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關燈
問君章貢何時發。

    去年不得一字詩,今日又看千裡月。

    向來人物推此邦,至人不死唯老龐。

    唯君剩釀葡萄酒,為君酬渠須百缸。

    ’” 案:孝宗淳熙二年乙未,先生三十六歲。

     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

    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

    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餘。

    山深聞鹧鸪。

     【校】 “西北”,四卷本甲集“西”作“東”。

     “望”,四卷本作“是”。

     “東流”,四卷本“東”作“江”。

     【飲冰室考證】 《大清一統志》:“郁孤台在贛州府治西南。

    ”《鶴林玉露》雲:“南渡之初,金人追隆太後禦舟至造口,不及而還。

    ”此詞蓋感興前事,故沉痛乃爾。

    先生蹤迹,唯本年曾到贛州。

    此詞應是本年作。

     【啟勳案】 《輿地紀勝》:“郁孤台在郡治,隆阜郁然,孤起平地數丈。

    冠冕一郡之形勝,而襟帶千裡之山川。

    趙清獻公詩曰:‘群峰郁然起,唯此山獨孤。

    築台山之巅,郁孤名以呼。

    ’”(乙未) 祝英台近 晚春 寶钗分,桃葉渡,煙柳暗南浦。

    怕上層樓,十日九風雨。

    斷腸片片飛紅,都無人管,更誰勸、啼莺聲住。

     鬓邊觑。

    應把花蔔歸期,才簪又重數。

    羅帳燈昏,哽咽夢中語。

    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帶将愁去。

     【校】 調,四卷本甲集作“祝英台令”。

     “更誰”,四卷本“更”作“倩”。

     “勸”,四卷本作“喚”。

     “啼莺”,四卷本“啼”作“流”,《曆代詩餘》作“流”。

     “歸期”,四卷本“歸”作“心”。

     “哽咽”,四卷本“哽”作“嗚”。

     “帶将愁去”,四卷本作“将愁歸去”。

     【飲冰室考證】 張端義《貴耳集》雲:“呂婆,呂正己之妻。

    正己為京畿漕吏,有女仕辛幼安。

    因以微事觸其怒,竟逐之。

    今稼軒桃葉渡詞因此而作。

    ”案此說若可信,則事當在先生任京漕時,即本年或明春也。

    然宋人說部,最喜臆造典故,未可遽認為事實。

    姑存異聞可耳。

    (乙未) 破陣子 為範南伯壽。

    時南伯為張南軒辟宰盧溪,南伯遲遲未行,因作此詞以勉之 擲地劉郎玉鬥,挂帆西子扁舟。

    千古風流今在此,萬裡功名莫放休。

    君王三百州。

     燕雀豈知鴻鹄,貂蟬元出兜鍪。

    卻笑盧溪如鬥大,肯把牛刀試手不。

    壽君雙玉瓯。

     【校】 “盧溪”,四卷本丁集“盧”作“泸”。

     【飲冰室考證】 考南軒自淳熙二年至四年皆在廣西經略任,此詞當作于此數年中。

     【啟勳案】 泸溪縣屬建昌府,見《信州府疆域志》。

    縣在府城東北百六十裡,北鄰廣信。

    (乙未) 霜天曉角 赤壁 雪堂遷客。

    不得文章力。

    賦寫曹劉興廢,千古事、泯陳迹。

     望中矶岸赤。

    直下江濤白。

    半夜一聲長嘯,悲天地、為餘窄。

     【啟勳案】 先生在湖北之時間甚短,集中似未有能确指為當時作品者。

    此首見于補遺,當是淳熙三年作。

    因先生之在湖北隻此一年耳。

    姑以系于丙申。

     案:《讀史方輿紀要》:“赤壁山在嘉魚縣西七十裡。

    其北岸相對者為烏林,即周瑜焚曹操船處。

    ”《武昌志》:“操自江陵追備至巴丘,遂至赤壁,遇周瑜兵大敗。

    取華容道歸國。

    ”《圖經》雲:“赤壁在嘉魚縣。

    東坡指黃州之赤鼻山為赤壁,誤矣。

    時劉備據樊口,進兵逆操,遇于赤壁。

    則赤壁當在樊口之上。

    又赤壁初戰,操軍不利,引次江北。

    則赤壁當在江南也。

    操詩曰:‘西望夏口,東望武昌。

    ’此地是矣。

    今江漢間言赤壁者有五:漢陽、漢川、黃州、嘉魚、江夏也。

    當以嘉魚之赤壁為據。

    ” 烏夜啼 戲贈籍中人 江頭三月清明。

    柳風輕。

    巴峽誰知還是,洛陽城。

     春寂寂,嬌滴滴,笑盈盈。

    一段烏絲闌上,記多情。

     【啟勳案】 此詞見補遺,無年可考。

    因有巴峽之句,姑以附入江陵作。

    因除卻丙申一年外,先生足迹更未常到巴峽也。

     水調歌頭 淳熙丁酉,自江陵移帥隆興,到官之三月被召,司馬監、趙卿、王漕餞别。

