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史彈詞輯註 卷第七
關燈
小
中
大
高開道,起漁陽,自稱燕主。
宋金剛,興易水,自在縱橫。
格謙自稱燕王,王世充討斬之。
其將髙開道收其衆,掠燕地,軍勢復振。
〇易水賊宋金剛有眾萬餘,為竇建德所敗,奔劉武周,使將兵寇唐并州。
〇漁陽,今順天府。
〇易水,在保定府安州城北。
涼李軌,自稱王,河西據土。
徐圓朗,居海島,陷了東平。
武威司馬李軌起兵河西,自稱涼王。
〇魯郡徐圓朗攻陷東平,自瑯琊以西,北至東平,盡有之。
〇武威,今涼州永昌等衛。
〇東平州,今屬兖州府。
〇瑯琊,今兗之沂州,青之莒州,萊之膠州皆是。
虎賁郎,名羅藝,幽州抗命。
守新鄉,劉黑闥,背主降人。
虎賁郎將羅藝,起兵涿郡,自稱幽州總管。
〇王世充使淮南人劉黑闥守新鄉,竇建德擊虜之。
建德滅黑闥,復起兵自稱漢東王。
〇幽州,今順天府。
辛未歲,為饑荒,幹戈亂起。
丙子年,隋煬帝,遊幸蕪城。
辛未大業七年,竇建德兵起。
丙子十二年,帝如江都。
丁醜年,十二處,改稱年號。
長樂王竇建德,魏公李密,稱元年。
楚帝林士弘太平二年。
定楊可汗劉武周天興元年。
梁王梁師都永隆元年。
秦王薛舉秦興元年。
梁王蕭銑鳴鳳元年。
隋恭帝侑義寜元年。
〇戊寅越王侗皇泰元年。
唐髙祖李淵武德元年。
夏王竇建德五鳳元年。
涼王李軌安樂元年。
楚王朱粲昌達元年。
是嵗并楚魏定楊涼秦梁,凡一十二國。
李世民,十八歲,舉義興兵。
扶立起,老令公,大唐高祖。
據長安,平禍亂,濟世安民。
淵四子,建成、世民、玄霸、元吉。
世民識量過人,有安天下之志,乃說淵舉兵。
〇淵克長安,悉除隋苛政。
初,世民方四嵗,有書生見之曰: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年將二十,必能濟世安民。
戊寅年,隋煬帝,江都遇害。
宇文家,寃業報,化及行兇。
趙王杲,可憐兒,長號見殺。
大麻繩,縛頸下,送了三魂。
帝見天下益亂,欲保江東。
從駕驍果多關中人思歸,郎將司馬德勘,直閣裴虔通等,共謀亡,以告將作少監宇文智及。
智及曰:今同心叛者已數萬人,因行大事,此帝王之業也。
乃請其兄許公化及為主,德勘等兵入,引帝縊殺之。
帝愛子趙王杲,年十三,在側號慟不已,虔通斬之。
初,隋文帝盡殺周髙祖以下子孫,今煬帝為宇文所弒,故雲寃報。
拋撇下,兩孤孫,權臣侮弄。
四十年,隋社稷,化做灰塵。
李淵立代王侑為帝,是為恭帝。
東都聞煬帝兇問,立越王侗為帝,改元皇泰。
納言王世充與内史今元文都共掌朝政,未幾世充殺文都而自總内外軍事,使兄惲入居禁中,子弟鹹典兵馬,侗拱手而已。
侑禪位於淵,降封酅國公。
世充亦偪侗禪位,尋弒之,亦諡恭帝,隋亡。
侗、侑皆煬帝孫,元德太子昭之子。
〇東都,今河南府。
唐高祖,創業成,李家天下。
小秦王,佐乃父,打就乾坤。
隋恭帝義寜二年,李淵稱帝,是為唐髙祖,立子建成為太子,世民為秦王,元吉為齊王。
縛建德,降世充,親擐甲冑。
破武周,擒仁杲,自運戈兵。
世民伐鄭,竇建德救之,為世民所擒,王世充降。
〇世民擊敗劉武周將宋金剛,武周懼,奔突厥。
秦主舉卒,子仁杲立,世民破降之。
行戰討,掃煙塵,一十四載。
