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史彈詞輯註 卷第七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七段說隋唐
臨江仙
一片殘山并剩水,年年虎鬬龍爭。
秦宮漢苑晉家塋,川源流恨血,毛髮凜威靈。
白髮詩人閒駐馬,感時懷古傷情。
戰場田地好寬平,前人將不去,留與後人耕。
詩曰 九裡山前舊戰場,牧童拾得舊刀鎗。
烏江流水潺潺響,彷彿虞姬哭霸王。
霸主烏江血未乾,長陵樹老朔風寒。
千年暗草埋金谷,幾輩征夫老玉關。
去鳥銷沉雲漠漠,野花零落水潺潺。
豪華一去無蹤跡,留得虛名紙上看。
廣坐休將詩漫講,當場再把話評論。
要知古往今來事,須問玲瓏剔透心。
萬卷詩書曾著意,十年窗下苦勞心。
編成忠孝賢良傳,寫就欷歔感慨文。
濟濟堂堂誇好漢,轟轟烈烈顯功名。
淩雲壯氣沖牛鬥,對月高歌泣鬼神。
山雨洗青千古恨,海風吹醒萬年魂。
唇鎗嚇破奸邪膽,舌劍恢弘壯烈心。
玉軫頻調諧妙韻,冰絃細撥奉知音。
知音肯共梅花月,一曲梅花字字眞。
昨來說至五胡亂華,總是翻雲覆雨。
今日把隋唐故典看,怎生作浪興風。
隋文帝楊堅者,父忠,周封隋公。
堅襲爵篡周稱帝,即位九年,滅陳一統。
傳煬帝、恭帝侑。
凡三主,共三十七年(起文帝開皇元年辛醜,終恭帝義甯元年丁醜)。
唐髙祖李淵者,受隋主禪稱帝。
傳太宗世民、高宗治、中宗顯,武後曌篡國改號曰周。
中宗復位,反周為唐,再傳睿宗旦、玄宗隆基、肅宗亨、代宗豫、德宗适(kuò)、順宗誦、憲宗純、穆宗恒、敬宗湛、文宗昂、武宗瀍、宣宗忱、懿宗漼、僖宗儇、昭宗曄、昭宣宗柷。
凡二十一主,共二百七十九年(起髙帝武德元年戊寅,終昭宣帝天佑三年丙寅)。
朱溫篡之。
今將隋唐兩朝事跡,畧加品題。
隋文帝,強奪了,外孫寶位。
八年來,興士馬,大舉平陳。
陳後主,被擒來,稱臣頫首。
捲江東,包宇宙,一統乾坤。
躬節儉,省差徭,叛降不納。
制義倉,勤聽政,果斷剛明。
帝勤於政事,愛養百姓,輕徭薄賦,自奉儉素,天下化之。
〇陳州叛降,將軍夏侯苗叛降,皆弗納。
〇尚書長孫平奏令民間每私家出粟麥一石,以下貧富為差,儲之當社,以備兇年,名曰差倉。
從之。
隻可惜,闇付託,獨孤謀誤。
退勳臣,易太子,轉眼無恩。
生長下,惡寃家,兇神逆子。
到頭來,遭獍食,死不分明。
隋煬帝,不成才,兇強惡劣。
殺親兄,烝庶母,犬豕存心。
大寶殿,弒親爺,稱尊即位。
帝性猜忌苛察,信受讒言,功臣故舊無始終保全者,乃至子弟皆如仇敵。
帝次子晉王廣,陰有奪宗之志,譖太子勇於獨孤後。
後賛帝廢廣立勇。
後帝寢疾,廣入侍。
宣華夫人陳氏出更衣,為廣所逼,帝聞之恚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獨孤誤我。
