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白石評傳

關燈
罕其俦。

    劉熙載譽之為仙,亦以其詞清空峭拔也。

    劉氏《藝概》雲: 詞家稱白石曰白石老仙,或問:畢竟與何仙相似?曰:藐姑冰雪,蓋為近之。

     劉氏又謂白石詞“幽韻冷香,令人挹之無盡。

    拟諸形容,在樂則琴,在花則梅”,所評皆當。

    琴喻其淡遠,梅喻其清高,此與張炎“野雲孤飛”之喻,若合符節,誠真知白石詞者。

     白石詞重音律,崇典雅,語語精煉,敲打俱響,雖蛾眉淡掃,然豐神獨絕。

    情深韻勝處,似少遊,亦似方回,特少遊以柔筆寫柔情,方回、白石,俱以健筆寫柔情耳。

    而白石之褪盡鉛華,又與方回之濃妝有異。

    東坡評西湖,所謂“淡妝濃抹總相宜”者,庶可以評二人之詞矣。

    茲約區為紀遊、送别、懷歸、傷亂、感遇、詠物六類以論之。

     一、紀遊 白石胸襟爽朗,興寄高骞。

    其所登臨之處,辄與自然同化。

    尤喜月夜與雪夜之景,一棹蒼茫,上下澄澈。

    千載以下,猶想見其豪情逸興雲。

    如《慶宮春》雲: 雙槳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漸滿空闊。

    呼我盟鷗,翩翩欲下,背人還過木末。

    那回歸去,蕩雲雪、孤舟夜發。

    傷心重見,依約眉山,黛痕低壓。

      采香徑裡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誰答。

    垂虹西望,飄然引去,此興平生難遏。

    酒醒波遠,正凝想、明珰素襪。

    如今安在,惟有闌幹,伴人一霎。

     此首為白石夜泛垂虹之作。

    寫境既空闊,寫情亦放曠。

    初點湖天空闊、日暮天寒之境。

    次寫盟鷗呼我之情。

    翩翩欲下,又過木末,寫鷗飛最生動。

    而“呼我”二字,尤覺親切有味。

    白石極愛自然,故寫物每缱绻有情。

    如《念奴嬌》雲:“高柳垂陰,老魚吹浪,留我花間住。

    ”《淡黃柳》雲:“看盡鵝黃嫩綠,都是江南舊相識。

    ”《探春慢》雲:“無奈苕溪月,又喚我扁舟東下。

    ”皆與此有無窮之韻味。

    “那回”兩句,回憶昔年雪夜泛湖情景,宛然在目。

    “傷心”三句,又折入現景,點明水色山光,俨然圖畫。

    “采香”三句,極寫樂極而歌。

    “垂虹”三句,寫孤舟遠引,胸次浩然,逸興遄飛,有翛然物外、渾忘塵世之高緻,誠玉田所謂“野雲孤飛,去留無迹”也。

    “酒醒”兩句,更寫樂極而飲,并酒醒後懷古之情。

    “如今安在”四字提唱,末兩句一應,倍覺千古興衰,猶如一夢,隻馀空蒙雲水,令人太息而已。

    又如《點绛唇》雲: 燕雁無心,太湖西畔随雲去。

    數峰清苦。

    商略黃昏雨。

      第四橋邊,拟共天随住。

    今何許。

    憑欄懷古。

    殘柳參差舞。

     此亦過吳松之作。

    起寫“燕雁無心”,實以自況,一種潇灑自在之情,寫來飄然若仙。

    “數峰”兩句,體會深山幽靜之境,亦極微妙。

    “清苦”二字,寫山容欲活。

    “商略”二字,寫山意欲語。

    白石徜佯雲水,辄以陸龜蒙自許,故此詞下片,亦有拟共龜蒙結鄰之意。

    着末揭出懷古之情,與《慶宮春》作法相同。

    “今何許”三字提唱,“憑欄”兩句一應,隻就“殘柳”一點上寫出古今滄桑之感,令人吊古傷今,不能自止。

    又如《淡黃柳》末雲“燕燕飛來,問春何在,惟有池塘自碧”,亦用此法。

    所謂神韻俱到者,皆此類也。

     二、送别 自古多情,俱傷離别,況當亡國破家之會,别情尤慘矣。

    白石《八歸·湘中送胡德華》雲: 芳蓮墜粉,疏桐吹綠,庭院暗雨乍歇。

    無端抱影銷魂處,還見筿牆螢暗,藓階蛩切。

    送客重尋西去路,問水面琵琶誰撥。

    最可惜一片江山,總付與啼。

      長恨相逢未款,而今何事,又對西風離别。

    渚寒煙淡,棹移人遠,缥缈行舟如葉。

    想文君望久,倚竹愁生步羅襪。

    歸來後、翠尊雙飲,下了珠簾,玲珑閑看月。

     通首疏密相間,一氣不斷。

    有激越處,有宛轉處,曲折頓宕,哀而不傷。

    起寫雨後靜夜之蓮桐,是晝景;次寫雨後靜院之螢蛩,是晚景,兩層點景,文字凝煉細密。

    “送客”以下,頓開疏蕩,聲情激越,神似稼軒。

    初聞“水面琵琶”而歎,次見“一片江山”而惜,家國之感,盡寓其中。

    陳龍川《水龍吟》雲:“恨芳菲世界,遊人未賞,都付與莺和燕。

    ”忠憤之情,溢于言外,與白石詞意,先後如出一轍。

    換頭既恨分别之速,又悲人去之遠,筆力精健,深情若揭。

    “想”字直貫到底,運化太白之意,推想德華家人望歸之切,與歸後室家之樂。

    極寫德華歸家之樂,正以形己漂流之苦。

    馀意含蓄,韻自勝絕。

    清真《瑣窗寒》末雲:“想東園、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

    到歸時、定有殘英,待客攜尊俎。

    ”白石章法,實襲清真。

    又白石《長亭怨慢》一首,亦寫别情。

    詞雲: 漸吹盡、枝頭香絮。

    是處人家,綠深門戶。

    遠浦萦回,暮帆零亂、向何許。

    閱人多矣,誰得似、長亭樹。

    樹若有情時,不會得、青青如此。

      日暮。

    望高城不見,隻見亂山無數。

    韋郎去也,怎忘得、玉環分付。

    第一是、早早歸來,怕紅萼、無人為主。

    算空有并刀,難翦離愁千縷。

     此詞渾灏流轉,情意亦厚。

    初從别時别處寫起,次記水驿經曆。

    “閱人”兩句,因見長亭樹而生人不如樹之感,語本庾信《枯樹賦》。

    “樹若”兩句,翻用“天若有情天亦老”意,語極沉痛。

    換頭記山程經曆,與離愁之繁。

    文字如奇峰突起,拔地千丈。

    清真入後,往往愈轉愈深,似野隼盤空,倏然而下者;白石入後,則往往愈轉愈高,似孤鶴沖天,劃然而上者,二人表情之式雖異,然各極其妙。

     三、懷歸 白石浪迹天涯,時興懷歸之念。

    如《征招》雲:“客途今倦矣,漫赢得一襟詩思。

    ”《探春慢》雲:“誰念漂零久,漫赢得幽懷難寫。

    ”《玲珑四犯》雲:“文章信美知何用,漫赢得天涯羁旅。

    ”皆深感客路風塵之苦,不得便歸也。

    《杏花天影》雲:“滿汀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