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序
關燈
小
中
大
自漁洋尊詩抑詞,奉其說者,或不免有所軒轾。
顧其故亦可得而言焉。
周美成詞,所謂無美不備者,然如“強整羅衣擡皓腕,更将纨扇掩酥胸。
羞郎何事面微紅”“愛殘朱宿粉雲鬟亂。
最好是、帳中見”“蘭袂褪香,羅帳褰紅,繡枕旋移相就。
海棠花謝春融暖,偎人恁、嬌波頻溜。
象床穩,鴛衾謾展,浪翻紅绉”,此類豔辭绮語,集中到處可見。
劉融齋謂周詞“旨蕩”,學之則不知終日意萦何處矣。
至于屯田、樂章之流,尤喜揣摩床笫、描述中。
骨格不存,益無足道。
大抵詞家以托言比賦,無事檢束,舉凡側媚靡曼之辭,不可入詩者,一于詞發之。
晏元獻、歐陽公且有“淡薄梳妝輕結束,天付與、臉紅眉綠。
斷環書素傳情久,許雙飛同宿”及“走來窗下笑相扶。
愛道畫眉深淺入時無”“水精雙枕,傍有堕钗橫”諸語,他更無論耳。
憶吾鄉王碧栖,有以詞人稱之者,則怫然曰:“獨不可為詩人乎?”碧栖已作古人,此語猶傳人口。
今日詞學複興,世之愛重,或有過于詩者。
十年以前不爾也。
至若稼軒之氣象卓荦,一洗香澤脂粉之習,宜其獨有千古矣!論者或謂其粗犷,少蘊蓄深厚之旨,或指摘其音律不精,歌麻雜用。
張玉田于稼軒即有微詞,後人竟謂辛詞不可學,是皆非知言者。
王靜庵謂南宋詞人其堪與北宋人颉颃者,唯幼安一人。
其推挹也如此。
飲冰室好之尤笃,平時談詞,辄及稼軒,蓋其性情懷抱均相近。
晚乃有《稼軒年譜》之作,遂成絕筆。
可傷也! 介弟仲策先生,亦喜攻稼軒詞。
己巳初冬,始有《疏證》之作。
歲暮脫稿,所收都凡六百廿三首,分卷六。
以視信州本之五百七十二首、吳文恪所收宋四卷本之四百廿七首,此編為最富矣。
書既成,屬餘為之序。
按稼軒詞行世者,今日通行刊本即所謂信州十二卷本。
此本宋刻不傳,元大德己亥廣信書院重刊,明萬曆間刊行之李濂評點本,亦即十二卷本。
毛氏汲古閣《宋六十名家詞》所收稼軒集,雖是四卷,而編次與萬曆本同,其祖本亦信州本也。
嘉慶間萬載辛敬甫刻稼軒詞,即據毛氏本。
近日王半塘所刻稼軒詞,則翻刻元大德本,皆屬十二卷一系。
外此者,宋刻有長沙本,宜春張氏本,皆不傳。
《永樂大典》引稼軒詞,經法梧門錄出,辛敬甫據以刻《稼軒詞補遺》,朱古微收入《彊村叢書》者,其佚詞有廿餘首皆他本所無,此又别為一本,入明以後,乃失傳耳。
至《宋史·藝文志》及馬端臨《文獻通考》著錄稼軒詞四卷本,則傳世絕少。
明吳文恪(讷)之《唐宋名賢百家詞》所收稼軒集,分甲、乙、丙、丁四卷,與汲古閣四卷本異,飲冰定為即《文獻通考》著錄之四卷本,有二十阕為信州十二卷本所無。
稼軒詞集本,當以此為最古。
近武進陶氏刻宋元本詞集,其稼軒詞三卷,為宋淳熙本,蓋與吳氏同一祖本,而缺其一卷耳。
飲冰之作《稼軒年譜》,即以得見吳本每卷所載,略具編年之意,可由此而知其作詞之時代。
《年譜》中所考證,即為稼軒詞編年之準備。
仲策此作,可謂能繼飲冰未竟之業,而補苴訂正之功尤不可沒。
惜乎飲冰之不及見也! 仲策所疏,如《感皇恩·滁州送範倅》詞,據《南宋文範》周孚《滁州奠枕樓記》,證明稼軒莅滁任,在乾道八年;《滿江紅·賀王帥宣子平湖南寇》詞,引史王佐破陳峒事,在淳熙六年四月;《滿庭芳》“和洪景伯”及“遊豫章東湖”三詞,引景伯詞集《盤洲樂章》,證明在淳熙八年辛醜;《水龍吟·甲辰歲壽韓南澗尚書》引《南宋文錄》洪景盧所作《稼軒記》,證明淳熙十一年甲辰稼軒在湖南;《沁園春·帶湖新居将成》詞,據景盧《稼軒記》及辛敬甫編《稼軒年譜》,證明帶湖新居落成于淳熙十二年乙巳,并知移帥隆興府乃在十二年;同調《送趙景明知縣東歸》引《曆代詩餘》趙和章及丘宗卿和章,知淳熙