呼尚書為敕,召故太子勇。
廣知之,遂弒帝於大寳殿而自立,是為煬帝,矯遺詔賜勇死。
陳夫人聞髙祖崩,懼甚。
帝封小金盒賜之,發視乃同心結也。
其夜帝烝焉。
倚富強,矜智勇,恣意荒淫。
悅女色,縱奢華,泥沙錦繡。
弄刀兵,貪土地,螻螘人民。
帝留意聲色,日於苑中盛陳酒饌,酒酣殽亂,靡所不至。
楊氏婦女之美者,往往進禦。
〇諸藩來朝,入豐都市,先命整飭店肆,盛設帷帳,珍貨充積,人物華盛。
又以繒帛纏樹,宮樹凋落,則剪綵為花葉綴之。
沼内剪綵為荷芰菱芡,色渝則易以新者。
〇使裴矩至張掖,以利引緻西域諸胡,入朝貢地,置西海、鄯善、且末、河源等郡。
並甘肅檄外西域諸國,所經郡縣,靡費以萬萬計。
是時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縣一千二百五十五,東西九千三百裡,南北一萬四千八百裡。
《史斷》雲:帝恃其富強之資,思逞特殊性厭之欲,荒淫無節,法令滋章,螻螘人民,泥沙金帛。
廣倉廪,築長城,勞煩百姓。
開汴河,實苑囿,蓋造宮庭。
置洛口、回洛倉,發丁男百餘萬築長城。
明年,復發二十餘萬人築之。
發丁百萬,開通濟渠。
自洛陽引穀洛逹河,復引河入汴,引汴入泗以逹淮。
又發民十萬,開邗溝。
自長安至江都,置離宮四十餘所。
督役嚴急,役丁死者十四五。
營顯仁宮,發江嶺間奇材異石輸洛陽。
又求海内嘉木異草,珍禽奇獸,以實苑囿。
築西苑周二百裡,其内為海,為方丈、蓬萊諸山,臺殿宮觀,羅絡山上。
海北有渠,緣渠作十六院,窮極華麗,每院以夫人主之。
〇洛口,在今河南府鞏縣東南。
回洛倉,在洛陽城北七裡。
〇邗溝,在今揚州府城東二裡。
跨遼海,討高麗,勞民動眾。
造龍船,恣遊賞,北狩南廵。
帝自將擊髙麗,左右中十四軍,凡一百十三萬人,餽運者倍之。
日遣一軍,相去四十裡,禦營六軍後發,首尾亘千餘裡。
近古出師之盛,未之有也。
〇帝幸江都,龍舟四重,高四十五尺,長二百尺。
皇後乘翔螭舟,餘數十艘,後宮諸王公主乘之。
共用挽士八萬餘人,皆以錦綵為袍,舳艦相接二百餘裡。
帝北廵,發河北十餘郡丁男,鑿太行山,逹於并州,以通馳道。
勤採獵,取鷹師,論千撥萬。
聚音樂,陳百戲,誇耀番人。
徴天下鷹師,至者萬餘人。
〇諸蕃來朝,陳百戱於端門街,執絲竹者萬八千人,自昏逹旦,終月而罷,嵗以為常。
〇突厥啟民可汗入朝,欲以富樂誇之,徴天下魚龍山車等戱,課京兆河南製其衣,錦綵為空。
惡毒氣,廣熏蒸,普天之下。
歹名兒,張掛徧,率土之濱。
李密移檄數帝十罪,且曰: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四海之波,流惡難盡。
民心變,起煙塵,六十四處。
知世郎,王簿者,唱首山東。
帝自討髙麗,發民夫運米塞下,車牛往者皆不返。
