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申元日範開一序文故也。

    諸詞身心閑暇,且多寫上饒景物,确是帶湖家居時。

    計帶湖新居成于乙巳,有洪景盧之文可據。

    丙午春,先生由湖南移帥隆興,有乙巳冬之《菩薩蠻》可據。

    丁未春乃落職家居,有“送錢仲耕之西河”可據。

    則戊申以前得家居而身心閑暇者,唯丁未一年耳。

    因以此諸詞系于丁未。

    鄭舜舉名汝諧,清田人。

    嘗知贛州府。

    孝宗時知湖南武岡軍。

     滿江紅 送信守鄭舜舉被召 湖海平生,算不負、蒼髯如戟。

    聞道是、君王著意,太平長策。

    此老自當兵十萬,長安正在天西北。

    便鳳凰、飛诏下天來,催歸急。

     車馬路,兒童泣。

    風雨暗,旌旗濕。

    看野梅官柳,東風消息。

    莫向蔗庵追笑語,隻今松竹無顔色。

    問人間、誰管别離愁,杯中物。

     【校】 題,四卷本甲集作“送鄭舜舉郎中被召”。

     【飲冰室考證】 《南澗甲乙稿》有“題鄭舜舉蔗庵詩”雲:“吾州富佳山,修竹連峻嶺……豈知刺史宅,跬步4清景。

    古木盤城隅,石徑幽且迥……鄭公閉閣暇,獨步毗廬頂。

    日此氣象殊,逍遙步方永……”知蔗庵在官署後靈山高處,舜舉作守時新築也。

    《輿地紀勝》引《上饒志》雲:“靈山為州之鎮山,岡勢迤逦,從北來,州宅實枕其趾。

    ”參以韓詩中“刺史宅”“毗廬頂”諸語,略可得蔗庵所在。

    信守見集中者四人,鄭為最先。

    想先生歸信未久便去任,故唱和詞僅兩首也。

     又 遊南岩和範先之韻 笑拍洪崖,問千丈、翠岩誰削。

    依舊是、西風白鳥,北村南郭。

    似整複斜僧屋亂,欲吞還吐林煙薄。

    覺人間、萬事到秋來,都搖落。

     呼鬥酒,同君酌。

    更小隐,尋幽約。

    且丁甯休負,北山猿鶴。

    有鹿從渠求鹿夢,非魚定未知魚樂。

    正仰看、飛鳥卻人,回頭錯。

     【校】 題,四卷本甲集“先”作“廓”。

     “白鳥”,四卷本“鳥”作“馬”。

     “更”,四卷本空格。

    《曆代詩餘》作“更”。

     【啟勳案】 《太平寰宇記》雲:“南岩在上饒縣十餘裡,岩傍巨石,俨然北向。

    其下寬平,可坐千人,為士女遊賞之處。

    ” 又 和範先之雪 天上飛瓊,畢竟向、人間情薄。

    還又跨、玉龍歸去,萬花搖落。

    雲破林梢添遠岫,月明屋角分層閣。

    記少年、駿馬走韓盧,掀東郭。

     吟凍雁,嘲饑鵲。

    人已老,歡猶昨。

    對瓊瑤滿地,與君酬酢。

    最愛霏霏迷遠近,卻收擾擾還空闊。

    待羔兒、酒罷又烹茶,揚州鶴。

     【校】 題,四卷本甲集“先”作“廓”。

     “月明”,四卷本“明”作“臨”。

     “瓊瑤”,《曆代詩餘》作“瑤華”。

     “卻收”,《曆代詩餘》“卻”作“都”。

     “空闊”,四卷本作“寥廓”。

    《曆代詩餘》作“空廓”。

     “酒罷”,《曆代詩餘》“酒”作“飲”。

     烏夜啼 山行,約範先之不至 江頭醉倒山公。

    月明中。

    記得昨宵歸路,笑兒童。

     溪欲轉,山已斷,兩三松。

    一段可憐風月,欠詩翁。

     【校】 題,四卷本甲集“先”作“廓”。

     又 先之見和複用韻 人言我不如公。

    酒杯中。

    更把平生湖海,問兒童。

     千尺蔓,雲葉亂,系長松。

    卻笑一身纏繞,似衰翁。

     【校】 題,四卷本甲集“先”作“廓”。

     “酒杯”,四卷本“杯”作“頻”。

     【飲冰室考證】 集中與範先之酬唱詞頗多,其見于甲集者則此四首。

    先之名待考。

    《醉翁操》詞序雲:“先之與餘遊八年,日從事詩酒間。

    ”據此知兩人交誼甚笃,且繼續合并時頗長。

    又凡信州十二卷本之範先之四卷本皆作“廓之”,蓋一人而有兩字者。

