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陳龍川
關燈
小
中
大
《龍川詞》,毛氏汲古閣所刻僅三十七首。
王氏四印齋本《龍川詞》補二十八首,近日趙斐雲複補十首,予亦從《全芳備祖》、《永樂大典》續補二首。
由此可知龍川詞必仍有遺佚,當時所發而為詞者,必不止此數。
葉水心記龍川為詞,“每一章就,辄自歎曰:‘平生經濟之懷,略已陳矣。
’予所謂微言,多此類也”,可見他的詞,就是他的胸襟。
毛子晉說龍川詞“讀至卷終,不作一妖語、媚語,殆所稱不受人憐者與”,又可見他的詞,決不是緣情绮靡一類的作品,而是感時撫事、真情流露的作品。
看他最脍炙人口的一首《水龍吟》雲: 鬧花深處層樓,畫簾半卷東風軟。
春歸翠陌,平沙茸嫩,垂楊金淺。
遲日催花,淡雲閣雨,輕寒輕暖。
恨芳菲世界,遊人未賞,都付與、莺和燕。
寂寞憑高念遠。
向南樓、一聲歸雁。
金钗鬥草,青絲勒馬,風流雲散。
羅绶分香,翠绡封淚,幾多幽怨。
正消魂,又是疏煙淡月,子規聲斷。
劉融齋謂“恨芳菲世界”句,直有宗留守大呼渡河之意。
而黃蓼園釋此詞之寄托尤深。
彼雲:“‘鬧花深處層樓’,見不事事也。
‘東風軟’,即東風不競之意也。
‘遲日’、‘淡雲’,‘輕寒輕暖’,一曝十寒之喻也。
好‘世界’不求賢共理,惟與小人遊玩如莺燕也。
‘念遠’者,念中原也。
‘一聲歸雁’,謂邊信至,樂者自樂,憂者自憂也。
”又《滿江紅·懷韓子師尚書》一首雲: 曾洗乾坤,問何事、雄圖頓屈。
試著眼、階除當下,又添英物。
北向争衡幽憤在,南來遺恨狂酋失。
算凄涼部曲幾人存,三之一。
諸老盡,郎君出。
恩未報,家何恤。
念橫飛直上,有時還戢。
笑我隻知存飽暖,感君元不論階級。
休更上百尺舊家樓,塵侵帙。
此首寫亡國的幽恨,肝腑如見。
他也想橫飛直上,掃蕩狂酋,可是莽莽中原,無人同道,遂緻落魄以終。
當時辛棄疾也是一代的英雄,他倆倒很相契。
有一次,龍川到江南訪棄疾去,剛走到一小橋,龍川引馬三躍,而馬三退不進。
龍川憤極,拔劍斬馬首,徒步而行。
棄疾适倚樓,看他這種壯烈的舉動,曉得他是非凡的人物,遂和他訂交。
後來棄疾為淮帥,龍川依然貧甚,往與談天下事,太息不置。
當棄疾酒酣時,慷慨指陳南北利害雲: 南之可以并北者如此,北之可以并南者如此。
錢塘非帝王居,斷牛頭山,天下無援兵;決西湖水,滿城皆魚鼈。
這一番狂言,原是醉後誤發,龍川怕他醒來,要殺之滅口,他因乘夜深無人之時,盜其駿馬而逃。
事後棄疾并不計較,龍川向他借十萬缗救窮,他竟如數與之。
可見棄疾待他的優禮,并不因小嫌而看輕了他。
棄疾也是橫絕六合、掃空萬古的英雄,和他正是志同道合。
二人扺掌縱談,是何等人物!惜其一腔忠憤,無處發洩,盡寄之于其詞,徒令後人讀了,發生無窮無盡的悲感。
自來論棄疾者很多,而于棄疾的好友龍川,不甚措意,這也是一件憾事。
予故表章一番。
在此國難時期,倒不禁油然興起崇拜的觀念! (《國衡半月刊》第1卷第6期,1935年7月)
