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卷

關燈
才免官;況其管窺,實難裁處。

    況禮部格文,本無等第,府廷解送,不當區分。

    今年合送省進士、明經等,并以納策試前後為定,不在更分等第之限。

    」詞科之盛,本以京兆府等第為梯級。

    建中二年,崔元翰、崔敖、崔備三人,府元、府副、府第三人,于卲知貢舉,放及第,并以府列。

    蓋推崇藝實,不能易也。

    自文學道喪,朋黨道興,紛競既多,澳不勝懼,遂此厘革。

    蓋救一時之弊,人多惜之。

     上至孝,動遵元和故事。

    以憲宗曾幸青龍寺,命複道開便門。

    至青龍佛宮,永日升眺,追感元和聖迹,怅望久之。

     上敦睦九族,于諸侯王尤盡友愛。

    即位後,于十六宅起雍和殿,每月三兩幸,與諸侯王擊鞠合樂,賜赉有差。

    進士司馬樞為《雍和殿賦》,詞雖不典,亦志一時之事實。

     牛藂任拾遺、補阙五年,頻上封事,上密記之。

    後藂自司勳員外為睦州刺史,中謝,上命至軒砌,問曰:「卿頃任谏官,頗能舉職,今忽為遠郡,得非宰臣以前事為懲否?」藂曰:「陛下新有德音,未任刺史、縣令,不得任近侍官。

    宰臣以是獎擢,非嫌忌也。

    」上曰:「賜卿紫。

    」藂退謝畢,前曰:「臣所衣绯衣,是刺史借服,不審陛下便賜紫,為複别有進止?」上遽曰:「且賜绯!且賜绯!」 上慎重名器,未嘗容易,服色之賜,一無所濫。

    李藩自司勳郎中遷駕部郎中、知制诰,衣綠如故。

    鄭裔綽自給事中以論駁楊漢公忤旨,出商州刺史,始賜绯衣銀魚。

    沈詢自禮部侍郎為浙東觀察使,方賜金绶。

    苗恪自司勳員外除洛陽令,藍衫赴任。

    裴處權自司封郎中出河南少尹,到任,本府奏薦賜绯,給事中崔罕駁還。

    上手诏褒獎,曰:「有事不當,卿能駁還,職業既修,朕何所慮?」 上每孜孜求理,焦勞不倦。

    一日,密召學士韋澳,盡屏左右,謂澳曰:「朕每便殿與節度、觀察使、刺史語,要知所委州郡風俗、物産。

    卿宜密采訪,撰次一文書進來,雖家臣輿老,不得漏洩。

    」澳奉宣旨,即采《十道四蕃志》,更博探訪,撰成一書,題曰《處分語》,自寫面進,雖子弟不得聞也。

    後數日,薛弘宗除鄧州刺史,澳有别業在南陽,召弘宗餞之。

    弘宗曰:「昨日中謝,聖上處分當州事驚人。

    」澳訪之,即《處分語》中事也。

    君上親總萬機,自古未有。

     上校獵城西,漸及渭水,見父老一二十人于村佛祠設齋。

    上問之,父老曰:「臣禮泉縣百姓,本縣令李君奭有異政,考秩已滿,百姓借留,詣府乞未替,來此祈佛力也。

    」上默然,還宮後,于禦扆上大書君奭名。

    中書兩拟禮泉令,上皆抹去之。

    踰歲,宰執以懷州刺史阙,請用人,禦筆曰:「禮泉縣令李君奭可懷州刺史。

    」莫測也。

    君奭中謝,宸旨獎勵,始聞其事。

     大理寺直王景初與刑部郎中唐技議谳不平,景初坐貶潭州司戶參軍。

    制下,景初撾登聞鼓稱寃,再貶昭州司戶。

    制曰:「不遵嚴譴,辄冒登聞,以懲不恭也。

    」 京兆府參軍盧甚升進士第,入官,甚孤貧,有文學。

    京兆尹遣巡舘驿,左補阙崔瑄婚姻回,與甚長亭相遇,争廳。

    甚以官雖卑,乃公行,略不讓瑄。

    瑄責其不遜,遂相诋诃。

    甚來,下禦史台按問,吏雲:「當服白衫。

    」甚曰:「非國恤,不素服。

    」上聞之,以甚言涉大不敬,除籍為民,投之嶺表。

    行至洛源驿,賜死。

    瑄左遷河南府陽翟縣令。

     大理卿馬曙任代北水運使,代北出犀甲,曙罷職,以一二十領自随。

    故事,人臣家不得蓄兵器。

    曙既在朝,乃瘗而藏之。

    一日,奴有犯罪者,曙笞之,即告于禦史台,稱曙蓄兵器,有異謀。

    命吏發曙私第,得甲不虛,坐貶邵州刺史。

    谏官上論,以奴訴郎主,在法不治。

    上命杖殺曙奴于青泥驿,曙貶嶺外,人臣無不感悅。

     司農卿韋廑夜令術士為厭勝之術,禦史台劾奏,貶永州司馬。

     優人祝漢貞詞辨敏給,恩傾一時。

    嗣朝王乾佑以金帛結之,求刺史,盡納賄矣,而未敢言。

    禦史台劾奏,漢貞杖二十九,流天德;乾佑竄嶺外。

     上雅重詞學之臣,于翰林學士恩禮特異,宴遊密召,無所間隔,惟于遷轉,皆守彜章。

    皇甫珪自吏部員外召入内廷,改司勳員外,計吏員二十五個月限,轉司封郎中、知制诰;孔溫裕自禮部員外改司封員外,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