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史彈詞輯註 卷第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
乾隆六十年九月,帝禦勤政殿,召皇子皇孫王公大臣入見,宣示立第十五子嘉親王顒琰為皇太子,以明年丙辰為嗣皇帝嘉慶元年也。
享髙年,臻上壽,駕始遐昇。
乾隆帝退位後,尊為太上皇帝,於嘉慶四年正月晏駕,壽滿九旬。
嘉慶帝,初改元,白蓮教反。
川陝中,曁湖北,草木皆兵。
嘉慶元年,白蓮教徒作亂,聚衆戕官。
教首齊林之妻王氏,起於襄陽,孫士鳳、徐天德、冷天祿起於四川,張士龍、張漢潮、張天倫起於陝西,大有席捲西都諸省之勢。
九年内,衆教徒,蔓延五省。
川陝鄂楚豫五省,皆被教匪蹂躪。
擒巨魁,荀文潤,亂始敉平。
白蓮教徒,自嘉慶元年紛起於四川、湖北,馴至陝西、湖南、河南,九年之内,蔓延五省。
湖廣總督畢沅破之於靑河口,南充知縣劉淸破之於方山,巴江虁州千總羅思舉破之於豐城,將軍額勒登保破之於雲陽,將軍德楞泰破之於通江,福寧總兵朱射鬥破之於儀隴,甘州提督楊遇春破之於大池壩龍洞溪,先後斬擒教首之妻齊王氏、張天倫、王三槐、姚之富、羅其淸、張漢潮等,待荀文潤、羅思蘭等就擒,亂始平。
天理教,李文成,旋興旋滅。
河南天理教,卽白蓮教之變名也,其魁首李文成,與直隸之魁首林淸,暗中糾合,賄通内侍,將乘帝幸木蘭秋獮時,伏莽行在。
謀定,滑縣知縣探聞消息,急捕李文成,斷脛下獄,其黨刼出之,戕官起事。
於是直隸之長垣、東明,山東之曹縣、定陶、金鄉,同時殺官圍城。
後被提督楊遇春擊敗於道口鎭,進圍滑縣。
李文成突圍而走,總兵楊芳追之,伏騎白土岡。
是時李文成又招黨四千入輝縣山據司寨,楊芳誘之出,佯敗走,至伏處還擊,大敗之,李文成自燔死。
旣而山東教首朱成貴亦伏誅。
擾京城,闖宮禁,林淸就擒。
李文成起事後,直隸天理教首林淸,先遣其黨二百人,伏内城,藏兵械,混酒肆中。
日晡,乃分乘東西華門,以白帽為號,太監劉全引其東,髙福廣引其西,閻進喜為内應,林淸則自居黃村,以待援師之至。
時入東華門之甲,為護軍關門格拒奔散,其入西華門者,凡八十人,獨反關以拒滿兵。
惟以路徑不熟,雖明知大内在西,卻悞由尚衣監文頴館斬關而入,至隆宗門,卒為侍衛所閉拒,竟不得入。
其由東華門進者,亦為太監常永貴殿斃二人於蒼震門中。
皇子等在上書房聞變,皇次子緜寧,急命取撤袋鳥銃腰刀至,斃手執白旗攀垣欲登者數人。
俄而衛兵自神武門入,遂相擊於中和殿門外。
薄暮大雷雨,林衆觸電死者數人,餘多被俘,並獲内監數人,又續獲林淸,皆就戮,無一免者。
是役也,緜寧以功封智親王,後遂繼承大統。
剿海盜,李長庚,中礟喪命。
海盜蔡牽、朱濆等,橫行浙閩海道。
浙江提督李長庚剿擊之,大捷,牽勢稍殺。
後朱濆為許松年所殲,李長庚追擊蔡牽於粵海,中礟陣亡。
邱良功,雪仇憤,蔡牽船沉。
李長庚死,帝命禆將邱良功嗣為浙江提督,與福建提督王德祿合剿蔡牽,以為李長庚雪仇。
