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史彈詞輯註 卷第八

關燈
世宗。

     諒陰中,自出將,立斬樊能。

     紀綱正,賞罰行,三軍喜悅。

     北漢主劉崇,聞太祖殂,遂伐周。

    世宗自將禦之。

    合戰,右軍將樊愛能等先遁。

    世宗親犯矢石,漢兵大敗。

    遷擢將校用用命者數十人,收愛能斬之。

    自是驕將惰卒知懼。

     用文臣,任武將,各盡其能。

     《史斷》曰:世宗文武參用,各盡其能,與王處訥、竇儀之徒,修通禮,正刑統,制度文為,皆可施之後世。

     禁僧尼,寬賦斂,重農務本。

     禁私度僧尼。

    立二稅,起徵限夏稅六月,秋稅十月,民間便之。

    刻木為農夫織婦,置諸殿廷,示重農務本之意。

     躬聽訟,錄囚徒,脩政明刑。

     汝州民馬遇父及弟,為吏所寃死,屢經覆按,不能自伸。

    世宗親錄囚徒,始得其實,人以為神。

     江北地,盡收羅,鄰邦入貢。

     自將伐唐,盡取江北地,得州十四,縣四十。

    吳越遣使入貢。

     安邊策,宏采納,遠近歸心。

     命近臣著為君難為臣不易論,及開邊策各一篇。

    比部郎中王樸獻策,納之。

     剛六載,棄羣臣,宮中晏駕。

     漢唐來,稱獨步,有道明君。

     符皇後,抱孤兒,遭時不幸。

     被陳橋,兵變起,另換乾坤。

     顯德六年,世宗殂。

    史臣曰:世宗勤於為治,聰明如神,禦軍嚴明,人莫敢犯,故能破敵廣地,所向無前。

    又以其隙興禮樂,修政事,養賢愛民,深知治安之本,登遐之日,遠邇哀慕焉。

    子宗訓立,為為恭帝。

    ○北漢會契丹入冦,遣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禦之。

    兵次陳橋驛,將士尊匡胤為天子,是為宋太祖。

    廢宗訓為鄭王,符後為周太後。

    周亡。

     五代史,八姓君,匆匆日月。

     梁一姓,唐一姓,晉一姓,漢一姓,周二姓。

    唐太祖、莊宗為一家,明宗、閔帝為一家,廢帝為一家。

    周太祖為一家,世宗為一家。

     朝屬梁,暮屬晉,草草君臣。

     當此際,亂離中,稱王據土。

     顯神通,誇智勇,更有能人。

     十國惟吳越、楚、南平止稱王,餘皆稱帝。

     閩國主,王審知,因兄起事。

     奉唐朝,封節度,北面朱溫。

     乘白馬,號三郎,合軍推重。

     甘棠港,風雷助,黃崎波平。

     據福建,統漳泉,稱王僭号。

     老將來,子延翰,繼統為君。

     唐僖宗中和元年,壽州人王緖作亂。

    固始縣佐王潮及弟王審知,皆以材氣知名,緖以潮為軍正。

    後潮說緖部將擒緖,推潮為主,攻取福州。

    昭宗乾寧三年,以為威武節度使。

    卒,審知代立。

    常乘白馬,軍中號白馬三郎,梁封為閩王。

    招來海中蠻夷商賈,海上黃崎波濤為阻,一夕風雷震開,閩人謂審知德收所緻,號為甘棠港。

    審知卒,子延翰立。

     蔑昆仲,棄良言,遭逢義弟。

     斬其身,奪其位,與弟延鈞。

     唐莊宗遇弒,延翰建國稱王。

    蔑棄兄弟,多取民女,以充後庭。

    弟延鈞諫,由是有隙。

    審知養子延禀,亦與延翰有隙,合兵襲之。

    延禀先至,執延翰斬之,而立延鈞,更名璘。

    明宗長興四年稱帝。

