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史彈詞輯註 卷第二

關燈
以攻伐為賢。

    而孟氏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齊孫臏,魏龐涓,爭強鬬智。

     孫臏與龐涓俱學兵法。

    涓仕魏為將軍,自以能不及臏,乃召之至,斷其足而黥之。

    齊使者至魏,竊載以歸,齊威王以為師。

    龐涓伐韓,齊使孫子救之,直走魏都。

    涓聞,去韓而歸,倍道并行逐之。

    孫子度其暮當至馬陵,乃令萬弩夾道伏。

    涓至,萬弩齊發,乃自剄。

     趙廉頗,秦白起,賭勝誇能。

     廉頗,趙之良將,以勇氣聞于諸侯。

    白起,郿人,善用兵,事秦昭王。

     魯連子,射聊城,解紛排難。

     燕將攻下聊城,人或讒之。

    燕將懼誅,保聊城不敢歸。

    齊田單攻之,嵗餘不下。

    齊人魯仲連為書約之,矢射城中。

    燕將得書,因罷兵去。

     秦圍趙,魏王使新垣衍説趙,欲共尊秦為帝。

    魯連往見衍而責之,乃不敢復言帝秦。

    秦將聞之,為卻軍五十裡。

    會魏兵救趙,秦軍引去。

    平原君欲封魯連,連笑曰:所謂貴于天下之士者,為人排難解紛而無取也。

    遂辭去不復見。

     藺相如,澠池會,重趙輕秦。

     趙王會秦王於澠池,大夫藺相如從。

    及會飲酒,秦王請趙王鼓瑟,趙王鼓之。

    相如請秦王擊缶,秦王不肯,相如曰:五步之内,臣請得以頸血濺大王矣。

    秦王乃一擊缶罷酒。

    秦終不能有加于趙。

     施戰策,冠七雄,田單樂毅。

     燕昭王使樂毅伐齊,下七十餘城。

    昭王卒,子惠王嘗不快於樂毅,齊田單因縱反間于燕,于是使騎刦代毅。

    單因襲破燕軍,盡復齊地。

    七雄謂七國。

     掉舌尖,說六國,張儀蘇秦。

     洛陽人蘇秦,說六國合縱以擯秦。

    魏人張儀,說六國連衡以事秦。

     養劍客,四豪門,雞鳴狗盜。

     魏信陵君無忌,楚春申君黃歇,趙平原君趙勝,齊孟嘗君田文,皆下士喜賓客,食客皆數千人。

    秦昭王聞田文賢,以為相,旣而欲殺之。

    文使人求解於王之幸姬,姬欲得狐白裘,而文已先獻于王。

    文客有善狗盜者,盜裘以獻,姬言於王而遣之。

    王後悔,使追之。

    文至關,關法雞鳴乃出客,時尚早,追者將至。

    客有善為雞鳴者,野雞皆應之,文乃得脫歸。

     破秦關,五戰國,蟻聚蜂屯。

     楚、趙、韓、魏、衞合縱以伐秦。

    秦兵出,五國之兵皆敗走。

     侯嬴頭,晉鄙鎚,何其猛烈。

     魏公子無忌,仁而下士。

    隱士侯嬴為夷門監者,公子以為上客。

    秦圍趙,公子姊為趙平原君夫人,遣使請救于魏,魏王使晉鄙將兵救之。

    秦告魏王曰:敢救趙者,移兵先擊之。

    王乃止,晉鄙留兵壁鄴。

    公子數請,王終不聽。

    公子乃屬賓客約車騎,欲赴鬥以死于趙。

    過見侯生問計,生曰:吾聞晉鄙兵符,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力能竊之。

    且公子嘗為姬報其父仇,姬欲為公子死,誠一開口,則得符奪鄙兵救趙卻秦,此五伯之功也。

    公子如其言,果得符。

    侯生曰: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有如鄙疑而復請之,則事危矣。

    臣客朱亥,力士,可與俱。

    鄙不聽,使擊之。

    臣老不能從,請自剄以送公子。

    遂自殺。

    公子至鄴,鄙果疑之。

    亥袖鐵鎚椎殺鄙,奪其軍,大破秦兵。

     荊軻匕,漸離築,一様酸辛。

     荊軻,衞人,其之燕。

    善擊築者,高漸離。

    是時,燕太子丹怨秦,謀欲使勇士刦秦王,使悉反諸侯侵地,不可,則因而刺殺之。

    處士田光薦軻于丹。

    丹求得利匕首,遣軻入秦。

    軻刺王未至身,王驚起,拔劍擊軻殺之。

    後五年,秦滅燕,逐太子丹、荊軻之客。

    于是高漸離變姓名,為人傭保。

    秦皇帝聞之,惜其善擊築,重赦之。

    乃矐其目,使擊築,稍益近之。

    漸離以鉛置築中,復進得近,舉築樸秦王不中,於是遂誅漸離。

     八百年,周社稷,東西滅裂。

     至赧王,亡國邑,并入西秦。

     初,周公又營成周,謂之下都,遷殷頑民居之。

    今洛陽故城是也。

    至敬王時,以子朝餘黨,多在河南王城,乃徙都成周,而王城之都空。

    自是謂王城為西周,成周為東周。

    至考王時,封弟揭于河南,以續周公之官職,是為河南桓公。

    傳威公、惠公、武公,嗣居王城,在成周之西,為西周武公。

    考王十五年,惠公又封其少子班於鞏,以奉王于洛陽。

    附近成周,在王城之東,是為東周惠公。

    慎靚王以上,皆東居成周。

    赦王微弱,復遷王城,依西周武公。

    武公卒,傳子文公咎。

    而東周惠公傳子傑。

    郝王五十九年,與諸侯約從欲伐秦,秦遂入寇。

    王乃盡獻其邑三十六,歸而卒。

    明年,周民東亡于鞏。

    秦昭王遷西周文公於憚狐聚,而東周尚延先祀,凡有七邑。

    又七年,為秦所滅。

     細思量,夏商周,八十四主。

     能幾箇,崇仁義,有道人君。

     開創主,濟蒼生,知甘識苦。

     守成君,居富貴,不會溫存。

     禁不止,令不行,諸侯放恣。

     恩不流,政不節,百姓生嗔。

     一朝滅,一朝興,魚龍變化。

     一邊扶,一邊倒,纍卵難撐。

     乾坤鬥,占排場,戲棚傀儡。

     轉頭間,消滅卻,火上冰稜。

     到頭止剩中原土,禾黍離離一望平。

     西江月 閱盡殘篇斷簡,細評千古英雄。

    功名富貴笑談中,回首一場春夢。

    昨日香車寶馬,今朝禾黍秋風。

    誰強誰弱總成空,傀儡棚中搬弄。

     冰弦歇指談鋒鈍,明日重來細講論。

     二十五史彈詞輯注卷第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