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小
中
大
後,因吊祭使鎮州日,令出自其意以谕承宗,使其感戴恩造,若引師道例,不欲令知出自聖旨,倘或自效,理固合宜,若事或不行,體亦不損。
臣之愚慮,敢不竭誠,伏望聖恩,俯賜詳鑒。
○又上鎮州事 密奉進旨:“今劉濟、季安,皆有疾患,忽有故者,不可盡如鎮州例,皆與其子。
今欲乘此便,鎮州别除人,如不可,即議用兵。
議者皆以此為然,恐卿不細知彼事情,宜審商量奏來,勿錯誤者。
”學士奏曰: 臣等再三思度,敢不詳審。
伏以鎮州人心固結,難即改移。
鄰境事同,必相扶會。
當其無事,則相疑沮,見有改易,則卻同心,意者以子弟為謀,他日還慮及此。
情狀可見,事理昭然。
今若欲除大臣守鎮,臣愚必知未可,不如且示懷撫,以收其心。
所以頻有奏陳,伏冀俯存含忍,實慮别除人後,制命不行,即須興師,且事征讨。
蓋以江淮水旱,人力困窮,陛下每切憂勞,尚加赈恤,财賦所入,經用不充。
今若鎮州用兵,須令諸處進讨,計用兵數,供費已多。
萬一四鄰之中,同類潛相扶結,相為影援,延引歲時,則為患益深,所費轉廣。
縱陛下悉出府庫,以給軍須,若更淹延,将何及計?兵連之後,勢不得休,北狄西戎,素多奸狡,忽乘間隙,侵犯邊疆,又須興兵,以事防遏,首尾應敵,則内外憂危。
臣等必知興師未可。
自陛下臨禦天下,諸州連帥,頻見軍功,言事者不計始終,喜功者輕議讨伐。
今鎮州事勢,與劉辟、李锜不同。
何者?劍南、浙西,本非反側之地,劉辟、李锜,暴生狂逆之心,唯以财貨誘人,人心本無結固,又四面皆是國家兵鎮,事與河北不同,所以懇請誅讨,料其事勢,舉必萬全。
今鎮州事宜,與此有異,外則結連勢廣,内則膠固歲深,以此用兵,必為不可。
其劉濟、季安,雖有疾患,至于事體,與鎮州略同,若亡沒之後,或别有其便,即相其便可否,臨時裁制。
伏以祟勳盛烈,底定四方,必有其時,可以斷緻。
自鎮州有故,臣夙夜思量,誠願因其此時,收得一道。
事有未可,不敢因循,瀝竭肺腑,備陳愚款,貴得萬全之計,上酬不次之恩。
事之安危,伏冀聖慮所切,惟望不納浮議,斷在宸衷,臣不勝懇切之至。
○論盧從史請用兵事 學士奏: 從史比來事迹,彰露頗多,意不自安,務欲生事,所以曲陳利害,頻獻計謀,冀許用兵,以求姑息,今親領士馬,欲往邢洺,假以就糧,實為動衆,去就之際,情狀可知。
伏賴聖德,備詳端緒,用絕其請,不許此行。
臣愚竊料從史,必更密陳利害,求動師旅,為輸忠誠,苟私于身,非利于國,更有奏請,伏望以此提防。
○澤潞事宜 學士奏: 臣昨已具狀,陳烏重胤不可便授以澤潞,請與河陽,卻除孟元陽澤潞。
臣進狀後,至日晚,方見承璀文狀,奏行營事宜,其烏重胤,承璀已會與文牒,令勾當留後。
詳覽驚歎,實所痛心。
且澤潞五州,據山東要害,河北連結,唯此制之,磁、邢、洺三州入其腹内,國紀所在,實系安危。
比者磁道為從史所據,兇狡情狀,昭然可知。
比年與劉濟、王士真相結,又奏其男充都知兵馬使,如此奸狀,聖情具知。
今地降靈,陛下神略,坐緻兇惡,卻收一道,奈何欲與重胤,卻棄此鎮?陛下昨追從史者,度于利害,須以計擒,然于國家,已失大體。
今澤潞重鎮,承璀辄以文牒,便差人為留後,遽請旌節,無君之心,孰甚于此!陛下昨收澤潞,人神同慶,國柄再立,制度重顯,今忽與本軍将,物情頓沮,朝經大紊。
