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史彈詞輯註 卷第七

關燈
克融、廷湊授以節鉞,由是再失河朔。

    迄於唐亡,不能復取。

    〇深冀二州,今屬眞定府。

     依舊是,服金丹,亡身殞命。

     賴慈親,郭太後,卻位扶君。

     上餌金石之藥疾作,宦官欲請郭太後臨朝,太後不許,取制書手裂之。

    上崩,太子湛立,是為敬宗。

     唐敬宗,甫登極,嬉遊濫賞。

     上初立,數遊宴擊毬奏樂,賞賜宦官宮人,不可悉記。

     昵八關,十六子,紊亂朝廷。

     宰相李逢吉用事,所親厚者張又新、李訓、劉栖楚、李續、張權輿、李虞、程昔範、姜治等八人,傅會者又八人,皆任要劇,時人目為八關十六子。

     徒枉了,李文饒,丹扆進諫。

     浙西觀察使李德裕,字文饒,獻丹扆六箴曰:宵衣正服,罷獻納誨,辨邪防微。

     打毬回,遭宦者,滅燭行兇。

     絳王悟,立片時,仍逢禍害。

     兩日中,三換主,立起文宗。

     上狎暱羣小,性復褊急。

    宦官小過,動遭捶楚,皆怨且懼。

    夜與宦官劉克明擊毬,軍將蘇佐明等飲酒酣,殿上燭滅,佐明等弒帝。

    克明矯遺制,以憲宗子絳王悟,權勾當軍國事。

    樞密使王守澄等,迎穆宗子江王涵入,發兵討賊黨,盡誅之。

    悟為亂兵所害。

    涵即位,更名昂,是為文宗。

     唐文宗,守祖訓,貞觀政要。

     上在藩時,喜讀貞觀政要。

     患風疾,寵醫士,變亂規繩。

     甘露禍,反遭殃,公卿濺血。

     上得風疾,王守澄薦鄭注,飲其藥有驗,遂有寵,以為翰林學士。

    以李訓同平章事,訓、注與上謀誅宦官,訓因注得進。

    及勢位俱盛,心忌注,託以中外協勢,出注為鳳翔節度使。

    訓復引其黨韓約為金吾將軍,郭行餘為邠寧節度使,王璠為河東節度使,使多募壯士為部曲。

    及是日,上禦殿,韓約奏金吾廳事後石榴,夜有甘露,上顧仇士良帥諸宦者往視。

    時行餘、璠部曲數百,皆執兵立門外,訓召之入。

    俄風吹幕起,士良見執兵者甚衆,驚起詣上告變,即舉軟輿迎上,決殿後罘罳北出。

    訓知事不濟,脫從吏衫衣之走馬去。

    士良命神策兵出討賊,殺金吾吏卒千六百餘人,擒宰相舒元輿、王涯、賈餗,并韓約、王璠等,誣以謀反,皆斬之。

    李訓為人所殺,傳其首。

    士良復密敕鳳翔監軍斬鄭注。

    自是天下事皆決於北司,宦官氣益盛,宰相行文書而已。

    ○邠寧治,今西安府。

    邠州河東治,今太原府。

    ○罘罳,鏤木為之,其中疏通,可以透明。

    禮記疎屏,即是物也。

     哭啼啼,比赧獻,受制家臣。

     上問學士周墀曰:朕何如周赧漢獻?墀驚曰:彼亡國之主,豈可比聖德。

    上曰:赧獻受制於強諸侯,今朕受制於家奴,以此言之,殆不如也。

    因泣下沾襟。

     仇士良,翦宗枝,扶持太弟。

     太子永,好遊宴,楊賢妃日夜毀之。

    永卒,妃請立皇弟安王溶為嗣,上立敬宗少子陳王成美為太子。

    上疾甚,仇士良以太子之立,功不在己,矯詔立穆宗子潁王瀍為太弟,廢太子為陳王。

    上崩,士良說太弟賜成美及楊妃、安王死。

    太弟即位,是為武宗,後更名炎。

     唐武宗,任賢相,藩鎮幾清。

     以李德裕同平章事。

    昭義節度使劉從諫卒,其子稹自為留後。

    德裕獨言於上,詔諸道討之,牙將郭誼斬稹以降。

    河北三鎮,每遣使至京師,德裕面諭之曰:河朔兵力雖強,須藉朝廷威命,以安軍情。

    與其使大將邀敕使以求官爵,何如自奮忠義立功立事,結知明主乎。

    由是三鎮不敢有異志。

    昭義,即今山西潞安府。

     受玄籙,廢僧尼,難稱純德。

