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史彈詞輯註 卷第八
關燈
小
中
大
從來征伐之意。
不聽。
承業自昭宗時為河東監軍,故自稱老敇史。
堪恨處,志驕盈,矜功十指。
荊南髙季興入朝還,謂其將佐曰:新朝百戰,方得河南,乃對功臣舉手言,吾於十指得天下,矜伐如此,則他人皆無功矣。
侮縉紳,悅女色,寵任伶倫。
李天下,壞名聲,甘心下賤。
唐主善音律,或時自傅粉墨,與優人共戱優,名謂之李天下。
諸伶人侮縉紳,羣臣憤疾。
又命優人景進,采民女三千餘人入後宮。
得蜀驕,輕屠膾,汗馬功勳。
遣魏王繼岌,及郭崇韜伐蜀滅之。
崇韜分遣兵討蜀中羣盜,以是未還。
唐主使宦者向延嗣促之。
崇韜素疾宦官,延嗣歸,譖於劉後。
後自為教,與繼岌使殺崇韜。
登高歎,石橋悲,徬徨四顧。
郭門高,下毒手,樂器焚身。
鄴都兵變,奉指揮使趙在禮為帥。
唐主遣李嗣源討之。
部卒張破敗作亂,刧嗣源與在禮,合引兵向大梁。
唐主聞亂兵欲襲鄆汴,乃如關東招撫。
至萬勝鎮,聞嗣源已據大梁,諸軍離叛,登髙歎曰:吾不濟矣。
命旋師至石橋西,置酒悲啼,晚入洛城。
從馬直指揮使郭從謙作亂,唐主中流矢殂。
鷹坊人善友歛樂器,覆屍而焚之。
從謙本優人,優名郭門髙,嘗以叔父事郭崇韜,又為睦王存乂假子,二人皆得罪死。
又軍士王溫,以作亂誅,唐主戱謂曰:汝旣負我附崇韜,存乂又教王溫反,欲何為也。
從謙懼,陰謂諸校曰:主上以王溫之故,將盡坑汝曹。
由是親軍皆不安,唐主遂及於難。
○鄴都,今大名府。
鄆,今東平州。
汴,今開封府。
唐明宗,李嗣源,胡人異姓。
屢建功,勇戰鬬,養子螟蛉。
明宗世本夷狄,無姓氏,名邈佶烈。
李克用養為子,賜名嗣源,從征伐,屢立功名,號李橫衝。
討鄴都,軍士譁,身為擁立。
入洛陽,監國政,志在經綸。
嗣源入洛陽,會莊宗遇弒,遂監國,尋即位,是為明宗,更名亶。
遠女色,減中宮,英明有道。
惜生民,休士馬,五穀豐登。
夜焚香,禱蒼天,早求誕聖。
量留後宮百人,宦官三十人,免三司逋負二百萬緡。
每夕焚香祝天曰:某胡人,因亂為眾所推。
願天早生聖人,為生民主。
在位年穀豐登,兵革罕用。
隻末年,諱儲嗣,激喪從榮。
太僕卿何澤,請立子從榮為太子,唐主泣曰:羣臣請立太子,朕當歸老太原舊第耳。
從榮驕縱不法,唐主疾,恐不得為嗣,聞宮中哭,謂唐主已殂,遂作亂。
討誅之,唐主尋殂,子從厚立,是為閔帝。
唐愍帝,恰臨朝,時運衰拙。
李從珂,王氏子,反入西京。
辭鴆酒,用麻繩,哀哉短命。
一家兒,妻共子,總做寃魂。
潞王從珂,本王氏子,從明宗征伐有功,養為子,鎮鳳翔,其子重吉典禁兵。
朱弘昭、馮贇位望素出其下,一旦執政,從珂忌之。
使臣至鳳翔者,伺得從珂陰事,朱、馮乃出重吉於亳州,徙從珂鎮河東。
從珂疑懼,遂反。
兵至陝,唐主奔衛州,從珂遣使酖之,不飲,縊殺之,并其妃及四子。