攻堅城,陷強陣,幾度勞心。
用人物,總賢才,房謀杜斷。
尉遲恭,秦叔寶,慣戰能爭。
世民自起兵,常身先士卒。
選精鋭千騎,皆皂衣玄甲,分為左右,使尉遲敬德、秦叔寳等將之。
每戰自披玄甲帥之,所向摧破。
敬德名恭,叔寳名瓊,皆以字行。
〇房玄齡善謀,杜如晦能斷,二人同心徇國。
唐朝賢相,推房杜焉。
臨湖殿,舉幹戈,三王定統。
老糊塗,無決斷,同氣相刑。
初,髙祖起兵,皆世民之謀。
世民功名日盛,建成内不自安,乃與元吉協謀,曲意事妃嬪,以共傾世民。
髙祖由是待世民寖疏,然每有冦盜,輙命世民討之。
事平之後,猜嫌益甚。
建成、元吉密謀殺世民,房杜皆勸世民行周公之事,以安社稷。
於是世民奏建成、元吉淫亂後宮,上報曰:明當鞫問。
明日世民伏兵玄武門,建成、元吉入至臨朝殿,覺有變欲還,世民追射殺建成,尉遲敬德侍殺元吉。
髙祖乃立世民為太子,尋傳位於世民,是為太宗。
唐太宗,登寶位,神文聖武。
舉讐臣,放怨女,發令施仁。
命縱鷹犬,罷貢獻,聽百官各陳治道,中外大悅。
〇初,太子中允王珪,洗馬魏徴,說建成曰:秦王功蓋天下,中外歸心,殿下但以年長居中宮,無大功以鎮服海内。
今劉黑闥散亡之餘,宜自擊之,以取功名,庻可自安。
徴又嘗勸建成早除世民。
至是以徵、珪為諫議大夫。
〇前後放宮女六千餘人。
興學士,講經書,招賢納諫。
置弘文舘,聚四庫書二十餘萬言。
選天下文學之士,令更日宿直,相與講論前言往行,商榷政事,或至夜分乃罷。
〇制諫官隨宰入閣議事。
輕差徭,薄賦斂,惜愛生靈。
罷鷹犬,吞蝗蟲,人心頂戴。
盜賊消,糧食賤,海內昇平。
畿内蝗,上掇數枚吞之曰:民以穀為命,而汝食之,甯食我肺腸。
是嵗蝗不為災。
〇或請重法以止盜,上曰: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使民衣食有餘,則民自不為盜,安用重法。
自是數年之後,海内昇平,路不拾遺,商旅野宿。
同漢高,符魏祖,的眞英主。
初,劉文靜見世民而異之,謂裴寂曰:此非常人,豁達類漢髙,神武同魏祖,年雖少,命世才也。
畫淩煙,圖王會,彪炳丹青。
圖功臣於淩煙閣,長孫無忌、趙郡王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髙士亷、尉遲敬德、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瑾、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世勣、秦叔寳等二十四人。
〇是時遠方來朝貢者衆,服裝詭異。
中書侍郎顔師古請寫圖以示後,作王會圖從之。
大體段,好規模,高出千古。
就中間,剛扭揑,不滿人心。
舉大事,自卑微,劫父臣虜。
初,晉陽宮監裴寂,以宮人私侍李淵。
及世民欲舉兵,寂言於淵曰:二郎欲舉大事,正為寂以宮人事公,恐事覺並誅耳。
淵乃從之。
旣起兵,劉文靜勸淵與突厥相接,資其士馬,以益兵勢。
淵乃自為手啓,卑辭厚禮,遺始畢可汗。
亂人倫,納弟婦,貽誚辰嬴。
齊王元吉妃楊氏有寵於上,將立為後。
魏徵諫曰:陛下方比德康虞,奈何以辰嬴自累。
乃止。
君臣義,不克終,停婚失信。
魏徵嘗薦杜正倫、侯君集有宰相才,後正倫以罪貶,君集謀反誅。
