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狩見聞錄全文
關燈
小
中
大
、太子來拜違,泣下别去,自别不知見。
四月初一日起程,分路劉家寺。
初見二太子,又要顯肅皇後以下妃嫔、諸王、帝姬皆出見。
席地坐定,遣王汭譯奏。
徽廟雲:“自古聖賢之君,無過堯舜,猶有揖遜,歸于有德。
【此處文字有脫漏】曆代革運,這事上皇心下煞理會得。
本國比取契丹,所得嫔妃、兒女,盡分配諸軍充賞。
以上皇昔有海上之恩甚厚,今盡令兒女依舊相随,服式官職,一皆如故。
”因勸酒曰:“事有遠近,且放心,必有快活時。
”徽廟但緻謝曰:“當日為兄弟,今日為囚虜,豈非運數?尚賴太子保佑,全活千口。
近嘗求代嗣子,遠朝大國,望為主張。
”太子曰:“上伴不肯。
”徽廟曰:“兩朝主盟,惟某獲罪,非将相之過,實某罪在天。
故請以一身仰答天譴,願不及他人。
”太子曰:“此意甚好,莫到燕京别有文字來?”于是酒五行,二太子面請王婉容位帝姬,與黏罕次子作婦,許之。
飯罷,歸寨。
自此不相見,但日送雞、兔、魚、肉、酒、果。
徽廟答以病在車中,無心飲酒食肉,願早承來旨。
燕王以途中乏食薨,時殓以馬槽,猶露雙足,就寨外焚化。
徽廟敕令人,堅欲攜行。
徽廟止,至晚,徽廟伏其骨哀甚。
曰:“吾行,且相及。
”時執兵虜人,亦皆泣下。
過洺州,二太子請徽廟看圍場。
飯後,遣馬并紫傘來迎,同行于田野中,看圍獵。
已而馬皆負所得狐、兔。
忽有二人,在徽廟馬前立。
太子指曰:“此上皇故臣郭藥師、張令徽。
既見,二人皆再拜,令徽即退,藥師獨扣馬跪奏曰:“念臣昔與上皇為君臣,向在燕京,死戰數回,力不能勝,遂歸金國,有負上皇恩德。
”言訖淚下,又再拜。
徽廟宣谕曰:“天時人事,理合如此。
但當日欠一死耳!”太子曰:“藥師煞忠于南朝。
”徽廟曰:“藥師未嘗抗禦大兵,而收功過厚,豢養至此,卒贻大禍。
”太子曰:“此人不忠于天祚,則必不共于南朝。
”徽廟曰:“是,是!” 徽廟過河數日,宣谕曰:“我夢四日并出,此中原争立之衆。
不知中原之民,尚肯推戴康王否?”臣曰:“本朝德澤在民,至深至厚。
今雖暫立異姓,終必思宋,不肯歸邦昌,幸寬聖念。
”又曰:“我夢想不妄,第記此夢。
”次日,宣谕臣曰:“我左右惟爾後生健步,又備知我行事。
我欲持信尋康王,庶知父母系念于彼,及此行艱難。
”勳曰:“仰賴天威,可以伺便,冒圍而出。
願不辱命,得達聖心。
”是晚下程,徽廟出禦衣衣襯一領,拆領,寫字于領中。
曰:“可便即真,來救父母。
”并押計九字,複縫如故,付臣勳。
又索于懿節皇後,得所戴金日環子一隻,雲是今上皇帝在藩邸時制,以為的驗,及皇太後信令。
臣勳見上奏之,诏诰丁甯,且泣且囑曰:“無忘吾北行之苦。
”又以拭淚白紗手帕子付臣,曰:“見上,深緻我思念淚下之痛,父子未期相見。
惟早清中原,速救父母。
此外吾不多緻語言,氣已哽吾頸矣。
俟到燕山,爾乃去。
”懿節皇後初取環子與沈押班,令付臣,曰:“到時傳語大王,願早如此環,遂得相見,并見吾父幸道無恙。
”皇太後以下皆哭。
徽廟聖訓曰:“如見上奏,有可清中原之謀,急舉行之,無以予為念。
且保守宗廟,洗雪積憤。
”又宣谕曰:“藝祖有約,藏于太廟,誓不誅大臣、用宦官,違者不祥。
故七聖相襲,未嘗易轍。
每念靖康中,誅罰為甚。
今日之禍,雖不止此,要知而戒焉。
”徽廟又令奏上雲:“恐吾宗之德未泯,士衆推戴時,宜速應天順民,保守取自家宗廟。
若不協順,記得光武未立事否?”又宣谕:曾密賜上馬價、珠犀合子等物。
又上曾說,欲決河灌渡河番人等事,以為密驗。
臣在虜寨,臨行日,恭奉皇後宣谕,令奏上曰:“主上再使軍前,欲就鞍時,二後洎宮人送上至廳,有幼女名招兒,見四金甲人狀貌雄偉,各執弓劍,擁衛上體。
女指示衆,衆雖不見,然莫不畏肅。
太後當時悟曰:‘我事四聖香火謹,必有陰助。
’今陷虜中,愈更虔事。
自後夜深,必四十拜乃止。
”更令奏上,宜嚴崇奉,以答天贶。
臣扈從時,太後未知主上,即使嘗用象戲局子,裹以黃羅,書康王字貼于将上,焚香禱曰:“今三十子俱擲于局,若康王字八九宮者,主上必得天位。
”一擲其将,果入九宮,他子皆不近。
太後手加額,喜甚。
臣下拜。
即奏,徽廟大喜,複令謂太後曰:“瑞蔔昭應異常,便可放心。
