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史彈詞輯註 卷第十
關燈
小
中
大
名完普,此當是公主所生。
按《庚申帝大事記》雲:公自願為僧白塔寺中,已而奉詔居甘州山寺。
有趙王者,憐公老且孤,以回回女贈之。
元仁宗延祐七年,嵗在庚申四月十六日,夜生一男子。
明宗適在北方來,早行,見寺上龍文五采,訪之乃公所居,問曰:子室中有異寳乎?對曰:無有,今早五更,産一男子。
明宗大喜,因求為子,并載其母以歸,卽庚申帝也。
天寳二年,明宗遇殺,庚申君方十嵗。
俞應則詩雲:是時明宗在沙漠,締交合尊情頗濃;合尊之妻夜生子,明宗隔帳聞笙鏞;乞歸行宮養為子,皇考崩時年甫童。
又詩雲:文宗降詔移南海,五年仍歸居九重;壬癸乾枯丙丁發,西江月下生涯終;至今兒孫主沙漠,籲嗟趙氏何其雄。
元水德,故曰壬癸,宋火德,故曰丙丁。
西江月者,陶九成所記劉秉忠之詞,順帝殂於應昌之讖也,應昌府有西江焉。
○靜江,卽桂林府。
良鄉縣,屬順天府。
封伯顏,為秦王,秦州山裂。
性優柔,無果斷,委政權臣。
封伯顏為秦王,是日秦州山崩地裂。
製宮漏,造龍舟,窮工極巧。
運氣術,天魔舞,惑亂其心。
帝製龍舟自為式,又製宮漏,其精巧絶出人意,皆前所未有。
○右丞相哈麻進西番僧於帝,教帝行房中運氣之術,號演揲兒法,又進僧伽璘眞善秘密法,帝皆習之,怠於政治,惟事遊宴。
以宮女十六人按舞,名十六天魔。
聽臣子,殺中宮,不能遮護。
伯顏獨秉政,太平王唐其勢忿之,率勇士突入宮,伯顏捕誅之,其弟塔剌海走匿皇後座下,後蔽之以衣,左右曳出斬之。
伯顏奏并執後,後呼曰:陛下救我。
帝曰:汝兄弟為逆,豈能相救。
伯顏尋弒後。
儘奸雄,逐太子,柔怯無能。
右丞相搠思監,狥太子旨,誣禦史大夫老的沙等不軌,鍜鍊其獄,連逮不已。
帝知其無辜,數諭止之,太子不從。
中書右丞也先不花,與知樞密院事秃堅帖木兒有隙,因譖其詆毀朝政,而鎮大同。
平章孛羅帖木兒,素與秃堅友善,遣人白其非罪。
太子怒孛羅跋扈,交通秃堅,下詔削官爵,奪其兵。
孛羅拒命,詔廓帖木兒討之。
孛羅知非出帝意,遂令秃堅舉兵向闕,殺搠思監等,太子出奔。
詔復孛羅官爵,乃引軍還大同。
太子還,復遣兵攻大同,孛羅復犯闕,太子帥師拒之不利,復出奔,大發兵討孛羅,孛羅拒戰兵敗。
威順王之子和尚,忿其無君,言於帝,受密旨誅之,并誅秃堅、老的沙,太子乃還。
石人出,國運衰,羣雄並起。
隻招降,無計策,遍地紅巾。
河決,詔開黃河故道。
先是童謡雲: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及治河,果於黃陵岡得石人一眼,而穎州劉福通、蕭縣李二、羅田徐壽輝兵起,皆以紅巾為號。
又台州方國珍、定遠郭子興、泰州張士誠等兵起。
國珍、士誠相繼降,而擁兵據地如故。
李生瓜,天雨氂,無邊怪象。
彰德李實如黃瓜。
先是童謡雲:李生黃瓜,民皆無家。
又彰德路天雨毛如線而綠。