時徵已卒,上疑徵阿黨,初欲以衡山公主妻其子叔玉,至是罷之。
戰爭心,無厭足,跨海東征。
親征髙麗,大破其兵。
驛書報太子曰:朕為將如此何如。
三網欹,十漸非,投懷青雀。
廢承乾,并魏泰,國本幾傾。
魏徵以上志業比貞觀,初漸不克終,乃上十漸疏極言之。
帝曰:朕聞過矣,願改之以終善道。
以疏列為屏障,令朝夕見之。
〇太子承乾喜聲色田獵。
魏王泰小字青雀,多能有寵,陰謀奪嫡。
太子畏其逼,陰養刺客紇幹、承基等謀殺之。
尚書侯君集怨望,勸太子反,太子然之。
承基坐事當死,因上變告太子謀反,上廢之,而欲立泰,謂侍臣曰:昨青雀投我懷雲,臣今日始得為陛下子,朕甚憐之。
褚遂良諫,乃立晉王治,降泰為郡王。
〇帝崩,太子治立,是為髙宗。
唐高宗,初倚任,遂良無忌。
太宗病劇,謂太子曰:無忌遂良在,汝勿憂天下。
髙宗立,二人同心輔政,上亦尊禮之,恭己以聽政。
故髙宗初政,有貞觀遺風。
納父妾,貶耆舊,漸不聰明。
以太宗才人武氏為昭儀,欲立為後,恐大臣不從,乃幸長孫無忌第,賜以金寳,拜其子三人為大夫。
因從容言皇後無子以諷之,無忌對以他語,上不悅而罷。
未幾,復召無忌等入言之。
褚遂良固爭,貶潭州都督,卒立武氏。
削無忌官,封黔州安置,尋逼令自殺。
〇黔州,今四川重慶府彭水縣。
果然是,雉兒懦,不堪負荷。
初,太宗以太子幼弱,謂長孫無忌曰:雉奴懦,恐不能守社稷,吾欲立吳王恪何如?無忌曰:太子仁厚,眞守文良主。
儲副至重,不可數易。
雉奴,治小字。
任中宮,稱二聖,背禮忘恩。
武後旣立,專作威福,上動為所制。
天下大權,悉歸中宮,中外謂之二聖。
王皇後,蕭淑妃,二嫗骨醉。
長髮尼,權在手,瘖氣吞聲。
初,太宗納武氏彠女為才人,上為太子入侍,見武氏而悅之,乃陰令武氏出為尼。
忌日上詣寺行香,見之泣。
時蕭淑妃有寵,王後疾之,乃陰令武氏長髮,納之後宮,欲以間妃之寵。
武氏多權數,未幾大幸,後與妃寵皆衰。
武氏因譖以罪,後遂廢,與妃并囚别院。
上嘗間行至其所呼之,武氏聞之怒,遣人斷去後妃手足,投酒甕中,曰:令二嫗骨醉。
數日而死。
唐中宗,癸未年,殘冬即位。
武則天,稱太後,自主朝廷。
弘道元年十二月,帝崩,太子顯立,是為中宗,尊武後為太後。
甲申年,二月間,裴炎作禍。
被雌龍,生毒害,貶做廬陵。
甲申嗣聖元年二月,帝欲以後父韋玄貞為侍中,裴炎固爭,帝怒曰:吾欲以天下與玄貞何不可,而惜侍中耶。
炎白太後,遂廢帝為廬陵王,遷於房州。
〇廬陵,今江西吉安府。
房州,今湖廣鄖陽府房縣。
豫王旦,順母情,暫登龍扆。
母居中,立年號,混亂文明。
太後立中宗弟豫王旦為帝,改元文明,後臨朝稱制。
是年九月,太後改元光宅。
庚寅歲,奪朝權,稱周改號。
賜君王,姓武氏,泯滅宗親。
庚寅,改元無授,改國號曰周,稱皇帝。
以旦為皇嗣,賜姓武氏。
白馬主,蓮花郎,穢污宸極。
僧懷義得幸,太後以為白馬寺主。
張易之昌宗,年少美姿容,皆得幸。
時人或譽昌宗之美曰:六郎面似蓮花。
内史楊再思曰:不然,乃蓮花似六郎耳。
來俊臣,索元禮,羅織威刑。
太後自以久專國事,内行不正,知大臣宗室怨望,欲大誅殺以威之,乃盛開告密。
胡人索元禮,因告密擢為將軍。
於是來俊臣、周興之徒效之。
意所欲陷,則使無賴告之,旣下獄,則以威刑脅之,無不誣服。
又造告密羅織經一卷,構造布置,皆有支節。