    司馬賦《水調歌頭》,席間次韻。

    時王公明樞密薨,坐客終夕為興門戶之歎,故前章及之 我飲不須勸,正怕酒尊空。

    别離亦複何恨,此别恨匆匆。

    頭上貂蟬貴客,苑外麒麟高冢,人世竟誰雄。

    出門一笑去,千裡落花風。

     孫劉輩,能使我,不如公。

    餘發種種如是,此事付渠侬。

    但覺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風月,此外百無功。

    毫發皆帝力,更乞鑒湖東。

     【校】 題,四卷本乙集“三月”作“二月”。

     “苑外”,四卷本“苑”作“花”,《曆代詩餘》作“花”。

     “出門一笑”,《曆代詩餘》作“一笑出門”。

     “但覺”,《曆代詩餘》“覺”作“得”。

     【飲冰室考證】 篇中有“别離亦複何恨,此别恨匆匆”語,蓋到任甫三月即言别,洵太匆匆也。

    趙王名字無考。

    司馬字漢章,名無考。

     【啟勳案】 孝宗隆興元年十月二十五日,升洪州為隆興府,即今南昌。

    江西吉水縣東二裡有鑒湖,會稽城南三裡亦有鑒湖。

     案:淳熙四年丁酉,先生三十八歲。

     賀新郎 賦滕王閣 高閣臨江渚。

    訪層城、空餘舊迹,黯然懷古。

    畫棟朱簾當日事,不見朝雲暮雨。

    但遺意、西山南浦。

    天宇修眉浮新綠,映悠悠、潭影長如故。

    空有恨,奈何許。

     王郎健筆誇翹楚。

    到如今、落霞孤鹜,競傳佳句。

    物換星移知幾度,夢想珠歌翠舞。

    為徙倚、闌幹凝伫。

    目斷平蕪蒼波晚,快江風、一瞬澄襟暑。

    誰共飲,有詩侶。

     【校】 題,四卷本丁集無題。

    《曆代詩餘》題同信州本。

     “遺意”,《曆代詩餘》“意”作“下”。

     “長如故”,《曆代詩餘》“長”作“痕”。

     “蒼波”,《曆代詩餘》“蒼”作“滄”。

     【飲冰室考證】 此詞之作非丁酉則淳熙十三年丙午也。

     【啟勳案】 淳熙四年丁酉,先生由江陵遷知隆興,十三年丙午由湖南安撫調任隆興。

     《輿地紀勝》:“滕王閣在南昌郡城之西。

    唐高祖之子滕王元嬰所建也。

    夾以二亭,南曰壓江,北曰挹秀。

    ”(丁酉) 滿江紅 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蜀道登天,一杯送、繡衣行客。

    還自歎、中年多病,不堪離别。

    東北看謄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

    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筆。

     兒女淚,君休滴。

    荊楚路,吾能說。

    要新詩準備,廬江山色。

    赤壁矶頭千古浪,銅陌上三更月。

    正梅花、萬裡雪深時,須相憶。

     【校】 題,四卷本甲集無“入蜀”二字。

     “廬江”,信州本“江”作“山”,從四卷本。

     “看謄”,信州本與四卷本“謄”皆作“驚”。

    從《曆代詩餘》。

     【飲冰室考證】 此詞有“中年”“别”字樣,玩詞句似是湖南作。

     【啟勳案】 右之考證,見于信州本之眉。

    《朝野雜記》:“淳熙四年李正之為四川提舉,以茶課稽滞,為減引息錢十六萬缗。

    此後遂定以為例。

    ” 又“廬山”甲集作“廬江”,疑即四川之泸江。

    因入蜀不必準備作廬山詩也。

    (丁酉) 又 賀王帥宣子平湖南寇 笳鼓歸來,舉鞭問、何如諸葛。

    人道是、匆匆五月,渡泸深入。

    白羽風生貔虎噪,青溪路斷鼪鼯泣。

    早紅塵、一騎落平岡,捷書急。

     三萬卷,龍韬客。

    渾未得,文章力。

    把詩書馬上,笑驅鋒镝。

    金印明年如鬥大,貂蟬卻自兜鍪出。

    待刻公、勳業到雲霄,浯溪石。

     【校】 題,四卷本甲集無“帥”字。

     “風生”,信州本作“生風”。

    從甲集。

    《曆代詩餘》作“風生”。

     “鼪”,甲集作“狸”。

     “龍韬”,信州本“韬”作“頭”。

    從甲集。

    《曆代詩餘》作“頭”。

     “雲霄”,甲集作“□雲”。

    《曆代詩餘》作“雲霄”。

     【飲冰室考證】 本詞作年及宣子事迹皆未詳。

    唯後此湖湘盜起時,先生已帥彼土。

    所雲“湖南寇”或即茶寇賴文政。

    先生用兵江西,而王正帥湘,與相犄角。

    故推功歸之耶?姑存一說,再考。

     【啟勳案】 王宣子名佐,山陰人。

    淳熙六年正月,宜章民陳峒竊發,連破郴州、道州及桂陽軍諸縣。