唐潞王,篡李氏,戕民賞眾。
除菩薩,扶生鐵,變了人心。
從珂自立,是為廢帝。
賞軍之費,計應用五十萬緡,府庫金帛不過三萬兩匹。
有司百方歛民財,猶不足。
軍士怨望,為謡言曰:除去菩薩,扶立生鐵。
以從厚仁弱,從珂剛嚴,有悔心也。
千春節,歸反疑,漏言公主。
不提防,石駙馬,引動番兵。
一炬火,玄武樓,化成灰燼。
十三年,傳四主,急雨殘雲。
唐主與河東節度使石敬塘素不相悅,敬塘妻晉國公主,明宗女也。
唐主以生日為千春節置酒,公主自晉陽來上壽畢辭歸,唐主醉曰:何不且留,遽歸欲與石郎反耶。
敬塘聞之益懼,尋徙為太平節度使。
敬塘拒命,唐討之。
敬塘求救於契丹,契丹兵南下,唐主登玄武樓自焚死。
唐亡。
石駙馬,滅殘唐,更稱後晉。
拜契丹,為君父,做小甘心。
山前後,十六州,長淪左袵。
兒皇帝,被呼喚,羞辱難聽。
契丹立敬塘為晉皇帝,是為髙祖。
稱臣於契丹,且事以父禮,割幽薊十六州與契丹。
契丹主約敬塘更表為書,稱兒皇帝,如家人禮。
為招納,吐谷渾,番王責怪。
一場憂,一場氣,染病亡身。
將幼子,託非人,老奸馮道。
立齊王,為國主,又是昏君。
晉割雁門以北賂契丹,由是吐谷渾皆屬焉。
苦契丹殘虐,思歸中國。
成德節度使安重榮復誘之,於是部落千餘帳來奔。
契丹來讓,晉王逐之使還故土。
重榮表言吐谷渾願與晉共擊契丹,詔諭止之。
北京留守劉知遠,招納其酋長白承福等,徙之内地。
契丹復來讓,晉主憂憤成疾,以幼子重睿託馮道輔立之,遂殂。
道以國家多難,宜立長君,乃立晉主兄子重貴,是為出帝。
妻叔母,戲梓宮,自稱新婿。
醉醺醺,涎鄧鄧,敗壞人倫。
髙祖少弟重胤妻馮氏色美,晉主納之。
因與馮酣飲,過梓宮前,醊而告曰:太後之命,與先帝不任大慶。
左右失笑。
晉主亦笑曰:我今日作新婿何如。
景延廣,橫磨劍,突衝番國。
翁怒來,天奪鑒,幸捷陽城。
定關南,平塞北,誇張大話。
胡兵入,將帥叛,運盡神昏。
張彥澤,兩頭蛇,爭先奪國。
孫勿憂,有噉所,委骨窮塵。
晉執契丹使,旣而歸之,景延廣謂曰:歸語而主,先帝為北朝所立,故稱臣奉表。
今上中國所立為隣,稱孫足矣。
翁怒則來戰,孫有十萬橫磨劍,足以相待。
開運二年伐契丹,會天大風,晉軍奮擊,契丹大敗。
未幾復下敇榜曰:專發大軍,往平黠虜,先收瀛莫,安定關南,次復幽燕,盪平塞北。
契丹遂入冦,晉將杜重威、張彥澤等皆降。
契丹遣彥澤取大梁,倍道疾馳,斬關而入。
晉主草降表稱孫男,臣重貴禍至神惑,運盡天亡,今與太後及妻而縛待罪。
契丹主曰:孫勿憂,必使汝有噉飯之所。
廢為負義侯,從之黃龍府。
晉亡。
劉智遠,晉節度,徘徊視亂。
幸契丹,胡馬退,趁勢稱尊。
知遠為晉河東節度使。
晉主與契丹結怨,知其必危,而未嘗論諫。
契丹深入,知遠亦無邀遮入援之志。
晉滅,遂稱帝,復更名暠,是為漢髙祖。
史弘肇,軍令嚴,安行入汴。
弘肇禦眾嚴整,故所向必克。