     上受法籙於趙歸眞,以為道門教授。

    先生毀天下佛寺僧尼,並勒歸俗。

     餌金丹,成大病,喑啞而崩。

     上餌方士金丹有疾,及篤,旬日不能言。

    諸宦官密定策立憲宗子光王怡為皇太子,更名忱。

    上崩,太叔即位,是為宣宗。

     皇太叔,號宣宗,躬行節儉。

     小太宗,虛獎譽,大體無能。

     宣宗恭儉愛民,人謂之小太宗。

     搖着首,怕中官,提心吊膽。

     有敕使過硤石,怒餅黑,鞭驛吏見血。

    上聞之,責謫敕使,配恭陵。

    後上問學士韋澳曰:近日内侍權勢如何?對曰:陛下威德,非前朝可比。

    帝閉目搖首曰:全未全未,尚畏之在。

     為猜嫌,弑嫡母,狠壞人倫。

     初,憲宗之崩,上疑郭太後預其謀。

    又上生母本郭太後侍兒,有宿怨,故上即位,待太後禮甚薄。

    太後意怏怏,一日登樓欲自殞,上聞之大怒,是夕暴崩。

    外人頗有異論。

     信諛言,出廟主,肆行不道。

     吏部尚書李景讓,言穆宗乃陛下兄,敬宗、文宗、武宗乃兄之子,陛下拜兄尚可,拜姪可乎,宜遷四主出太廟。

    時人以是薄景讓。

     拒裴休,立太子,自道閑人。

     上命裴休極言時事,休請早建太子,上曰:若建太子,則朕遂為閑人。

    休不敢復言。

    上崩,長子鄆王溫立,更名漼,是為懿宗。

     唐懿宗,重佛法,唱經開講。

     上奉佛太過,怠於政事,於禁中設講席自唱經。

     歲饑荒,人困苦,反亂紛紛。

     關東連年水旱,州縣不以實聞,百姓流殍,無所控訴,相聚為盜,所在蠭起。

     相韋路,肆貪求,牛頭阿傍。

     以韋保衡、路巖同平章事,二人争通賂遺,勢動天下,時人目其黨為牛頭阿傍,言如鬼,陰惡可畏也。

     愛同昌,一公主,嫁葬枯神。

     上愛女同昌公主適韋保衡,傾宮中珍玩以為資送。

    主尋卒,葬之,服玩每物百二十輿,珠玉錦繡,輝煥三十餘裡。

     十四年,壞唐室,並無寸善。

     彗出見,司天奏,含譽星明。

     彗出於婁,司天監奏是名含輿瑞星也,上大喜,宣示中外。

    在位十四年崩,中尉劉行深等,立上少子普王儼,更名儇,是為僖宗。

     唐僖宗,擊毬場,狀元人物。

     上善擊毬,嘗謂優人石野豬曰:朕若應擊毬進士舉,須為狀元。

    對曰:若遇堯舜作禮部侍郎,陛下不免駁放。

    上笑。

     田令孜,稱阿父,殺戮忠臣。

     私鹽賊,黃巢反,血流川澤。

     陷東都,忙出走,棄了鹹秦。

     上初為普王,小馬坊使田令孜有寵,及即位,擢為中尉,上專事遊戲,政事一以委之,呼為阿父。

    左拾遺侯昌業極諫,上怒賜死。

    ○濮州人王仙芝作亂,寃句人黃巢,嘗與仙芝販私鹽,至是聚衆應之,縱兵屠殺,流血成川,遂陷長安,令孜奉帝奔興元。

    ○寃句,在今曹州界。

    興元,今陝西漢中府。

     留盜賊,富貴資,一般將帥。

     東面都統高駢,移檄討賊,諸將數請行期,竟不發。

    其實無赴難心也。

     賴雁門,李僕射,破賊功成。

     黃巢兵尚強,河中節度使王重榮謀於都監楊復光。

    復光曰:雁門李僕射驍勇強,素有徇國之志,若召之來,賊不足平矣。

    乃以墨敕召李克用。

    克用將沙陀趣河中,與巢軍戰,一日三捷,收復長安。

    ○河中治,今蒲州。

    雁門,今太原府代州。

     如寶雞,走散關,興元再幸。

     田令孜養子匡祐,使河中驕傲,王重榮數責之。

    匡祐歸,勸令孜圖重榮,乃徙之鎮泰寧。

    重榮表令孜十罪,令孜遣汾寧節度使朱玫、鳳翔節度使李昌符攻河中。

    重榮告急於李克用,克用救之,玫、昌符大敗。

    克用進逼京城,令孜奉帝奔鳳翔,克用、重榮同表請誅令孜,令孜刼上幸寳雞。

