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關燈
題,四卷本甲集無“尚書”二字。

     “此山”,《曆代詩餘》“山”作“心”。

     【啟勳案】 南澗原唱題作“水口洞”:“今日俄重九,莫負菊花開。

    試尋高處攜手,蹑屐上崔嵬。

    放目蒼岩千仞,雲護晚霜成陣,知我與君來。

    古寺倚修竹,飛檻絕塵埃。

     笑談間,風滿座,酒盈杯。

    仙人跨海休問,随處是蓬萊(洞有仙骨岩)。

    落日平原西望,鼓角秋深悲壯,戲馬但荒台。

    細把茱萸看,一醉且徘徊。

    ”《輿地紀勝》:“雲洞在信州府南二十裡,天欲雨則興雲。

    ” 又 再用韻,呈南澗 千古老蟾口,雲洞插天開。

    漲痕當日何事,洶湧到崔嵬。

    攫土搏沙兒戲,翠谷蒼崖幾變,風雨化人來。

    萬裡須臾耳,野馬驟空埃。

     笑年來,蕉鹿夢,畫蛇杯。

    黃花憔悴風露,野碧漲荒萊。

    此會明年誰健,後日猶今視昔,歌舞隻空台。

    愛酒陶元亮,無酒正徘徊。

     又 再用韻李子永提幹 君莫賦幽憤,一語試相開。

    長安車馬道上,平地起崔嵬。

    我愧淵明久矣,猶借此翁湔洗,素壁寫歸來。

    斜日透虛隙,一線萬飛埃。

     斷吾生,左持蟹,右持杯。

    買山自種雲樹,山下0煙萊。

    百煉都成繞指,萬事直須稱好,人世幾輿台。

    劉郎更堪笑,剛賦看花回。

     【校】 題,四卷本甲集作“再用韻答李子永”。

     【飲冰室考證】 右三首當是同時作。

    王象之《輿地紀勝》“信州景物”條下雲:“雲洞在州南二十餘裡,天欲雨則興雲。

    ”先生與南澗所遊即此。

    第二首“笑年來,蕉鹿夢,畫蛇杯”,是被議落職後語。

    玩第三首全文,殆李子永贈詞為先生深抱不平,先生反以達語開解之,故雲“君莫賦幽憤,一語試相開”“我愧淵明久矣,猶借此翁湔洗,素壁寫歸來”,又雲“買山自種雲樹,山下0煙萊。

