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史彈詞輯註 卷第七

關燈
之過也。

    人有如此才,而使之流落不偶乎。

    遣李孝逸擊敬業殺之。

     狄仁傑,張柬之,救正殷勤。

     以狄仁傑同平章事,太後重之,羣臣莫及。

    仁傑薦張柬之有宰相才,太後用為相,卒成反正之功。

     廬陵王,十五年,房州聽命。

     子姪親,鸚鵡夢,取至東宮。

     武承嗣三思,求為太子。

    仁傑言於太後曰:姑姪與母子孰親。

    陛下立子,則配食太廟。

    未聞姪為天子,而袝姑於廟也。

    太後稍悟,他日謂仁傑曰:朕夢大鸚鵡兩翼皆折,何也?對曰:武者陛下之姓,兩翼二子也。

    起二子,則兩翼振矣。

    太後乃召廬陵王還,皇嗣旦遜位許之,立廬陵王為太子,以旦為相王。

     乙巳年,春正月,五臣返正。

     十六載,復稱唐,李氏乾坤。

     乙巳,中宗神龍元年,正月,同平章事張柬之、崔玄暐與右丞敬暉、少卿桓彥範、相王司馬袁恕己,舉兵誅張易之昌宗,中宗復位。

    遷太後於上陽宮,尊號曰:則天大聖皇帝。

    復國號曰唐,太後尋崩。

     憂變喜,死復生,不知忌憚。

     越昏愚,越懵懂,怎做人君。

     想當日,為輕許,外家天日。

     恰回朝,仍追念,海誓山盟。

     上之遷房州,與韋後同幽閉,備嘗艱危,情愛甚篤。

    每聞敕使至,輙懼欲自殺,後止之。

    嘗與後私誓曰:異時幸復見天日,當惟卿所欲,不相禁制。

    至是後預聞朝政,如武後在髙宗之世矣。

     妻煽禍,女持權,五王戮死。

     上女安樂公主,適武三思子崇訓。

    三思通於上官婕妤,故婕妤黨於武氏。

    因薦三思於韋後,上遂與三思圖議政事,柬之等皆受制於三思矣。

    乃賜五人王爵,罷其政事。

    公主嘗自為制勅,掩其文,令上署之。

    上笑而從之,竟不視也。

    由是賣官鬻獄,勢傾朝野。

    時駙馬都尉王同皎,疾三思及韋後所為,三思知之,使人告同皎謀廢後,五王與之同謀。

    同皎坐斬,五王皆貶遠州司馬,尋皆殺之。

     寵仇讐,輕社稷,愛子遭刑。

     韋後以太子重俊非其所生,惡之,武崇訓又教安樂公主請廢太子。

    太子積不平,與將軍李多祚,將羽林兵殺三思、崇訓於其第,分兵守宮城,斬關而入。

    上登樓謂多祚所將兵曰:斬反者勿憂不富貴。

    於是遂殺多祚,太子亦為左右所殺。

     戲燈市,禦梨園,荒淫酒色。

     與韋後微行,觀燈於市裡。

    〇禦梨園,命三品以上拋球拔河。

     點宮中,雙陸籌,醜行邪心。

     上使後與三思雙陸,而自為點籌。

     桑條韋,同女梟,餅中藏藥。

     苦炎天,神龍殿,做了寃魂。

     迦葉志眞奏:則天未受命,天下歌娬媚娘;皇後未受命,天下歌桑條韋。

    謹上桑條韋歌十二篇。

    後祀蠶奏之,上悅。

    〇許州參軍燕欽融上言皇後淫亂,中書令宗楚客圖危社稷。

    楚客矯制殺之,上怏怏。

    由是後及其黨始懼。

    安樂公主亦欲後臨朝,以己為皇太女,乃相與合謀,於餅餤中進毒。

    景龍四年六月,上崩於神龍殿,立溫王重茂。

     相王子,李三郎,興兵討亂。

     斬元兇,誅惡黨,貶降奸臣。

     唐睿宗,乘機會,再登宸極。

     相王旦第三子臨淄王隆基,起兵討韋氏,斬韋後及安樂公主、上官婕妤,收捕諸韋親黨及宗楚客等,皆斬之,宰相蕭至忠等貶官有差。

    相王復即位,是為睿宗,廢重茂復為溫王,立隆基為太子。

     太平主,倚親妹,復逞兇心。

     坐朝堂,剛二載,青宮禪位。

     鋤太平,誅崔湜,女禍纔清。

     帝妹太平公主沈敏多權畧,與太子共誅韋氏,益尊重,權傾人主。

    憚太子英武,結黨欲危之。

    上即位二年,傳位於太子,是為玄宗明皇帝,尊睿宗為太上皇。

