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前趙錄

關燈


    永嘉元年十二月,大将軍東平王約卒,一指猶暖,遂不殡殓,至甲戌,乃蘇。

    言見淵于不周山,經五日,遂複從昆侖山三日,而複反于不周,見諸王公卿将相死者悉在,大有人民,宮室壯麗,号曰蒙珠離國。

    淵謂約曰:"東北遮須夷國,無主,久待汝父為之。

    汝父後三年當來,來後國中大亂相殺害,吾家死亡略盡,但可永明輩十數人在耳,汝但還,後年當來,見汝不遲!"不久,約拜辭而歸,道過一國,曰猗尼渠餘國,引約入宮,與皮囊一枚,曰:"為吾遺漢皇帝。

    "約辭而歸,謂約曰:"劉郎後年來,必見過,當以女相妻。

    "約歸置皮囊于機下,俄而蘇,謂左右曰:"機上取囊來,"左右取得,開,有一方白玉,題文曰:"猗尼渠餘國天王敬信遮須夷國天王,歲在攝提,當相見。

    "馳使奏呈,聰曰:"若當如此,吾不懼死也。

    "及聰以戊寅歲薨,與此玉并葬焉。

     劉曜 劉曜字永明,淵之族子,少孤,見養于淵。

    幼而聰慧,性拓落高亮,與衆不群。

    鐵厚一寸,射而洞之。

    身長九尺三寸,手垂過膝,生而眉白,目有赤光,須不過百餘根,皆長三尺。

     光初元年十月,太保呼延宴等自平陽來奔,上尊号于曜,僭即皇帝位。

    十二月,靳準左右軍騎喬太、王騰等殺準,奉六玺來降。

    二年,夏四月,徒都長安。

    立子熙為皇太子。

    六月,繕宗廟、社稷、南北郊于長安。

    令曰:"蓋王者之興,必帝始祖。

    我皇家之先,出自夏後,居于北夷,世跨燕朔,光文以漢有天下、歲久,恩德結于庶民,故立漢祖宗之廟,以懷民望。

    昭武因循,遂未悛革。

    今欲除宗廟,改國号,複以大單于為太祖,其議以聞。

    于是,太保呼延宴等議曰:"今宜承晉母子傳号,以光文本封盧奴,中山之屬城。

    陛下勳功茂于平洛,終于中山,中山分野屬大梁,趙也。

    宜革稱大趙,遵以水行。

    "曜從之,于是以冒頓配天,淵配上帝。

     三年五月,西明門内大樹風吹折,經一宿,樹拔變為人形,頭發一尺,須眉三寸,皆黃白色,有斂手之狀,亦有兩腳著履之形。

    唯無目鼻,每夜有聲,十日而生柯條,遂為大樹,枝葉甚茂。

    四年,将于霸陵西南營壽陵,侍中喬豫、和苞上疏谏曰:"臣等伏聞敕旨将營建壽陵,周圍四裡,下深二十五丈,以銅為棺椁,黃金飾之。

    臣聞堯葬林,市不改肆。

    颛顼葬高陽,下不及泉。

    聖王之于終事如是。

    秦始皇下锢三泉,周輪七裡,身亡之後,毀不旋踵,暗王之于終也如此。

    從喪亂以來,漢帝諸陵,鹹見踐辱,唯霸陵獨全。

    此雖太宗之達至然,抑亦釋之之功。

    興亡奢儉,炯然于前,唯陛下覽之。

    "曜大悅。

    終南山崩,所得白玉方尺,有字曰:"皇亡皇亡,敗趙昌。

    "以為己瑞,群臣鹹賀。

    中書監劉均曰:"山崩石壞,國傾民亂。

    "'皇亡皇亡敗趙昌'者,此言皇室将為趙所敗,趙因之而昌。

    大趙都于秦雍,而勒跨全趙。

    趙昌之應,當在石勒,不在我也。

    "曜怃然改容。

    五年,曜後羊氏卒。

    故晉惠後也,洛陽之陷納之。

    六年正月,天裂,廣一丈餘,長五十丈。

    十一年七月,石虎率衆四萬人寇擾河東,進蒲坂,曜選中外精銳自潼關北濟,虎懼,引師而還。

    曜追而敗之,枕屍一百餘裡,虎奔朝歌,遂攻石生于金墉,分遣諸将攻讨,及于河内。

    十二月,勒自帥衆拒之,陣于洛西,曜性少而酗酒,末年尤甚,将戰,飲數鬥,常乘赤馬無故蹋頓,乃乘小馬北出,複飲鬥餘,至西陽門,揮陣就平。

    勒将石堪因而乘之,帥遂大潰,曜昏醉奔退,而馬陷石渠,墜于冰上,為堪所執。

    勒将還襄國,喻曜使與太子毗書,令速降。

    曜但敕毗與諸臣匡維社稷,勿以吾易意。

    建平末,為勒所殺。

    十二年正月,太子毗、大司馬南陽王胤等議,欲西保秦州,遂相率奔上邽。

    石虎乘勝追戰,枕屍千裡,上邽潰,虎執毗及王公己下三千餘人皆殺之。

     自劉淵建号西河,至是二十有六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