    其後延禀復舉兵敗死。

     收父妾,任妖巫,縱妻淫泆。

     九龍帳,稱皇帝,貯一歸郎。

     臨死病,見鬼昏,繼鵬謀亂。

     李皇城,行弒逆,血濺宮庭。

     繼鵬立,改名昶,擒誅李倣。

     璘立父婢陳氏金鳳為後。

    璘好鬼神,巫盛韜等皆有寵。

    璘有嬖吏歸守明,以色見幸,號歸郎,陳氏與之姦。

    璘命錦工作九龍帳,國人歌曰:誰謂九龍帳,惟貯一歸郎。

    又與百工院使李可殷私通,可殷譖皇城使李倣於璘。

    後族陳匡勝無禮於璘子繼鵬,倣及鵬皆恨之。

    璘饗軍,坐中昏然,言見延禀來。

    倣以為璘譖己甚,遂殺可殷。

    璘力疾詰其狀,倣懼,引兵入宮。

    璘匿帳下,亂兵刺殺之,并殺陳後、守明、匡勝。

    繼鵬立,更名昶,倣伏誅。

     三清臺,鑄金像,剪滅宗親。

     昶作三清臺,以黃金鑄寳皇像,忌叔父延武、延望,殺之。

     慣聚麀,立春鷰,南宮避火。

     空名牒,賣官爵,信用私人。

     叔父曦,行戰討,死於野次。

     立父婢李春鷰為後,又遣醫人陳究以空名堂牒賣官。

    術者言宮中當有災,昶徙南宮避災,而宮中火。

    昶素侮控鶴軍使朱文進、連重遇,二人怨之。

    昶疑重遇軍士縱火,欲誅之。

    重遇帥兵迎審知少子延羲,共攻昶。

    昶斬關出宿於野次,延羲遣兵追縊之而自立,更名曦。

     曦旣篡,讐諫諍,酒色昏沉。

     李仁遇,以色升,外甥作相。

     曦淫侈無度,諫議大夫黃峻極諫,貶漳州司戶。

    校書郎陳光逸數曦大惡五十事,怒殺之。

    嬖妃尚氏,曦醉中生殺惟妃是從。

    又因醉殺其臣魏從郎等。

    李仁遇,曦甥也,以色嬖之,用為相。

     酗悍妻,希立子,挑鬬強臣。

     朱文進,六七人,乘其空便。

     一張弓,就馬上,拉殺強魂。

     自披起,袞龍袍,稱孤道寡。

     曦妻李氏,悍而酗酒,妒尚妃之寵,欲圖曦而立其子亞澄,使人告朱、連曰:主上殊不平於二公。

    二人懼,因曦出醉歸,重遇使人就馬上拉殺之,推朱文進升殿,被袞冕,帥百官,北面稱臣。

    文進自稱閩王。

     吳成義,函其首,送與新君。

     新君者,王延政,巖明阻亂。

     李仁達,攜所據,獻與金陵。

     南唐主,受其降,封官賜職。

     六十年,彈指過,水上浮萍。

     延政亦審知子,嘗與曦相攻。

    晉天福八年,延政稱帝於建州,國號殷。

    至是遣統軍吳成義討文進。

    承旨林仁翰殺重遇、文進,迎成義入,函二首送建州,迎立延政,改國號閩。

    初,閩將李仁達叛,奔建州,復叛奔福州。

    及延政立,仁達不自安。

    時延政為南唐所攻,未暇徙都,以從子鎮福州。

    仁達殺之,而立僧卓巖明為帝,已而復殺之,稱藩於南唐。

    出帝開運二年,南唐克建州,延政降,以為羽林大將軍,閩亡。

     淮南地,有吳王,楊行密氏。

     昭宗時,廬州起,戰討稱能。

     滅孫儒,敗全忠,黑雲精甲。

     唐僖宗中和三年,以楊行愍為廬州刺史,改名行密。

    昭宗大順元年,以為寧國軍節度使,取宣、潤、蘇、常等州,據淮南。

    孫儒來攻,行密擒斬之,收其兵數千,以皁衣蒙甲,號黑雲都,以為親軍。

    每戰使之陷陣,四隣畏之。

    朱全忠攻壽州,行密大敗之。

    ○宣,今寧國府。

    潤,今鎮江府。

    蘇、常,並今府。

    俱隸江南省。

     戮蔡儔,不毀墓,尤見寬仁。