民謡雲:天雨線,民起怨,中原地,事必變。
又大都雨氂,長尺許。
內孛羅,外擴廓,室鬬紛紜。
以擴廓帖木兒總制諸路軍馬,擴廓調張良弼等兵不應,擊之,良弼與思李齊連兵拒之。
初,太子之出奔欲自立,擴廓不從,及還京,欲以其兵脅帝禪位,又不從,故太子深啣之。
及累促出師江淮,擴廓不行,而與良弼等搆兵不已。
朝廷疑之,乃命太子總制天下兵馬,擴廓止領本軍,令諸將分兵拒守。
擴廓拒不受,未幾罷之,奪其軍。
黃河淸,淚沾襟,知由聖主。
棄燕京,望北走,社稷分崩。
駐應昌,纔二年,鑾輿晏駕。
皇太孫,買的裡,束手俘擒。
大元國,十四君,不堪回首。
九十年,居中夏,一旦成塵。
至正二十一年,黃河淸七日,凡五百裡。
二十二年,黃河淸千餘裡。
帝聞之不樂曰:黃河淸,聖人出,當有代朕者。
二十四年,明太祖稱吳王,明年卽帝位,遣徐達、常遇春等北定中原。
帝夜半開建德門北奔駐應昌,二年而殂,元亡。
明太祖以其能順天命,追諡順帝。
遇春等追擒皇孫買的裡八剌而還。
細思想,轉沈吟,人生有幾。
巧安排,多計較,到底浮雲。
高人解得其中意,淡盡爭名奪利心 西江月 細想三皇五帝,一般錦繡江山,風調雨順萬民安,不見許多公案。
後世依他樣子,齊家治國何難。
流芳百世在人間,萬古稱揚讚歎。
仁皇治世天心順,不動幹戈永太平。
本彈詞楊升庵氏著至元代為止,僅稱廿一史彈詞,蓋當時斷史,漢未分前後、唐未分新舊之故。
明淸二代,經楊養勁先生續著,後乃從正史例,名廿五史彈詞,歸正體例也。
古眞州晏氏天任考注 二十五史彈詞輯注卷第十終
按《庚申帝大事記》雲:公自願為僧白塔寺中,已而奉詔居甘州山寺。
有趙王者,憐公老且孤,以回回女贈之。
元仁宗延祐七年,嵗在庚申四月十六日,夜生一男子。
明宗適在北方來,早行,見寺上龍文五采,訪之乃公所居,問曰:子室中有異寳乎?對曰:無有,今早五更,産一男子。
明宗大喜,因求為子,并載其母以歸,卽庚申帝也。
天寳二年,明宗遇殺,庚申君方十嵗。
俞應則詩雲:是時明宗在沙漠,締交合尊情頗濃;合尊之妻夜生子,明宗隔帳聞笙鏞;乞歸行宮養為子,皇考崩時年甫童。
又詩雲:文宗降詔移南海,五年仍歸居九重;壬癸乾枯丙丁發,西江月下生涯終;至今兒孫主沙漠,籲嗟趙氏何其雄。
元水德,故曰壬癸,宋火德,故曰丙丁。
西江月者,陶九成所記劉秉忠之詞,順帝殂於應昌之讖也,應昌府有西江焉。
○靜江,卽桂林府。
良鄉縣,屬順天府。
封伯顏,為秦王,秦州山裂。
性優柔,無果斷,委政權臣。
封伯顏為秦王,是日秦州山崩地裂。
製宮漏,造龍舟,窮工極巧。
運氣術,天魔舞,惑亂其心。
帝製龍舟自為式,又製宮漏,其精巧絶出人意,皆前所未有。
○右丞相哈麻進西番僧於帝,教帝行房中運氣之術,號演揲兒法,又進僧伽璘眞善秘密法,帝皆習之,怠於政治,惟事遊宴。
以宮女十六人按舞,名十六天魔。
聽臣子,殺中宮,不能遮護。
伯顏獨秉政,太平王唐其勢忿之,率勇士突入宮,伯顏捕誅之,其弟塔剌海走匿皇後座下,後蔽之以衣,左右曳出斬之。
伯顏奏并執後,後呼曰:陛下救我。
