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史彈詞輯註 卷第十二

關燈
第十二段說淸朝 臨江仙 世事滔滔如逝水,興波作浪洶湧,源頭歸結盡流東。

     江山依舊在,幾易主人翁。

     漫說五胡常亂夏,請看天際長虹,縱橫碧落勢如弓。

     彩光誇閃爍,一瞬卽成空。

     詩曰 周尋地角與天涯,不見千年帝胄家。

    富貴榮華何所似,水中明月鏡中花。

     水中明月鏡中花,分外姸鮮不染瑕。

    引得雄心銷白日,常教流血泛紅霞。

    競爭羣逐秦奔鹿,附會喧傳漢斬蛇。

    回首不堪懷往事,金陵飛燕在誰家。

     且把新詩休諷詠,再來說古並談今。

    鋪張短話成長話,褒貶前人勸後人。

    流水浮雲無了日,閒花幽草幾回春。

    功名原是倘來物,成敗誰非枉用心。

    蓋世榮華鴛枕夢,驚人事業馬蹄塵。

    光陰荏苒來旋去,天運循環舊換新。

    虎鬬龍爭分否泰,烏飛兎走遞恒升。

    青山不老今猶昔,皓月當空缺復盈。

    玉軫頻調諧妙韻,氷絃細撥奉知音。

    知音說與知音聽,說罷明朝又說淸。

     話說前段講到明京殘破,莊烈殉國,滿淸因吳三桂之請,擁兵入關,乘機竊據燕京,佔主中原。

    今試敘其興廢始末,上至太祖開基,下至宣統遜位。

     淸太祖髙皇帝努爾哈赤者,姓愛新覺羅,其始祖曰布庫裡雍順,為女眞之一部分。

    至太祖始建號稱帝,傳位於太宗皇太極,三傳至世祖福臨,遂主中夏,遷都燕京。

    傳聖主玄爗、世宗胤禎、髙宗弘曆、仁宗顒琰、宣宗旻寧、文宗弈詝、穆宗載淳、德宗載湉、宣統帝溥儀。

    自順治甲申,至宣統辛亥,凡二百六十有七載,而中華革命軍光復焉。

     大明國,至崇禎,適遭末刼。

     李自成,勢猖獗,攻破燕京。

     吳三桂,為圓圓,淸廷乞助。

     逞私恩,忘大義,無父無君。

     北京旣破,闖賊拘吳三桂之父襄,迫令以書招三桂降。

    時三桂適奉檄自寗遠入援,師次灤州,而家人以招降書進。

    三桂命入,問曰:聖上如何?曰:已殉國。

    三桂默然。

    又問曰:老將軍與老夫人何如?曰:已被囚矣。

    三桂之態如初。

    旣而猝問曰:邢夫人無恙乎?邢夫人卽圓圓,乃三桂之愛妾也。

    家人答曰:已經賊將劉宗敏掠去矣。

    三桂投袂而起,擊案怒曰:吾不誓殺此賊,以還我圓圓,非丈夫也。

    遂作書絶父赴滿洲乞師。

    後雖闖賊盪平,而中華卒為滿淸所佔。

    暱婦女之私情,置君父於無地,明亡之罪,三桂其一焉。

     淸世祖,年六齡,初承父統。

     世祖章皇帝,於崇禎十七年甲申登基,改元順治。

    此為滿淸佔有中國之第一主,在位十八年。

     攝政王,多爾袞,奉命南征。

     世祖沖齡踐阼,王叔多爾衮攝行軍國事務。

     一片石,大鏖兵,闖賊喪魄。

     李自成率馬步卒二十餘萬,與淸軍相遇於一片石,自北山橫亘至海,列陣以待。

    是日大風迅作,塵沙蔽天,攝政王謂其部下曰:此兵不可輕擊,須各努力破此,則大業成矣。

    及進兵,令軍士呼噪者再。

    時風已止,各對陣奮擊,李自成大敗,遁走,奔還北京。

    鑄宮中之金銀器皿為餅,約數千,盡以車載之,送歸西安。

    北京遂為淸兵所據。

     入燕京,肅軍紀,雞太不驚。

     淸軍抵燕京,攝政王下令諸將士,不許入民家。

    由是百姓安堵,雞犬不驚。

     葬莊烈,並皇後,官民悅服。

     一時間,令薙髮,滿城風行。

     攝政王令官民人等,為崇禎帝服喪三日,著禮部太常備帝禮具葬。

    除服後,復令官民遵制薙髮,一時人心悅服。

    王遂遣官奏報捷音至燕京。

     順治帝,整鑾輿,入主中夏。

     依漢人,定限制,有革有因。

     大學士金之俊,明時官禮部,順治登極,以原官視事,洊陞樞要,為内大臣,拜大學士,當時與滿淸嚴定限制,如滿漢不準為婚,旗人不得經商營業,以奪民利,王公不得私離京城,内奄出宮者斬之類。