卿等可賀我!”臣等皆再拜。
太後因此以子代将不易
四月初一日起程,分路劉家寺。
初見二太子,又要顯肅皇後以下妃嫔、諸王、帝姬皆出見。
席地坐定,遣王汭譯奏。
徽廟雲:“自古聖賢之君,無過堯舜,猶有揖遜,歸于有德。
【此處文字有脫漏】曆代革運,這事上皇心下煞理會得。
本國比取契丹,所得嫔妃、兒女,盡分配諸軍充賞。
以上皇昔有海上之恩甚厚,今盡令兒女依舊相随,服式官職,一皆如故。
”因勸酒曰:“事有遠近,且放心,必有快活時。
”徽廟但緻謝曰:“當日為兄弟,今日為囚虜,豈非運數?尚賴太子保佑,全活千口。
近嘗求代嗣子,遠朝大國,望為主張。
”太子曰:“上伴不肯。
”徽廟曰:“兩朝主盟,惟某獲罪,非将相之過,實某罪在天。
故請以一身仰答天譴,願不及他人。
”太子曰:“此意甚好,莫到燕京别有文字來?”于是酒五行,二太子面請王婉容位帝姬,與黏罕次子作婦,許之。
飯罷,歸寨。
自此不相見,但日送雞、兔、魚、肉、酒、果。
徽廟答以病在車中,無心飲酒食肉,願早承來旨。
燕王以途中乏食薨,時殓以馬槽,猶露雙足,就寨外焚化。
徽廟敕令人,堅欲攜行。
徽廟止,至晚,徽廟伏其骨哀甚。
曰:“吾行,且相及。
”時執兵虜人,亦皆泣下。
過洺州,二太子請徽廟看圍場。
飯後,遣馬并紫傘來迎,同行于田野中,看圍獵。
已而馬皆負所得狐、兔。
忽有二人,在徽廟馬前立。
太子指曰:“此上皇故臣郭藥師、張令徽。
既見,二人皆再拜,令徽即退,藥師獨扣馬跪奏曰:“念臣昔與上皇為君臣,向在燕京,死戰數回,力不能勝,遂歸金國,有負上皇恩德。
”言訖淚下,又再拜。
徽廟宣谕曰:“天時人事,理合如此。
但當日欠一死耳!”太子曰:“藥師煞忠于南朝。
”徽廟曰:“藥師未嘗抗禦大兵,而收功過厚,豢養至此,卒贻大禍。
”太子曰:“此人不忠于天祚,則必不共于南朝。
”徽廟曰:“是,是!” 徽廟過河數日,宣谕曰:“我夢四日并出,此中原争立之衆。
不知中原之民,尚肯推戴康王否?”臣曰:“本朝德澤在民,至深至厚。
今雖暫立異姓,終必思宋,不肯歸邦昌,幸寬聖念。
”又曰:“我夢想不妄,第記此夢。
”次日,宣谕臣曰:“我左右惟爾後生健步,又備知我行事。
我欲持信尋康王,庶知父母系念于彼,及此行艱難。
”勳曰:“仰賴天威,可以伺便,冒圍而出。
願不辱命,得達聖心。
”是晚下程,徽廟出禦衣衣襯一領,拆領,寫字于領中。
曰:“可便即真,來救父母。
”并押計九字,複縫如故,付臣勳。
又索于懿節皇後,得所戴金日環子一隻,雲是今上皇帝在藩邸時制,以為的驗,及皇太後信令。
臣勳見上奏之,诏诰丁甯,且泣且囑曰:“無忘吾北行之苦。
”又以拭淚白紗手帕子付臣,曰:“見上,深緻我思念淚下之痛,父子未期相見。
惟早清中原,速救父母。
此外吾不多緻語言,氣已哽吾頸矣。
俟到燕山,爾乃去。
”懿節皇後初取環子與沈押班,令付臣,曰:“到時傳語大王,願早如此環,遂得相見,并見吾父幸道無恙。
”皇太後以下皆哭。
徽廟聖訓曰:“如見上奏,有可清中原之謀,急舉行之,無以予為念。
且保守宗廟,洗雪積憤。
”又宣谕曰:“藝祖有約,藏于太廟,誓不誅大臣、用宦官,違者不祥。
故七聖相襲,未嘗易轍。
每念靖康中,誅罰為甚。
今日之禍,雖不止此,要知而戒焉。
”徽廟又令奏上雲:“恐吾宗之德未泯,士衆推戴時,宜速應天順民,保守取自家宗廟。
若不協順,記得光武未立事否?”又宣谕:曾密賜上馬價、珠犀合子等物。
又上曾說,欲決河灌渡河番人等事,以為密驗。
臣在虜寨,臨行日,恭奉皇後宣谕,令奏上曰:“主上再使軍前,欲就鞍時,二後洎宮人送上至廳,有幼女名招兒,見四金甲人狀貌雄偉,各執弓劍,擁衛上體。
女指示衆,衆雖不見,然莫不畏肅。
太後當時悟曰:‘我事四聖香火謹,必有陰助。
’今陷虜中,愈更虔事。
自後夜深,必四十拜乃止。
”更令奏上,宜嚴崇奉,以答天贶。
臣扈從時,太後未知主上,即使嘗用象戲局子,裹以黃羅,書康王字貼于将上,焚香禱曰:“今三十子俱擲于局,若康王字八九宮者,主上必得天位。
”一擲其将,果入九宮,他子皆不近。
太後手加額,喜甚。
臣下拜。
即奏,徽廟大喜,複令謂太後曰:“瑞蔔昭應異常,便可放心。
卿等可賀我!”臣等皆再拜。
太後因此以子代将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