帝曰:汝兄弟為逆,豈能相救。
伯顏尋弒後。
儘奸雄,逐太子,柔怯無能。
右丞相搠思監,狥太子旨,誣禦史大夫老的沙等不軌,鍜鍊其獄,連逮不已。
帝知其無辜,數諭止之,太子不從。
中書右丞也先不花,與知樞密院事秃堅帖木兒有隙,因譖其詆毀朝政,而鎮大同。
平章孛羅帖木兒,素與秃堅友善,遣人白其非罪。
太子怒孛羅跋扈,交通秃堅,下詔削官爵,奪其兵。
孛羅拒命,詔廓帖木兒討之。
孛羅知非出帝意,遂令秃堅舉兵向闕,殺搠思監等,太子出奔。
詔復孛羅官爵,乃引軍還大同。
太子還,復遣兵攻大同,孛羅復犯闕,太子帥師拒之不利,復出奔,大發兵討孛羅,孛羅拒戰兵敗。
威順王之子和尚,忿其無君,言於帝,受密旨誅之,并誅秃堅、老的沙,太子乃還。
石人出,國運衰,羣雄並起。
隻招降,無計策,遍地紅巾。
河決,詔開黃河故道。
先是童謡雲: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及治河,果於黃陵岡得石人一眼,而穎州劉福通、蕭縣李二、羅田徐壽輝兵起,皆以紅巾為號。
又台州方國珍、定遠郭子興、泰州張士誠等兵起。
國珍、士誠相繼降,而擁兵據地如故。
李生瓜,天雨氂,無邊怪象。
彰德李實如黃瓜。
先是童謡雲:李生黃瓜,民皆無家。
又彰德路天雨毛如線而綠。
民謡雲:天雨線,民起怨,中原地,事必變。
又大都雨氂,長尺許。
內孛羅,外擴廓,室鬬紛紜。
以擴廓帖木兒總制諸路軍馬,擴廓調張良弼等兵不應,擊之,良弼與思李齊連兵拒之。
初,太子之出奔欲自立,擴廓不從,及還京,欲以其兵脅帝禪位,又不從,故太子深啣之。
及累促出師江淮,擴廓不行,而與良弼等搆兵不已。
朝廷疑之,乃命太子總制天下兵馬,擴廓止領本軍,令諸將分兵拒守。
擴廓拒不受,未幾罷之,奪其軍。
黃河淸,淚沾襟,知由聖主。
棄燕京,望北走,社稷分崩。
駐應昌,纔二年,鑾輿晏駕。
皇太孫,買的裡,束手俘擒。
大元國,十四君,不堪回首。
九十年,居中夏,一旦成塵。
至正二十一年,黃河淸七日,凡五百裡。
二十二年,黃河淸千餘裡。
帝聞之不樂曰:黃河淸,聖人出,當有代朕者。
二十四年,明太祖稱吳王,明年卽帝位,遣徐達、常遇春等北定中原。
帝夜半開建德門北奔駐應昌,二年而殂,元亡。
明太祖以其能順天命,追諡順帝。
遇春等追擒皇孫買的裡八剌而還。
細思想,轉沈吟,人生有幾。
巧安排,多計較,到底浮雲。
高人解得其中意,淡盡爭名奪利心 西江月 細想三皇五帝,一般錦繡江山,風調雨順萬民安,不見許多公案。
後世依他樣子,齊家治國何難。
流芳百世在人間,萬古稱揚讚歎。
仁皇治世天心順,不動幹戈永太平。
本彈詞楊升庵氏著至元代為止,僅稱廿一史彈詞,蓋當時斷史,漢未分前後、唐未分新舊之故。
明淸二代,經楊養勁先生續著,後乃從正史例,名廿五史彈詞,歸正體例也。
古眞州晏氏天任考注 二十五史彈詞輯注卷第十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