二人旋合擊蔡牽於定海之漁山,俱乘上風。
蔡牽懼,向東南敗走,轉戰至綠水深洋。
逼攻之,血戰一晝夜,賊夥黨舟,皆為諸鎭所隔,不得救援。
蔡牽知不免,舉礟自裂其船沉於海,餘黨悉降。
苗民叛,擾湖南,週年始定。
嘉慶元年,命福康安督七省官兵征湖南苗,與苗相持一年有餘,勞師費財,始行平定。
旋命湖廣總督畢沅循撫苗寨,淸理苗民地畝給還耕種,而苗民鹹伏地感泣,各安生業。
各省兵馬,亦次第撤回。
汝光間,曁頴亳,撚匪橫行。
嘉慶十九年,河南汝光一帶,及安徽頴亳等處,紅鬍匪徒,日聚日衆,橫行日甚。
每一股謂之一撚子,小撚子數人數十人,大撚子一二百人不等。
其首領係王妮子、李東山、馬大振三人。
旋命方受疇等捕之。
雖然是,廿五年,亂無寧嵗。
論宸衷,也不失,明順慈仁。
初秉政,除巨奸,和珅下獄。
帝受内禪三年,髙宗居太上皇之位,猶訓政遵行,是以恭己無為,父臣不改。
迨上皇崩,乃下巨奸和珅於獄,籍其家,宣其罪於天下。
體好生,停秋讞,申禁非刑。
帝仰體髙宗法外之仁,曾停辨讞並申禁地方官秋擅造非刑。
伊犂内,謀屯田,給牛開墾。
命伊犂廣開屯田,其無耕牛者,悉官給之。
遇兇年,急民食,祈雨步行。
頒官箴,十六章,嚴整史治。
遏漏巵,禁鴉片,訂定章程。
嘉慶十五年,嚴禁鴉片入京城。
二十年,訂定禁鴉片章程。
庚辰嵗,離北京,木蘭秋獮。
獮音線,秋狩也。
○嘉慶二十五年庚辰,秋七月壬申,帝秋獮木蘭。
戊寅,駐避暑山莊不豫。
己卯,大漸,遂崩。
在位二十五年,享年六十有七,諡曰睿,廟號仁宗。
皇駕崩,詔傳位,次子緜寧。
林淸闖宮之亂,皇次子緜寧,曾殪賊首數人,立有大功,故遺詔立之。
卽位後,改元道光,又改名旻寧。
道光帝,初改元,回亂旋定。
回民張格爾者,故回酋大和卓博羅尼都之裔也。
博羅尼都,當乾隆初,以叛被誅,其子薩木克,自巴達克山逃匿敖罕。
有三子,次卽張格爾,以誦經祈福,傳食部落。
回人假餽和卓之名,歛財聚衆,時有譌言。
會南路參贊斌靜荒淫,失回衆心,張格爾始糾布魯特數萬寇邊。
有頭目蘇蘭奇入報,為章京綏善叱逐,蘇蘭奇憤走出塞,遂與張合。
領隊大臣色普徴額率兵敗之,張格爾遁。
道光八年,始就擒。
那川番,又變叛,命將往征。
道光二年九月,四川果洛克番人作亂,旋命提督桂涵督兵討平之。
臺灣亂,曾遣師,征平兩次。
道光六年,台灣黃文潤、李迪等作亂,旋卽平定。
二十四年,洪協等又亂,被擒伏誅。
諸猺民,復倡叛,此仆彼興。
道光十二年,猺人趙金龍作亂,命盧坤討之,旋盪平。
十六年,湖南武岡猺作亂,尋就肅淸。
二十七年,猺人又亂,官兵討平之。
英吉利,為禁煙,興兵犯粵。
道光十九年,詔各省厲行鴉片煙之禁,簡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查辦廣東海港事宜。
林至粵,嚴捕華商之業煙不悛者,戮於外國商館之前,限三日内,將所存鴉片,盡行交出。
英商不從,林怒,乃捕其洋行買辦等,且行封艙之令,並令水軍嚴守口門,斷絶交通,以絶其糧道。