     行密將蔡儔叛,悉毀行密祖父墳墓。

    及儔敗,諸將請毀其墓以報之,行密歎曰:儔以此為惡,吾豈復為耶。

     納朱瑾,任田頵,一班猛悍。

     有機權,能駕馭,操慮危深。

     兗州朱瑾為梁所敗,奔行密。

    行密兵皆江淮人輕弱,得瑾勁騎,兵益振。

    田頵、朱延壽、安仁義從行密起於微賤,皆猛悍難制。

    後頵、仁義叛敗死,又以計刺殺延壽。

    延壽,行密夫人弟也。

    并出夫人嫁之。

     二十載,武忠王,承唐節制。

     統軍州,二十八,延攬英雄。

     行密之地,北至光、壽,西至武昌,南逾宣、歙,東至常、潤。

    昭宗時封吳王,卒諡武忠,子渥嗣。

     長子渥,號威王,無才寡德。

     十圍燭,終見弑,張顥徐溫。

     渥居喪酣飲作樂,燃十圍之燭以擊毬。

    後為牙將張顥、徐溫所弒,諡曰威王,弟隆演立。

     弟隆演,號宣王,改元武義。

     葫蘆提,十二載,委政權臣。

     梁末帝貞明五年,初建吳國改元。

    隆演重厚恭恪,徐溫父子專政,未嘗有不平之意。

    卒,諡曰宣王,弟溥立。

     讓皇溥,蒙大號,受拘徐氏。

     把江山,抱送去,古潤潛身。

     唐明宗天成二年,溥稱帝。

    晉髙祖天福二年,禪位於徐誥,誥尊為讓皇,改潤州牙城為丹陽宮,徙溥居之。

    吳亡。

     四代主,走風雲,四十五載。

     合家門,被囚禁,結果刀兵。

     南唐遷楊氏之族於泰州,防衛甚嚴。

    李景時復遣尹延範遷之於潤州。

    延範恐其為變,盡殺之。

     南唐主,李家郎,大唐枝葉。

     吳徐溫,養為子,累立功勳。

     弟兄間,幾遭兒,刀鋒幸免。

     李昇自言唐憲宗子,建王恪四世孫。

    吳相徐溫養為子,名知誥,以功拜刺史,事溫孝謹。

    溫常罵其諸子不如昇,諸子不能容。

    知訓嘗因酒飲欲害之,覺而走免。

    後復欲害之,知諫以告,乃遁去。

    知訓遣使追殺,紿以不及,乃免。

     延賓亭,招賢士,大度多能。

     封齊王,據金陵,承溫舊業。

     白鬚髯,照鏡歎,禪代興心。

     昇秉政,起延賓亭以待士。

    溥封昇為齊王,鎮金陵,如溫之制。

    昇有傳禪之志,一旦臨鏡鑷白髭,歎曰:國家安而吾老矣,奈何。

    押牙周宗,乃諷溥禪位。

     不乘災,與錢氏,息兵通好。

     統南州,二十四,復姓稱尊。

     吳與錢氏世為敵國。

    吳越國火,焚府庫甲兵皆盡。

    羣臣請乘其弊攻之,昇不許,遣使弔問,厚賙其乏,遂通好不絶。

    ○昇據江以南二十一州,受禪後,始復姓更名。

     宋齊丘,青陽公,始終謀主。

     石香爐,對畫字,商略何深。

     昇辟洪州進士宋齊丘為推官,專主謀議,後封青陽公。

    昇嘗引齊丘屏語,或居髙堂,悉去屏障,獨置大爐,以鐵筯畫灰為字,隨以匙滅去。

    故其謀,人莫得知。

     黜種氏,枕席言,驪姬息譖。

     定儲嗣,隻片語,尤見知人。

     昇愛其子景達,欲以為嗣,以子景年長而止。

    嘗遇景親調樂器,大怒。

    幼子景逷母種氏有寵,因言景逷可為嗣,昇怒曰:子有過,父訓之常也。

    國家大計,兒女何得預知,即命嫁之。

     年將老,餌金丹,時加暴怒。

     王栖霞,諫不盡,飽喜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