知遠自晉陽安行入汴,兵不血刃,皆其力也。
殺許王,李從益,聞者酸心。
從益,明宗後宮所生,命王淑妃母之,封許王。
唐亡,與母居居洛陽。
契丹滅晉,以從益妹妻趙延壽。
妃詣大梁會禮,契丹復封從益為許王。
契丹歸,留其將蕭翰守汴。
聞知遠兵來,乃矯契丹主命,以從益知南朝軍國事,翰遂北走。
從益奉表迎知遠,知遠密遣使殺之。
妃曰:吾兒何罪,何不留之,使每嵗寒食,以一盂麥飯灑明宗陵乎。
聞者泣下。
稱天福,於晉亡,何煩憶念。
原赦了,杜重威,怎服羣情。
初,知遠稱帝,自言未忍改晉國,又惡開運之號,乃更稱天福十二年,尋改國號。
○初,契丹遣杜重威還鄴漢定京師,以為歸德節度使。
重威拒之,討之乃降,拜太傅。
每出入,路人擲瓦礫詬之。
子承祐,嗣其傳,謚為隱帝。
毛錐文,鎗劍武,忿族強臣。
郭雀兒,舉兵來,支撐不住。
孤另另,一騎馬,死在荒邨。
髙祖殂,子承祐立,是為隱帝。
宰相蘇逢吉、王章等,與史弘肇有隙。
弘肇曰:安定國家,在長鎗大劍,安用毛錐。
王章曰:無毛錐,財賦何從出。
逢吉復因飲酒戲之,弘肇怒,自是將相如水火矣。
漢主即位以來,楊邠總機政,郭威主征伐,弘肇典宿衛,章掌財賦。
國家麤安,漢主左右浸用事,邠等屢裁抑,由是多怨之。
漢主年壯,厭為大臣所制,遂殺邠、弘肇、章,遣使往鄴殺郭威。
威舉兵反,慕容彥超禦之。
漢主自出勞軍,彥超兵敗,漢主獨與從官數人至趙邨。
追兵至,下馬入民家,為亂兵所弒。
郭威少賤,黥其頸項為飛雀,世謂之郭雀兒。
李太後,自臨朝,纔方一月。
契丹家,軍馬動,準備征行。
眾將卒,裂黃旗,高呼萬歲。
漢家邦,改換作,郭氏朝廷。
周郭威,反澶州,花項天子。
殺劉贇,攻北漢,畢露謀心。
侍中郭威,請太後李氏臨朝,迎立髙祖弟崇之子贇為嗣。
未至,會契丹入冦,遣威擊之。
至澶州,諸將士相謂曰:我輩屠陷京城,若劉氏復立,我輩尚有種乎。
因大譟曰:天子須侍中自為之。
裂黃旗被威體,呼萬嵗,因擁威南行。
威以太後令廢贇,命威監國。
尋即位,國號周,是為太祖。
贇尋遇弒,漢亡。
初,魏人柴翁有女備唐莊宗掖庭,明宗時遣出,父母往迎之。
至洛遇雨不能進,女悉取奩具,計直千萬,分其半與父母,令歸魏,曰:兒見郵舍隊長,有一項黵黑為雀形者,極貴人也,願事之。
問之乃郭某也。
父母不能奪,因聽之。
柴翁平生好獨寢,人傳其司冥間事。
一日辰起,大笑不已,妻問之不對。
翁好飲,妻逼極醉,因漏言曰:向者花項漢,將為天子。
後果然。
即位後,卻貢獻,頗多善政。
釋唐俘,通鄰糴,志恤民生。
謁孔廟,緻尊崇,右文尤異。
罷四方貢獻珍美食物。
○泰寧節度使慕容彥超反,周討之。
唐援彥超,周師逆擊,擒其將燕敬權釋之。
○唐淮南饑民過淮糴穀,詔無得禁止。
○如曲阜謁孔子祠,又拜其墓。
稱太祖,乏嗣子,繼養柴榮。
柴氏子,周世宗,因親繼統。
榮本姓柴氏,太祖後兄守禮之子,太祖愛其謹厚,養以為子,封晉王。