英商大困,旋獻出鴉片二萬另二百八十三箱,悉焚之於虎門海岸。
踰年,英人以索鴉片價為詞,興兵犯粵。
林則徐,嚴戰備,屢卻英軍。
道光二十年,英陸軍統將義律,海軍統將伯冷麻,率海陸軍一萬五千人,軍艦二十六艘,直犯澳門。
其時林則徐已任兩廣總督,大修戰備,命火船乘風攻燒英艦,英軍敗績。
屢次進攻,終不得逞。
英統將,變方針,移師攻浙。
英統將義律等,以廣東有備,乃改變方針,駛入福建廈門,又不利。
旋攻浙江,陷定海,進錢塘,攻乍浦。
其時各處營務廢弛,毫無戰備,故到處不戰自潰。
進錢塘,陷定海,政府罪林。
定海陷,警報至京,頑固派多造蜚語中傷林則徐。
帝為所惑,因革林則徐職,留粵聽勘,旋遣戍伊犂。
派琦善,與議和,條件難認。
林則徐革職後,命琦善往代,乃與英人議和。
其提出條件有六:(一)賠償煙值;(二)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定海、上海五處為商埠;(三)國際交涉,行平等禮式;(四)賠償兵費;(五)不得以秘密煙商,累及無辜英商。
(六)盡裁洋商浮費。
又見琦善庸懦易欺,更於六條件外,提議割讓香港。
琦善不敢遽諾,英人遂以兵威脅之。
那英軍,復進薄,廣州省城。
英統將義律等,見和議不成,乃於二十一年二月,攻陷橫當虎門各炮台。
四月二日,英軍大隊進攻,我國水師覆敗。
翌日上陸,進圍廣州。
其時弈山方代琦善督粵,大恐乞和,爰再訂休戰條約。
卒以賠償煙值,割讓香港,二事決裂,英軍乃率艦北犯。
和局裂,陷廈門,復陷鎭海。
吳淞殘,鎭江破,和約始成。
和局不成,英人乃北犯廈門,攻陷沿海各炮台。
又犯寧波,陷鎭海,旋率艦隊抵吳淞。
守兵不敢接戰,棄炮台而遁,英軍乃進取上海。
江南提督陳化龍苦戰,沉英艦二艘,卒中彈身亡,上海遂陷。
於是直逼鎭江,副都統海齡死之,城遂破。
復乘勝進攻南京,上遊各省大震。
杭州將軍耆英、兩江總督牛鑑、浙江廵撫劉韻珂合詞上疏,請與議和。
政府遂以耆英、伊裡布、牛鑑三人,同為議和全權大臣,便宜行事。
其所訂條約,共十三欵,大旨盡如英人之要求,是謂南京條約。
自此割讓香港,並開放廣州、廈門、福州、上海、寧波五口,為外人通商居住之地,鴉片戰爭,至此終局。
割地賠欵,開放口岸,俱自此始。
香港讓,五口開,主權喪盡。
纔弭平,那外患,内亂又興。
洪楊輩,起廣西,共謀革命。
道光二十七年,洪秀全與馮雲山、韋昌輝聚衆二千餘人,約期舉事。
桂平知縣賈令寧,先期探悉,捕洪秀全等,籍其軍器,送潯州獄。
廣西廵撫鄭祖琛耄而昏,嗔其多事。
知府顧元愷伺其意,不審訊而釋之。
秀全等回廣東,聚衆益甚,楊秀清、石達開等復歸之。
至三十年,起事於廣西桂平縣之金田村,洪秀全率衆數千,襲破平樂府,楊秀淸率衆數萬,攻鬱林北流縣,武舉金廷彪又率義勇千餘人來援,聲勢大振。
尋陷永安等數城,四方多起應之。
三十年,禦駕崩,四子繼承。
帝崩,皇四子弈詝卽位,以明年為鹹豐元年。