耕稼失時,穀價踴貴,百姓窮困,於是始相聚為羣盜。
鄒平民王薄,擁衆摽掠齊濟,自稱知世郎,言世事可知也。
〇鄒平,今濟南府屬縣。
張金稱,高士達,因而聚眾。
孫安祖,劉霸道,發怒生嗔。
平原東有豆子?,地形深阻,劉霸道家於其旁,有眾十餘萬,號司舅賊。
漳南人竇建德,同縣孫安祖,殺縣令,集少年數百人為羣盜。
〇鄃人張金稱聚眾河曲,蓨人髙士逹聚眾清河,士逹自稱東海公,竇建德往歸之。
〇清河縣,屬廣平府。
竇建德,苗海潮,東西響應。
郝孝德,孫宣雅,遠近傳聲。
齊郡孟讓,北海郭方預,平原郝孝德,河間格謙,渤海孫宣雅,各聚眾摽掠,山東苦之。
吳朱燮,晉管崇,江東舉事。
杜伏威,輔公祏,淮楚稱兵。
吳郡朱爕知兵法,晉陵管崇志氣倜儻,羣盜相與奉之,衆至十萬。
〇章丘杜伏威,與臨濟輔公祏,亡命為盜,下邳苗海潮,帥眾歸之。
伏威後降唐。
〇章丘,濟南府屬縣。
王須拔,魏刁兒,剪滅燕趙。
甄翟兒,扶助起,殘害人民。
上谷王須拔自稱漫天王,魏刁兒自號歴山飛,眾各十餘萬,冦燕趙。
刁兒將甄翟兒攻太原,將軍潘長文戰死。
〇上谷,今保定、河間二府,及順天府城西南。
郭方預,孟海公,各誇英勇。
燕格謙,齊孟讓,儘力橫行。
濟陰孟海公,起兵據周橋,眾至數萬。
〇濟陰,今兖州府定陶縣。
楊玄感,猛招呼,蒲山李密。
太原公,攛掇起,留守唐公。
楚公楊玄感起兵黎陽,蒲山公李密有才畧,玄感召密問計,遂圍東都。
帝以唐公李淵為太原留守,淵起兵於太原。
〇黎陽,今大名府濬縣。
〇東都,今河南府城。
史萬寶,李仲文,長安接應。
何潘仁,丘師利,整眾相從。
向善志,力扶持,孫華鼓舞。
李淵女適臨汾柴紹,淵舉兵,紹往赴之,妻李氏亦散家貲,聚徒眾。
淵從弟神通,亦與長安大俠史萬寳等起兵以應淵。
西域商胡何潘仁,聚眾為盜,李民使其奴說潘仁與神通合,又使說羣盜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皆從之。
〇淵兵至汾陰,時關中羣盜孫華最強,淵以書召之,華來見,淵慰奬之。
〇臨汾,今山西平陽府。
梁師都,煽惑起,薛舉稱秦。
朔方郎將梁師都據郡附突厥,自稱梁帝,突厥以為解事天子。
〇金城校尉薛舉起兵隴西,自稱西秦霸王,盡得隴西之地。
〇朔方,在今榆林衛西三百裡。
金城,今臨洮府蘭州。
隴西,今鞏昌府。
王德仁,劉苗王,喧呼北地。
母端兒,敬盤陁,呌喊龍門。
汲郡王德仁據林慮山,離石胡劉苗王兵起,眾各數萬。
〇李淵討捕羣盜至龍門,擊破賊帥母端兒,又降絳賊敬盤陀等。
〇汲郡,今衛輝府。
龍門,今河南津縣。
絳,地名,今山西平陽府有絳州。
左才相,李子通,依山據海。
沈柳生,梁蕭銑,打鬧江陵。
東海李子通有勇力,夜長白山賊帥左子相。
旣而渡淮,陰據海陵,稱吳帝。
〇羅川令蕭銑起兵巴陵,自稱梁王。