太祖殂,榮立,是為
不聽。
承業自昭宗時為河東監軍,故自稱老敇史。
堪恨處,志驕盈,矜功十指。
荊南髙季興入朝還,謂其將佐曰:新朝百戰,方得河南,乃對功臣舉手言,吾於十指得天下,矜伐如此,則他人皆無功矣。
侮縉紳,悅女色,寵任伶倫。
李天下,壞名聲,甘心下賤。
唐主善音律,或時自傅粉墨,與優人共戱優,名謂之李天下。
諸伶人侮縉紳,羣臣憤疾。
又命優人景進,采民女三千餘人入後宮。
得蜀驕,輕屠膾,汗馬功勳。
遣魏王繼岌,及郭崇韜伐蜀滅之。
崇韜分遣兵討蜀中羣盜,以是未還。
唐主使宦者向延嗣促之。
崇韜素疾宦官,延嗣歸,譖於劉後。
後自為教,與繼岌使殺崇韜。
登高歎,石橋悲,徬徨四顧。
郭門高,下毒手,樂器焚身。
鄴都兵變,奉指揮使趙在禮為帥。
唐主遣李嗣源討之。
部卒張破敗作亂,刧嗣源與在禮,合引兵向大梁。
唐主聞亂兵欲襲鄆汴,乃如關東招撫。
至萬勝鎮,聞嗣源已據大梁,諸軍離叛,登髙歎曰:吾不濟矣。
命旋師至石橋西,置酒悲啼,晚入洛城。
從馬直指揮使郭從謙作亂,唐主中流矢殂。
鷹坊人善友歛樂器,覆屍而焚之。
從謙本優人,優名郭門髙,嘗以叔父事郭崇韜,又為睦王存乂假子,二人皆得罪死。
又軍士王溫,以作亂誅,唐主戱謂曰:汝旣負我附崇韜,存乂又教王溫反,欲何為也。
從謙懼,陰謂諸校曰:主上以王溫之故,將盡坑汝曹。
由是親軍皆不安,唐主遂及於難。
○鄴都,今大名府。
鄆,今東平州。
汴,今開封府。
唐明宗,李嗣源,胡人異姓。
屢建功,勇戰鬬,養子螟蛉。
明宗世本夷狄,無姓氏,名邈佶烈。
李克用養為子,賜名嗣源,從征伐,屢立功名,號李橫衝。
討鄴都,軍士譁,身為擁立。
入洛陽,監國政,志在經綸。
嗣源入洛陽,會莊宗遇弒,遂監國,尋即位,是為明宗,更名亶。
遠女色,減中宮,英明有道。
惜生民,休士馬,五穀豐登。
夜焚香,禱蒼天,早求誕聖。
量留後宮百人,宦官三十人,免三司逋負二百萬緡。
每夕焚香祝天曰:某胡人,因亂為眾所推。
願天早生聖人,為生民主。
在位年穀豐登,兵革罕用。
隻末年,諱儲嗣,激喪從榮。
太僕卿何澤,請立子從榮為太子,唐主泣曰:羣臣請立太子,朕當歸老太原舊第耳。
從榮驕縱不法,唐主疾,恐不得為嗣,聞宮中哭,謂唐主已殂,遂作亂。
討誅之,唐主尋殂,子從厚立,是為閔帝。
唐愍帝,恰臨朝,時運衰拙。
李從珂,王氏子,反入西京。
辭鴆酒,用麻繩,哀哉短命。
一家兒,妻共子,總做寃魂。
潞王從珂,本王氏子,從明宗征伐有功,養為子,鎮鳳翔,其子重吉典禁兵。
朱弘昭、馮贇位望素出其下,一旦執政,從珂忌之。
使臣至鳳翔者,伺得從珂陰事,朱、馮乃出重吉於亳州,徙從珂鎮河東。
從珂疑懼,遂反。
兵至陝,唐主奔衛州,從珂遣使酖之,不飲,縊殺之,并其妃及四子。
唐潞王,篡李氏,戕民賞眾。
除菩薩,扶生鐵,變了人心。
從珂自立,是為廢帝。
賞軍之費,計應用五十萬緡,府庫金帛不過三萬兩匹。