    其初降時,嘗以十從十不從相要。

    所謂十從十不從者,卽男從女不從,生從死不從,陽從陰不從,官從隸不從,老從少不從,儒從而釋道不從,娼從而優伶不從,仕宦從而婚姻不從,國號從而官號不從,役稅從而語言文字不從是也。

    淸主悉允之。

     死闖賊,斬獻忠,流寇盡滅。

     李闖棄北京,逃回陝西,淸軍躡其後,由河南攻潼關,大破之。

    闖遂棄西安,由龍駒寨走武岡入襄陽,復走武關,復為淸軍所迫,部衆多降,或逃散。

    闖賊走鹹寗蒲圻,至通城,竄於九宮山,掠食山中,為村民所困,不能脫,自縊死。

    ○張獻忠據成都,殺戮甚慘,川中民盡。

    乃謀窺西安,盡焚成都之宮室,夷其城,率衆出川北。

    又欲盡殺川兵,其將劉進忠故統川兵聞之,率一軍逃。

    會淸軍至漢中,進忠乞降,願為鄉導。

    至鹽亭界大霧,獻忠適曉行,猝遇淸軍於鳳凰坡,中矢墜馬,伏積薪下,淸軍擒而斬之。

    降及敗死者,二三十萬人,餘衆悉潰,走川南。

     定中原,武功懋,文教又興。

     定鼎以來,平羣寇,追明裔,齊晉秦豫,傳檄而定。

    平江淮,收楚蜀,征浙閩兩粵滇黔,成八旗一統,以彰武功。

    脩文華殿,令大學士知經筵事,翰林官二員進講。

    諭宗人府設立宗學,令宗室子弟讀書。

    編孝經衍義,博採羣書,令天下人識孝治至意。

    經訓史策,不離左右,以文教。

     雖然是,明諸王,後先建號。

     順治元年,明福王由崧卽帝位於南京,改元弘光。

    順治二年,明魯王以海稱監國於紹興,唐王聿鍵稱帝於福建,改元隆武。

    順治四年,明桂王由榔稱帝於肇慶,改元永厯。

    然皆為淸軍所困,旋興旋滅,無一能光復舊業者。

     遇淸軍,猶如那,風捲殘雲。

     天不祿,攝政王,帝始親政。

     順治七年十二月,攝政睿親王多爾衮崩,殂於喀喇城,年適三十九嵗。

    訃聞,帝震悼,詔臣民易服舉喪。

     蠲賦徭,禁貢獻,兼又恤刑。

     江西進龍碗,漢中、江南、河南貢獻橘柑石榴,帝悉禁絶。

    首除三餉,都城被兵者,免其賦役。

    山西被兵,田租僅收其半。

    江南被兵,免其漕三之一。

    漢滿諸臣,犯重大事,情應審問者,令在部守候,不免冠帶鎖褻,辱難堪矜恤。

    秋決諭刑部現在監候罪犯,槪從減等。

    有應決者,姑緩處決。

    網開三面,萬民感戴。

     汰宮女,淘内監,減脂粉費。

     明時宮女九千人,内監十萬人,帝淘汰至三四百人而止。

    宮中脂粉錢數百萬兩裁減殆盡。

     首崇儒,親釋奠,孔聖廟廷。

     禦寳座,十八年,中外懾服。

     東至朝鮮,南至南洋諸國,西至蔥嶺外回部,俱歸附入貢。

     瑜中瑕,隻為着,胡俗風淫。

     滿洲史,嘗大書,太後下嫁。

     順治帝生母博爾濟吉特氏,有私於攝政王多爾衮,王遂授意於範文程,使倡言於朝曰:攝政王功髙望重,德莫與京,推位讓國於我皇上,不可不有以報之。

    夫王固皇上之叔父也,今日之事,猶父傳其子也。

    王旣以子視上,上亦當以父視王。

    今王新賦斷絃,而我皇太後又寡居無偶。

    愚意上旣以父視王,今不可使父母異居,宜請王與太後同宮。

    諸廷臣皆議曰可。

    於是滿洲史臣,乃大書於其策曰:皇太後下嫁於攝政王。

    羣臣交上賀表。

    同時張蒼水先生作滿洲宮詞有雲:上壽稱為合卺尊,慈寧宮裏爛盈門。

    春官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後婚。

    迨乾隆時,修滿洲史,始塗之以滅其迹,茲事後世遂罕知之者。

     内庭中,歡喜佛,獻盡醜形。

     案淸内宮,奉有歡喜佛,其像極穢。

    或婦人裸體,與鰥魚交媾;或作惡鬼狀,裸體屹立,擁抱美婦人;或形似牛,其上有露出陽根之菩薩騎之;或婦人裸體,自背割開,注以馬尾。

    如是之佛像七八體。

    又鬼神殿中,奉有惡魔,長一丈三尺餘,人身狗靣有角,與美貌女神作淫狀。

    又有惡鬼手持兇器,閃閃有光,足下踏有裸體男女二人。