李敬業,駱賓王,勤王空檄。
英公李敬業起兵揚州,移檄郡縣。
太後見檄,問誰所為,曰:駱賓王。
太後曰:宰相
宋金剛,興易水,自在縱橫。
格謙自稱燕王,王世充討斬之。
其將髙開道收其衆,掠燕地,軍勢復振。
〇易水賊宋金剛有眾萬餘,為竇建德所敗,奔劉武周,使將兵寇唐并州。
〇漁陽,今順天府。
〇易水,在保定府安州城北。
涼李軌,自稱王,河西據土。
徐圓朗,居海島,陷了東平。
武威司馬李軌起兵河西,自稱涼王。
〇魯郡徐圓朗攻陷東平,自瑯琊以西,北至東平,盡有之。
〇武威,今涼州永昌等衛。
〇東平州,今屬兖州府。
〇瑯琊,今兗之沂州,青之莒州,萊之膠州皆是。
虎賁郎,名羅藝,幽州抗命。
守新鄉,劉黑闥,背主降人。
虎賁郎將羅藝,起兵涿郡,自稱幽州總管。
〇王世充使淮南人劉黑闥守新鄉,竇建德擊虜之。
建德滅黑闥,復起兵自稱漢東王。
〇幽州,今順天府。
辛未歲,為饑荒,幹戈亂起。
丙子年,隋煬帝,遊幸蕪城。
辛未大業七年,竇建德兵起。
丙子十二年,帝如江都。
丁醜年,十二處,改稱年號。
長樂王竇建德,魏公李密,稱元年。
楚帝林士弘太平二年。
定楊可汗劉武周天興元年。
梁王梁師都永隆元年。
秦王薛舉秦興元年。
梁王蕭銑鳴鳳元年。
隋恭帝侑義寜元年。
〇戊寅越王侗皇泰元年。
唐髙祖李淵武德元年。
夏王竇建德五鳳元年。
涼王李軌安樂元年。
楚王朱粲昌達元年。
是嵗并楚魏定楊涼秦梁,凡一十二國。
李世民,十八歲,舉義興兵。
扶立起,老令公,大唐高祖。
據長安,平禍亂,濟世安民。
淵四子,建成、世民、玄霸、元吉。
世民識量過人,有安天下之志,乃說淵舉兵。
〇淵克長安,悉除隋苛政。
初,世民方四嵗,有書生見之曰: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年將二十,必能濟世安民。
戊寅年,隋煬帝,江都遇害。
宇文家,寃業報,化及行兇。
趙王杲,可憐兒,長號見殺。
大麻繩,縛頸下,送了三魂。
帝見天下益亂,欲保江東。
從駕驍果多關中人思歸,郎將司馬德勘,直閣裴虔通等,共謀亡,以告將作少監宇文智及。
智及曰:今同心叛者已數萬人,因行大事,此帝王之業也。
乃請其兄許公化及為主,德勘等兵入,引帝縊殺之。
帝愛子趙王杲,年十三,在側號慟不已,虔通斬之。
初,隋文帝盡殺周髙祖以下子孫,今煬帝為宇文所弒,故雲寃報。
拋撇下,兩孤孫,權臣侮弄。
四十年,隋社稷,化做灰塵。
李淵立代王侑為帝,是為恭帝。
東都聞煬帝兇問,立越王侗為帝,改元皇泰。
納言王世充與内史今元文都共掌朝政,未幾世充殺文都而自總内外軍事,使兄惲入居禁中,子弟鹹典兵馬,侗拱手而已。
侑禪位於淵,降封酅國公。
世充亦偪侗禪位,尋弒之,亦諡恭帝,隋亡。
侗、侑皆煬帝孫,元德太子昭之子。
〇東都,今河南府。
唐高祖,創業成,李家天下。
小秦王,佐乃父,打就乾坤。
隋恭帝義寜二年,李淵稱帝,是為唐髙祖,立子建成為太子,世民為秦王,元吉為齊王。
縛建德,降世充,親擐甲冑。
破武周,擒仁杲,自運戈兵。
世民伐鄭,竇建德救之,為世民所擒,王世充降。
〇世民擊敗劉武周將宋金剛,武周懼,奔突厥。
秦主舉卒,子仁杲立,世民破降之。
行戰討,掃煙塵,一十四載。
攻堅城,陷強陣,幾度勞心。
用人物,總賢才,房謀杜斷。
