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史彈詞輯註 卷第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夜刧其營,斬虜百十一人,生擒一人,虜遁去。
因請復河套,大學士夏言狀其勇敢,有為下兵部議,梗於嵩不決。
銑又劾嵩黨仇鸞科斂士卒,阻撓軍機,詔奪俸。
至是嵩論曾銑開邉啟釁,禍不可言,夏言和同附會,緻誤國是。
遂逮銑詣京卽訊。
仇鸞因訐銑尅取軍糧,倖免重罪,倡復河套,以謀自解。
法司會擬銑罪斬於市,妻子流三千裡。
夏言亦坐與銑交通律斬。
天下寃之。
苦沈鍊,徐學詩,楊君繼盛。
劾嚴嵩,反遭害,分裂受刑。
郎中徐學詩劾嚴嵩奸貪異常,縱子世蕃,及趙文華等,擅權納賄,誅鋤善類。
疏上,下學詩獄。
又錦衣經歷沈鍊劾嵩父子奸貪十大罪,繫鍊拷訊,流入邉地為氓。
兵部員外楊繼盛因諫阻仇鸞請開馬市,杖謫狄道典史。
後嚴嵩欲收為己用,陞遷南戶部主事,三日遷刑部員外,尋改武選司。
卽疏嚴嵩專政誤國十罪,又有五奸以濟之。
疏上,杖責下獄。
後讞京城大辟囚,嚴嵩以楊繼盛與焉。
繼盛詣朝,審口吟雲:風吹枷鎖滿城香,簇簇爭看員外郎。
豈願同聲稱義士,可憐長闆見君王。
聖明德厚如天地,廷尉稱平過漢唐。
性僻生來歸視死,此身原是不垂楊。
又臨刑詩曰: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
平生未報恩,留作忠魂補。
其妻張氏上疏鳴寃,抑於嵩不得達。
二禦史,除鉅奸,天下稱快。
禦史鄒應龍,劾嚴嵩父子憑執專利,私擅爵賞。
詔嵩緻仕,其子世蕃卽訊,坐煙瘴充軍。
禦史林潤又劾世蕃自罪謫後,乘軒衣蟒(衤莽),負險不臣,乞正典刑,以絶禍本。
詔卽付林潤逮捕至京,刑部勘其交通倭虜,謀叛顯證,坐斬。
戚繼光,平倭冦,浙兵著名。
倭陷興化府,副總兵戚繼光督浙兵至福建,大破倭冦於平海衛,海道悉平。
居西内,專修玄,海瑞直諫。
主事海瑞上疏有曰:夫修玄以求長生也,然堯舜禹湯,下歷漢唐,未有至今存者。
今陛下師事陶仲文,而仲文已死,彼旣不能保其身,陛下何獨神其術乎?上怒甚,投疏於地,詔下海瑞獄。
已而取再讀之,嘆息自悔,疏竟留中。
服靈丹,性燥熱,火發疾崩。
方士所進長生等藥,大約以健陽為主,性極燥熱。
上服之,遂大發疾甚而崩。
裕王立,諡穆宗,改元隆慶。
名載垕,世宗子,在位六年。
初登臺,第一幕,恤録忠臣。
穆宗卽位,出海瑞等於獄,賜楊繼盛諡忠愍。
凡先朝建言執事諸臣,生者錄用,死者恤贈。
正南面,六年間,垂拱而治。
上不驕,下不悖,善政足稱。
張居正,與二髙,同受顧命。
上至大漸之時,召閣臣髙拱、張居正、髙儀受顧命,遂崩。
明神宗,繼父統,年甫十齡。
神宗名翊鈞,穆宗太子,在位四十八年,改元萬曆。
仍舊制,尊主權,綜覈名實。
神宗初政,張居正當國,大要在尊主權,綜覈名實,嘗言於上曰:今國家要務,惟在遵守舊制,不必紛更。
至於講學親賢,愛民節用,尤君道所先,乞聖明留意。
上曰善。