    百煉都成繞指,萬事直須稱好,人世幾輿台”,皆達觀中尚帶痛憤也。

     【啟勳案】 以上數首,伯兄概為丙午、丁未間作。

    今以系諸丙午。

    蓋帶湖新居成于乙巳,而乙巳冬先生猶在湖南。

    有是年之《菩薩蠻》可以證之。

    是則去職東歸必在丙午。

    答李子永一首,憤慨溢于言外,似是新受刺激語,而非在一年後也。

     又 提幹李君索餘賦《野秀》《綠繞》二詩,餘詩尋醫久矣,姑合二榜之意,賦《水調歌頭》以遺之。

    然君才氣不減流輩,豈求田問舍而獨樂其身耶 文字觑天巧,亭榭定風流。

    平生丘壑歲晚,也作稻粱謀。

    五畝園中秀野,一水田将綠繞,不勝秋。

    飯飽對花竹,可以便忘憂。

     吾老矣,探禹穴,欠東遊。

    君家風月幾許,白鳥去悠悠。

    插架牙簽萬軸,射虎南山一騎,容我攬須不。

    更欲勸君酒,百尺卧高樓。

     【飲冰室考證】 子永名泳,号蘭澤,廬陵人。

    嘗為坑冶司幹官(據《江西詩征小傳》)。

    案《宋史·職官志》雲:“提舉坑冶司在饒者,領江東淮浙福建等路。

    ”子永時正任職在饒,故日與辛、韓唱和也。

     【啟勳案】 《曆代詩餘》:“李子永名泳,号蘭澤,廬陵人。

    嘗為溧水令,著《李氏華萼集》五卷。

    兄弟五人,洪、漳、泳、洤、淛,皆以文名于時。

    ”(丙午) 蝶戀花 繼楊濟翁韻餞範南伯知縣歸京口 淚眼送君傾似雨。

    不折垂楊、隻倩愁随去。

    有底風光留不住。

    煙波萬頃春江橹。

     老馬臨流癡不渡。

    應惜障泥、忘了尋春路。

    身在稼軒安穩處。

    書來不用多行數。

     【飲冰室考證】 南伯似是當時上饒知縣。

    後此一兩年間,多與楊濟翁唱和之作。

    則此詞或竟作于本年丁酉。

     【啟勳案】 篇中有“身在稼軒安穩處。

    書來不用多行數”之句,确是上饒新居落成後之語氣。

    謂已一變前此之浪漫生涯矣。

    因移至淳熙十三年丙午,即帶湖新居落成之翌年,亦即先生罷職家居上饒之初年。

    然而淳熙四年丁酉下距十三年丙午相隔九年,則縣令一職幾成南伯之終身官矣。

    濟翁原唱見《西樵語業》,題為“别範南伯”:“離恨做成春夜雨。

    添得春江、地東流去。

    弱柳系船都不住。

    為君愁絕聽鳴橹。

     君到南徐芳草渡。

    想得尋春、依舊當年路。

    後夜獨憐回首處。

    亂山遮隔無重數。

    ”(丙午) 昭君怨 豫章寄張守定叟 長記潇湘秋晚。

    歌舞橘洲人散。

    走馬月明中。

    折芙蓉。

     今日西山南浦。

    畫棟珠簾雲雨。

    風景不争多。

    奈愁何。

     【啟勳案】 此詞見甲集。

    乃甫由湖南移知隆興,詞意甚明。

    蓋淳熙十三年丙午也。

    伯兄亦以此詞為乙巳作,因将由湖南移帥隆興推早一年之故。

     西河 送錢仲耕自江西漕移守婺州 西江水。

    道似西江人淚。

    無情卻解送行人,月明千裡。

    從今日日倚高樓,傷心煙樹如荠。

     會君難,别君易。

    草草不如人意。

    十年着破繡衣茸,種成桃李。

    問君可是厭承明,東方鼓吹千騎。

     對梅花、更消一醉。

    看明年、調鼎風味。

    老病自憐憔悴。

    過吾廬定有,幽人相問,歲晚淵明歸來未。

     【校】 題,四卷本甲集“移守”二字作“赴”。

     “道似”,四卷本“似”作“是”。

    《曆代詩餘》作“是”。

     “看明年”,四卷本“看”作“有”。

     “老病”,《曆代詩餘》“病”作“大”。

     【飲冰室考證】 讀末句則先生時尚未歸,可知仲耕由江西漕移官。

    蓋先生在江西任,而與同官者由南昌往婺州,必經廣信。

    故有“過吾廬”語。

     【啟勳案】 伯兄亦以此詞為乙巳作,但據洪邁之《稼軒記》,知乙巳先生猶在湖南。

    又據先生乙巳冬之《菩薩蠻》有“霜落潇湘白”之句,可證乙巳冬猶在湖南。

    此詞作于江西而有“對梅花、更消一醉”及“歲晚淵明歸來未”之句,其必為丙午冬無疑矣。

    因移于此。

     案:丘宗卿有和章題為“餞錢漕仲耕移知婺州奏事用幼安韻”:“清似水。

    不了眼中供淚。

    今宵忍聽唱陽關,暮雲千裡。

    可堪客裡送行人,衆山空老春荠。

     道别去,如許易。

    離合定非人意。

    幾年回首望龍門,近才禦李。

    也知追诏有來時,匆匆今見歸騎。

     整弓刀,徒禦喜。

    舉離觞、飲釂無味。

    端的慰人愁悴。

    想天心注倚,方深應是,日日傳宣公來未。

    ” 水調歌頭 慶韓南澗尚書七十 上古八千歲,才是一春秋。

    不應此日剛把,七十壽君侯。

    看取垂天雲翼,九萬裡風在下,與造物同遊。

    君欲計歲月,嘗試問莊周。

     醉淋浪,歌窈窕,舞溫柔。

    從今杖屦南澗,白日為君留。

    聞道鈞天帝所,頻上玉卮春酒。

