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小
中
大
【校】
“記方丈”,四卷本甲集作“方丈裡”。
“陳迹”,信州本“陳”作“塵”。
從甲集。
【啟勳案】 此或當是卧病博山寺之作。
《信州府志》:“東岩在永豐縣南即虹橋。
其下水清石瘦,風景殊佳雲。
”博山在永豐縣屬寺旁,有稼軒書舍,為先生所常至。
而詞中又有“東岩石”之句,故疑非家居。
水調歌頭 和王政之右司吳江觀雪見寄 造化故豪縱,千裡玉鸾飛。
等閑更把萬斛,瓊粉蓋玻璃。
好卷垂虹千丈,隻放冰壺一色,雲海路應迷。
老子舊遊處,回首夢耶非。
谪仙人,鷗鳥伴,兩忘機。
掀髯把酒一笑,詩在片帆西。
寄語煙波舊侶,聞道莼鲈正美,休裂芰荷衣。
上界足官府,汗漫與君期。
【校】 題,四卷本甲集“政”作“正”。
“造化”,甲集與《曆代詩餘》“化”作“物”。
“玻璃”,四卷本甲集作“頗黎”。
“休裂”,四卷本甲集“裂”作“制”。
聲聲慢 嘲紅木犀。
餘兒時嘗入京師禁中凝碧池,因書當時所見 開元盛日,天上栽花,月殿桂影重重。
十裡芬芳,一枝金粟玲珑。
管弦凝碧池上,記當時、風月愁侬。
翠華遠、但江南草木,煙鎖深宮。
隻為天姿冷澹,被西風醞釀,徹骨香濃。
枉學丹蕉葉展,偷染妖紅。
道人取次裝束,是自家、香底家風。
更怕是,為凄涼、長在醉中。
【校】 題,“嘲”,四卷本甲集作“賦”,“犀”字下空一格。
小草齋鈔本“犀”字下作小注。
“葉展”,信州本“展”作“底”。
從四卷本。
【啟勳案】 辛敬甫所編之世系譜,先生祖父名贊,仕金,封隴西郡開國男,知開封府。
先生殆随任在官署,故兒時得入禁中也。
江神子 和人韻 剩雲殘日弄陰晴。
晚山明。
小溪橫。
枝上綿蠻、休作斷腸聲。
但是青山山下路,春到處、總堪行。
當年彩筆賦《蕪城》。
憶平生。
若為情。
試把靈槎、歸路問君平。
花底夜深寒較甚,須拚卻、玉山傾。
【校】 “春到處”,信州本“春”作“青”。
從四卷本甲集。
《曆代詩餘》作“青”。
“較甚”,四卷本甲集作“色重”。
又 和人韻 梨花著雨晚來晴。
月胧明。
淚縱橫。
繡閣香濃、深鎖鳳箫聲。
未必人知深意思,還獨自、繞花行。
酒兵昨夜壓愁城。
太狂生。
轉關情。
寫盡胸中、塊磊未全平。
卻與平章珠玉價,看醉裡、錦囊傾。
【校】 題,四卷本乙集作“和人韻”。
信州本無題。
從四卷本。
【啟勳案】 此一首雖見乙集,但用前首之韻,知是同時作。
蓋甲集雖無四十八歲以後作,唯乙、丙、丁集則有四十八歲以前作也。
又 和陳仁和韻 玉箫聲遠憶骖鸾。
幾悲歡。
帶羅寬。
且對花前、痛飲莫留殘。
歸去小窗明月在,雲一縷、玉千竿。
吳霜應點鬓雲斑。
绮窗閑。
夢連環。
說與東風、歸興有無間。
芳草姑蘇台下路,和淚看、小屏山。
【校】 “绮窗”,《曆代詩餘》“窗”作“床”。
“歸興”,四卷本甲集“興”作“意”。
又 用前韻 寶钗飛鳳鬓驚鸾。
望重歡。
水雲寬。
腸斷新來、翠被粉香殘。
待得來時春盡也,梅結子、筍成竿。
湘筠簾卷淚痕斑。
佩聲閑。
玉垂環。
個裡溫柔、容我老其間。
卻笑平生三羽箭,何日去、定天山? 【校】 題,四卷本乙集作“用前韻”。
信州本無題。
從四卷本。
【啟勳案】 此首亦見乙集,但用前首甲集之韻,當是同時作。
又 和人韻 梅梅柳柳鬥纖。