居正為相,慨然以天下為己任焉。
急親賢,務講學,節用愛人。
蠲積逋,蘇松民,皇仁共戴。
蘇松大水,積逋七十餘萬,張居正請蠲之,以安民生,上從之。
捍水災,發金帑,漕河工成。
淮揚諸郡苦於水,數十年來為棄地。
自漕河工成,轉為耕桑之區矣。
張相國,持法嚴,起衰振惰。
張居正當國,起衰振惰,幾於富強。
然持法嚴,諸不便者多怨之。
葉向髙,繼其後,信任不深。
向髙繼張居正而為相,匡救得力,事有裁斷,帝心重之。
因多格不用,因求去。
至熹宗時復入相,尋請歸。
喜讒諂,斥忠直,元氣日喪。
雖有人,也難救,四好成心。
都禦史張養蒙疏,言陛下之成心有四:一曰好逸,二曰好勝,三曰好疑,四曰好貨雲。
禁庭内,出奇聞,妖書梃擊。
時有投匿名書者,大約言鄭貴妃欲危太子事,帝大怒,敕下嚴捕。
廷臣挾私誣累者無算,後駕其罪於順天,黜生皦,生光磔於市,事得解。
嗣有中書舍人趙士禎疾篤,自言為此,肉碎落如磔。
○挺擊者,有男子持挺入太子宮,擊傷守門監。
被執犯名張差,下法司訊,定為瘋癲。
提牢主事王之宷疑之,再鞫問,語涉鄭貴妃弟國泰謀危太子。
科臣何士晉請窮其事,帝大怒。
帝不見羣臣,二十五年矣,至是幸慈寧宮,召百官入見。
太子因諭廷臣曰:張差宜速決,餘無株連。
乃磔張差於市,事遂寢。
名鎭中,徵雜稅,開礦抽金。
時内璫開礦之使四出,由是天津店租、廣東珠監、兩淮餘鹽、浙閩市舶、成都茶鹽、重慶名木、湖口船稅、荊州店稅、寳坻魚尾,以及門攤商稅等,中使棋布,民不聊生。
殺稅使,並委官,擾逼民變。
臨淸民變,毆殺稅使馬堂。
武昌民變,圍稅使陳奉,奉逃匿楚王府,遂執委官六人投之江。
蘇州飢民倡義,毆殺稅使委官臣人。
河南饑,人相食,圖進東明。
河南飢,饑人相食。
給事楊東明進饑民圖說。
野穴處,食禾苗,江南鼠異。
碩鼠千萬成羣,啣尾渡江而南,穴處食苗。
滿淸兵,萬曆季,屢犯邊庭。
萬曆之季,淸兵克撫順城,又克淸河堡。
晏駕後,那光宗,承上起下。
名常洛,神宗子,改元泰昌,在位一月。
坐龍庭,甫匝月,大病臨身。
李可灼,進紅丸,如鬼催命。
崔文昇,用利藥,紫微星沈。
上不豫,内侍崔文昇用利藥,上一夜數十起。
鴻臚寺丞李可灼進紅鉛丸藥,俄帝崩。
南北科道,交章劾之。
熹宗立,國脈傷,元氣喪盡。
名由校,光宗長子,在位七年,改元天啟。
任逆閹,亂朝政,全失聰明。
逆閹魏忠賢,初名進忠,幼黠慧無賴,遂自宮由太監魏朝以進。
有寵於帝,内私客氏,外擅朝政。
熊廷弼,治遼陽,稍有生氣。
先是熊廷弼入遼陽,相度各險要,就所宜請置兵將,決策守遼陽,挑濠築垣,借水為防,於是遼陽稍有生氣。
先聽勘,後起用,終罹典刑。
禦史馮三元等,劾熊廷弼擁兵十萬,不能成功。
於是熊廷弼上疏求勘,詔廷弼回籍聽勘。
朱童蒙勘遼事回奏,言廷弼遼力保危城,功不可冺,詔仍起用。
○撫臣王化貞,不從廷弼主守議,以緻廣寧失守。
有旨王化貞逮問,熊廷弼回籍聽勘。
後三法司會審,俱坐斬。
李選侍,纔移宮,以正名位。
李選侍,光宗寵妃,帝嘗受其撫養。
光宗崩後,選侍猶居乾淸宮。
禦史左光鬥上言選侍非嫡母,又非生母,不宜居正宮以淸名分,給事中楊漣復力爭,乃移居别宮。