    是等不可思議之佛像,蓋肇自胡元。

    元時於幽州建佛母殿,鑄佛裸形與妖女合,卽此可証。

     因反抗,曾幾屠,江南諸郡。

     南京以下諸郡縣,如揚州、嘉定、江陰等處,猶倔強反抗,負固不服。

    淸軍曾幾次屠其城。

     逞兇殘,傷人道,德累聖明。

     名開創,實守成,坐享天賜。

     有明之季,滿淸寖強。

    至太宗皇太極時,内修政治,外急武功,浸浸乎有并吞中國之勢。

    祭天之夜,嘗夢見明太祖以玉璽親授之。

    天數攸歸,非偶然也。

    乃創業未半,身先殂崩。

    順治帝以沖齡嗣位,適大明有三月十七日之變,京城鼎沸,中夏無主,君亡國破,邊將乞師,天賜之緣,遂坐收漁人之利。

    論者謂順治雖為開創之主,實與守成等耳。

     晏駕時,年纔屆,二十四齡。

     或謂順治帝未嘗晏駕,因參透紅塵,削髮入山為僧,以求眞果。

    《紅樓夢》一書,賈寳玉卽其影也。

     淸聖祖,方幼沖,聰明天縱。

     名玄爗,世祖太子,改元康熙,在位六十一年。

     坐龍庭,繼父統,一代賢君。

     山東境,除妖匪,于七匿跡。

     登州于七名小喜,本徐鴻儒之餘蘖,順治之季,踞齒牙山為亂,焚刼八邑。

    聖祖卽位,命都統濟世哈為靖東將軍,以勦平之,又分駐登萊膠三處,以防範海汛。

     平西王,執永曆,備藩滇黔。

     明永曆帝由榔,為淸兵所逼,奔往緬甸。

    吳三桂、愛星河等,兩路進攻,直逼緬京。

    緬酋莽應時懼,送永曆帝至三桂營。

    三桂見之,初甚倨傲,長揖不拜,帝問為誰,三桂噤不敢對,數問始稱名,帝切責之,三桂伏不能答。

    左右挾之出,靣色如灰,汗流浹背,後不復見。

    尋八旗兵,望見永曆帝出,皆呼萬嵗,曰:此眞主也,不如奉此以為不世之功。

    事將成而洩,三桂大驚,卽輦永曆帝及太子出,以弓絃絞於市,明祚自此斬絶。

    康熙帝進封吳三桂為親王,備藩雲貴。

     尚可喜,耿進忠,並吳三桂。

     尚可喜,明降將,進封平南王,備藩廣東。

    耿進忠,明降將耿仲明之孫,繼茂之子,進封靖南王,備藩福建。

     這三藩,太跋扈,漸次削平。

     康熙帝於六年親政,以後軍政全權,大半操在強藩之手。

    粵閩兩藩,各有五十佐領,綠旗兵各有六七千,丁口各有兩萬。

    吳藩三桂佐領五十有三,綠旗兵一萬二千,丁口數萬,其所選文武官吏,布滿天下。

    各省督撫提鎭,隻知有藩王教令,不知有上諭。

    帝早慮及尾大難掉,欲漸削其兵柄以遏制之。

    適尚可喜奏請歸老遼東,以藩邸事務,交其子之信管理。

    帝遂準其請,諭令撤藩回籍。

    耿進忠、吳三桂聞之,頗不自安,亦假意奏請撤兵,以探上意。

    不料竟如所請,吳三桂乃結連尚可喜、耿進忠同時舉兵,自稱為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旋建國號曰周,改元昭武。

    蓄髮易衣冠,旗幟皆白,長江以南,率為響應。

    帝乃用反間計,停撤粵閩二藩,削吳三桂之勢,使無聲援。

    一靣命將出師,節節進攻。

    未幾三桂卒,其孫世璠繼立,改元洪化。

    至康熙二十年,章泰等始收復雲南省城,吳世璠伏誅。

    康熙十九年,尚可喜之子之信賜死,其時尚可喜已卒。

    康熙二十一年,殺耿進忠。

    自此強藩悉滅,主權歸一焉。

     靖内亂,兼又能,弭銷外患。

     戡台灣,鄭克塽,歸附投誠。

     初,鄭成功痛明室之亡,散家財募義兵,力圖恢復。

    因中原已無用武之地,乃浮海至台灣,逐荷蘭人,據以自立,秣馬厲兵。

    通商海外,以足餉食。

    二次進攻中國,由廈門台州諸路而入,東南大震。

    淸廷與之議和,如朝鮮例,不薙髮,不稱臣,卽不納貢亦可,但求無相侵擾,鄭成功猶不允。

    會鄭成功卒,其子鄭經亦能繼父之志,為清廷之大患,侵入邊疆。

    後因部下各將士驕功橫恣,軍機屢失。

    鄭經卒,其子克塽,年在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