亂山中。
為誰容。
試著春衫、依舊怯東風。
何處踏青人未去,呼女伴、認驕骢。
兒家門戶幾重重。
記相逢。
畫樓東。
明日重來、風雨暗殘紅。
可惜行雲春不管,裙帶褪、鬓雲松。
青玉案 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衆裡尋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校】 “燈火”,四卷本甲集脫此二字。
定風波 春日漫興 少日春懷似酒濃。
插花走馬醉千鐘。
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簾栊。
卷盡殘花風未定,休恨,花開元自要春風。
試問春歸誰得見,飛燕,來時相遇夕陽中。
【校】 題,四卷本甲集作“春日漫興”。
信州本無題。
從四卷本。
臨江仙 探梅 老去惜花心已懶,愛梅猶繞江村。
一枝先破玉溪春。
更無花态度,全是雪精神。
剩向青山餐秀色,為渠著句清新。
竹根流水帶溪雲。
醉中渾不記,歸路月黃昏。
【校】 “全是”,四卷本甲集“是”作“有”。
“餐秀”,甲集“餐”作“9”。
“不記”,《曆代詩餘》“記”作“覺”。
【啟勳案】 玉溪在玉山縣,乃信江支流。
蝶戀花 送之弟 衰草斜陽三萬頃。
不算飄零、天外孤鴻影。
幾許凄涼須痛飲。
行人自向江頭醒。
會少離多看兩鬓。
萬縷千絲、何況新來病。
不是離愁難整頓。
被他引惹其他恨。
【校】 “斜陽”,《花庵》“斜”作“殘”。
小重山 席上和人韻送李子永提幹 旋制離歌唱未成。
陽關先畫出、柳邊亭。
中年懷抱管弦聲。
難忘處,風月此時情。
夜雨共誰聽。
盡教清夢去、兩三程。
商量詩價重連城。
相如老,漢殿舊知名。
【啟勳案】 此詞亦見甲集。
李子永見前“文字觑天巧”之《水調歌頭》。
又 茉莉 倩得薰風染綠衣。
國香收不起、透冰肌。
略開些個未多時。
窗兒外,卻早被人知。
越惜越嬌癡。
一枝雲鬓上、那人宜。
莫将他去比荼?。
分明是,他更韻些兒。
【校】 “些個”,四卷本甲集“個”作“子”。
“韻些”,甲集“韻”作“的”。
南鄉子 舟中記夢 欹枕橹聲邊。
貪聽咿啞聒醉眠。
夢裡笙歌花底去,依然。
翠袖盈盈在眼前。
别後兩眉尖。
欲說還休夢已闌。
隻記埋冤前夜月,相看。
不管人愁獨自圓。
鹧鸪天 代人賦 晚日寒鴉一片愁。
柳塘新綠卻溫柔。
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腸已斷,淚難收。
相思重上小紅樓。
情知已被雲遮斷,頻倚闌幹不自由。
【校】 “雲遮”,四卷本甲集“雲”作“山”。
又 送人 唱徹陽關淚未幹。
功名餘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
隻今離合是悲歡。
江頭未是風波惡,别有人間行路難。
【校】 題,四卷本甲集作“送人”。
信州本無題。
從四卷本。
【啟勳案】 信州本此詞之眉伯兄一批雲:“頗疑‘是悲歡’之‘是’字當作‘足’字。
但諸本皆作‘是’。
”猶記一次與伯兄同讀稼軒集,亦聞其作“是”說。
今餘之《稼軒集》此詞之趺有一“足”字,猶是伯兄手筆也。
朝中措 綠萍池沼絮飛忙。
花入蜜脾香。
長怪春歸何處,誰知個裡迷藏。
