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論韻

關燈
詞之有韻,所以諧節奏,調起畢也。

    是以多取同音,弗畔宮律,吐字開閉,畛域綦嚴。

    古昔作者,嚴于律度,尋聲按譜,不逾分刌。

    其時詞韻,初無專書,而操觚者出入陰陽,動中竅奧,蓋深知韻理,方詣此境,非可望諸後人也。

    韻書最初莫如朱希真作《應制詞韻》十六條,其後張輯釋之,馮取洽增之。

    至元陶宗儀,曾譏其混淆,欲為更定,而其書久佚,無從揚搉矣。

    紹興間,刻菉斐軒《詞林要韻》一冊,樊榭曾見之。

    其論詞絕句有“欲呼南渡諸公起,韻本重雕菉斐軒”之句,後果為江都秦氏刻入《詞學全書》中,即今通行之本。

    詞韻之書,此為最古矣。

    唯近人皆疑此書為北曲而設,又有謂元明之季僞托者,今不備論。

    自是而沈謙之《詞韻略》、趙鑰之《詞韻》、李漁之《詞韻》、胡文煥之《文會堂詞韻》、許昂霄之《詞韻考略》、吳烺之《學宋齋詞韻》,純駁不一,殊難全璧。

    至戈載《詞林正韻》出,作者始有所依據。

    雖其中抵牾之處,或未能免。

    而近世詞家,皆奉為令典,信而不疑也。

    夫填詞用韻,大抵平聲獨押,上去通押,故凡作詞韻者,俱總合三聲分部,而中又明分平仄。

    至于入聲,無與平上去統押之理,故入聲須另立部目,不得如曲韻之例,分配三聲以外,不再專立韻目。

    如《中原音韻》《中州全韻》諸書也。

     今先論諸韻。

    收聲字音,不轉收别韻,并不受别韻轉收者:支時、家麻、歌羅是也;轉收别韻,不受别韻轉收者:皆來轉齊微,蕭豪轉魚模,幽尤轉魚模是也;不轉收别韻,但受别韻轉收者:齊微受皆來轉,魚模受蕭豪轉是也;收鼻音者:東同、江陽、庚亭三韻是也;收閉口音者:侵尋、監鹹、纖廉三韻是也;收音時舌腭相抵,而略似鼻音,略似閉口者:真文、寒山、先田三韻是也。

    韻之與音,其關系如此。

    昔人謂皆來收齊微處,音如衣;蕭豪收魚模處,音如烏;東同收鼻音處,音如翁;江陽、庚亭二韻收鼻音處,又與東同小異,此說最精。

    唯所論不備,因詳述如下。

    次論分韻标目。

    詞韻與曲韻須知有不同之處。

    曲中如寒山、桓歡,分為兩部;家麻、車遮,亦分為二。

    詞則通用,不相分别。

    且四聲缺入聲,而詞則明明有必須用入之調,故曲韻不可用為詞韻也。

    至标目則參酌戈載《正韻》、沈謙《韻略》二書,并列其目。

    (韻目用《廣韻》) 第一部平一東二冬三鐘 上一董二腫 去一送二宋三用 第二部平四江十陽十一唐 上三講二十六養三十七蕩 去四绛四十一漾四十二宕 第三部平三支六脂七之八微十二齊十五灰 上四紙五旨六止七尾十一荠十四賄 去五置六至七志八未十二霁十三祭十四太半十八隊二十廢 第四部平九魚十虞十一模 上八語九麌十姥 去九禦十遇十一暮 第五部平十三佳半十四皆十六咍 上十二蟹十三駭十五海 去十四太半十五卦半十六怪十七夬十九代 第六部平十七真十八諄十九臻二十文二十一欣二十三魂二十四痕 上十六轸十七準十八吻十九隐二十一混二十二很 去二十一震二十二稕二十三問二十四焮二十六圂二十七恨 第七部平二十二元二十五寒二十六桓二十七删二十八山一先二仙 上二十阮二十三旱二十四緩二十五潸二十六産二十七銑二十八狝 去二十五願二十八翰二十九換三十谏三十一裥三十二霰三十三線 第八部平三蕭四宵五肴 上二十九筱三十小三十一巧三十二皓 去三十四嘯三十五笑三十六效三十七号 第九部平七歌八戈 上三十三哿三十四果 去三十八個三十九過 第十部平十三佳半九麻 上三十五馬 去十五卦半四十祃 第十一部平十二庚十三耕十四清十五青十六蒸十七登 上三十八梗三十九耿四十靜四十一迥四十二拯四十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