    開元元年,太平公主倚上皇之勢,與宰相崔湜等謀廢立,又與宮人謀置毒以進上。

    乃賜公主死,湜等伏誅。

    《史斷》雲:自髙宗至中宗數十年間,重罹女禍。

    謂武韋及安樂太平二主也。

     唐明皇,勤國政,開元大治。

     相姚崇,任宋璟,四海平寜。

     上勵精圖治,姚宋相繼為相,協心輔佐,使賦役寛平,刑罸清省,百姓富庶。

    唐世賢相,前稱房杜,後稱姚宋焉。

     長枕被,花萼樓,鹡鴒敦誼。

     上素友愛,初即位,為長枕大被,與兄弟同寢。

    聽朝罷,多從諸王遊。

    作興慶宮,賜兄宋王、弟岐王、薛王等宅,環於宮側。

    又於宮西置樓,曰花蕚相輝。

     選名臣,為刺史,民瘼留神。

     上自選諸司長官有聲望者,為諸州刺史,命使官餞於洛濱,自書十韻詩賜之。

     天寶後,養奸邪,荒於政事。

     上晚年自恃承平,遂深居禁中,專以聲色自娛,政事悉委宰相李林甫。

    〇天寳,玄宗年號。

     寵楊妃,成女禍,敗壞倫彜。

     初,武惠妃薨,後宮無當意者。

    或言壽王妃楊氏之美,上見而悅之,乃令妃自以其意乞為女官,號太眞。

    更為壽王娶妃,潛納楊氏於宮中,尋冊為貴妃。

    從兄皆拜官,三姊皆賜第京師,寵貴赫然。

     洗兒會,費金錢,昭陽粉黛。

     荔枝香,明駞遞,踐走紅塵。

     幽州節度使張守珪,使討擊使安祿山討奚契丹,敗績當斬,執送京師。

    上惜其才赦之,宰相張九齡爭曰:失律喪師,不可不誅。

    且其貌有反相,不殺必為後患。

    上竟赦之。

    祿山本營州雜胡,母再適安氏,冒其姓。

    又有史窣幹者,與祿山同裡閈,守珪奏為果毅。

    入奏事,上與語悅之,賜名思明。

    其後以祿山為節度使,祿山傾巧善事人,厚賂上左右,上益以為賢,入朝寵待甚厚,得出入禁中,因請為貴妃兒。

    祿山生日,上及貴妃各厚有賜予。

    後三日,召入禁中,妃以錦繡為大襁褓裹之,使宮人彩輿舁之。

    上聞,賜妃洗兒金銀錢,盡歡而罷。

    自是祿山出入宮掖,或通宵不出,頗有醜聲聞於外,上亦不疑也。

    妃生於蜀,嗜荔枝,嵗命嶺南馳驛以進。

    時中外爭獻珍玩,民歌之曰:生男勿喜女勿悲,君今看女作門楣。

    嘗以妬悍不遜,遣歸私第,上遂不食。

    及夜,髙力士奏請迎妃歸院,遂開禁門而入。

    後復忤旨遣歸,吉溫因宦官言於上曰:陛下何愛宮中一席之地,不使之就死,而辱之於外舍耶。

    上亦悔之,遣中使賜以禦膳。

    妃對使者涕泣曰:金玉珍玩,皆陛下所賜,惟髮者父母所與。

    乃剪髮一繚而獻之,上遽召還,寵待益深。

    〇交趾貢龍腦香五十枚,妃私發明駞使,持三枚送祿山。

    明駞使腹下有毛,夜能明,日行五百裡。

     李林甫,擅朝權,傾危國勢。

     林甫為相,迎合上意,杜絶言路,排抑勝己,屢起大獄。

    在相位十九年,養成天下之亂,而上不悟也。

     安祿山,範陽反,曳落河兵。

     顏平原,遠連盟,二十四郡。

     祿山見上春秋髙,武備廢馳,有輕中國心,常養同羅奚契丹降者八千餘人,皆驍勇善戰,謂之曳落河,胡言壯士也。

    天寳十四載,反於範陽。

    初,楊妃從祖兄釗,不學無行,諸楊引之見上,授兵曹參軍,賜名國忠,後以為司空。

    國忠言祿山必反,上不聽。

    國忠數以事激之,欲其速反,以取信於上。

    祿山由是決意遂反,河北郡縣皆從賊。

    上歎曰:二十四郡曾無一義士耶。

    平原太守顏眞卿起兵討賊,諸郡多應者,共推眞卿為盟主。

    〇範陽,今順天府。

     哥舒翰,哭出關,陷了神京。

     戰抖擻,馬嵬坡,玉環殞碎。

     險滴溜,連雲棧,曲寫淋鈴。

     命哥舒翰討祿山,翰請堅守,以挫其銳,上不從,遣中使趣之,項背相望。

    翰不得已,慟哭出關,與賊戰大敗。

    賊遂入潼關,上出奔蜀,長安尋陷。

    上行次馬嵬驛,將士飢疲,皆憤怒。