    餘頗疑其人即編輯稼軒詞甲集之範開。

    “開”之與“先”、與“廓”義皆相屬。

    甲集開自序雲:“開久從公遊,裒集百首,皆親得之于公者”,亦與《醉翁操》序語意相合。

    唯前在帥任時,絕無與先生往還痕迹。

    則知所謂從遊八年者,實家居時事。

    其年略當自乙巳、丙午間起算也。

    (考證别詳辛亥年條下) 念奴嬌 賦白牡丹,和範先之韻 對花何似,似吳宮初教,翠圍紅陣。

    欲笑還愁羞不語,惟有傾城嬌韻。

    翠蓋風流,牙簽名字,舊賞那堪省。

    天香染露,曉來衣潤誰整。

     最愛弄玉團酥,就中一朵,曾入揚州詠。

    華屋金盤人未醒,燕子飛來春盡。

    最憶當年,沉香亭北,無限春風恨。

    醉中休問,夜深花睡香冷。

     【校】 題,四卷本甲集“先”作“廓”。

     【啟勳案】 此詞亦見四卷本甲集,伯兄謂隻前四首,殆一時錯算耳。

     新荷葉 和趙德莊韻 人已歸來,杜鵑欲勸誰歸。

    綠樹如雲,等閑付與莺飛。

    兔葵燕麥,問劉郎、幾度沾衣。

    翠屏幽夢,覺來水繞山圍。

     有酒重攜,小園随意芳菲。

    往日繁華,而今物是人非。

    春風半面,記當年、初識崔徽。

    南雲雁少,錦書無個因依。

     【校】 “付與”,四卷本甲集“付”作“惜”。

     【啟勳案】 趙德莊原唱:“欲暑還涼,如春有意重歸。

    春若歸來,任他莺老花飛。

    輕雷澹雨,似晚風、欺得單衣。

    檐聲驚醉,起來新綠成圍。

     回首分攜,光風冉冉菲菲。

    曾幾何時,故山疑夢還非。

    鳴琴再撫,将清恨、都入金徽。

    永懷橋下,系船溪柳依依。

    ”又:“細雨悔黃,去年雙燕還歸。

    多少繁紅,盡随蝶舞蜂飛。

    陰濃綠暗,正麥秋、猶衣羅衣。

    香凝沉水,雅宜簾幕重圍。

     繡扇仍攜,花枝塵染芳菲。

    遙想當時,故交往往人非。

    天涯再見,悅情話、景仰清徽。

    可人懷抱,晚期蓮社相依。

    ” 又 再和前韻 春色如愁,行雲帶雨才歸。

    春意長閑,遊絲盡日低飛。

     閑愁幾許,更晚風、特地吹衣。

    小窗人靜,棋聲似解重圍。

     光景難攜,任他5鴂芳菲。

    細數從前,不應詩酒皆非。

    知音弦斷,笑淵明、空撫餘徽。

    停杯對影,待邀明月相依。

     【校】 題,四卷本甲集無“前韻”二字。

     “晚風”,《曆代詩餘》“晚”作“曉”。

     “從前”,《曆代詩餘》作“前愆”。

     【飲冰室考證】 德莊名彥端,一号介庵,魏王廷美七世孫。

    晚年亦僑寓信州。

    故與韓南澗交最笃。

    南澗嘗贈以詩七首,以“過去生中作弟兄”為韻。

    本詞雲“人已歸來,杜鵑欲勸誰歸”,知是歸田後所作。

    信州本尚有《水調歌頭·壽趙漕介庵》一首,唯不見甲集,未知何時作。

    考德莊年歲,似較老于先生。

    此作當非甚晚也。

     【啟勳案】 趙德莊名彥端,宋宗室。

    乾道、淳熙間以直寶文閣知建甯府,有《介庵詞》四卷。

     水調歌頭 送鄭厚卿赴衡州 寒食不小住,千騎擁春衫。

    衡陽石鼓城下,記我舊停骖。

    襟以潇湘桂嶺,帶以洞庭青草,紫蓋屹西南。

    文字起騷雅,刀劍化耕蠶。

     看使君,于此事,定不凡。

    奮髯抵幾堂上,尊俎自高談。

    莫信君門萬裡,但使民歌五袴,歸诏鳳凰銜。

    君去我誰飲,明月影成三。

     【校】 “襟以”“帶以”,四卷本乙集“以”皆作“似”。

    《曆代詩餘》作“以”。

     “西南”,四卷本“西”作“東”。

     “耕蠶”,《曆代詩餘》“耕”作“新”。

     【啟勳案】 《輿地紀勝》:“石鼓山在衡州城東三裡。

    ”郦道元《水經注》雲:“臨蒸縣有石鼓,高六尺,湘水所徑”。

     滿江紅 稼軒居士花下與鄭使君惜别,醉賦。

    侍者飛卿奉命書 莫折荼7,且留取、一分春色。

    還記得、青梅如豆,共伊同摘。