顧其故亦可得而言焉。
周美成詞,所謂無美不備者,然如“強整羅衣擡皓腕,更将纨扇掩酥胸。
羞郎何事面微紅”“愛殘朱宿粉雲鬟亂。
最好是、帳中見”“蘭袂褪香,羅帳褰紅,繡枕旋移相就。
海棠花謝春融暖,偎人恁、嬌波頻溜。
象床穩,鴛衾謾展,浪翻紅绉”,此類豔辭绮語,集中到處可見。
劉融齋謂周詞“旨蕩”,學之則不知終日意萦何處矣。
至于屯田、樂章之流,尤喜揣摩床笫、描述中。
骨格不存,益無足道。
大抵詞家以托言比賦,無事檢束,舉凡側媚靡曼之辭,不可入詩者,一于詞發之。
晏元獻、歐陽公且有“淡薄梳妝輕結束,天付與、臉紅眉綠。
斷環書素傳情久,許雙飛同宿”及“走來窗下笑相扶。
愛道畫眉深淺入時無”“水精雙枕,傍有堕钗橫”諸語,他更無論耳。
憶吾鄉王碧栖,有以詞人稱之者,則怫然曰:“獨不可為詩人乎?”碧栖已作古人,此語猶傳人口。
今日詞學複興,世之愛重,或有過于詩者。
十年以前不爾也。
至若稼軒之氣象卓荦,一洗香澤脂粉之習,宜其獨有千古矣!論者或謂其粗犷,少蘊蓄深厚之旨,或指摘其音律不精,歌麻雜用。
張玉田于稼軒即有微詞,後人竟謂辛詞不可學,是皆非知言者。
王靜庵謂南宋詞人其堪與北宋人颉颃者,唯幼安一人。
其推挹也如此。
飲冰室好之尤笃,平時談詞,辄及稼軒,蓋其性情懷抱均相近。
晚乃有《稼軒年譜》之作,遂成絕筆。
可傷也! 介弟仲策先生,亦喜攻稼軒詞。
己巳初冬,始有《疏證》之作。
歲暮脫稿,所收都凡六百廿三首,分卷六。
以視信州本之五百七十二首、吳文恪所收宋四卷本之四百廿七首,此編為最富矣。
書既成,屬餘為之序。
按稼軒詞行世者,今日通行刊本即所謂信州十二卷本。
此本宋刻不傳,元大德己亥廣信書院重刊,明萬曆間刊行之李濂評點本,亦即十二卷本。
毛氏汲古閣《宋六十名家詞》所收稼軒集,雖是四卷,而編次與萬曆本同,其祖本亦信州本也。
嘉慶間萬載辛敬甫刻稼軒詞,即據毛氏本。
近日王半塘所刻稼軒詞,則翻刻元大德本,皆屬十二卷一系。
外此者,宋刻有長沙本,宜春張氏本,皆不傳。
《永樂大典》引稼軒詞,經法梧門錄出,辛敬甫據以刻《稼軒詞補遺》,朱古微收入《彊村叢書》者,其佚詞有廿餘首皆他本所無,此又别為一本,入明以後,乃失傳耳。
至《宋史·藝文志》及馬端臨《文獻通考》著錄稼軒詞四卷本,則傳世絕少。
明吳文恪(讷)之《唐宋名賢百家詞》所收稼軒集,分甲、乙、丙、丁四卷,與汲古閣四卷本異,飲冰定為即《文獻通考》著錄之四卷本,有二十阕為信州十二卷本所無。
稼軒詞集本,當以此為最古。
近武進陶氏刻宋元本詞集,其稼軒詞三卷,為宋淳熙本,蓋與吳氏同一祖本,而缺其一卷耳。
飲冰之作《稼軒年譜》,即以得見吳本每卷所載,略具編年之意,可由此而知其作詞之時代。
《年譜》中所考證,即為稼軒詞編年之準備。
仲策此作,可謂能繼飲冰未竟之業,而補苴訂正之功尤不可沒。
惜乎飲冰之不及見也! 仲策所疏,如《感皇恩·滁州送範倅》詞,據《南宋文範》周孚《滁州奠枕樓記》,證明稼軒莅滁任,在乾道八年;《滿江紅·賀王帥宣子平湖南寇》詞,引史王佐破陳峒事,在淳熙六年四月;《滿庭芳》“和洪景伯”及“遊豫章東湖”三詞,引景伯詞集《盤洲樂章》,證明在淳熙八年辛醜;《水龍吟·甲辰歲壽韓南澗尚書》引《南宋文錄》洪景盧所作《稼軒記》,證明淳熙十一年甲辰稼軒在湖南;《沁園春·帶湖新居将成》詞,據景盧《稼軒記》及辛敬甫編《稼軒年譜》,證明帶湖新居落成于淳熙十二年乙巳,并知移帥隆興府乃在十二年;同調《送趙景明知縣東歸》引《曆代詩餘》趙和章及丘宗卿和章,知淳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