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史彈詞輯註 卷第二
關燈
小
中
大
、翻羽、奔霄、超影、踰輝、超光、騰霄、挾翼。
命呂侯,作贖刑,隻因財匱。
征犬戎,獲狼鹿,荒服觀兵。
王將征犬戎,祭公謀父諫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觀兵。
王不聽,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歸,由是荒服者不至。
徐偃王,朝諸侯,彭城走死。
造父封,祈招諫,得止王心。
徐子,嬴姓,處潢池東,地方地百裡,行仁義,自號偃王。
穆王西遊忘歸,四方諸侯之爭辯者,無所質正,贄玉帛死生之物於徐之庭者,三十六國。
王聞之,命造父禦長驅而歸伐徐。
徐不忍鬭其民,走彭城而死。
王以趙城封造父,其後為趙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
祭公謀父作祈招之詩以止王心。
王崩,子共王繄扈立。
共懿孝,道衰微,詩人作刺。
王崩,子懿王囏立。
時王室遂微,詩人作刺。
鄭玄《詩譜·序》曰:懿王始受譖,烹齊哀公,自是而下,厲也幽也,政教尤衰,周室大壞。
十月之交,民勞闆蕩,勃爾俱作。
○王崩,共王弟辟方立,是為孝王。
惡來後,善養馬,非子封秦。
天雨雹,江漢冰,咎徵著顯。
非子者,亦伯益之後,六世祖曰惡來革,事殷紂。
非子好馬,孝王使主馬於汧渭之間。
馬大蕃息,十三年,封為附庸邑之秦。
是歲大雨雹,江漢冰,牛馬凍死。
胡氏一桂曰:當秦始封而災異若茲,履霜之象已兆矣。
王崩,懿王子夑立,是為夷王。
至夷王,朝禮壞,下見羣臣。
厲王胡,行暴虐,淮夷入寇。
夷王元年,始下堂見諸侯,覲禮廢。
王崩,子厲王胡立,無道。
淮南之夷入寇,王命虢仲征之不克。
得衞巫,能弭謗,國亂逃奔。
周召公,相協和,維持國政。
號共和,十四載,斷續朝廷。
厲王虐,國人謗王。
王怒,得衞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
王喜曰:吾能彌謗矣。
三年,國人叛,襲王,王出奔彘,太子靖匿於召公之家。
周公、召公以太子幼,相與協和,共理國事,號曰共和。
共和行政,凡十四年。
厲王死於彘,二公奉太子即位,是為宣王。
宣王靖,平淮夷,勤於政事。
任申伯,用山甫,周室中興。
伐玁狁,至太原,不勤遠略。
桀放于南巢,後三年,死于亭山。
其子淳維,妻其眾妾,遁於北野,隨畜轉徙,號曰獯鬻。
殷曰鬼方,周曰玁狁,秦漢曰匈奴。
後宮中,姜王後,脫珥規勤。
王嘗早臥晏起,姜後乃脫簪珥待罪曰:妾不才,使君王失禮而晏朝。
王曰:過從寡人起。
遂復姜後,而勤于政事。
殺杜伯,及左儒,俱非其罪。
朱弓矢,興道左,鬼報亡身。
王將殺大夫杜伯,而非其罪。
伯之友左儒爭之于王,王不許。
殺杜伯,左儒死之。
後王遊圃田,見杜伯乘白馬素車,執朱弓彤矢,射王中心折脅以死。
子幽王宮湼立。
周幽王,寵褒姒,龍漦為祟。
初,夏之衰,有二神龍止於帝庭而言曰:餘褒之二君也。
夏帝請其漦而藏之。
傳至厲王,發而觀之,漦流於庭,化為玄黿,入於王府。
府童妾遭之而孕,生子懼而棄之。
宣王時童謠雲:檿弧箕服,實亡周國。
有夫婦賣是器者,宣王使執而戮之。
逃于道,得所棄妖子,哀而收之。
夫婦亡奔褒。
褒人有獄,而入是女于王,是為褒姒。
幸驪山,舉烽火,戲弄邦君。
