思屬弋陽郡,此地舊屬弋陽縣。
雖古之弋陽、期思,見之圖記者不同,然有弋陽則有期思也。
橋壞複成,父老請餘賦,作《沁園春》以證之 有美人兮,玉佩瓊琚,吾夢見之。
問斜陽猶照,漁樵故裡,長橋誰記,今古期思。
物化蒼茫,神遊仿佛,春與猿吟秋鶴飛。
還驚笑,向晴波忽見,千丈虹霓。
覺來西望崔嵬。
更上有、清楓下有溪。
待空山自薦,寒泉秋菊,中流卻送,桂棹蘭旗。
萬事長嗟,百年雙鬓,吾非斯人誰與歸。
憑闌久,正清愁未了,醉墨休題。
【校】 “吾夢”,《曆代詩餘》“吾”作“我”。
“今古期思”,《曆代詩餘》“期”作“相”,誤。
“寒泉”,《曆代詩餘》“泉”作“冰”。
【啟勳案】 期思屬鉛山縣,即瓢泉所在地。
此詞與鄉人父老相周旋,當是蔔築以後。
參觀下文本年用些語之《水龍吟》案語。
(庚戌) 案:《信州府志》:“期思橋在鉛山縣東二十裡。
” 又 答餘叔良 我試評君,君定何如,玉川似之。
記李花初發,乘雲共語,梅花開後,對月相思。
白發重來,畫橋一望,秋水長天孤鹜飛。
同吟處,看佩搖明月,衣卷青霓。
相君高節崔嵬。
是此處、耕岩與釣溪。
被西風吹盡,村箫社鼔,青山留得,松蓋雲旗。
吊古愁濃,懷人日暮,一片心從天外歸。
新詞好,似凄涼楚些,字字堪題。
【校】 “共語”,《曆代詩餘》“共”作“笑”。
又 答楊世長 我醉狂吟,君作新聲,倚歌和之。
算芬芳定向,梅間得意,輕清多是,雪裡尋思。
朱雀橋邊,何人會道,野草斜陽春燕飛。
都休問,甚元無霁雨,卻有晴霓。
詩壇千丈崔嵬。
更有筆、如山墨作溪。
看君才未數,曹劉敵手,風騷合受,屈宋降旗。
誰識相如,平生自許,慷慨須乘驷馬歸。
長安路,問垂虹千柱,何處曾題。
【啟勳案】 此三首《沁園春》皆不見于四卷本。
唯信州十二卷本有之。
後兩首用期思之韻,當是同時作。
鵲橋仙 和範先之送之弟歸浮梁 小窗風雨,從今便憶,中夜笑談清軟。
啼鴉衰柳自無聊,更管得、離人腸斷。
詩書事業,青氈猶在,頭上貂蟬會見。
莫貪風月卧江湖,道日近、長安路遠。
柳梢青 和範先之席上賦牡丹 姚魏名流。
年年攪斷,雨恨風愁。
解釋春光,剩須破費,酒令詩籌。
玉肌紅粉溫柔。
更染盡、天香未休。
今夜簪花,他年第一,玉殿東頭。
【校】 題,四卷本乙集“先之”作“廓之”。
“攪斷”,乙集“攪”作“攬”。
鹧鸪天 送範先之秋試 白苎千袍入嫩涼。
春蠶食葉響回廊。
禹門已準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鵬北海,鳳朝陽。
又攜書劍路茫茫。
明年此日青雲上,卻笑人間舉子忙。
【校】 題,四卷本乙集作“送廓之秋試”。
“千袍”,乙集“千”作“新”。
《曆代詩餘》作“新”。
“青雲上”,乙集“上”作“去”。
“卻笑”,《曆代詩餘》作“笑看”。
定風波 席上送範先之遊建邺 聽我尊前醉後歌。
人生無奈别離何。
但使情親千裡近,須信,無情對面是山河。
寄語石頭城下水,居士,而今渾不怕風波。
借使未成鷗鹭伴,經慣,也應學得老漁蓑。