鹹豐帝,紹箕裘,乃文乃武。
帝仰承家法,履信書屋,積有卷帙詩文。
而外練藝習勞槍法二十八勢,宣宗賜名曰棣華協力。
刀法十八勢,宣宗賜名曰寳鍔宣威。
其在潛邸時,乃文乃武,固與宣宗成皇帝有默相契合者。
初改元,遭世亂,太平軍興。
鹹豐元年閏八月,洪秀全入永安州,建國號為太平天國,秀全自為天王,封楊秀淸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洪大全為天德王,秦日綱、羅亞旺、範連德、胡以胱等,各各稱丞相、軍師等職。
全州陷,由廣西,侵入湘境。
鹹豐二年四月,太平軍陷全州,五月陷道州,旋攻桂陽及郴州,復陷之,直趨長沙,進陷嶽州等處。
曾國藩,未終制,在籍練軍。
太平軍旣陷嶽州,盡得吳三桂時所遺軍械,進攻漢陽陷之,十二月進攻武昌。
時太平軍蔽江而東,所過披靡。
鹹豐帝乃起丁憂在籍侍郎曾國藩,治團練駐長沙。
國藩提袂而起,仿明戚繼光編束隊伍法,創為湘勇營。
其制每營五百人,擇官紳誠樸者,日事訓練,湘勇遂以勁旅稱。
失武漢,下九江,並陷安慶。
鹹豐三年正月,太平軍東下取蘄黃,順流攻九江,安慶唾手而得下,又東下圖江寧。
陸建瀛,為眷屬,獻出金陵。
太平軍東下圖江寧,總督陸建瀛,先期使人送眷屬回裡,半途為太平軍所擄。
詢係陸建瀛眷屬,迫令獻出金陵放還之,陸建瀛不能忘情於其妻妾,遂獻出金陵,易服夜遁。
上尊號,洪天王,南京正位。
金陵旣下,羣請天王秀全正大位,上尊號,俾天下知所趨向,秀全納之。
設官階,立制度,革故鼎新。
天王卽登大位,升江寧為天京,柴燎上帝大赦,立賴氏為皇
乾隆六十年九月,帝禦勤政殿,召皇子皇孫王公大臣入見,宣示立第十五子嘉親王顒琰為皇太子,以明年丙辰為嗣皇帝嘉慶元年也。
享髙年,臻上壽,駕始遐昇。
乾隆帝退位後,尊為太上皇帝,於嘉慶四年正月晏駕,壽滿九旬。
嘉慶帝,初改元,白蓮教反。
川陝中,曁湖北,草木皆兵。
嘉慶元年,白蓮教徒作亂,聚衆戕官。
教首齊林之妻王氏,起於襄陽,孫士鳳、徐天德、冷天祿起於四川,張士龍、張漢潮、張天倫起於陝西,大有席捲西都諸省之勢。
九年内,衆教徒,蔓延五省。
川陝鄂楚豫五省,皆被教匪蹂躪。
擒巨魁,荀文潤,亂始敉平。
白蓮教徒,自嘉慶元年紛起於四川、湖北,馴至陝西、湖南、河南,九年之内,蔓延五省。
湖廣總督畢沅破之於靑河口,南充知縣劉淸破之於方山,巴江虁州千總羅思舉破之於豐城,將軍額勒登保破之於雲陽,將軍德楞泰破之於通江,福寧總兵朱射鬥破之於儀隴,甘州提督楊遇春破之於大池壩龍洞溪,先後斬擒教首之妻齊王氏、張天倫、王三槐、姚之富、羅其淸、張漢潮等,待荀文潤、羅思蘭等就擒,亂始平。
天理教,李文成,旋興旋滅。
河南天理教,卽白蓮教之變名也,其魁首李文成,與直隸之魁首林淸,暗中糾合,賄通内侍,將乘帝幸木蘭秋獮時,伏莽行在。
謀定,滑縣知縣探聞消息,急捕李文成,斷脛下獄,其黨刼出之,戕官起事。
於是直隸之長垣、東明,山東之曹縣、定陶、金鄉,同時殺官圍城。