    玫、昌符亦恥為令孜用,且憚重榮、克用之強,更與之合,引兵迎車駕。

    令孜奉上走大散關至興元,朱玫奉肅宗玄孫襄王煴稱帝。

    ○泰寧治,今兗州府。

    寳雞,今縣屬鳳翔府。

    大散關,在寳雞縣南。

     王行瑜,斬反者,并及襄王。

     朱玫遣王行瑜寇興做法,戰數敗。

    觀軍客使楊復恭傳檄關中曰:得朱玫首者,以靖難節度使賞之。

    行瑜與其下謀曰:今無功,歸亦死,曷若與汝曹誅玫,取邠寧節钺乎。

    遂引兵還長安斬玫。

    偽相鄭昌圖奉襄王奔河中,王重榮殺之。

    ○上還長安疾篤,楊復恭請立皇弟壽王傑為太弟,中尉劉季述迎傑入居少陽院。

    上崩,太弟立,更名曄,是為昭宗。

    ○興州,今漢中府略陽縣。

    靜難,即邠寧。

     唐昭宗,立名號,門生國老。

     出楊復恭為鳳翔監軍復。

    恭愠懟不肯行,與人書雲:吾於荊榛中立壽王,纔得尊位,廢定策國老,有如此負心門生天子。

     少陽院,苦幽囚,爾汝難聽。

     上惡樞密使宋道弼等專橫,賜自盡,宦官皆懼。

    中尉劉季述等幽上於少陽院,立太子裕。

    季述數上曰:某時某事,汝不從我,罪一也。

    如此數十不止,乃手鎖其門,鎔鐵錮之。

    明年正月,神策指揮使孫德昭討誅季述,上復位。

     信崔胤,召汴兵,鳳翔遷劫。

     李茂貞,奪天子,輸與朱溫。

     紇幹山,凍雀兒,離鄉背井。

     醉醺醺,椒殿裏,疾走無門。

     上悉以軍國事委宰相崔胤,胤欲盡誅宦官,宦官側目,陰令宮人诇察其事,盡得胤密謀,日夜謀去胤。

    時東平王朱全忠,岐王李茂貞,各有挾天子令諸侯之意。

    胤知謀洩,急令全忠以兵迎車駕。

    全忠發大梁,樞密使韓全誨等聞之,刼上幸鳳翔,茂貞出迎。

    胤素厚全忠,而與茂貞為仇敵,乃詣河中,泣訴於全忠。

    全忠圍鳳翔,茂貞與戰大敗,上收全誨等斬之,幸全忠營,遂還長安。

    全忠逼帝遷都洛陽,至華州,謂侍臣曰:鄙語雲,紇幹山頭凍殺雀,何不飛去生處樂,朕今飄泊,不知竟落何所。

    因泣下。

    自離長安,常憂不測,與何後相對悲泣。

    全忠聞之不自安。

    時李茂貞移檄興復唐室,全忠以帝有英氣,恐變生於中,欲立幼君,易謀禪代,與宣徽院使蔣玄暉謀。

    玄暉選牙官史太等夜叩宮門,上在椒殿方醉,遽起繞柱走,遂遇弒。

    玄暉立輝王祚為太子,更名祝,即位,是為昭宣帝。

     昭宣帝,軟膗膗,孤兒寡婦。

     母先亡,兒後死,慘霧愁雲。

     全忠弒何太後,尋篡位,廢帝為濟陰王而弒之,唐亡。

     薛貽矩,蔣玄暉,眞為狗輩。

     初,全忠攻滄州還,上遣卿史大夫薛貽矩勞軍,貽矩以臣禮見,還言於帝曰:元帥有受禪之意矣。

    乃下詔禪位,遣宰相張文尉及貽矩等,奉冊寳如梁。

    全忠旣即位,勞之曰:皆諸公推戴之力。

    文蔚等慚伏不能對,貽矩獨盛稱功德。

     愧殿下,孫供奉,喪盡人心。

     初,昭宗播遷隨駕伎藝人,止有弄猴者,猴頗馴,能隨班起居。

    昭宗賜以緋袍,號孫供奉。

    朱梁篡位,取此猴令殿下起居,猴望殿陛見全忠,徑趨其所,跳躍奮擊,全忠遂令殺之。

     三百載,大唐朝,二十一帝。

     亂離多,寧靜少,幾日昇平。

     春風回首何人在,五代紛紛起戰爭。

     西江月 追想千年往事,六朝蹤跡茫然。

    隋唐相繼統中原,世態幾回雲變。

    楊柳淒迷汴水,丹青慘淡淩煙。

    樂遊原上草連天,飛起寒鴉一片。

     東風掃盡隋唐恨,百二山河換主人。

     二十五史彈詞輯注卷第七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