王氏四印齋本《龍川詞》補二十八首,近日趙斐雲複補十首,予亦從《全芳備祖》、《永樂大典》續補二首。
由此可知龍川詞必仍有遺佚,當時所發而為詞者,必不止此數。
葉水心記龍川為詞,“每一章就,辄自歎曰:‘平生經濟之懷,略已陳矣。
’予所謂微言,多此類也”,可見他的詞,就是他的胸襟。
毛子晉說龍川詞“讀至卷終,不作一妖語、媚語,殆所稱不受人憐者與”,又可見他的詞,決不是緣情绮靡一類的作品,而是感時撫事、真情流露的作品。
看他最脍炙人口的一首《水龍吟》雲: 鬧花深處層樓,畫簾半卷東風軟。
春歸翠陌,平沙茸嫩,垂楊金淺。
遲日催花,淡雲閣雨,輕寒輕暖。
恨芳菲世界,遊人未賞,都付與、莺和燕。
寂寞憑高念遠。
向南樓、一聲歸雁。
金钗鬥草,青絲勒馬,風流雲散。
羅绶分香,翠绡封淚,幾多幽怨。
正消魂,又是疏煙淡月,子規聲斷。
劉融齋謂“恨芳菲世界”句,直有宗留守大呼渡河之意。
而黃蓼園釋此詞之寄托尤深。
彼雲:“‘鬧花深處層樓’,見不事事也。
‘東風軟’,即東風不競之意也。
‘遲日’、‘淡雲’,‘輕寒輕暖’,一曝十寒之喻也。
好‘世界’不求賢共理,惟與小人遊玩如莺燕也。
‘念遠’者,念中原也。
‘一聲歸雁’,謂邊信至,樂者自樂,憂者自憂也。
”又《滿江紅·懷韓子師尚書》一首雲: 曾洗乾坤,問何事、雄圖頓屈。
試著眼、階除當下,又添英物。
北向争衡幽憤在,南來遺恨狂酋失。
算凄涼部曲幾人存,三之一。
諸老盡,郎君出。
恩未報,家何恤。
念橫飛直上,有時還戢。
笑我隻知存飽暖,感君元不論階級。
休更上百尺舊家樓,塵侵帙。
此首寫亡國的幽恨,肝腑如見。
他也想橫飛直上,掃蕩狂酋,可是莽莽中原,無人同道,遂緻落魄以終。
當時辛棄疾也是一代的英雄,他倆倒很相契。
有一次,龍川到江南訪棄疾去,剛走到一小橋,龍川引馬三躍,而馬三退不進。
龍川憤極,拔劍斬馬首,徒步而行。
棄疾适倚樓,看他這種壯烈的舉動,曉得他是非凡的人物,遂和他訂交。
後來棄疾為淮帥,龍川依然貧甚,往與談天下事,太息不置。
當棄疾酒酣時,慷慨指陳南北利害雲: 南之可以并北者如此,北之可以并南者如此。
錢塘非帝王居,斷牛頭山,天下無援兵;決西湖水,滿城皆魚鼈。
這一番狂言,原是醉後誤發,龍川怕他醒來,要殺之滅口,他因乘夜深無人之時,盜其駿馬而逃。
事後棄疾并不計較,龍川向他借十萬缗救窮,他竟如數與之。
可見棄疾待他的優禮,并不因小嫌而看輕了他。
棄疾也是橫絕六合、掃空萬古的英雄,和他正是志同道合。
二人扺掌縱談,是何等人物!惜其一腔忠憤,無處發洩,盡寄之于其詞,徒令後人讀了,發生無窮無盡的悲感。
自來論棄疾者很多,而于棄疾的好友龍川,不甚措意,這也是一件憾事。
予故表章一番。
在此國難時期,倒不禁油然興起崇拜的觀念! (《國衡半月刊》第1卷第6期,1935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