後被提督楊遇春擊敗於道口鎭,進圍滑縣。
李文成突圍而走,總兵楊芳追之,伏騎白土岡。
是時李文成又招黨四千入輝縣山據司寨,楊芳誘之出,佯敗走,至伏處還擊,大敗之,李文成自燔死。
旣而山東教首朱成貴亦伏誅。
擾京城,闖宮禁,林淸就擒。
李文成起事後,直隸天理教首林淸,先遣其黨二百人,伏内城,藏兵械,混酒肆中。
日晡,乃分乘東西華門,以白帽為號,太監劉全引其東,髙福廣引其西,閻進喜為内應,林淸則自居黃村,以待援師之至。
時入東華門之甲,為護軍關門格拒奔散,其入西華門者,凡八十人,獨反關以拒滿兵。
惟以路徑不熟,雖明知大内在西,卻悞由尚衣監文頴館斬關而入,至隆宗門,卒為侍衛所閉拒,竟不得入。
其由東華門進者,亦為太監常永貴殿斃二人於蒼震門中。
皇子等在上書房聞變,皇次子緜寧,急命取撤袋鳥銃腰刀至,斃手執白旗攀垣欲登者數人。
俄而衛兵自神武門入,遂相擊於中和殿門外。
薄暮大雷雨,林衆觸電死者數人,餘多被俘,並獲内監數人,又續獲林淸,皆就戮,無一免者。
是役也,緜寧以功封智親王,後遂繼承大統。
剿海盜,李長庚,中礟喪命。
海盜蔡牽、朱濆等,橫行浙閩海道。
浙江提督李長庚剿擊之,大捷,牽勢稍殺。
後朱濆為許松年所殲,李長庚追擊蔡牽於粵海,中礟陣亡。
邱良功,雪仇憤,蔡牽船沉。
李長庚死,帝命禆將邱良功嗣為浙江提督,與福建提督王德祿合剿蔡牽,以為李長庚雪仇。
二人旋合擊蔡牽於定海之漁山,俱乘上風。
蔡牽懼,向東南敗走,轉戰至綠水深洋。
逼攻之,血戰一晝夜,賊夥黨舟,皆為諸鎭所隔,不得救援。
蔡牽知不免,舉礟自裂其船沉於海,餘黨悉降。
苗民叛,擾湖南,週年始定。
嘉慶元年,命福康安督七省官兵征湖南苗,與苗相持一年有餘,勞師費財,始行平定。
旋命湖廣總督畢沅循撫苗寨,淸理苗民地畝給還耕種,而苗民鹹伏地感泣,各安生業。
各省兵馬,亦次第撤回。
汝光間,曁頴亳,撚匪橫行。
嘉慶十九年,河南汝光一帶,及安徽頴亳等處,紅鬍匪徒,日聚日衆,橫行日甚。
每一股謂之一撚子,小撚子數人數十人,大撚子一二百人不等。
其首領係王妮子、李東山、馬大振三人。
旋命方受疇等捕之。
雖然是,廿五年,亂無寧嵗。
論宸衷,也不失,明順慈仁。
初秉政,除巨奸,和珅下獄。
帝受内禪三年,髙宗居太上皇之位,猶訓政遵行,是以恭己無為,父臣不改。
迨上皇崩,乃下巨奸和珅於獄,籍其家,宣其罪於天下。
體好生,停秋讞,申禁非刑。
帝仰體髙宗法外之仁,曾停辨讞並申禁地方官秋擅造非刑。
伊犂内,謀屯田,給牛開墾。
命伊犂廣開屯田,其無耕牛者,悉官給之。
遇兇年,急民食,祈雨步行。
頒官箴,十六章,嚴整史治。
遏漏巵,禁鴉片,訂定章程。
嘉慶十五年,嚴禁鴉片入京城。
二十年,訂定禁鴉片章程。
庚辰嵗,離北京,木蘭秋獮。
獮音線,秋狩也。
○嘉慶二十五年庚辰,秋七月壬申,帝秋獮木蘭。
戊寅,駐避暑山莊不豫。
己卯,大漸,遂崩。
在位二十五年,享年六十有七,諡曰睿,廟號仁宗。
皇駕崩,詔傳位,次子緜寧。
林淸闖宮之亂,皇次子緜寧,曾殪賊首數人,立有大功,故遺詔立之。