有司百方歛民財,猶不足。
軍士怨望,為謡言曰:除去菩薩,扶立生鐵。
以從厚仁弱,從珂剛嚴,有悔心也。
千春節,歸反疑,漏言公主。
不提防,石駙馬,引動番兵。
一炬火,玄武樓,化成灰燼。
十三年,傳四主,急雨殘雲。
唐主與河東節度使石敬塘素不相悅,敬塘妻晉國公主,明宗女也。
唐主以生日為千春節置酒,公主自晉陽來上壽畢辭歸,唐主醉曰:何不且留,遽歸欲與石郎反耶。
敬塘聞之益懼,尋徙為太平節度使。
敬塘拒命,唐討之。
敬塘求救於契丹,契丹兵南下,唐主登玄武樓自焚死。
唐亡。
石駙馬,滅殘唐,更稱後晉。
拜契丹,為君父,做小甘心。
山前後,十六州,長淪左袵。
兒皇帝,被呼喚,羞辱難聽。
契丹立敬塘為晉皇帝,是為髙祖。
稱臣於契丹,且事以父禮,割幽薊十六州與契丹。
契丹主約敬塘更表為書,稱兒皇帝,如家人禮。
為招納,吐谷渾,番王責怪。
一場憂,一場氣,染病亡身。
將幼子,託非人,老奸馮道。
立齊王,為國主,又是昏君。
晉割雁門以北賂契丹,由是吐谷渾皆屬焉。
苦契丹殘虐,思歸中國。
成德節度使安重榮復誘之,於是部落千餘帳來奔。
契丹來讓,晉王逐之使還故土。
重榮表言吐谷渾願與晉共擊契丹,詔諭止之。
北京留守劉知遠,招納其酋長白承福等,徙之内地。
契丹復來讓,晉主憂憤成疾,以幼子重睿託馮道輔立之,遂殂。
道以國家多難,宜立長君,乃立晉主兄子重貴,是為出帝。
妻叔母,戲梓宮,自稱新婿。
醉醺醺,涎鄧鄧,敗壞人倫。
髙祖少弟重胤妻馮氏色美,晉主納之。
因與馮酣飲,過梓宮前,醊而告曰:太後之命,與先帝不任大慶。
左右失笑。
晉主亦笑曰:我今日作新婿何如。
景延廣,橫磨劍,突衝番國。
翁怒來,天奪鑒,幸捷陽城。
定關南,平塞北,誇張大話。
胡兵入,將帥叛,運盡神昏。
張彥澤,兩頭蛇,爭先奪國。
孫勿憂,有噉所,委骨窮塵。
晉執契丹使,旣而歸之,景延廣謂曰:歸語而主,先帝為北朝所立,故稱臣奉表。
今上中國所立為隣,稱孫足矣。
翁怒則來戰,孫有十萬橫磨劍,足以相待。
開運二年伐契丹,會天大風,晉軍奮擊,契丹大敗。
未幾復下敇榜曰:專發大軍,往平黠虜,先收瀛莫,安定關南,次復幽燕,盪平塞北。
契丹遂入冦,晉將杜重威、張彥澤等皆降。
契丹遣彥澤取大梁,倍道疾馳,斬關而入。
晉主草降表稱孫男,臣重貴禍至神惑,運盡天亡,今與太後及妻而縛待罪。
契丹主曰:孫勿憂,必使汝有噉飯之所。
廢為負義侯,從之黃龍府。
晉亡。
劉智遠,晉節度,徘徊視亂。
幸契丹,胡馬退,趁勢稱尊。
知遠為晉河東節度使。
晉主與契丹結怨,知其必危,而未嘗論諫。
契丹深入,知遠亦無邀遮入援之志。
晉滅,遂稱帝,復更名暠,是為漢髙祖。
史弘肇,軍令嚴,安行入汴。
弘肇禦眾嚴整,故所向必克。
知遠自晉陽安行入汴,兵不血刃,皆其力也。
殺許王,李從益,聞者酸心。
從益,明宗後宮所生,命王淑妃母之,封許王。
唐亡,與母居居洛陽。