潁川賊帥沈柳生,帥衆歸之。
劉武周,郭子和,山西結黨。
馬邑校尉劉武周據郡起兵,遣使附於突厥,立為定楊可汗。
〇翊衛郭子和坐事徙榆林,會郡中大饑,子和結死士殺郡丞,自稱永樂王,北附突厥,以為屋利設。
〇馬邑,今縣名。
林士弘,操師乞,江廣憑陵。
鄱陽賊帥操師乞,自稱元興王,以其鄉人林士弘為將軍。
禦史劉子詡討殺之,士弘代領其眾,殺子詡,自稱楚帝,據江南。
北及九江,南及番禺,皆為所有。
〇鄱陽,今江西饒州府。
番禺,今廣州府。
徐世勣,王伯當,滎陽抄掠。
王當仁,周文舉,鞏洛崢嶸。
外黃王當仁,濟陽王伯當,韋城周文舉,雍丘李公益等,皆擁眾為盜。
〇外黃,在開封府杞縣東北。
濟陽,在大名府東明縣西北。
劉元進,沈法興,聚朋江表。
左孝文,盧明月,發恨齊東。
餘杭劉元進,相表非常有異志。
會發兵征髙麗,兵多亡命。
元進起兵,亡命者雲集,旬月間,衆至數萬。
吳興太守沈法興,據江表十餘郡,稱梁王。
齊郡賊左孝文,屯蹲狗山。
涿郡賊盧明月,軍祝阿,衆各數十萬。
〇祝阿,今山東禹城縣。
楚朱粲,楊士林,互相攻討。
裴長才,白瑜娑,嘯聚山林。
城父朱粲,自稱迦樓羅王,掠荊沔及山南郡縣,淮安土豪楊士林攻粲殺之。
〇齊郡丞張須陀,擊破王薄等,賊帥裴長才奄至圍之百餘重,須陀復擊走之。
靈武白瑜娑兵起隴右,多被其患,謂之奴賊。
〇城父,廢縣名,在今亳州城南七十裡。
靈武,即今甯夏衛。
李公逸,單雄信,糾合翟讓。
王世充,乘勢反,占了東京。
韋城翟讓,坐事當斬,亡命為群盜。
同鄉單雄信,認繳狐徐世勣,皆往從之。
東都僕射王世充,自稱鄭王,遂稱帝,廢皇泰主侗而弒之。
秦宮漢苑晉家塋,川源流恨血,毛髮凜威靈。
白髮詩人閒駐馬,感時懷古傷情。
戰場田地好寬平,前人將不去,留與後人耕。
詩曰 九裡山前舊戰場,牧童拾得舊刀鎗。
烏江流水潺潺響,彷彿虞姬哭霸王。
霸主烏江血未乾,長陵樹老朔風寒。
千年暗草埋金谷,幾輩征夫老玉關。
去鳥銷沉雲漠漠,野花零落水潺潺。
豪華一去無蹤跡,留得虛名紙上看。
廣坐休將詩漫講,當場再把話評論。
要知古往今來事,須問玲瓏剔透心。
萬卷詩書曾著意,十年窗下苦勞心。
編成忠孝賢良傳,寫就欷歔感慨文。
濟濟堂堂誇好漢,轟轟烈烈顯功名。
淩雲壯氣沖牛鬥,對月高歌泣鬼神。
山雨洗青千古恨,海風吹醒萬年魂。
唇鎗嚇破奸邪膽,舌劍恢弘壯烈心。
玉軫頻調諧妙韻,冰絃細撥奉知音。
知音肯共梅花月,一曲梅花字字眞。
昨來說至五胡亂華,總是翻雲覆雨。
今日把隋唐故典看,怎生作浪興風。
隋文帝楊堅者,父忠,周封隋公。
堅襲爵篡周稱帝,即位九年,滅陳一統。
傳煬帝、恭帝侑。
凡三主,共三十七年(起文帝開皇元年辛醜,終恭帝義甯元年丁醜)。
唐髙祖李淵者,受隋主禪稱帝。
傳太宗世民、高宗治、中宗顯,武後曌篡國改號曰周。