卽位後,改元道光,又改名旻寧。
道光帝,初改元,回亂旋定。
回民張格爾者,故回酋大和卓博羅尼都之裔也。
博羅尼都,當乾隆初,以叛被誅,其子薩木克,自巴達克山逃匿敖罕。
有三子,次卽張格爾,以誦經祈福,傳食部落。
回人假餽和卓之名,歛財聚衆,時有譌言。
會南路參贊斌靜荒淫,失回衆心,張格爾始糾布魯特數萬寇邊。
有頭目蘇蘭奇入報,為章京綏善叱逐,蘇蘭奇憤走出塞,遂與張合。
領隊大臣色普徴額率兵敗之,張格爾遁。
道光八年,始就擒。
那川番,又變叛,命將往征。
道光二年九月,四川果洛克番人作亂,旋命提督桂涵督兵討平之。
臺灣亂,曾遣師,征平兩次。
道光六年,台灣黃文潤、李迪等作亂,旋卽平定。
二十四年,洪協等又亂,被擒伏誅。
諸猺民,復倡叛,此仆彼興。
道光十二年,猺人趙金龍作亂,命盧坤討之,旋盪平。
十六年,湖南武岡猺作亂,尋就肅淸。
二十七年,猺人又亂,官兵討平之。
英吉利,為禁煙,興兵犯粵。
道光十九年,詔各省厲行鴉片煙之禁,簡放林則徐為欽差大臣,查辦廣東海港事宜。
林至粵,嚴捕華商之業煙不悛者,戮於外國商館之前,限三日内,將所存鴉片,盡行交出。
英商不從,林怒,乃捕其洋行買辦等,且行封艙之令,並令水軍嚴守口門,斷絶交通,以絶其糧道。
英商大困,旋獻出鴉片二萬另二百八十三箱,悉焚之於虎門海岸。
踰年,英人以索鴉片價為詞,興兵犯粵。
林則徐,嚴戰備,屢卻英軍。
道光二十年,英陸軍統將義律,海軍統將伯冷麻,率海陸軍一萬五千人,軍艦二十六艘,直犯澳門。
其時林則徐已任兩廣總督,大修戰備,命火船乘風攻燒英艦,英軍敗績。
屢次進攻,終不得逞。
英統將,變方針,移師攻浙。
英統將義律等,以廣東有備,乃改變方針,駛入福建廈門,又不利。
旋攻浙江,陷定海,進錢塘,攻乍浦。
其時各處營務廢弛,毫無戰備,故到處不戰自潰。
進錢塘,陷定海,政府罪林。
定海陷,警報至京,頑固派多造蜚語中傷林則徐。
帝為所惑,因革林則徐職,留粵聽勘,旋遣戍伊犂。
派琦善,與議和,條件難認。
林則徐革職後,命琦善往代,乃與英人議和。
其提出條件有六:(一)賠償煙值;(二)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定海、上海五處為商埠;(三)國際交涉,行平等禮式;(四)賠償兵費;(五)不得以秘密煙商,累及無辜英商。
(六)盡裁洋商浮費。
又見琦善庸懦易欺,更於六條件外,提議割讓香港。
琦善不敢遽諾,英人遂以兵威脅之。
那英軍,復進薄,廣州省城。
英統將義律等,見和議不成,乃於二十一年二月,攻陷橫當虎門各炮台。
四月二日,英軍大隊進攻,我國水師覆敗。
翌日上陸,進圍廣州。
其時弈山方代琦善督粵,大恐乞和,爰再訂休戰條約。
卒以賠償煙值,割讓香港,二事決裂,英軍乃率艦北犯。
和局裂,陷廈門,復陷鎭海。
吳淞殘,鎭江破,和約始成。
和局不成,英人乃北犯廈門,攻陷沿海各炮台。
又犯寧波,陷鎭海,旋率艦隊抵吳淞。