又詔封,那客氏,奉聖夫人。
客氏,上乳母也,與魏忠賢通,擾亂朝政。
翻三案,諸名流,
因請復河套,大學士夏言狀其勇敢,有為下兵部議,梗於嵩不決。
銑又劾嵩黨仇鸞科斂士卒,阻撓軍機,詔奪俸。
至是嵩論曾銑開邉啟釁,禍不可言,夏言和同附會,緻誤國是。
遂逮銑詣京卽訊。
仇鸞因訐銑尅取軍糧,倖免重罪,倡復河套,以謀自解。
法司會擬銑罪斬於市,妻子流三千裡。
夏言亦坐與銑交通律斬。
天下寃之。
苦沈鍊,徐學詩,楊君繼盛。
劾嚴嵩,反遭害,分裂受刑。
郎中徐學詩劾嚴嵩奸貪異常,縱子世蕃,及趙文華等,擅權納賄,誅鋤善類。
疏上,下學詩獄。
又錦衣經歷沈鍊劾嵩父子奸貪十大罪,繫鍊拷訊,流入邉地為氓。
兵部員外楊繼盛因諫阻仇鸞請開馬市,杖謫狄道典史。
後嚴嵩欲收為己用,陞遷南戶部主事,三日遷刑部員外,尋改武選司。
卽疏嚴嵩專政誤國十罪,又有五奸以濟之。
疏上,杖責下獄。
後讞京城大辟囚,嚴嵩以楊繼盛與焉。
繼盛詣朝,審口吟雲:風吹枷鎖滿城香,簇簇爭看員外郎。
豈願同聲稱義士,可憐長闆見君王。
聖明德厚如天地,廷尉稱平過漢唐。
性僻生來歸視死,此身原是不垂楊。
又臨刑詩曰:浩氣還太虛,丹心照千古。
平生未報恩,留作忠魂補。
其妻張氏上疏鳴寃,抑於嵩不得達。
二禦史,除鉅奸,天下稱快。
禦史鄒應龍,劾嚴嵩父子憑執專利,私擅爵賞。
詔嵩緻仕,其子世蕃卽訊,坐煙瘴充軍。
禦史林潤又劾世蕃自罪謫後,乘軒衣蟒(衤莽),負險不臣,乞正典刑,以絶禍本。
詔卽付林潤逮捕至京,刑部勘其交通倭虜,謀叛顯證,坐斬。
戚繼光,平倭冦,浙兵著名。
倭陷興化府,副總兵戚繼光督浙兵至福建,大破倭冦於平海衛,海道悉平。
居西内,專修玄,海瑞直諫。
主事海瑞上疏有曰:夫修玄以求長生也,然堯舜禹湯,下歷漢唐,未有至今存者。
今陛下師事陶仲文,而仲文已死,彼旣不能保其身,陛下何獨神其術乎?上怒甚,投疏於地,詔下海瑞獄。
已而取再讀之,嘆息自悔,疏竟留中。
服靈丹,性燥熱,火發疾崩。
方士所進長生等藥,大約以健陽為主,性極燥熱。
上服之,遂大發疾甚而崩。
裕王立,諡穆宗,改元隆慶。
名載垕,世宗子,在位六年。
初登臺,第一幕,恤録忠臣。
穆宗卽位,出海瑞等於獄,賜楊繼盛諡忠愍。
凡先朝建言執事諸臣,生者錄用,死者恤贈。
正南面,六年間,垂拱而治。
上不驕,下不悖,善政足稱。
張居正,與二髙,同受顧命。
上至大漸之時,召閣臣髙拱、張居正、髙儀受顧命,遂崩。
明神宗,繼父統,年甫十齡。
神宗名翊鈞,穆宗太子,在位四十八年,改元萬曆。
仍舊制,尊主權,綜覈名實。
神宗初政,張居正當國,大要在尊主權,綜覈名實,嘗言於上曰:今國家要務,惟在遵守舊制,不必紛更。
至於講學親賢,愛民節用,尤君道所先,乞聖明留意。
上曰善。
居正為相,慨然以天下為己任焉。
急親賢,務講學,節用愛人。
蠲積逋,蘇松民,皇仁共戴。
蘇松大水,積逋七十餘萬,張居正請蠲之,以安民生,上從之。
捍水災,發金帑,漕河工成。
淮揚諸郡苦於水,數十年來為棄地。
自漕河工成,轉為耕桑之區矣。