中宗復位,反周為唐,再傳睿宗旦、玄宗隆基、肅宗亨、代宗豫、德宗适(kuò)、順宗誦、憲宗純、穆宗恒、敬宗湛、文宗昂、武宗瀍、宣宗忱、懿宗漼、僖宗儇、昭宗曄、昭宣宗柷。
凡二十一主,共二百七十九年(起髙帝武德元年戊寅,終昭宣帝天佑三年丙寅)。
朱溫篡之。
今將隋唐兩朝事跡,畧加品題。
隋文帝,強奪了,外孫寶位。
八年來,興士馬,大舉平陳。
陳後主,被擒來,稱臣頫首。
捲江東,包宇宙,一統乾坤。
躬節儉,省差徭,叛降不納。
制義倉,勤聽政,果斷剛明。
帝勤於政事,愛養百姓,輕徭薄賦,自奉儉素,天下化之。
〇陳州叛降,將軍夏侯苗叛降,皆弗納。
〇尚書長孫平奏令民間每私家出粟麥一石,以下貧富為差,儲之當社,以備兇年,名曰差倉。
從之。
隻可惜,闇付託,獨孤謀誤。
退勳臣,易太子,轉眼無恩。
生長下,惡寃家,兇神逆子。
到頭來,遭獍食,死不分明。
隋煬帝,不成才,兇強惡劣。
殺親兄,烝庶母,犬豕存心。
大寶殿,弒親爺,稱尊即位。
帝性猜忌苛察,信受讒言,功臣故舊無始終保全者,乃至子弟皆如仇敵。
帝次子晉王廣,陰有奪宗之志,譖太子勇於獨孤後。
後賛帝廢廣立勇。
後帝寢疾,廣入侍。
宣華夫人陳氏出更衣,為廣所逼,帝聞之恚曰:畜生何足付大事,獨孤誤我。
呼尚書為敕,召故太子勇。
廣知之,遂弒帝於大寳殿而自立,是為煬帝,矯遺詔賜勇死。
陳夫人聞髙祖崩,懼甚。
帝封小金盒賜之,發視乃同心結也。
其夜帝烝焉。
倚富強,矜智勇,恣意荒淫。
悅女色,縱奢華,泥沙錦繡。
弄刀兵,貪土地,螻螘人民。
帝留意聲色,日於苑中盛陳酒饌,酒酣殽亂,靡所不至。
楊氏婦女之美者,往往進禦。
〇諸藩來朝,入豐都市,先命整飭店肆,盛設帷帳,珍貨充積,人物華盛。
又以繒帛纏樹,宮樹凋落,則剪綵為花葉綴之。
沼内剪綵為荷芰菱芡,色渝則易以新者。
〇使裴矩至張掖,以利引緻西域諸胡,入朝貢地,置西海、鄯善、且末、河源等郡。
並甘肅檄外西域諸國,所經郡縣,靡費以萬萬計。
是時天下凡有郡一百九十,縣一千二百五十五,東西九千三百裡,南北一萬四千八百裡。
《史斷》雲:帝恃其富強之資,思逞特殊性厭之欲,荒淫無節,法令滋章,螻螘人民,泥沙金帛。
廣倉廪,築長城,勞煩百姓。
開汴河,實苑囿,蓋造宮庭。
置洛口、回洛倉,發丁男百餘萬築長城。
明年,復發二十餘萬人築之。
發丁百萬,開通濟渠。
自洛陽引穀洛逹河,復引河入汴,引汴入泗以逹淮。
又發民十萬,開邗溝。
自長安至江都,置離宮四十餘所。
督役嚴急,役丁死者十四五。
營顯仁宮,發江嶺間奇材異石輸洛陽。
又求海内嘉木異草,珍禽奇獸,以實苑囿。
築西苑周二百裡,其内為海,為方丈、蓬萊諸山,臺殿宮觀,羅絡山上。
海北有渠,緣渠作十六院,窮極華麗,每院以夫人主之。
〇洛口,在今河南府鞏縣東南。
回洛倉,在洛陽城北七裡。
〇邗溝,在今揚州府城東二裡。
跨遼海,討高麗,勞民動眾。