    少日對花渾醉夢,而今醒眼看風月。

    恨牡丹、笑我倚東風,頭如雪。

     榆莢陣,菖蒲葉。

    時節換,繁華歇。

    算怎禁風雨,怎禁鹈鴂。

    老冉冉兮花共柳,是栖栖者蜂和蝶。

    也不因、春去有閑愁,因離别。

     【校】 題,信州本作“餞鄭衡州厚卿席上再賦”。

    四卷本甲集題如右。

    從四卷本。

     “且留取”,四卷本作“尚留得”。

     “記得”,四卷本“得”作“取”。

    《曆代詩餘》“記”作“待”。

     “渾醉”,四卷本“渾”作“昏”。

     “頭如雪”,四卷本“頭”作“形”。

     “過片三韻”,四卷本作“人漸遠,君休說。

    榆莢陣,菖蒲葉。

    算不因風雨,隻因5鴂”。

    《曆代詩餘》同信州本,但“陣”作“錢”。

     【飲冰室考證】 厚卿名籍待考。

    玩“共伊同摘”“少日對花”等句,其人似是先生髫年故交。

    《水調歌頭》之“衡陽石鼓”數句,知是罷湘帥後作。

    亦可見先生于治湘政績甚自喜也。

     【啟勳案】 據四卷本之題辭得知,先生有一姬人名飛卿,通文翰。

    觀“稼軒居士”雲雲,知此題乃飛卿所自定。

     鹧鸪天 鄭守厚卿席上謝餘伯山,用其韻 夢斷京華故倦遊。

    隻今芳草替人愁。

    陽關莫作三疊唱,越女應須為我留。

     看逸韻,自名流。

    青衫司馬且江州。

    君家兄弟真堪笑,個個能修五鳳樓。

     又 和人韻,有所贈 趁得西風汗漫遊。

    見他歌後怎生愁。

    事如芳草春長在,人似浮雲影不留。

     眉黛斂,眼波流。

    十年薄幸謾揚州。

    明朝短棹輕衫夢,隻在溪南罨畫樓。

     【校】 “西風”,四卷本丁集“西”作“春”。

     “謾揚州”,《曆代詩餘》“謾”作“說”。

     菩薩蠻 送鄭守厚卿赴阙 送君直上金銮殿。

    情知不久須相見。

    一日甚三秋。

    愁來不自由。

     九重天一笑。

    定是留中了。

    白發少經過。

    此時愁奈何。

     【啟勳案】 以上贈厚卿之《鹧鸪天》及《菩薩蠻》,四卷本無之,唯見信州十二卷本。

    其餘一首《鹧鸪天》見四卷本丁集,與贈厚卿同韻,知是同時作。

    因綴于贈厚卿諸詞之後。

     最高樓 醉中有索四時歌為賦 長安道,投老倦遊歸。

    七十古來稀。

    藕花雨濕前湖夜,桂枝風澹小山時。

    怎消除,須殢酒,更吟詩。

     也莫向、竹邊辜負雪,也莫向、柳邊辜負月。

    閑過了,總成癡。

    種花事業無人問,惜花情緒隻天知。

    笑山中,雲早出,鳥歸遲。

     【校】 “辜負”,四卷本甲集“辜”均作“孤”。

     “惜花情緒”,四卷本作“對花情味”。

     【飲冰室考證】 篇中有“投老倦遊歸”語,知是家居時作。

     【啟勳案】 因詞見甲集,知不是家居鉛山時。

     又 和楊民瞻席上用前韻,賦牡丹 西園買,誰載萬金歸。

    多病勝遊稀。

    風斜畫竹天香夜,涼生翠蓋酒酣時。

    待重尋,居士譜,谪仙詩。

     看黃底、禦袍元自貴,看紅底、狀元新得意。

    如鬥大,笑花癡。

    漢妃翠被嬌無奈,吳娃粉陣恨誰知。

    但紛紛,蜂蝶亂,笑春遲。

     【校】 題,信州本無“前”字。

    從四卷本甲集。

     “笑花癡”,四卷本“笑”作“隻”。

     【啟勳案】 此首用前韻,且同見甲集,知是同時作。

     滿江紅 和楊民瞻送之弟還侍浮梁 塵土西風,便無限、凄涼行色。

    還記取、明朝應恨,今宵輕别。

    珠淚争垂華燭暗,雁行欲斷衰筝切。

    看扁舟、幸自澀清溪,休催發。

     白石路,長亭側。

    千樹柳,千絲結。

    怕行人西去,棹歌聲阕。

    黃卷莫教詩酒污,玉階不信仙凡隔。

    但從今、伴我又随君,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