稼軒詞疏證序例

關燈
人之思想變化,每與時代及環境為因緣。

    若作品不編年,則無以見其遷移之痕迹。

    稼軒先生詞品,上承北宋之正聲,下開南宋之别派,雄風傑調,橫絕一時。

    在文學上之地位,自足千古。

    但傳世詞六百數十首,坊本皆以調為别,無時代性。

    伯兄久欲為之次第,然全集詞題之有甲子,及詞句中略有年代可追求者,不過四十餘首,尚不及十分之一,頗感困難。

    初欲以地為别,循先生宦遊之足迹為先後,分建康、臨安、滁州、豫章、湖湘、帶湖、三山、瓢泉、會稽、京口十項目。

    此法似甚便,然地有重至者,如建康、豫章、帶湖是也。

    若用空間則失時間,仍非本旨。

     戊辰之夏,伯兄嘗用武進陶氏涉園景宋淳熙三卷本,校臨桂王氏四印齋景元大德信州十二卷本竟,并随筆寫考證數十條于信州本之眉。

    秋九月,始屬稿著《先生年譜》,原拟譜成而後編其詞,繼又獲見明吳讷《唐宋百家詞》所收之四卷本,甲集乃先生門人範開輯,有淳熙戊申元日之序文。

    從知甲集詞皆先生四十八歲以前作品,最為确據。

    乙集不知何人輯,然據伯兄鈎稽所得,無閩中詞,知是成于紹熙辛亥。

    丙、丁兩集頗亂雜,通各時代皆有,但無浙東詞,知是成于嘉泰辛酉。

    伯兄謂四卷本所收詞截止于慶元庚申,似有誤。

    因丙集有辛酉生日前兩日之《柳梢青》詞一首,知是截止于辛酉。

    因即以此為依據,将各詞系于譜中,而加以考證。

    豈意譜尚未完,而病猝發,竟以不起,所志中斷。

     啟勳不自惴其谫陋,繼伯兄未竟之業,将宋四卷本、信州十二卷本、并辛敬甫從《永樂大典》輯得之補遺,集合而诠次之,去其誤入與重出,得詞六百二十二首。

    又于《清波别志》輯得一首,共為六百二十三首。

    是為先生傳世詞之總數。

    雖其中有一二首曾發生真僞之辯,但未得有力之反證,自不容否認。

    于是專從并時人之詩文詞集覓證據,以推求年代,結果尚不負初志。

    十月十九日始屬稿,于每首之下,先錄飲冰室校勘,與《曆代詩餘》之異同,則為啟勳所校。

    次錄飲冰室考證,又次為啟勳之案語。

    其間有因伯兄翻檢未周、考證不甚正确者,則修正之;未備者,則補充之。

    名曰《稼軒詞疏證》。

    詞取斷句,悉依萬氏《詞律》分韻、葉、句、豆,韻與葉用圈,句則加點于字旁,而豆則加點于字間。

    凡此符号,則為心之所裁。

    全集分為六卷,以年為序。

    卷一、卷二為淳熙丁未以前詞,卷三為戊、己、庚、辛四年間詞,卷四、卷五為壬子至辛酉之十年間詞,卷六則為壬戌以後四卷本所未收之詞。

    每卷于目錄之先,标出年與歲及所在地,用存伯兄以地為綱之意雲爾。

     十八年十二月一日啟勳記 伯兄嘗語餘曰:“稼軒先生之人格與事業,未免為其雄傑之詞所掩。

    使世人僅以詞人目先生,則失之遠矣。

    ”意欲提出整個之“辛棄疾”以公諸世。

    其作《辛稼軒年譜》之動機,實緣于此。

    所志未竟,而遽戛然,可為深惜。

    餘不文,不敢為先生作傳。

    且每見古人之傳,總不免有作者之主觀語,難得真相。

    蓋有時因行文之便,此病最易犯也。

    今但列舉客觀之事實,以供讀者之想象。

    雖隻區區十條,似亦可以表現先生之全人格矣。

     啟勳又記 稼軒先生之特殊性格 一、先生乃一熱烈之愛國者,且具規複中原之大計畫。

    讀《請練民兵守淮疏》《美芹十論》《九議》《應問》諸文可見。

    見辛敬甫之《稼軒集鈔存》。

     二、先生乃一勇敢之強健男兒。

    二十二歲,率部曲二千投耿京。

    《鵝湖夜坐》詩雲:“昔者戍南鄭,泰山郁蒼蒼。

    鐵衣卧枕戈,睡覺身滿霜。

    ”二十三歲,赤手縛張安國,獻俘于臨安。

    洪景盧《稼軒記》雲:“齊虜負國,辛侯赤手領五十騎,縛取于五十萬衆中,如挾兔。

    束馬銜枚,由關西奏淮,至晝夜不粒食。

    壯聲英概,儒士為之興起,天子為之動容。

    ” 三、先生作事敏捷,且勇于負責。

    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