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史彈詞輯註 卷第十一

關燈
謀,與錦衣衛均權勢,至是又别設西厰,使汪直提督官校刺事,直遂羅織生事焉。

     畀劉萬,為耳目,兼為腹心。

     時劉吉、萬安用事,以汪直為腹心,以李孜省、僧繼曉為耳目。

     水濟水,塗附塗,三大弊政。

     寵宦官,塞言路,惑異端,時人謂之三大弊政。

     滿朝中,空有那,王恕忠貞。

     恕先後章奏五十餘上,皆阻抑權倖,天下慕之曰:兩京十二部,獨有一王恕。

    於是貴近側目,帝頗厭苦之,以切諫罷。

     晏駕後,賢東宮,孝宗繼統。

     孝宗名祐樘,改元弘治。

     旣謙恭,又仁孝,四相同心。

     徐溥、劉健、李東陽、謝遷同時輔政,皆為一代名臣。

    終弘治之世,天下大治。

     召王恕,去萬安,百廢俱舉。

     恕家居久,言官論萬安者輒薦恕,上立召之。

    ○上在東宮,稔聞萬安之惡,及卽位,於宮中得一小篋,皆房術也,署曰:安臣進。

    上遣懷恩袖示之曰:此大臣所為乎?安慚汗不能出一語。

    而科道交章劾之,上復令懷恩以書示,安猶無去意,恩摘其所懸牙牌曰:請出。

    安始惶恐歸第,在道猶看三星台,冀復用也。

    其無恥如此。

     獄夢陽,貶鄒智,暗不傷明。

     主事李夢陽指斥貴戚,壽寧侯張鶴齡啣之,訴於帝前,下之獄,旋釋之,中外歡呼:帝德如天之大。

    ○庶吉士鄒智,為劉吉所嫉,貶廣東石城吏目,智辭朝詩有雲:但願太平無一事,孤臣萬死更何悲。

     武宗立,寵宦官,劉聖用事。

     武宗名厚照,孝宗子,卽位後,改元正德。

    太監劉瑾,與其黨馬永成、髙鳳、羅祥、魏彬、邱聚、谷大用、張永俱用事,時號八虎。

    命瑾入掌司禮監,兼提督團營。

     罷王鏊,並劉謝,獄楊一淸。

     王鏊官吏部侍郎,入閣預機務,以劉瑾用事,乞休去。

    ○大學士劉健、謝遷,均以劉瑾用事見罷。

    ○一清總制三邊,通練時政,劉瑾憾其不附己,誣以破冒邊費,逮下錦衣獄。

    瑾伏誅後,始復官,三為總制,比之郭子儀雲。

     韓戶部,雖忠心,以死報國。

     韓文官戶部尚書,是時逆瑾等橫甚,文毅然起曰:吾年足矣,不死不足以報國。

    乃上疏乞誅瑾等,不報,尋罷職,乘一騾宿野店而去。

     終難能,勝閹宦,勢燄薰蒸。

     迨張永,發陰謀,逆瑾伏罪。

     内監張永發瑾陰謀不軌,時六科十三道,共劾其罪三十餘條,鞫實磔於市。

     那江彬,又請調,鎭兵入京。

     江彬,宣化人,從副總兵張俊征流賊,得官遊擊。

    入京賂太監錢甯,得寵於帝。

    欲攘權,盛言邊軍驍悍,勝京師兵,請調大同、宣府、遼東、延綏四鎭兵入京,號外四家,彬統之。

    上又與羣閹善射者為一軍,晨夕馳逐,羣臣屢諫不聽。

     好遊獵,喜廵邊,受人播弄。

     江彬欲攘權,數導帝廵幸宣府。

     設豹房,厭大内,屢次微行。

     時江彬、許泰、劉暉、錢寧皆有寵,賜姓朱氏,與優人臧賢表裏為奸,時導上出禁。

    上厭居大内,於西華門作豹房,朝夕處其中,與江彬等同卧起。

     就宣府,起行宮,名為家裏。

     江彬勸上於宣府起行宮,靡費不可勝計,復輦豹房所貯珍玩,及廵遊所收婦女實其中。

    上甚樂之,每稱曰:家裏所稱豹房為家,今更以宗府為家矣。

     議北廵,降尊號,自稱將軍。

     上議北廵,自稱威武大將軍太師鎭國公,命内閣草勅,楊廷和、梁儲等不奉命。