尉遲恭,秦叔寶,慣戰能爭。
世民自起兵,常身先士卒。
選精鋭千騎,皆皂衣玄甲,分為左右,使尉遲敬德、秦叔寳等將之。
每戰自披玄甲帥之,所向摧破。
敬德名恭,叔寳名瓊,皆以字行。
〇房玄齡善謀,杜如晦能斷,二人同心徇國。
唐朝賢相,推房杜焉。
臨湖殿,舉幹戈,三王定統。
老糊塗,無決斷,同氣相刑。
初,髙祖起兵,皆世民之謀。
世民功名日盛,建成内不自安,乃與元吉協謀,曲意事妃嬪,以共傾世民。
髙祖由是待世民寖疏,然每有冦盜,輙命世民討之。
事平之後,猜嫌益甚。
建成、元吉密謀殺世民,房杜皆勸世民行周公之事,以安社稷。
於是世民奏建成、元吉淫亂後宮,上報曰:明當鞫問。
明日世民伏兵玄武門,建成、元吉入至臨朝殿,覺有變欲還,世民追射殺建成,尉遲敬德侍殺元吉。
髙祖乃立世民為太子,尋傳位於世民,是為太宗。
唐太宗,登寶位,神文聖武。
舉讐臣,放怨女,發令施仁。
命縱鷹犬,罷貢獻,聽百官各陳治道,中外大悅。
〇初,太子中允王珪,洗馬魏徴,說建成曰:秦王功蓋天下,中外歸心,殿下但以年長居中宮,無大功以鎮服海内。
今劉黑闥散亡之餘,宜自擊之,以取功名,庻可自安。
徴又嘗勸建成早除世民。
至是以徵、珪為諫議大夫。
〇前後放宮女六千餘人。
興學士,講經書,招賢納諫。
置弘文舘,聚四庫書二十餘萬言。
選天下文學之士,令更日宿直,相與講論前言往行,商榷政事,或至夜分乃罷。
〇制諫官隨宰入閣議事。
輕差徭,薄賦斂,惜愛生靈。
罷鷹犬,吞蝗蟲,人心頂戴。
盜賊消,糧食賤,海內昇平。
畿内蝗,上掇數枚吞之曰:民以穀為命,而汝食之,甯食我肺腸。
是嵗蝗不為災。
〇或請重法以止盜,上曰:朕當去奢省費,輕徭薄賦,使民衣食有餘,則民自不為盜,安用重法。
自是數年之後,海内昇平,路不拾遺,商旅野宿。
同漢高,符魏祖,的眞英主。
初,劉文靜見世民而異之,謂裴寂曰:此非常人,豁達類漢髙,神武同魏祖,年雖少,命世才也。
畫淩煙,圖王會,彪炳丹青。
圖功臣於淩煙閣,長孫無忌、趙郡王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齡、髙士亷、尉遲敬德、李靖、蕭瑀、段志玄、劉弘基、屈突通、殷開山、柴紹、長孫順德、張亮、侯君集、張公瑾、程知節、虞世南、劉政會、唐儉、李世勣、秦叔寳等二十四人。
〇是時遠方來朝貢者衆,服裝詭異。
中書侍郎顔師古請寫圖以示後,作王會圖從之。
大體段,好規模,高出千古。
就中間,剛扭揑,不滿人心。
舉大事,自卑微,劫父臣虜。
初,晉陽宮監裴寂,以宮人私侍李淵。
及世民欲舉兵,寂言於淵曰:二郎欲舉大事,正為寂以宮人事公,恐事覺並誅耳。
淵乃從之。
旣起兵,劉文靜勸淵與突厥相接,資其士馬,以益兵勢。
淵乃自為手啓,卑辭厚禮,遺始畢可汗。
亂人倫,納弟婦,貽誚辰嬴。
齊王元吉妃楊氏有寵於上,將立為後。
魏徵諫曰:陛下方比德康虞,奈何以辰嬴自累。
乃止。
君臣義,不克終,停婚失信。
魏徵嘗薦杜正倫、侯君集有宰相才,後正倫以罪貶,君集謀反誅。
時徵已卒,上疑徵阿黨,初欲以衡山公主妻其子叔玉,至是罷之。
戰爭心,無厭足,跨海東征。
親征髙麗,大破其兵。
驛書報太子曰:朕為將如此何如。
三網欹,十漸非,投懷青雀。
廢承乾,并魏泰,國本幾傾。
魏徵以上志業比貞觀,初漸不克終,乃上十漸疏極言之。