張相國,持法嚴,起衰振惰。
張居正當國,起衰振惰,幾於富強。
然持法嚴,諸不便者多怨之。
葉向髙,繼其後,信任不深。
向髙繼張居正而為相,匡救得力,事有裁斷,帝心重之。
因多格不用,因求去。
至熹宗時復入相,尋請歸。
喜讒諂,斥忠直,元氣日喪。
雖有人,也難救,四好成心。
都禦史張養蒙疏,言陛下之成心有四:一曰好逸,二曰好勝,三曰好疑,四曰好貨雲。
禁庭内,出奇聞,妖書梃擊。
時有投匿名書者,大約言鄭貴妃欲危太子事,帝大怒,敕下嚴捕。
廷臣挾私誣累者無算,後駕其罪於順天,黜生皦,生光磔於市,事得解。
嗣有中書舍人趙士禎疾篤,自言為此,肉碎落如磔。
○挺擊者,有男子持挺入太子宮,擊傷守門監。
被執犯名張差,下法司訊,定為瘋癲。
提牢主事王之宷疑之,再鞫問,語涉鄭貴妃弟國泰謀危太子。
科臣何士晉請窮其事,帝大怒。
帝不見羣臣,二十五年矣,至是幸慈寧宮,召百官入見。
太子因諭廷臣曰:張差宜速決,餘無株連。
乃磔張差於市,事遂寢。
名鎭中,徵雜稅,開礦抽金。
時内璫開礦之使四出,由是天津店租、廣東珠監、兩淮餘鹽、浙閩市舶、成都茶鹽、重慶名木、湖口船稅、荊州店稅、寳坻魚尾,以及門攤商稅等,中使棋布,民不聊生。
殺稅使,並委官,擾逼民變。
臨淸民變,毆殺稅使馬堂。
武昌民變,圍稅使陳奉,奉逃匿楚王府,遂執委官六人投之江。
蘇州飢民倡義,毆殺稅使委官臣人。
河南饑,人相食,圖進東明。
河南飢,饑人相食。
給事楊東明進饑民圖說。
野穴處,食禾苗,江南鼠異。
碩鼠千萬成羣,啣尾渡江而南,穴處食苗。
滿淸兵,萬曆季,屢犯邊庭。
萬曆之季,淸兵克撫順城,又克淸河堡。
晏駕後,那光宗,承上起下。
名常洛,神宗子,改元泰昌,在位一月。
坐龍庭,甫匝月,大病臨身。
李可灼,進紅丸,如鬼催命。
崔文昇,用利藥,紫微星沈。
上不豫,内侍崔文昇用利藥,上一夜數十起。
鴻臚寺丞李可灼進紅鉛丸藥,俄帝崩。
南北科道,交章劾之。
熹宗立,國脈傷,元氣喪盡。
名由校,光宗長子,在位七年,改元天啟。
任逆閹,亂朝政,全失聰明。
逆閹魏忠賢,初名進忠,幼黠慧無賴,遂自宮由太監魏朝以進。
有寵於帝,内私客氏,外擅朝政。
熊廷弼,治遼陽,稍有生氣。
先是熊廷弼入遼陽,相度各險要,就所宜請置兵將,決策守遼陽,挑濠築垣,借水為防,於是遼陽稍有生氣。
先聽勘,後起用,終罹典刑。
禦史馮三元等,劾熊廷弼擁兵十萬,不能成功。
於是熊廷弼上疏求勘,詔廷弼回籍聽勘。
朱童蒙勘遼事回奏,言廷弼遼力保危城,功不可冺,詔仍起用。
○撫臣王化貞,不從廷弼主守議,以緻廣寧失守。
有旨王化貞逮問,熊廷弼回籍聽勘。
後三法司會審,俱坐斬。
李選侍,纔移宮,以正名位。
李選侍,光宗寵妃,帝嘗受其撫養。
光宗崩後,選侍猶居乾淸宮。
禦史左光鬥上言選侍非嫡母,又非生母,不宜居正宮以淸名分,給事中楊漣復力爭,乃移居别宮。
又詔封,那客氏,奉聖夫人。
客氏,上乳母也,與魏忠賢通,擾亂朝政。
翻三案,諸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