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祖謀治詞經曆及其影響

關燈
近百年來,詞人輩出,詞集亦大量刊行,詞學由附庸變為大國,盛極一時。

    有清三百年來,流行最廣、數量最多之詞集,不過為明代毛晉汲古閣所刻《宋六十名家詞》。

    直至今日,吾人所見之詞集,除唐、五代及金、元以外,即兩宋亦超過毛刻甚多,且精鈔、精校及影印之善本,層出不窮,尤前所未聞未見;前輩笃好之專,用力之勤,鑽研之深,搜集之富,校勘之精,為中外學者提供大量研究資料,奠定祖國詞學複興之基礎,貢獻巨大,功不可沒;其間逝世最晚,影響最大之作家,端推朱祖謀氏,魯殿靈光,舉世景仰,良非無因。

     昔朱氏門人龍君沐勳曾撰《清季四大詞人》一文,發表于《暨南大學文學院集刊》[一]上,所謂四大詞人系指王鵬運、況周頤、文廷式及鄭文焯。

    當時因朱氏尚健在,故未述及。

    實則此四大詞人俱與朱氏有深厚情誼,朱氏詞作更能吸收兩宋各家之長,超出前述四家之上。

    飲虹簃論朱氏詞雲:“老去蘇吳合一手,詞兼重大妙于言。

    ”[二]正說明朱氏詞有東坡疏宕清雄一面,又有夢窗秾麗纏綿一面。

    其所刻《彊村叢書》詞集,亦遠勝于王鵬運、江标、吳昌绶、陶湘、吳重熹諸家所刻[三]。

    餘今為此文,意在補龍君之遺,并借以使人了解此一代大師對詞學之貢獻。

     朱祖謀字古微,後改名孝臧,号漚尹,又号彊村,浙江歸安(今湖州市)人。

    生于鹹豐七年(一八五七),卒于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

    光緒九年(一八八三)二甲一名進士,曆充國史館協修,會典館總纂,累遷至禮部侍郎兼署吏部侍郎,出為廣東學政。

    鑒于國事日非,抱病辭歸,隐居蘇州,往來蘇滬之間。

    早歲工詩,在東坡、山谷之間,從不作詞;四十以後結交王鵬運,始專心緻志作詞,取徑夢窗,上窺清真,旁及秦、賀、蘇、辛、柳、晏諸家,打破浙派、常州派一偏之見,取精用弘,卓然自成一家,詞集名《彊村語業》。

    所刻《彊村叢書》,計唐、五代、宋、金、元詞總集五種,唐詞别集一家,宋詞别集一百十二家,金詞别集五家,元詞别集五十家,校訂精審,突過前賢[四]。

    對東坡詞曾為之編年,對夢窗詞曾經四校,臨終不忘。

    其實事求是、一絲不苟之精神,誠足為後進楷模。

    張爾田論清代詞學有四盛:萬樹訂《詞律》為一盛,戈載撰《詞林正韻》為二盛,張惠言《詞選》尊體為三盛,朱氏校詞精審,可與清代樸學大師比美,是為四盛[五]。

    其對朱氏輯校詞集評價極高。

     朱氏從王鵬運學詞,王氏則從吾鄉端木埰(字子疇)前輩學詞。

    端木氏生于嘉慶二十一年(一八一六),在當時詞壇上年輩最長,有《碧瀣詞》,意取學宋人王碧山詞之意。

    曾手書《宋詞十九首》與王氏,開明書店曾為之影印。

    又有手批張惠言《詞選》稿,語多精到。

    吾鄉夏仁虎前輩雲:“彊村晚年,嘗語餘曰:‘仆亦金陵詞弟子也。

    ’”[六]可見朱氏學詞之師為端木氏,王氏則在師友之間。

    朱氏又與況周頤、文廷式、鄭文焯為治詞好友,彼此互相切磋,蔚為風氣,成就俱卓絕一時,為海内所稱道。

    茲将王、況、文、鄭四大詞人與朱氏往還之蹤迹及商量詞學邃密之概況略述如下。

     王鵬運字幼遐,号半塘,晚号鹜翁,廣西臨桂人。

    生于道光二十八年(一八四八),卒于光緒三十年(一九〇四),年五十七。

    同治九年(一八七〇)中舉,以内閣中書累遷至禮科掌印給事中,直谏十年,疏數十上,不被采納,告歸,寓居揚州。

    以省墓山陰,過蘇州,病卒。

    官中書時,曾與端木埰、許玉瑑、況周頤以詞相唱和,刻有《薇省同聲集》。

    庚子(一九〇〇)之亂,八國聯軍入京城,兩宮出走,居民恐避,朱氏在圍城中與劉伯崇避王氏處,三人悲憤交集,共約為詞,成《庚子秋詞》。

    其後,朱氏去廣州,王氏寓揚州,二人書劄往還,詞作仍唱和不斷。

    所作《半塘定稿》,朱氏有序,謂其詞“導源碧山,複曆稼軒、夢窗,以還清真之渾化,與周止庵氏說,契若針芥”,又謂其詞“于回腸蕩氣中,仍不掩其獨往獨來之概”[七]。

    二人同校詞,同刻詞,志同道合,一往情深。

    所輯刻《四印齋詞》,亦多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