    龍武大將軍陳元禮,以禍由國忠殺之,因奏貴妃不宜供奉,上乃使髙力士縊死於佛堂。

    玉環,妃小字。

    上至斜谷口,屬霖雨涉旬,於棧道雨中聞鈴聲,隔山相應。

    上旣悼念貴妃,因採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焉。

    〇馬嵬坡,在西安府興平縣。

     擘鈿盒,與金釵,鴻都道士。

     楊柳眉,芙蓉面,長恨歌聞。

     初,上冊貴妃之夕,授以金钗鈿盒。

    及妃死明年,上自蜀還,尊為太上皇,悲悼妃子,三載一意。

    適有道士自蜀來,自言有李少君之術。

    上命緻其神,道士乃遊神馭氣,絶大海,見最髙仙山,上多樓閣。

    西廂下有洞戶,額署曰玉妃太眞院。

    道士扣扉,有碧衣女延入見,玉妃取钗盒折其半,授使者曰:為謝上皇,謹獻是物,尋舊好也。

    白居易《長恨歌》雲:臨卬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緻魂魄。

    又雲:惟將舊物表深情,鈿盒金钗寄將去。

    又雲: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池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空記憶,忠良言,曲江先見。

     上思張九齡之先見,為之流涕。

    遣中使至曲江祭之,厚卹其家。

     辜負了,梨園子,凝碧號聲。

     開元時,上置左右教坊以教俗樂,選樂工自教之,謂之梨園弟子。

    祿山命搜捕送洛陽,宴其羣臣於凝碧池,盛奏眾樂。

    梨園弟子往往欷歔泣下。

    樂工雷海清不勝悲憤,擲樂器慟哭,祿山怒,支解之。

     唐肅宗,自靈武,從權受命。

     借番兵,回紇國,掃蕩夷氛。

     上發馬嵬,父老遮道請留太子東討賊,上許之。

    太子至靈武,裴冕等五上牋請即位,從之,是為肅宗。

    〇遣使徵兵於回紇。

    〇靈武,今陝西甯夏衛。

     任李郭,奮幹戈,重興社稷。

     以郭子儀、李光弼並同平章事。

    至德二載,收復東西二京。

    祿山為其子慶緒所殺,賊將史思明降。

    乾元元年復反,以光弼為朔方兵馬元帥,與戰大敗之。

    上元元年,思明為其子朝義所殺。

    〇東京,今河南河南府。

    西京,今陜西西安府。

     賴張許,保江淮,死捍朝廷。

     眞源令張廵起兵雍丘討賊,賊寇睢陽,太守許遠告急於廵,廵引兵與遠合,拒卻之。

    〇雍丘,今開封府杞縣。

    睢陽,今河南歸德府。

     彭原驛,忘軍旅,嬌妻博戲。

     張良娣性巧慧,能得上意。

    上至彭原,與張良娣博打,子聲聞於外。

    李泌言諸軍報奏停壅,良娣以是怨泌。

    李輔國本飛龍小兒,粗嫻書計,上委信之。

    見良娣有寵,陰附之。

    建寜王倓,太子俶弟也,數詆訐二人罪惡。

    二入譖於上,賜倓死。

    後立良娣為後。

    〇彭原,今陜西慶陽寜州。

     興慶宮,惑讒佞,老父傷心。

     張皇後,阻朝參,離其父子。

     上皇自蜀歸,居興慶宮,陳元禮、髙力士侍衛。

    上皇嘗置酒食賜父老,又嘗召將軍郭英艾等賜宴。

    李輔國言於上曰:上皇與外人交通,玄禮力士謀不利於陛下,宜奉迎居大内。

    上泣不應。

    會上不豫,輔國矯詔遷上皇於西内,上皇不懌,寢以成疾。

    上初猶往問安,旣而上亦有疾,且畏張後,但遣人起居,不敢詣西内。

    寳應元年,上皇崩。

     李輔國,害中宮,惡報相尋。

     初,張後與輔國相表裏,專權用事,晚更有隙。

    上疾篤,後與越王係謀誅輔國。

    内射生使程元振知之,密告輔國,遂收係并後殺之。

    上崩,太子俶立,更名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