自削形勢,卻恐不如從史。
向者從史雖
臣之愚慮,敢不竭誠,伏望聖恩,俯賜詳鑒。
○又上鎮州事 密奉進旨:“今劉濟、季安,皆有疾患,忽有故者,不可盡如鎮州例,皆與其子。
今欲乘此便,鎮州别除人,如不可,即議用兵。
議者皆以此為然,恐卿不細知彼事情,宜審商量奏來,勿錯誤者。
”學士奏曰: 臣等再三思度,敢不詳審。
伏以鎮州人心固結,難即改移。
鄰境事同,必相扶會。
當其無事,則相疑沮,見有改易,則卻同心,意者以子弟為謀,他日還慮及此。
情狀可見,事理昭然。
今若欲除大臣守鎮,臣愚必知未可,不如且示懷撫,以收其心。
所以頻有奏陳,伏冀俯存含忍,實慮别除人後,制命不行,即須興師,且事征讨。
蓋以江淮水旱,人力困窮,陛下每切憂勞,尚加赈恤,财賦所入,經用不充。
今若鎮州用兵,須令諸處進讨,計用兵數,供費已多。
萬一四鄰之中,同類潛相扶結,相為影援,延引歲時,則為患益深,所費轉廣。
縱陛下悉出府庫,以給軍須,若更淹延,将何及計?兵連之後,勢不得休,北狄西戎,素多奸狡,忽乘間隙,侵犯邊疆,又須興兵,以事防遏,首尾應敵,則内外憂危。
臣等必知興師未可。
自陛下臨禦天下,諸州連帥,頻見軍功,言事者不計始終,喜功者輕議讨伐。
今鎮州事勢,與劉辟、李锜不同。
何者?劍南、浙西,本非反側之地,劉辟、李锜,暴生狂逆之心,唯以财貨誘人,人心本無結固,又四面皆是國家兵鎮,事與河北不同,所以懇請誅讨,料其事勢,舉必萬全。
今鎮州事宜,與此有異,外則結連勢廣,内則膠固歲深,以此用兵,必為不可。
其劉濟、季安,雖有疾患,至于事體,與鎮州略同,若亡沒之後,或别有其便,即相其便可否,臨時裁制。
伏以祟勳盛烈,底定四方,必有其時,可以斷緻。
自鎮州有故,臣夙夜思量,誠願因其此時,收得一道。
事有未可,不敢因循,瀝竭肺腑,備陳愚款,貴得萬全之計,上酬不次之恩。
事之安危,伏冀聖慮所切,惟望不納浮議,斷在宸衷,臣不勝懇切之至。
○論盧從史請用兵事 學士奏: 從史比來事迹,彰露頗多,意不自安,務欲生事,所以曲陳利害,頻獻計謀,冀許用兵,以求姑息,今親領士馬,欲往邢洺,假以就糧,實為動衆,去就之際,情狀可知。
伏賴聖德,備詳端緒,用絕其請,不許此行。
臣愚竊料從史,必更密陳利害,求動師旅,為輸忠誠,苟私于身,非利于國,更有奏請,伏望以此提防。
○澤潞事宜 學士奏: 臣昨已具狀,陳烏重胤不可便授以澤潞,請與河陽,卻除孟元陽澤潞。
臣進狀後,至日晚,方見承璀文狀,奏行營事宜,其烏重胤,承璀已會與文牒,令勾當留後。
詳覽驚歎,實所痛心。
且澤潞五州,據山東要害,河北連結,唯此制之,磁、邢、洺三州入其腹内,國紀所在,實系安危。
比者磁道為從史所據,兇狡情狀,昭然可知。
比年與劉濟、王士真相結,又奏其男充都知兵馬使,如此奸狀,聖情具知。
今地降靈,陛下神略,坐緻兇惡,卻收一道,奈何欲與重胤,卻棄此鎮?陛下昨追從史者,度于利害,須以計擒,然于國家,已失大體。
今澤潞重鎮,承璀辄以文牒,便差人為留後,遽請旌節,無君之心,孰甚于此!陛下昨收澤潞,人神同慶,國柄再立,制度重顯,今忽與本軍将,物情頓沮,朝經大紊。
自削形勢,卻恐不如從史。
向者從史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