守兵不敢接戰,棄炮台而遁,英軍乃進取上海。
江南提督陳化龍苦戰,沉英艦二艘,卒中彈身亡,上海遂陷。
於是直逼鎭江,副都統海齡死之,城遂破。
復乘勝進攻南京,上遊各省大震。
杭州將軍耆英、兩江總督牛鑑、浙江廵撫劉韻珂合詞上疏,請與議和。
政府遂以耆英、伊裡布、牛鑑三人,同為議和全權大臣,便宜行事。
其所訂條約,共十三欵,大旨盡如英人之要求,是謂南京條約。
自此割讓香港,並開放廣州、廈門、福州、上海、寧波五口,為外人通商居住之地,鴉片戰爭,至此終局。
割地賠欵,開放口岸,俱自此始。
香港讓,五口開,主權喪盡。
纔弭平,那外患,内亂又興。
洪楊輩,起廣西,共謀革命。
道光二十七年,洪秀全與馮雲山、韋昌輝聚衆二千餘人,約期舉事。
桂平知縣賈令寧,先期探悉,捕洪秀全等,籍其軍器,送潯州獄。
廣西廵撫鄭祖琛耄而昏,嗔其多事。
知府顧元愷伺其意,不審訊而釋之。
秀全等回廣東,聚衆益甚,楊秀清、石達開等復歸之。
至三十年,起事於廣西桂平縣之金田村,洪秀全率衆數千,襲破平樂府,楊秀淸率衆數萬,攻鬱林北流縣,武舉金廷彪又率義勇千餘人來援,聲勢大振。
尋陷永安等數城,四方多起應之。
三十年,禦駕崩,四子繼承。
帝崩,皇四子弈詝卽位,以明年為鹹豐元年。
鹹豐帝,紹箕裘,乃文乃武。
帝仰承家法,履信書屋,積有卷帙詩文。
而外練藝習勞槍法二十八勢,宣宗賜名曰棣華協力。
刀法十八勢,宣宗賜名曰寳鍔宣威。
其在潛邸時,乃文乃武,固與宣宗成皇帝有默相契合者。
初改元,遭世亂,太平軍興。
鹹豐元年閏八月,洪秀全入永安州,建國號為太平天國,秀全自為天王,封楊秀淸為東王,蕭朝貴為西王,馮雲山為南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洪大全為天德王,秦日綱、羅亞旺、範連德、胡以胱等,各各稱丞相、軍師等職。
全州陷,由廣西,侵入湘境。
鹹豐二年四月,太平軍陷全州,五月陷道州,旋攻桂陽及郴州,復陷之,直趨長沙,進陷嶽州等處。
曾國藩,未終制,在籍練軍。
太平軍旣陷嶽州,盡得吳三桂時所遺軍械,進攻漢陽陷之,十二月進攻武昌。
時太平軍蔽江而東,所過披靡。
鹹豐帝乃起丁憂在籍侍郎曾國藩,治團練駐長沙。
國藩提袂而起,仿明戚繼光編束隊伍法,創為湘勇營。
其制每營五百人,擇官紳誠樸者,日事訓練,湘勇遂以勁旅稱。
失武漢,下九江,並陷安慶。
鹹豐三年正月,太平軍東下取蘄黃,順流攻九江,安慶唾手而得下,又東下圖江寧。
陸建瀛,為眷屬,獻出金陵。
太平軍東下圖江寧,總督陸建瀛,先期使人送眷屬回裡,半途為太平軍所擄。
詢係陸建瀛眷屬,迫令獻出金陵放還之,陸建瀛不能忘情於其妻妾,遂獻出金陵,易服夜遁。
上尊號,洪天王,南京正位。
金陵旣下,羣請天王秀全正大位,上尊號,俾天下知所趨向,秀全納之。
設官階,立制度,革故鼎新。
天王卽登大位,升江寧為天京,柴燎上帝大赦,立賴氏為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