殘雲剩雨,些兒意思,直恁思量。
不是流莺驚覺,夢中啼損紅妝。
菩薩蠻 送之弟歸浮梁 無情最是江頭柳。
長條折盡還依舊。
木葉下平湖。
雁來書有無? 雁無書尚可。
好語憑誰和。
風雨斷腸時。
小山生桂枝。
【校】 “好語”,四卷本甲集“好”作“妙”。
又 席上分賦得櫻桃 香浮乳酪玻璃盞。
年年醉裡嘗新慣。
何物比春風。
歌唇一點紅。
江湖青夢斷。
翠籠明光殿。
萬顆瀉輕勻。
低頭愧野人。
【校】 題,四卷本甲集作“坐中賦櫻桃”。
“玻璃盞”,信州本“盞”作“碗”。
從《曆代詩餘》。
“瀉”,甲集作“冩”。
《曆代詩餘》作“寫”。
太常引 壽韓南澗尚書 君王著意履聲間。
便合押、紫宸班。
今代又尊韓。
道吏部、文章泰山。
一杯千歲,問公何事,早伴赤松閑。
功業後來看。
似江左、風流謝安。
【校】 題,四卷本甲集作“壽南澗”。
杏花天 無題 病來自是于春懶。
但别院、笙歌一片。
蛛絲網遍玻璃盞。
更問舞裙歌扇。
有多少、莺愁蝶怨。
甚夢裡、春歸不管。
楊花也笑人情淺。
故故沾衣撲面。
【校】 “甚夢裡”,《曆代詩餘》“甚”作“任”。
霜天曉角 旅興 吳頭楚尾。
一棹人千裡。
休說舊愁新恨,長亭樹、今如此。
宦遊吾倦矣。
玉人留我醉。
明日落花寒食,得且住、為佳耳。
【校】 題,《花庵》作“别意”。
“落花”,四卷本甲集“落”作“萬”。
一絡索 閨思 羞見鑒鸾孤卻。
倩人梳掠。
一春長是為花愁,甚夜夜、東風惡。
行繞翠簾珠箔。
錦箋誰托。
玉觞淚滿卻停觞,怕酒似、郎情薄。
【飲冰室考證】 以上諸首皆見四卷本甲集,可斷定為丁未(先生四十八歲)以前作。
南歌子 萬萬千千恨,前前後後山。
傍人道我轎兒寬。
不道被他遮得,望伊難。
今夜江頭樹,船兒系那邊。
知他熱後甚時眠。
萬一不成眠也,有誰扇。
【啟勳案】 此一首為信州本所無。
見四卷本甲集,因附錄于此。
踏歌 攧厥。
看精神、壓一龐兒劣。
更言語一似春莺滑。
一團兒美滿天和雪。
去也。
把春衫、換卻同心結。
向人道不怕輕離别。
問昨宵因甚歌聲咽。
秋被夢,春閨月。
舊家事、卻對何人說。
告第一莫趁蜂和蝶。
有春歸花落時節。
【啟勳案】 此詞不見信州本,唯四卷本甲集及《稼軒詞補遺》皆有之。
以其見甲集,當是丁未以前作。
據彊村考證,謂此為雙曳頭調,原本分二段,以“問昨宵”句為過片,據朱敦儒《樵歌》改正雲。
鵲橋仙 為人慶八十席上戲作 朱顔暈酒,方瞳點漆,閑傍松邊倚杖。
不須更展畫圖看,自是個、壽星模樣。
今朝盛事,一杯深勸,更把新詞齊唱。
人間八十最風流,長貼在、兒兒額上。
【校】 題,四卷本甲集“席上”作“席間”。
“長貼”,甲集“貼”作“帖”。
清平樂 為兒鐵柱作 靈皇醮罷。
福祿都來也。
試引鹓花樹下。
斷了驚驚怕怕。
從今日日聰明。
更宜潭妹嵩兄。
看取辛家鐵柱,無災無難公卿。
【校】 題,四卷本丁集無。
【飲冰室考證】 先生有子九人。
早殇,遺詩有《哭》十五章。
餘八子名皆從禾。
疑乃在贛州時所生,因此字頗僻,無所取義也。
其餘八子疑皆先生自号稼軒後所産,命名與名軒同意也。
《哭》詩無一語涉及有兄姊,且哀悼特甚,疑是長子。
鐵柱不知是某子之小名。
詞中有“斷了驚驚怕怕”“無災無難”等語,當是殇後所生者。
【啟勳案】 右之考證乃節錄伯兄所著《先生年譜》中世系譜之一段。
