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關燈
小
中
大
有關查爾斯·斯特裡克蘭德的訴諸文字的東西不少了,看起來我沒有必要再費筆墨。
一個畫家的紀念碑是他的作品。
不錯,我對他的了解比多數人要多得多。
我最初與他相遇時,他還沒有成為畫家,他在巴黎度過的那些潦倒的日子裡,我和他頻頻相見。
然而,我并不認為,如果戰亂10①沒有把我帶到塔希提島11②上,我還會把我的種種回憶寫下來。
衆所周知,他在塔希提島度過了他生命的最後幾年,我在那裡還結識了熟悉他的人。
我發現我這樣的身份,正好可以把他一生中最鮮為人知的悲劇部分大白于天下。
如果那些相信斯特裡克蘭德偉大的人是正确的,那麼與他有過親身接觸之人的叙述很難說是多餘的。
假如有人像我和斯特裡克蘭德一樣,與艾爾·格列柯親密無間,為了能讀到這人寫下的回憶錄,我們有什麼舍不得放棄呢? 然而,我不會用這些借口尋求庇護。
我忘了誰建議過,為了讓靈魂受益,每天應該做兩件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說這話的是一個富有智慧的人,我把這句格言謹記在心,遵照行事,因此每天我醒來起床,每天上床睡下。
但是,我本性中具備苦行主義傾向,我讓我的肉體每星期接受一次更嚴厲的磨難。
我從來沒有漏讀一次《泰晤士報》的文學增刊。
想想大量的書有人寫出來,作者心懷美好的希望看到它們出版,等待這些書的命運,這是一種有益健康的守則。
每一本書有多少機會能從這樣浩瀚的書堆裡突圍?那些成功的書也不過是季節性的。
老天知道書的作者費了多少力氣,忍受了怎樣的苦澀經曆,遭受了怎樣的頭痛,隻是為了讓某個碰巧讀到這本書的人放松幾小時,或者驅除他路途的勞頓。
如果可以根據書評做出判斷,那麼很多書是作者嘔心瀝血寫出來的,作者曾為它們絞盡腦汁,對有些作者來說,甚至是付出了一輩子艱苦的勞作。
我從寫作中汲取的教訓是,作者得到的回報應該在創作的樂趣中和思想負擔的釋放中;對其他東西都不必介意,無論表揚還是苛評、失敗還是成功,都應該在所不計。
戰争到來,随同戰争而來的,是一種新的态度。
青年求助于我們過去不了解的神靈,已經能看得出來我們身後之人活動的方向了。
喧嚣的年青一代意識到了自己的力量,早把門敲過了。
他們蜂擁進來,坐在我們的座位上。
他們大呼小叫,空中吵鬧聲一片。
他們的一些長輩,學着青年的滑稽行為,極力讓自己相信他們的日子還沒有結束;他們和精力最充沛的人一起嚷叫,但是他們發出的戰争呐喊顯得很空洞;他們像可憐的蕩婦,試圖用畫筆和脂粉,靠叽叽喳喳嚷叫不斷,讓青春幻影再現。
明智一些的人則做出一副不卑不亢的優雅姿态。
他們含蓄的微笑是一種遷就的譏諷。
他們記得自己也曾把坐享好處的一代人踩在腳下,也這樣大呼小叫過,也這樣冷嘲熱諷過。
他們早預見這些高擎火把的勇敢人士轉眼之間就會把位置讓出來。
世上沒有哪句話稱得上最後一句話。
尼尼微城12①把自己的偉大吹捧到天空時,新的福音早已成了古董。
講這些豪言壯語的人好像覺得這些話無比新穎,其實過去先人們早講過一百多遍了,連腔調都很少改變。
鐘擺來回遊蕩,往複循環。
那個圓圈一直都在重新啟動。
有時,一個人活了相當長的時間,在一個時代裡他争得了位置,進入另一時代卻茫然失措,随後千奇百怪的東西呈現出一種人類喜劇中最獨特的景觀。
比如說,現在誰還想到喬治·克雷布13②呢?在他的時代他可是鼎鼎大名的詩人,世人一緻認為他是一個天才,現代生活更加繁複,很少有人還能看見這點了