周制,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舉兵來援。
褒姒不好笑,王欲其笑,乃大舉烽火,諸侯悉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
三川竭,岐山崩,裂繒悅耳。
幽王三年,西周涇洛渭三川皆竭,岐山崩。
伯陽父曰:周將亡矣。
褒姒好聞裂繒聲,王發繒裂之,以適其意。
用非才,虢石父,結怨羣臣。
石父為人佞巧好利,王以為卿用事,國人皆怨。
褒姒與之比而譖申後太子。
申侯反,召西夷,犬戎兵動。
弒幽王,擄褒姒,國勢分崩。
秦襄公,鄭武公,驅戎救駕。
立平王,遷洛邑,戍許和申。
王廢申後及太子宜臼,宜臼奔申。
王求之,申侯弗與。
王伐申,申侯召西夷犬戎攻王,弑王于驪山下,虜褒姒。
秦襄公、鄭武公將兵救周平戎,立故太子宜臼,是為平王,遷都洛邑。
初,武王作邑於鎬京,謂之宗周,是為西都。
成王復宅洛邑,謂之王城,是為東都。
戍許申,見《詩·王風·楊之水》篇。
并西戎,收餘民,秦封始大。
封秦襄公為諸侯,賜以岐風之地,曰能逐犬戎。
即有其地,襄公于是始國。
作鄜畤,祠上帝,僭用犧牲。
秦文公夢黃蛇自天下屬地,其口止于鄜衍。
公問于史敦,對曰:此上帝之徵,君其祀之。
於是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
《史記》曰:禮,天子祭天地,諸侯祭其域內名山大川。
今秦位在藩臣,而臚於郊祀,君子懼焉。
平王崩,孫桓王林立。
崩,子莊王佗立。
至桓莊,無威令,下同列國。
劉恕曰:平王東遷,晉鄭夾輔,諸侯賓從。
自桓王伐鄭,師敗王傷,天子威令,下同列國。
○莊王崩,子釐王胡齊立。
齊桓公,晉重耳,五霸稱尊。
釐王三年,齊桓公始霸。
桓公卒,晉文公接齊桓公為盟主。
釐惠襄,四十年,人知管仲。
作內政,寄軍令,束矢鉤
命呂侯,作贖刑,隻因財匱。
征犬戎,獲狼鹿,荒服觀兵。
王將征犬戎,祭公謀父諫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觀兵。
王不聽,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歸,由是荒服者不至。
徐偃王,朝諸侯,彭城走死。
造父封,祈招諫,得止王心。
徐子,嬴姓,處潢池東,地方地百裡,行仁義,自號偃王。
穆王西遊忘歸,四方諸侯之爭辯者,無所質正,贄玉帛死生之物於徐之庭者,三十六國。
王聞之,命造父禦長驅而歸伐徐。
徐不忍鬭其民,走彭城而死。
王以趙城封造父,其後為趙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
祭公謀父作祈招之詩以止王心。
王崩,子共王繄扈立。
共懿孝,道衰微,詩人作刺。
王崩,子懿王囏立。
時王室遂微,詩人作刺。
鄭玄《詩譜·序》曰:懿王始受譖,烹齊哀公,自是而下,厲也幽也,政教尤衰,周室大壞。
十月之交,民勞闆蕩,勃爾俱作。
○王崩,共王弟辟方立,是為孝王。
惡來後,善養馬,非子封秦。
天雨雹,江漢冰,咎徵著顯。
非子者,亦伯益之後,六世祖曰惡來革,事殷紂。
非子好馬,孝王使主馬於汧渭之間。
馬大蕃息,十三年,封為附庸邑之秦。
是歲大雨雹,江漢冰,牛馬凍死。
胡氏一桂曰:當秦始封而災異若茲,履霜之象已兆矣。
王崩,懿王子夑立,是為夷王。
至夷王,朝禮壞,下見羣臣。
厲王胡,行暴虐,淮夷入寇。
夷王元年,始下堂見諸侯,覲禮廢。