造龍船,恣遊賞,北狩南廵。
帝自將擊髙麗,左右中十四軍,凡一百十三萬人,餽運者倍之。
日遣一軍,相去四十裡,禦營六軍後發,首尾亘千餘裡。
近古出師之盛,未之有也。
〇帝幸江都,龍舟四重,高四十五尺,長二百尺。
皇後乘翔螭舟,餘數十艘,後宮諸王公主乘之。
共用挽士八萬餘人,皆以錦綵為袍,舳艦相接二百餘裡。
帝北廵,發河北十餘郡丁男,鑿太行山,逹於并州,以通馳道。
勤採獵,取鷹師,論千撥萬。
聚音樂,陳百戲,誇耀番人。
徴天下鷹師,至者萬餘人。
〇諸蕃來朝,陳百戱於端門街,執絲竹者萬八千人,自昏逹旦,終月而罷,嵗以為常。
〇突厥啟民可汗入朝,欲以富樂誇之,徴天下魚龍山車等戱,課京兆河南製其衣,錦綵為空。
惡毒氣,廣熏蒸,普天之下。
歹名兒,張掛徧,率土之濱。
李密移檄數帝十罪,且曰: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四海之波,流惡難盡。
民心變,起煙塵,六十四處。
知世郎,王簿者,唱首山東。
帝自討髙麗,發民夫運米塞下,車牛往者皆不返。
耕稼失時,穀價踴貴,百姓窮困,於是始相聚為羣盜。
鄒平民王薄,擁衆摽掠齊濟,自稱知世郎,言世事可知也。
〇鄒平,今濟南府屬縣。
張金稱,高士達,因而聚眾。
孫安祖,劉霸道,發怒生嗔。
平原東有豆子?,地形深阻,劉霸道家於其旁,有眾十餘萬,號司舅賊。
漳南人竇建德,同縣孫安祖,殺縣令,集少年數百人為羣盜。
〇鄃人張金稱聚眾河曲,蓨人髙士逹聚眾清河,士逹自稱東海公,竇建德往歸之。
〇清河縣,屬廣平府。
竇建德,苗海潮,東西響應。
郝孝德,孫宣雅,遠近傳聲。
齊郡孟讓,北海郭方預,平原郝孝德,河間格謙,渤海孫宣雅,各聚眾摽掠,山東苦之。
吳朱燮,晉管崇,江東舉事。
杜伏威,輔公祏,淮楚稱兵。
吳郡朱爕知兵法,晉陵管崇志氣倜儻,羣盜相與奉之,衆至十萬。
〇章丘杜伏威,與臨濟輔公祏,亡命為盜,下邳苗海潮,帥眾歸之。
伏威後降唐。
〇章丘,濟南府屬縣。
王須拔,魏刁兒,剪滅燕趙。
甄翟兒,扶助起,殘害人民。
上谷王須拔自稱漫天王,魏刁兒自號歴山飛,眾各十餘萬,冦燕趙。
刁兒將甄翟兒攻太原,將軍潘長文戰死。
〇上谷,今保定、河間二府,及順天府城西南。
郭方預,孟海公,各誇英勇。
燕格謙,齊孟讓,儘力橫行。
濟陰孟海公,起兵據周橋,眾至數萬。
〇濟陰,今兖州府定陶縣。
楊玄感,猛招呼,蒲山李密。
太原公,攛掇起,留守唐公。
楚公楊玄感起兵黎陽,蒲山公李密有才畧,玄感召密問計,遂圍東都。
帝以唐公李淵為太原留守,淵起兵於太原。
〇黎陽,今大名府濬縣。
〇東都,今河南府城。
史萬寶,李仲文,長安接應。
何潘仁,丘師利,整眾相從。
向善志,力扶持,孫華鼓舞。
李淵女適臨汾柴紹,淵舉兵,紹往赴之,妻李氏亦散家貲,聚徒眾。