一個畫家的紀念碑是他的作品。
不錯,我對他的了解比多數人要多得多。
我最初與他相遇時,他還沒有成為畫家,他在巴黎度過的那些潦倒的日子裡,我和他頻頻相見。
然而,我并不認為,如果戰亂10①沒有把我帶到塔希提島11②上,我還會把我的種種回憶寫下來。
衆所周知,他在塔希提島度過了他生命的最後幾年,我在那裡還結識了熟悉他的人。
我發現我這樣的身份,正好可以把他一生中最鮮為人知的悲劇部分大白于天下。
如果那些相信斯特裡克蘭德偉大的人是正确的,那麼與他有過親身接觸之人的叙述很難說是多餘的。
假如有人像我和斯特裡克蘭德一樣,與艾爾·格列柯親密無間,為了能讀到這人寫下的回憶錄,我們有什麼舍不得放棄呢? 然而,我不會用這些借口尋求庇護。
我忘了誰建議過,為了讓靈魂受益,每天應該做兩件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說這話的是一個富有智慧的人,我把這句格言謹記在心,遵照行事,因此每天我醒來起床,每天上床睡下。
但是,我本性中具備苦行主義傾向,我讓我的肉體每星期接受一次更嚴厲的磨難。
我從來沒有漏讀一次《泰晤士報》的文學增刊。
想想大量的書有人寫出來,作者心懷美好的希望看到它們出版,等待這些書的命運,這是一種有益健康的守則。
每一本書有多少機會能從這樣浩瀚的書堆裡突圍?那些成功的書也不過是季節性的。
老天知道書的作者費了多少力氣,忍受了怎樣的苦澀經曆,遭受了怎樣的頭痛,隻是為了讓某個碰巧讀到這本書的人放松幾小時,或者驅除他路途的勞頓。
如果可以根據書評做出判斷,那麼很多書是作者嘔心瀝血寫出來的,作者曾為它們絞盡腦汁,對有些作者來說,甚至是付出了一輩子艱苦的勞作。
我從寫作中汲取的教訓是,作者得到的回報應該在創作的樂趣中和思想負擔的釋放中;對其他東西都不必介意,無論表揚還是苛評、失敗還是成功,都應該在所不計。
戰争到來,随同戰争而來的,是一種新的态度。
青年求助于我們過去不了解的神靈,已經能看得出來我們身後之人活動的方向了。
喧嚣的年青一代意識到了自己的力量,早把門敲過了。
他們蜂擁進來,坐在我們的座位上。
他們大呼小叫,空中吵鬧聲一片。
他們的一些長輩,學着青年的滑稽行為,極力讓自己相信他們的日子還沒有結束;他們和精力最充沛的人一起嚷叫,但是他們發出的戰争呐喊顯得很空洞;他們像可憐的蕩婦,試圖用畫筆和脂粉,靠叽叽喳喳嚷叫不斷,讓青春幻影再現。
明智一些的人則做出一副不卑不亢的優雅姿态。
他們含蓄的微笑是一種遷就的譏諷。
他們記得自己也曾把坐享好處的一代人踩在腳下,也這樣大呼小叫過,也這樣冷嘲熱諷過。
他們早預見這些高擎火把的勇敢人士轉眼之間就會把位置讓出來。
世上沒有哪句話稱得上最後一句話。
尼尼微城12①把自己的偉大吹捧到天空時,新的福音早已成了古董。
講這些豪言壯語的人好像覺得這些話無比新穎,其實過去先人們早講過一百多遍了,連腔調都很少改變。
鐘擺來回遊蕩,往複循環。
那個圓圈一直都在重新啟動。
有時,一個人活了相當長的時間,在一個時代裡他争得了位置,進入另一時代卻茫然失措,随後千奇百怪的東西呈現出一種人類喜劇中最獨特的景觀。
比如說,現在誰還想到喬治·克雷布13②呢?在他的時代他可是鼎鼎大名的詩人,世人一緻認為他是一個天才,現代生活更加繁複,很少有人還能看見這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