果如是,則此詞作年當甚早,故雖見于丁集,因以移附甲集諸詞之後。
◎◎◎◎◎◎◎◎◎◎
“陳迹”,信州本“陳”作“塵”。
從甲集。
【啟勳案】 此或當是卧病博山寺之作。
《信州府志》:“東岩在永豐縣南即虹橋。
其下水清石瘦,風景殊佳雲。
”博山在永豐縣屬寺旁,有稼軒書舍,為先生所常至。
而詞中又有“東岩石”之句,故疑非家居。
水調歌頭 和王政之右司吳江觀雪見寄 造化故豪縱,千裡玉鸾飛。
等閑更把萬斛,瓊粉蓋玻璃。
好卷垂虹千丈,隻放冰壺一色,雲海路應迷。
老子舊遊處,回首夢耶非。
谪仙人,鷗鳥伴,兩忘機。
掀髯把酒一笑,詩在片帆西。
寄語煙波舊侶,聞道莼鲈正美,休裂芰荷衣。
上界足官府,汗漫與君期。
【校】 題,四卷本甲集“政”作“正”。
“造化”,甲集與《曆代詩餘》“化”作“物”。
“玻璃”,四卷本甲集作“頗黎”。
“休裂”,四卷本甲集“裂”作“制”。
聲聲慢 嘲紅木犀。
餘兒時嘗入京師禁中凝碧池,因書當時所見 開元盛日,天上栽花,月殿桂影重重。
十裡芬芳,一枝金粟玲珑。
管弦凝碧池上,記當時、風月愁侬。
翠華遠、但江南草木,煙鎖深宮。
隻為天姿冷澹,被西風醞釀,徹骨香濃。
枉學丹蕉葉展,偷染妖紅。
道人取次裝束,是自家、香底家風。
更怕是,為凄涼、長在醉中。
【校】 題,“嘲”,四卷本甲集作“賦”,“犀”字下空一格。
小草齋鈔本“犀”字下作小注。
“葉展”,信州本“展”作“底”。
從四卷本。
【啟勳案】 辛敬甫所編之世系譜,先生祖父名贊,仕金,封隴西郡開國男,知開封府。
先生殆随任在官署,故兒時得入禁中也。
江神子 和人韻 剩雲殘日弄陰晴。
晚山明。
小溪橫。
枝上綿蠻、休作斷腸聲。
但是青山山下路,春到處、總堪行。
當年彩筆賦《蕪城》。
憶平生。
若為情。
試把靈槎、歸路問君平。
花底夜深寒較甚,須拚卻、玉山傾。
【校】 “春到處”,信州本“春”作“青”。
從四卷本甲集。
《曆代詩餘》作“青”。
“較甚”,四卷本甲集作“色重”。
又 和人韻 梨花著雨晚來晴。
月胧明。
淚縱橫。
繡閣香濃、深鎖鳳箫聲。
未必人知深意思,還獨自、繞花行。
酒兵昨夜壓愁城。
太狂生。
轉關情。
寫盡胸中、塊磊未全平。
卻與平章珠玉價,看醉裡、錦囊傾。
【校】 題,四卷本乙集作“和人韻”。
信州本無題。
從四卷本。
【啟勳案】 此一首雖見乙集,但用前首之韻,知是同時作。
蓋甲集雖無四十八歲以後作,唯乙、丙、丁集則有四十八歲以前作也。
又 和陳仁和韻 玉箫聲遠憶骖鸾。
幾悲歡。
帶羅寬。
且對花前、痛飲莫留殘。
歸去小窗明月在,雲一縷、玉千竿。
吳霜應點鬓雲斑。
绮窗閑。
夢連環。
說與東風、歸興有無間。
芳草姑蘇台下路,和淚看、小屏山。
【校】 “绮窗”,《曆代詩餘》“窗”作“床”。
“歸興”,四卷本甲集“興”作“意”。
又 用前韻 寶钗飛鳳鬓驚鸾。
望重歡。
水雲寬。
腸斷新來、翠被粉香殘。
待得來時春盡也,梅結子、筍成竿。
湘筠簾卷淚痕斑。
佩聲閑。
玉垂環。
個裡溫柔、容我老其間。
卻笑平生三羽箭,何日去、定天山? 【校】 題,四卷本乙集作“用前韻”。
信州本無題。
從四卷本。
【啟勳案】 此首亦見乙集,但用前首甲集之韻,當是同時作。
又 和人韻 梅梅柳柳鬥纖。
亂山中。
為誰容。
試著春衫、依舊怯東風。
何處踏青人未去,呼女伴、認驕骢。