帝曰:朕聞過矣,願改之以終善道。
以疏列為屏障,令朝夕見之。
〇太子承乾喜聲色田獵。
魏王泰小字青雀,多能有寵,陰謀奪嫡。
太子畏其逼,陰養刺客紇幹、承基等謀殺之。
尚書侯君集怨望,勸太子反,太子然之。
承基坐事當死,因上變告太子謀反,上廢之,而欲立泰,謂侍臣曰:昨青雀投我懷雲,臣今日始得為陛下子,朕甚憐之。
褚遂良諫,乃立晉王治,降泰為郡王。
〇帝崩,太子治立,是為髙宗。
唐高宗,初倚任,遂良無忌。
太宗病劇,謂太子曰:無忌遂良在,汝勿憂天下。
髙宗立,二人同心輔政,上亦尊禮之,恭己以聽政。
故髙宗初政,有貞觀遺風。
納父妾,貶耆舊,漸不聰明。
以太宗才人武氏為昭儀,欲立為後,恐大臣不從,乃幸長孫無忌第,賜以金寳,拜其子三人為大夫。
因從容言皇後無子以諷之,無忌對以他語,上不悅而罷。
未幾,復召無忌等入言之。
褚遂良固爭,貶潭州都督,卒立武氏。
削無忌官,封黔州安置,尋逼令自殺。
〇黔州,今四川重慶府彭水縣。
果然是,雉兒懦,不堪負荷。
初,太宗以太子幼弱,謂長孫無忌曰:雉奴懦,恐不能守社稷,吾欲立吳王恪何如?無忌曰:太子仁厚,眞守文良主。
儲副至重,不可數易。
雉奴,治小字。
任中宮,稱二聖,背禮忘恩。
武後旣立,專作威福,上動為所制。
天下大權,悉歸中宮,中外謂之二聖。
王皇後,蕭淑妃,二嫗骨醉。
長髮尼,權在手,瘖氣吞聲。
初,太宗納武氏彠女為才人,上為太子入侍,見武氏而悅之,乃陰令武氏出為尼。
忌日上詣寺行香,見之泣。
時蕭淑妃有寵,王後疾之,乃陰令武氏長髮,納之後宮,欲以間妃之寵。
武氏多權數,未幾大幸,後與妃寵皆衰。
武氏因譖以罪,後遂廢,與妃并囚别院。
上嘗間行至其所呼之,武氏聞之怒,遣人斷去後妃手足,投酒甕中,曰:令二嫗骨醉。
數日而死。
唐中宗,癸未年,殘冬即位。
武則天,稱太後,自主朝廷。
弘道元年十二月,帝崩,太子顯立,是為中宗,尊武後為太後。
甲申年,二月間,裴炎作禍。
被雌龍,生毒害,貶做廬陵。
甲申嗣聖元年二月,帝欲以後父韋玄貞為侍中,裴炎固爭,帝怒曰:吾欲以天下與玄貞何不可,而惜侍中耶。
炎白太後,遂廢帝為廬陵王,遷於房州。
〇廬陵,今江西吉安府。
房州,今湖廣鄖陽府房縣。
豫王旦,順母情,暫登龍扆。
母居中,立年號,混亂文明。
太後立中宗弟豫王旦為帝,改元文明,後臨朝稱制。
是年九月,太後改元光宅。
庚寅歲,奪朝權,稱周改號。
賜君王,姓武氏,泯滅宗親。
庚寅,改元無授,改國號曰周,稱皇帝。
以旦為皇嗣,賜姓武氏。
白馬主,蓮花郎,穢污宸極。
僧懷義得幸,太後以為白馬寺主。
張易之昌宗,年少美姿容,皆得幸。
時人或譽昌宗之美曰:六郎面似蓮花。
内史楊再思曰:不然,乃蓮花似六郎耳。
來俊臣,索元禮,羅織威刑。
太後自以久專國事,内行不正,知大臣宗室怨望,欲大誅殺以威之,乃盛開告密。
胡人索元禮,因告密擢為將軍。
於是來俊臣、周興之徒效之。
意所欲陷,則使無賴告之,旣下獄,則以威刑脅之,無不誣服。
又造告密羅織經一卷,構造布置,皆有支節。
李敬業,駱賓王,勤王空檄。
英公李敬業起兵揚州,移檄郡縣。
太後見檄,問誰所為,曰:駱賓王。
太後曰: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