    集英殿修撰知潭州王佐請發荊、鄂精兵三千。

    诏以本路兵進讨,命佐節制。

    佐用流人馮湛,勉其立功。

    佐親赴宜章,命諸縣屯兵悉聽湛調發。

    四月二十三日,湛屯何卑山,待符進剿。

    二十九日夜半符下,五路并進,突入其隘口。

    賊倉猝出,戰即潰走。

    進奪空岡寨,斬峒等,郴州平。

    此淳熙六年四月二十九日事也。

    伯兄誤以此詞系于淳熙二年,殆以為六年己亥先生已自湖北移漕湖南矣。

    王宣子平陳峒後,旋徙知臨安府。

    可見先生移漕當在下半年,即接王佐後任。

    此詞乃當日以鄰省同級官相慶賀也。

     案:孝宗淳熙六年己亥,先生四十歲。

     又 漢水東流,都洗盡、髭胡膏血。

    人盡說、君家飛将,舊時英烈。

    破敵金城雷過耳,談兵玉帳冰生頰。

    想王郎、結發賦從戎,傳遺業。

     腰間劍,聊彈铗。

    尊中酒,堪為别。

    況故人新擁,漢壇旌節。

    馬革裹屍當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說。

    但從今、記取楚樓風,裴台月。

     【校】 “髭胡”,《曆代詩餘》“胡”作“須”。

    “楚樓”,《曆代詩餘》“樓”作“台”。

     “裴台”,《曆代詩餘》作“庾樓”。

     【啟勳案】 此詞無題,亦不見于四卷本,但必與前首同是賀王宣子之作,望文可知。

    “君家飛将”殆用王彥章事,而王郎則指宣子也。

    先生亦以本年官湖北,故曰“故人新擁,漢壇旌節”。

    (己亥) 水調歌頭 淳熙己亥,自湖北移漕湖南,周總領、王漕、趙守置酒南樓,席上留别 折盡武昌柳,挂席上潇湘。

    二年魚鳥江上,笑我往來忙。

    富貴何時休問,離别中年堪恨,憔悴鬓成霜。

    絲竹陶寫耳,急羽且飛觞。

     序蘭亭,歌赤壁,繡衣香。

    使君千騎鼓吹,風采漢侯王。

    莫把離歌頻唱,可惜南樓佳處,風月已凄涼。

    在家貧亦好,此語試平章。

     【校】 題,四卷本甲集無“淳熙己亥”四字。

     “王漕”,四卷本無“漕”字。

     “離歌”,四卷本作“骊駒”。

     【飲冰室考證】 詞雲“折盡武昌柳,挂席上潇湘。

    二年魚鳥江上,笑我往來忙”,蓋去年甫抵湖北任,今年遽遷,故曰“二年”“往來忙”也。

     【啟勳案】 《輿地紀勝》:“南樓,在郡治正南黃鹄山頂,後改為白雲閣。

    元間知州方澤重建,複舊名。

    ” 案:孝宗淳熙六年己亥,先生四十歲。

     摸魚兒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

    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

    春且住。

    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

    怨春不語。

    算隻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拟佳期又誤。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君莫舞。

    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

    閑愁最苦。

    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校】 題,《花庵》作“暮春”。

    《草堂》作“春晚”。

     “長怕”,四卷本甲集“怕”作“恨”。

     “無歸”,四卷本甲集“無”作“迷”。

     “危欄”,四卷本“欄”作“樓”。

     【飲冰室考證】 王正之蓋前題之王漕,似是接先生任者,故曰同官。

    集中與王正之唱和詞凡三首,尚有一首為《水調歌頭·和王正之右司吳江觀雪見寄》,想又在此次别後矣。

    并附見于此。

     羅大經《鶴林玉露》跋此詞雲:“詞意殊怨。

    ‘斜陽’‘煙柳’之句,比之‘未須愁,日暮天際有輕陰’者,異矣!在漢、唐時甯不賈種豆種桃之禍?聞壽皇見此詞頗不悅,然終不叩以罪,可謂盛德。

    ”宋人說部好傅會,此段卻似可信。

    孝宗(壽皇)好文詞,且具賞鑒力。

    觀其改俞國寶之《風入松》(見《武林舊事》)、評趙彥端之《谒金門》(見《貴耳集》)可見。

    則其愛讀此詞、讀而不悅,亦意中事。

    詞意誠近怨望。

    “長門事”以下數句,至“脈脈此情誰訴”語幾露骨矣。

    先生兩年來由江陵帥、隆興帥暫任漕司,雖非左遷,然先生本功名之士,唯專阃庶足展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