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關燈
選男道士二十人住持,以清其觀。

     上将命令狐绹為相,夜半幸含春亭召對,盡臘燭一炬,方許歸學士院,乃賜金蓮花燭一作炬送之。

    院吏忽見,驚報院中曰:「駕來!」俄而趙公至。

    吏謂趙公曰:「金蓮花乃引駕燭,學士用之,莫折事否?」頃刻而聞傅說之命。

     侍禦使馮緘與三院退朝入台,路遇集賢校理楊收,不為之卻。

    緘為朝長(台中故事,三院退朝入台,一人謂之朝長。

    )拉收仆台中笞之。

    集賢大學士馬植奏論:「玄宗開元中,幸麗正殿賜酒,大學士張說、學士副知院事徐堅已下十八人,不知先舉酒者。

    說言:『學士以德行相先,非具員吏。

    』遂十八爵齊舉。

    今馮緘笞收仆者,是笞植仆隸一般,乞黜之!」禦史中丞令狐绹又引故事論救之;上兩釋之。

    始着令:三舘學士不避行台。

     李丕以邊城從事奏事,上召至案前問系緒,丕奏系屬皇枝。

    上曰:「師臣已有一李丕,朕不欲九廟子孫與之同名。

    」良久,以手畫案曰:「丕字出下,平字也。

    卿宜改名『平』。

    」舞蹈而謝。

    平後終于邠甯節度使。

     武宗好長生久視之術,于大明宮築望仙台,勢侵天漢。

    上始即位,斥道士趙歸真,杖殺之,罷望仙台。

    大中八年,複命葺之。

    右補阙陳嘏已下抗疏論其事,立罷修造,以其院為文思院。

    上英睿妙理,尤長于納谏,從之如轉丸。

    李璲除嶺南節度使,間一日,已命中使頒旄節,給事中蕭仿封還诏書。

    上正聽樂,不暇别召中使,謂優人曰:「汝可就李璲宅卻喚使來。

    」旄節及璲門而反。

    劉潼自鄭州刺史除桂州觀察使,右谏議大夫鄭裔綽疏言不可。

    中使至鄭,頒告已數日,卻命追制。

    納谏從善,皆此類也。

     馬植為相,與左軍中尉馬元贽有亢宗之分。

    上初即位,元贽恩澤傾内臣,曾賜寶帶,内庫第一者,元贽辄以遺植。

    一日,便殿對,上覩植帶,認是賜元贽者,诘之,植色變,不敢隐。

    翌日,罷為天平軍節度使。

    行次華州,取植密吏董侔下禦史獄,盡聞植交通之狀,再貶常州刺史。

     杜濛授左拾遺,庭裕先父任左補阙,以濛家行不修,薄妻孥,為衆所聞,不可處谏臣之列。

    丞相魏謩盛怒。

    頃,濛上事,先君見魏于政事堂,曰:「必要任濛,乞先移他官。

    」丞相重違,即改授濛太常博士。

     上追感元和舊事,但聞是憲宗朝卿相子孫,必加擢用。

    杜勝任刑部員外,閣内次對,上詢其祖父。

    勝以先父黃裳,永貞之際,首排奸邪,請憲宗監國。

    上德之,面授給事中。

     裴谂為學士,一日加承旨。

    上幸翰林,谂寓直,便中謝。

    上曰:「加官之喜,不與妻子相面,得否?便放卿歸。

    」谂蹈謝。

    卻召,上以禦盤果實賜之,谂即以衫袖張而跪受。

    上顧一宮嫔,取項下小帛,裹以賜谂。

    谂父度,元和中君臣魚水之分,遂于谂恩禮亦異焉。

     上雅尚文學,聽政之暇,常賦詩,尤重科名。

    大中十年,鄭颢知舉後,上宣索《科名記》。

    颢表曰:「自武德已後,便有進士諸科。

    出莺谷而飛鳴,聲華雖茂;經鳳池而閱視,史策不書。

    所傳前代姓名,皆是私家記錄。

    虔承聖旨,敢不讨論。

    臣尋委當行祠部員外趙璘采訪諸家科目記,撰成十三卷,自武德元年至于聖朝,謹專上進,方俟無疆。

    」勅:「宜付翰林,自今放榜後,并寫及第人姓名及所試詩賦題目,進入内,仍仰所司逐年編次。

    」 術士柴嶽明洞陰陽術數,于公卿間聲名籍甚。

    上一日召于便殿對。

    上曰:「朕欲為諸子孫□□院,卿宜相其地。

    」嶽明奏曰:「人臣遷移不常,有陽宅、陰宅。

    入陰宅、入陽宅者,禍福刑尅,師有傳授。

    今陛下居深宮,有萬靈護衛,陰陽二宅不言帝王家,臣不敢奉诏!」上然之,賜束帛遣之。

     司封員外郎、充史舘修撰權審,于衢路突尚書左仆射、平章事崔铉。

    判曰:「宰相之統庶寮,仆射之臨郎吏,豈有導騎已過,按辔橫沖?權審久在班行,合谙典故,便知素履,且舉舊條,送都省罰七直。

    」審以素履之言難□就列,尋左遷宿州刺史,自爾不複立朝矣。

     貶前鄉貢進士楊仁贍為康州參軍,馳驿發遣。

    仁贍女弟出嫁前進士于瓌,納函之朝,有朞國恤,仁贍不易其日。

    憲司糾論,遂坐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