淵從弟神通,亦與長安大俠史萬寳等起兵以應淵。
西域商胡何潘仁,聚眾為盜,李民使其奴說潘仁與神通合,又使說羣盜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皆從之。
〇淵兵至汾陰,時關中羣盜孫華最強,淵以書召之,華來見,淵慰奬之。
〇臨汾,今山西平陽府。
梁師都,煽惑起,薛舉稱秦。
朔方郎將梁師都據郡附突厥,自稱梁帝,突厥以為解事天子。
〇金城校尉薛舉起兵隴西,自稱西秦霸王,盡得隴西之地。
〇朔方,在今榆林衛西三百裡。
金城,今臨洮府蘭州。
隴西,今鞏昌府。
王德仁,劉苗王,喧呼北地。
母端兒,敬盤陁,呌喊龍門。
汲郡王德仁據林慮山,離石胡劉苗王兵起,眾各數萬。
〇李淵討捕羣盜至龍門,擊破賊帥母端兒,又降絳賊敬盤陀等。
〇汲郡,今衛輝府。
龍門,今河南津縣。
絳,地名,今山西平陽府有絳州。
左才相,李子通,依山據海。
沈柳生,梁蕭銑,打鬧江陵。
東海李子通有勇力,夜長白山賊帥左子相。
旣而渡淮,陰據海陵,稱吳帝。
〇羅川令蕭銑起兵巴陵,自稱梁王。
潁川賊帥沈柳生,帥衆歸之。
劉武周,郭子和,山西結黨。
馬邑校尉劉武周據郡起兵,遣使附於突厥,立為定楊可汗。
〇翊衛郭子和坐事徙榆林,會郡中大饑,子和結死士殺郡丞,自稱永樂王,北附突厥,以為屋利設。
〇馬邑,今縣名。
林士弘,操師乞,江廣憑陵。
鄱陽賊帥操師乞,自稱元興王,以其鄉人林士弘為將軍。
禦史劉子詡討殺之,士弘代領其眾,殺子詡,自稱楚帝,據江南。
北及九江,南及番禺,皆為所有。
〇鄱陽,今江西饒州府。
番禺,今廣州府。
徐世勣,王伯當,滎陽抄掠。
王當仁,周文舉,鞏洛崢嶸。
外黃王當仁,濟陽王伯當,韋城周文舉,雍丘李公益等,皆擁眾為盜。
〇外黃,在開封府杞縣東北。
濟陽,在大名府東明縣西北。
劉元進,沈法興,聚朋江表。
左孝文,盧明月,發恨齊東。
餘杭劉元進,相表非常有異志。
會發兵征髙麗,兵多亡命。
元進起兵,亡命者雲集,旬月間,衆至數萬。
吳興太守沈法興,據江表十餘郡,稱梁王。
齊郡賊左孝文,屯蹲狗山。
涿郡賊盧明月,軍祝阿,衆各數十萬。
〇祝阿,今山東禹城縣。
楚朱粲,楊士林,互相攻討。
裴長才,白瑜娑,嘯聚山林。
城父朱粲,自稱迦樓羅王,掠荊沔及山南郡縣,淮安土豪楊士林攻粲殺之。
〇齊郡丞張須陀,擊破王薄等,賊帥裴長才奄至圍之百餘重,須陀復擊走之。
靈武白瑜娑兵起隴右,多被其患,謂之奴賊。
〇城父,廢縣名,在今亳州城南七十裡。
靈武,即今甯夏衛。
李公逸,單雄信,糾合翟讓。
王世充,乘勢反,占了東京。
韋城翟讓,坐事當斬,亡命為群盜。
同鄉單雄信,認繳狐徐世勣,皆往從之。
東都僕射王世充,自稱鄭王,遂稱帝,廢皇泰主侗而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