【校】 題,四卷本乙集“先”作“廓”,“邺”作“康”。
“成鷗鹭伴”,乙集作“如鷗鳥慣”。
“經慣”,乙集作“相伴”。
【啟勳案】 《讀史方輿紀要》:“孫吳都建業。
東晉改為建邺。
宋、齊、梁、陳因之。
隋平陳,郡廢,于石頭城置蔣州。
” 谒金門 和廓之五月雪樓小集韻 遮素月。
雲外金蛇明滅。
翻樹啼鴉聲未徹。
雨聲驚落葉。
寶炬成行嫌熱。
玉腕藕絲誰雪。
流水高山弦斷絕。
怒蛙聲自咽。
【校】 題,信州本無題。
此題從四卷本丁集。
【啟勳案】 雪樓乃先生帶湖宅中庭院。
此詞見四卷本丁集。
因是與範先之唱和之作,故彙附于此。
先之于紹熙二年辛亥,即與先生别。
故此諸詞當在庚戌。
又 山吐月。
畫燭從教風滅。
一曲瑤琴才聽徹。
金蕉三兩葉。
驟雨微涼還熱。
似欠舞瓊歌雪。
近日醉鄉音問絕。
有時清淚咽。
【啟勳案】 此詞與前首同韻,當是同時作。
醉翁操 頃餘從範廓之求觀家譜,見其冠冕蟬聯,世載勳德。
廓之甚文而好修,意其昌未艾也。
今天子即位,覃慶中外,勳臣子孫無見仕者官之。
先是,朝廷屢诏甄錄元黨籍家。
合是二者,廓之應仕矣。
将告諸朝,行有日,請餘作詩以贈。
屬餘避謗,持此戒甚力,不得如廓之請。
又念廓之與餘遊八年,日從事詩酒間,意相得歡甚,于其别也,何獨能恝然。
顧廓之長于楚詞而妙于琴,辄拟《醉翁操》,為之詞以叙别。
異時廓之绾組東歸,仆當買羊沽酒,廓之為鼓一再行,以為山中盛事雲 長松。
之風。
如公。
肯餘從。
山中。
人心與吾兮誰同。
湛湛千裡之江,上有楓。
噫送子于東,望君之門兮九重。
女無悅己,誰适為容。
不龜手藥,或一朝兮取封。
昔與遊兮皆童。
我獨窮兮今翁。
一魚兮一龍。
勞心兮忡忡。
噫命與時逢。
子之所食兮萬鐘。
【校】 題,從四卷本丁集。
信州本“廓之”皆作“先之”;“覃慶”之上無“今天子即位”五字,而代以一“時”字;“勳臣”之上無“中外”二字;“屢诏”上無“朝廷”二字。
“之所”,丁集作“取之”。
過片,《曆代詩餘》以“女無悅己”為過片,似誤。
【飲冰室考證】 右詞四卷本在丁集。
丁集各時代詞皆有,不能确指其作于何年。
文中“今天子即位”雲雲,非光宗則甯宗。
然先生自紹熙三年壬子至五年甲寅出帥閩,此三年絕無與範唱和之作。
且丙集全部不見範名(丙集系帥閩後、帥越前所作),題中雲“廓之與餘遊八年,日從事詩酒”,是八年間從未分攜,然則此詞非作于甯宗初元決矣。
疑廓之蓋自先生罷職歸上饒後,始終相随。
“八年”雲者,自乙巳冬至壬子春,首尾八年也。
壬子春先生赴閩憲任,廓之亦告朝将行。
自此二人即不合并,無唱和痕迹矣。
頗疑廓之即手編甲集之範開,果爾,則并乙集亦或成于其手。
故此兩集别裁皆甚嚴。
丙集以下,因範不在旁,他人沿舊名續編,不免攙入赝鼎矣。
【啟勳案】 題中“今天子即位”雲雲,參以紹熙元年二月殿中侍禦史劉光祖之奏章,力言甄錄人才及尊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