兒家門戶幾重重。
記相逢。
畫樓東。
明日重來、風雨暗殘紅。
可惜行雲春不管,裙帶褪、鬓雲松。
青玉案 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衆裡尋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校】 “燈火”,四卷本甲集脫此二字。
定風波 春日漫興 少日春懷似酒濃。
插花走馬醉千鐘。
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簾栊。
卷盡殘花風未定,休恨,花開元自要春風。
試問春歸誰得見,飛燕,來時相遇夕陽中。
【校】 題,四卷本甲集作“春日漫興”。
信州本無題。
從四卷本。
臨江仙 探梅 老去惜花心已懶,愛梅猶繞江村。
一枝先破玉溪春。
更無花态度,全是雪精神。
剩向青山餐秀色,為渠著句清新。
竹根流水帶溪雲。
醉中渾不記,歸路月黃昏。
【校】 “全是”,四卷本甲集“是”作“有”。
“餐秀”,甲集“餐”作“9”。
“不記”,《曆代詩餘》“記”作“覺”。
【啟勳案】 玉溪在玉山縣,乃信江支流。
蝶戀花 送之弟 衰草斜陽三萬頃。
不算飄零、天外孤鴻影。
幾許凄涼須痛飲。
行人自向江頭醒。
會少離多看兩鬓。
萬縷千絲、何況新來病。
不是離愁難整頓。
被他引惹其他恨。
【校】 “斜陽”,《花庵》“斜”作“殘”。
小重山 席上和人韻送李子永提幹 旋制離歌唱未成。
陽關先畫出、柳邊亭。
中年懷抱管弦聲。
難忘處,風月此時情。
夜雨共誰聽。
盡教清夢去、兩三程。
商量詩價重連城。
相如老,漢殿舊知名。
【啟勳案】 此詞亦見甲集。
李子永見前“文字觑天巧”之《水調歌頭》。
又 茉莉 倩得薰風染綠衣。
國香收不起、透冰肌。
略開些個未多時。
窗兒外,卻早被人知。
越惜越嬌癡。
一枝雲鬓上、那人宜。
莫将他去比荼?。
分明是,他更韻些兒。
【校】 “些個”,四卷本甲集“個”作“子”。
“韻些”,甲集“韻”作“的”。
南鄉子 舟中記夢 欹枕橹聲邊。
貪聽咿啞聒醉眠。
夢裡笙歌花底去,依然。
翠袖盈盈在眼前。
别後兩眉尖。
欲說還休夢已闌。
隻記埋冤前夜月,相看。
不管人愁獨自圓。
鹧鸪天 代人賦 晚日寒鴉一片愁。
柳塘新綠卻溫柔。
若教眼底無離恨,不信人間有白頭。
腸已斷,淚難收。
相思重上小紅樓。
情知已被雲遮斷,頻倚闌幹不自由。
【校】 “雲遮”,四卷本甲集“雲”作“山”。
又 送人 唱徹陽關淚未幹。
功名餘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
隻今離合是悲歡。
江頭未是風波惡,别有人間行路難。
【校】 題,四卷本甲集作“送人”。
信州本無題。
從四卷本。
【啟勳案】 信州本此詞之眉伯兄一批雲:“頗疑‘是悲歡’之‘是’字當作‘足’字。
但諸本皆作‘是’。
”猶記一次與伯兄同讀稼軒集,亦聞其作“是”說。
今餘之《稼軒集》此詞之趺有一“足”字,猶是伯兄手筆也。
朝中措 綠萍池沼絮飛忙。
花入蜜脾香。
長怪春歸何處,誰知個裡迷藏。
殘雲剩雨,些兒意思,直恁思量。
不是流莺驚覺,夢中啼損紅妝。
菩薩蠻 送之弟歸浮梁 無情最是江頭柳。
長條折盡還依舊。
木葉下平湖。
雁來書有無? 雁無書尚可。