    冠蓋擁龍樓。

    快上星辰去,名姓動金瓯。

     【校】 題,四卷本甲集無“尚書”二字。

     “嘗試”,甲集“嘗”作“當”。

     “冠蓋”,甲集“蓋”作“佩”。

     【飲冰室考證】 據《南澗集》“南劍道中”詩注,知南澗生于徽宗重和元年戊戌,其七十壽當在淳熙十四年丁未。

    甲辰、乙巳間先生與南澗互相慶壽時,先生服官在外,郵筒往複而已。

    此詞雲“從今杖屦南澗,白日為君留”,則同居上饒,朝夕過從矣。

     【啟勳案】 乙巳先生猶在湖南帥任上,丙午遷江西安撫使,丁未家居上饒。

    帶湖新居乃落成于乙巳。

    見洪邁所作之《稼軒記》。

     案:淳熙十四年丁未,先生四十八歲。

     六麼令 用陸氏事,送玉山令陸德隆侍親東歸吳中 酒群花隊,攀得短轅折。

    誰憐故山歸夢,千裡莼羹滑。

    便整松江一棹,點檢能言鴨。

    故人歡接。

    醉懷霜橘,堕地金圓醒時覺。

     長喜劉郎馬上,肯聽詩書說。

    誰對叔子風流,直把曹劉壓。

    更看君侯事業,不負平生學。

    離觞愁怯。

    送君歸後,細寫茶經煮香雪。

     【校】 題,四卷本甲集無“侍親東歸吳中”六字。

     “歡接”,《曆代詩餘》“歡”作“欲”。

     “離觞”,《曆代詩餘》“觞”作“腸”。

     又 再用前韻 倒冠一笑,華發玉簪折。

    陽關自來凄斷,卻怪歌聲滑。

    放浪兒童歸舍,莫惱比鄰鴨。

    水連山接。

    看君歸興,如醉中醒夢中覺。

     江上吳侬問我,一一煩君說。

    忍使尊酒頻空,剩欠真珠壓。

    手把漁竿未穩,長向滄浪學。

    問愁誰怯。

    可堪楊柳,先作東風滿城雪。

     【啟勳案】 右二首年月雖無考,但俱在甲集。

    總是戊申以前。

    第一首之“送君歸後,細寫茶經煮香雪”,第二首之“手把漁竿未穩,長向滄浪學”,是初罷職家居語。

    玉山縣為上饒屬,“攀得短轅折”,是送地方官語。

    計先生自上饒築室以後、戊申以前,得以悠然家居者,唯罷隆興帥後之丁未一年。

    因以系于丁未。

     臨江仙 醉宿崇福寺,寄之弟。

    之以仆醉先歸 莫向空山吹玉笛,壯懷酒醒心驚。

    四更霜月太寒生。

    被翻紅錦浪,酒滿玉壺冰。

     小陸未須臨水笑,山林我輩鐘情。

    今宵依舊醉中行。

    試尋殘菊處,中路候淵明。

     【校】 題,四卷本甲集無“弟之”三字。

     【啟勳案】 《廣信府志》:“崇福寺在上饒附郭之乾元鄉,宋淳化中建。

    ”先生四十九歲以前,得以閑居上饒者,唯丁未一年。

    此詞當是丁未作。

    之為先生從弟,詳見後“塵土西風”之《滿江紅》。

     又 再用韻送之弟歸浮梁 鐘鼎山林都是夢,人間寵辱休驚。

    隻消閑處過平生。

    酒杯秋吸露,詩句夜裁冰。

     記取小窗風雨夜,對床燈火多情。

    問誰千裡伴君行。

    曉山眉樣翠,秋水鏡般明。

     【校】 題,四卷本甲集作“和前韻”。

     【啟勳案】 此詞與前首同韻,當是同時作。

    《讀史方輿紀要》:“浮梁縣屬饒州,在東北百八十裡。

    漢鄱陽縣地。

    唐武德四年析置新平縣,開元四年改新昌縣,天寶初改浮梁縣。

    ” 朝中措 崇福寺道中,歸寄之弟 籃輿袅袅破重岡。

    玉笛兩紅妝。

    這裡都愁酒盡,那邊正和詩忙。

     為誰醉倒,為誰歸去,都莫思量。

    白水東邊籬落,斜陽欲下牛羊。

     【校】 題,信州本作“醉歸寄之弟”。

    從四卷本甲集。

     【啟勳案】 此亦崇福寺作,且同是寄之,疑是同時作。

     洞仙歌 開南溪初成賦 婆娑欲舞,怪青山歡喜。

    分得清溪半篙水。

    記平沙鷗鹭,落日漁樵,湘江上、風景依然如此。

     東籬多種菊,待學淵明,酒興詩情不相似。

    十裡漲春波,一棹歸來,隻做個五湖範蠡。

    是則是、一般弄扁舟,争知道他家,有個西子。

     【校】 題,四卷本丁集作“所居山後為仙人舞袖形”。

     【啟勳案】 玩“記平沙鷗鹭,落日漁樵,湘江上、風景依然如此”及“一棹歸來”等句,自是初從湖南歸來語。

    然則四卷本詞題作“所居山後”雲雲,其為上饒之居必矣。

    詞見丁集,但丙、丁兩集通各時代皆有。

    因以附于丁未,即先生歸居上饒之初年。

     水調歌頭 和信守鄭舜舉蔗庵韻 萬事到白發,日月幾西東。

    羊腸九折歧路,老我慣經從。

    竹樹前溪風月,雞酒東家父老,一笑偶相逢。

    此樂竟誰覺,天外有冥鴻。

     味平生,公與我,定無同。

    玉堂金馬自有,佳處著詩翁。

    好鎖雲煙窗戶,怕入丹青圖畫,飛去了無蹤。

    此語更癡絕,真有虎頭風。

     【校】 題,四卷本甲集無“信守”二字。

     【啟勳案】 以下諸詞見四卷本甲集,可斷為戊申以前作。

    因甲集有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