     樂極後,必生悲,乃是天理。

     有宸濠,謀篡逆,江右興兵。

     寧王宸濠封於江西,以帝廵幸不時,日夕覬覦。

    聞帝將南廵,陰遣樂人張設勾欄雜戲,欲邀帝幸。

    會朝廷遣官戒諭,遂反。

     不有那,王守仁,起兵南贛。

     鄱陽湖,那能彀,逆首就擒。

     王守仁以名進士,任兵部主事,抗疏乞誅劉瑾,謫貴州龍場驛丞,瑾誅遷官,至是廵撫南贛。

    時方勘事福建,至豐城,聞宸濠陷南康、九江,進圍安慶,守仁遂還,與吉安知府伍文定合議集兵,定計入南昌,宸濠急解安慶圍還救,至鄱陽大破之,宸濠就擒。

     旣奏捷,又親征,江彬嫉妬。

     演舟師,遭覆溺,始悔南廵。

     初,宸濠反狀聞,帝欲親征,未幾王守仁捷音已至,江彬嫉王守仁功,仍奉帝南征。

    帝至南京受俘,宸濠及逆黨皆伏誅,帝遂無歸志,久駐南京。

    會操演舟師,帝遭覆溺,始回鑾,寢疾豹房,始知前此皆朕之誤。

     疾垂革,崩豹房,皇儲未立。

     那世宗,受遺詔,繼統為君。

     武宗無子,遺詔立憲宗三子,興獻王厚熜繼統,是為世宗,係武宗之從弟。

    卽位後,改元嘉靖。

     叔興獻,考孝宗,毛澄議是。

     詔議崇奉興獻王禮,禮部尚書毛澄,請於大學士楊廷和,廷和出漢定陶王、宋濮王事授之,曰:是足為證。

    澄乃會廷臣議,謂宜稱孝宗曰皇考,興獻王曰皇叔父。

    議上,帝大愠曰:父母若是互易耶,其再議。

    夫世宗以孝宗之姪,武宗從弟,因武宗乏嗣,而承其位,則考孝宗,固以延其嗣。

    若考興獻王,則是亂其統矣。

     有張璁,進邪說,大獄叢興。

     張璁上疏言漢哀、宋英,皆預立為皇嗣,今皇上以倫序當立,非漢哀、宋英可比,故謂入繼祖統,則可。

    謂為孝宗之後,而自絶其親,則不可。

    帝從其說,遂尊興獻王為興獻皇帝。

    修撰楊愼、侍郎何孟春等二百二十人,伏左順門諫哭,聲震闕廷。

    帝大怒,盡逮下獄,為首者戍邊,四品以上奪俸,五品以下予杖。

    杖死編修王相等十八人。

     議大禮,滿朝堂,半逆上意。

     卽議崇奉興獻王禮。

     楊廷和,坐罪首,削職為民。

     官内閣大學士。

     自甯夏,至石澇,邊牆增築。

     正德初,楊一淸總制陝西,欲將延綏定邉營,迤東石澇池至寧夏橫城三百裡内,邊牆增築髙厚。

    後因去任中止,至是給事中陸粲言陝西河套本吾地,後棄為虜巢,其寍夏花馬池至靈州一帶,最為虜衝,地勢平衍,非增築邉城,不足以恃險。

    上命如一淸初議,速發帑儲佐之,勿靳費。

     念前功,新建伯,封王守仁。

     追封平濠功,加王守仁為新建伯。

     尊孔聖,為先師,易象為主。

     重農桑,無逸殿,豳風亭成。

     邵元節,號眞人,四字賜諡。

     邵元節卒,贈少師,諡為文康榮靜眞人。

     崇方士,段朝用,並陶典眞。

     以方士段朝用為紫府宣忠髙士,陶典眞為神霄保國宣教髙士。

     信燒煉,求長生,專事調攝。

     帝迷信長生術,日事齋醮,自號長生聖智帝君。

     這行為,是又一,大宋道君。

     道君,宋徽宗自號也。

     捨國事,任嚴嵩,父子竊弄。

     嚴嵩為武英殿大學士,與其子世蕃竊柄弄權,奸惡異常,朝野側目。

     斬夏言,並曾銑,鬼泣神驚。

     先是虜入延安等處三邉,總制曾銑遣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