好語憑誰和。
風雨斷腸時。
小山生桂枝。
【校】 “好語”,四卷本甲集“好”作“妙”。
又 席上分賦得櫻桃 香浮乳酪玻璃盞。
年年醉裡嘗新慣。
何物比春風。
歌唇一點紅。
江湖青夢斷。
翠籠明光殿。
萬顆瀉輕勻。
低頭愧野人。
【校】 題,四卷本甲集作“坐中賦櫻桃”。
“玻璃盞”,信州本“盞”作“碗”。
從《曆代詩餘》。
“瀉”,甲集作“冩”。
《曆代詩餘》作“寫”。
太常引 壽韓南澗尚書 君王著意履聲間。
便合押、紫宸班。
今代又尊韓。
道吏部、文章泰山。
一杯千歲,問公何事,早伴赤松閑。
功業後來看。
似江左、風流謝安。
【校】 題,四卷本甲集作“壽南澗”。
杏花天 無題 病來自是于春懶。
但别院、笙歌一片。
蛛絲網遍玻璃盞。
更問舞裙歌扇。
有多少、莺愁蝶怨。
甚夢裡、春歸不管。
楊花也笑人情淺。
故故沾衣撲面。
【校】 “甚夢裡”,《曆代詩餘》“甚”作“任”。
霜天曉角 旅興 吳頭楚尾。
一棹人千裡。
休說舊愁新恨,長亭樹、今如此。
宦遊吾倦矣。
玉人留我醉。
明日落花寒食,得且住、為佳耳。
【校】 題,《花庵》作“别意”。
“落花”,四卷本甲集“落”作“萬”。
一絡索 閨思 羞見鑒鸾孤卻。
倩人梳掠。
一春長是為花愁,甚夜夜、東風惡。
行繞翠簾珠箔。
錦箋誰托。
玉觞淚滿卻停觞,怕酒似、郎情薄。
【飲冰室考證】 以上諸首皆見四卷本甲集,可斷定為丁未(先生四十八歲)以前作。
南歌子 萬萬千千恨,前前後後山。
傍人道我轎兒寬。
不道被他遮得,望伊難。
今夜江頭樹,船兒系那邊。
知他熱後甚時眠。
萬一不成眠也,有誰扇。
【啟勳案】 此一首為信州本所無。
見四卷本甲集,因附錄于此。
踏歌 攧厥。
看精神、壓一龐兒劣。
更言語一似春莺滑。
一團兒美滿天和雪。
去也。
把春衫、換卻同心結。
向人道不怕輕離别。
問昨宵因甚歌聲咽。
秋被夢,春閨月。
舊家事、卻對何人說。
告第一莫趁蜂和蝶。
有春歸花落時節。
【啟勳案】 此詞不見信州本,唯四卷本甲集及《稼軒詞補遺》皆有之。
以其見甲集,當是丁未以前作。
據彊村考證,謂此為雙曳頭調,原本分二段,以“問昨宵”句為過片,據朱敦儒《樵歌》改正雲。
鵲橋仙 為人慶八十席上戲作 朱顔暈酒,方瞳點漆,閑傍松邊倚杖。
不須更展畫圖看,自是個、壽星模樣。
今朝盛事,一杯深勸,更把新詞齊唱。
人間八十最風流,長貼在、兒兒額上。
【校】 題,四卷本甲集“席上”作“席間”。
“長貼”,甲集“貼”作“帖”。
清平樂 為兒鐵柱作 靈皇醮罷。
福祿都來也。
試引鹓花樹下。
斷了驚驚怕怕。
從今日日聰明。
更宜潭妹嵩兄。
看取辛家鐵柱,無災無難公卿。
【校】 題,四卷本丁集無。
【飲冰室考證】 先生有子九人。
早殇,遺詩有《哭》十五章。
餘八子名皆從禾。
疑乃在贛州時所生,因此字頗僻,無所取義也。
其餘八子疑皆先生自号稼軒後所産,命名與名軒同意也。
《哭》詩無一語涉及有兄姊,且哀悼特甚,疑是長子。
鐵柱不知是某子之小名。
詞中有“斷了驚驚怕怕”“無災無難”等語,當是殇後所生者。
【啟勳案】 右之考證乃節錄伯兄所著《先生年譜》中世系譜之一段。
果如是,則此詞作年當甚早,故雖見于丁集,因以移附甲集諸詞之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