契丹滅晉,以從益妹妻趙延壽。
妃詣大梁會禮,契丹復封從益為許王。
契丹歸,留其將蕭翰守汴。
聞知遠兵來,乃矯契丹主命,以從益知南朝軍國事,翰遂北走。
從益奉表迎知遠,知遠密遣使殺之。
妃曰:吾兒何罪,何不留之,使每嵗寒食,以一盂麥飯灑明宗陵乎。
聞者泣下。
稱天福,於晉亡,何煩憶念。
原赦了,杜重威,怎服羣情。
初,知遠稱帝,自言未忍改晉國,又惡開運之號,乃更稱天福十二年,尋改國號。
○初,契丹遣杜重威還鄴漢定京師,以為歸德節度使。
重威拒之,討之乃降,拜太傅。
每出入,路人擲瓦礫詬之。
子承祐,嗣其傳,謚為隱帝。
毛錐文,鎗劍武,忿族強臣。
郭雀兒,舉兵來,支撐不住。
孤另另,一騎馬,死在荒邨。
髙祖殂,子承祐立,是為隱帝。
宰相蘇逢吉、王章等,與史弘肇有隙。
弘肇曰:安定國家,在長鎗大劍,安用毛錐。
王章曰:無毛錐,財賦何從出。
逢吉復因飲酒戲之,弘肇怒,自是將相如水火矣。
漢主即位以來,楊邠總機政,郭威主征伐,弘肇典宿衛,章掌財賦。
國家麤安,漢主左右浸用事,邠等屢裁抑,由是多怨之。
漢主年壯,厭為大臣所制,遂殺邠、弘肇、章,遣使往鄴殺郭威。
威舉兵反,慕容彥超禦之。
漢主自出勞軍,彥超兵敗,漢主獨與從官數人至趙邨。
追兵至,下馬入民家,為亂兵所弒。
郭威少賤,黥其頸項為飛雀,世謂之郭雀兒。
李太後,自臨朝,纔方一月。
契丹家,軍馬動,準備征行。
眾將卒,裂黃旗,高呼萬歲。
漢家邦,改換作,郭氏朝廷。
周郭威,反澶州,花項天子。
殺劉贇,攻北漢,畢露謀心。
侍中郭威,請太後李氏臨朝,迎立髙祖弟崇之子贇為嗣。
未至,會契丹入冦,遣威擊之。
至澶州,諸將士相謂曰:我輩屠陷京城,若劉氏復立,我輩尚有種乎。
因大譟曰:天子須侍中自為之。
裂黃旗被威體,呼萬嵗,因擁威南行。
威以太後令廢贇,命威監國。
尋即位,國號周,是為太祖。
贇尋遇弒,漢亡。
初,魏人柴翁有女備唐莊宗掖庭,明宗時遣出,父母往迎之。
至洛遇雨不能進,女悉取奩具,計直千萬,分其半與父母,令歸魏,曰:兒見郵舍隊長,有一項黵黑為雀形者,極貴人也,願事之。
問之乃郭某也。
父母不能奪,因聽之。
柴翁平生好獨寢,人傳其司冥間事。
一日辰起,大笑不已,妻問之不對。
翁好飲,妻逼極醉,因漏言曰:向者花項漢,將為天子。
後果然。
即位後,卻貢獻,頗多善政。
釋唐俘,通鄰糴,志恤民生。
謁孔廟,緻尊崇,右文尤異。
罷四方貢獻珍美食物。
○泰寧節度使慕容彥超反,周討之。
唐援彥超,周師逆擊,擒其將燕敬權釋之。
○唐淮南饑民過淮糴穀,詔無得禁止。
○如曲阜謁孔子祠,又拜其墓。
稱太祖,乏嗣子,繼養柴榮。
柴氏子,周世宗,因親繼統。
榮本姓柴氏,太祖後兄守禮之子,太祖愛其謹厚,養以為子,封晉王。
太祖殂,榮立,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