王崩,子厲王胡立,無道。
淮南之夷入寇,王命虢仲征之不克。
得衞巫,能弭謗,國亂逃奔。
周召公,相協和,維持國政。
號共和,十四載,斷續朝廷。
厲王虐,國人謗王。
王怒,得衞巫使監謗者以告,則殺之,國人莫敢言。
王喜曰:吾能彌謗矣。
三年,國人叛,襲王,王出奔彘,太子靖匿於召公之家。
周公、召公以太子幼,相與協和,共理國事,號曰共和。
共和行政,凡十四年。
厲王死於彘,二公奉太子即位,是為宣王。
宣王靖,平淮夷,勤於政事。
任申伯,用山甫,周室中興。
伐玁狁,至太原,不勤遠略。
桀放于南巢,後三年,死于亭山。
其子淳維,妻其眾妾,遁於北野,隨畜轉徙,號曰獯鬻。
殷曰鬼方,周曰玁狁,秦漢曰匈奴。
後宮中,姜王後,脫珥規勤。
王嘗早臥晏起,姜後乃脫簪珥待罪曰:妾不才,使君王失禮而晏朝。
王曰:過從寡人起。
遂復姜後,而勤于政事。
殺杜伯,及左儒,俱非其罪。
朱弓矢,興道左,鬼報亡身。
王將殺大夫杜伯,而非其罪。
伯之友左儒爭之于王,王不許。
殺杜伯,左儒死之。
後王遊圃田,見杜伯乘白馬素車,執朱弓彤矢,射王中心折脅以死。
子幽王宮湼立。
周幽王,寵褒姒,龍漦為祟。
初,夏之衰,有二神龍止於帝庭而言曰:餘褒之二君也。
夏帝請其漦而藏之。
傳至厲王,發而觀之,漦流於庭,化為玄黿,入於王府。
府童妾遭之而孕,生子懼而棄之。
宣王時童謠雲:檿弧箕服,實亡周國。
有夫婦賣是器者,宣王使執而戮之。
逃于道,得所棄妖子,哀而收之。
夫婦亡奔褒。
褒人有獄,而入是女于王,是為褒姒。
幸驪山,舉烽火,戲弄邦君。
周制,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舉兵來援。
褒姒不好笑,王欲其笑,乃大舉烽火,諸侯悉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
三川竭,岐山崩,裂繒悅耳。
幽王三年,西周涇洛渭三川皆竭,岐山崩。
伯陽父曰:周將亡矣。
褒姒好聞裂繒聲,王發繒裂之,以適其意。
用非才,虢石父,結怨羣臣。
石父為人佞巧好利,王以為卿用事,國人皆怨。
褒姒與之比而譖申後太子。
申侯反,召西夷,犬戎兵動。
弒幽王,擄褒姒,國勢分崩。
秦襄公,鄭武公,驅戎救駕。
立平王,遷洛邑,戍許和申。
王廢申後及太子宜臼,宜臼奔申。
王求之,申侯弗與。
王伐申,申侯召西夷犬戎攻王,弑王于驪山下,虜褒姒。
秦襄公、鄭武公將兵救周平戎,立故太子宜臼,是為平王,遷都洛邑。
初,武王作邑於鎬京,謂之宗周,是為西都。
成王復宅洛邑,謂之王城,是為東都。
戍許申,見《詩·王風·楊之水》篇。
并西戎,收餘民,秦封始大。
封秦襄公為諸侯,賜以岐風之地,曰能逐犬戎。
即有其地,襄公于是始國。
作鄜畤,祠上帝,僭用犧牲。
秦文公夢黃蛇自天下屬地,其口止于鄜衍。
公問于史敦,對曰:此上帝之徵,君其祀之。
於是作鄜畤,用三牲郊祭白帝。
《史記》曰:禮,天子祭天地,諸侯祭其域內名山大川。
今秦位在藩臣,而臚於郊祀,君子懼焉。
平王崩,孫桓王林立。
崩,子莊王佗立。
至桓莊,無威令,下同列國。
劉恕曰:平王東遷,晉鄭夾輔,諸侯賓從。
自桓王伐鄭,師敗王傷,天子威令,下同列國。
○莊王崩,子釐王胡齊立。
齊桓公,晉重耳,五霸稱尊。
釐王三年,齊桓公始霸。
桓公卒,晉文公接齊桓公為盟主。
釐惠襄,四十年,人知管仲。
作內政,寄軍令,束矢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