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六

關燈
楊凝式少師,唐昭宗朝為直史館,宰相涉之子也。

    朱全忠逼唐禅位,涉為奉傳國寶使,凝式曰:“大人為唐宰相,使國家至此,不可謂無過。

    況乎持天子玺绶與人,雖保富貴,奈千載何?盍辭之!”涉大駭曰:“汝欲滅吾族!”神色不甯者數日。

    全忠既篡弑,凝式曆梁、唐、晉三朝,陽狂不任事,累官至太子少師。

    其書法自顔、柳以入二王之妙。

    居洛陽延福坊,每出,導從輿馬在前,多行于後。

    一日欲遊天官寺,從者曰:“曷往廣受寺?”亦從之。

    今兩寺壁間題字為多。

    多寶塔院有遺像尚存。

    近歲劉壽臣為留台,于故按牍中得少師自書假牒十數紙,皆楷法精絕。

    世論少師書以行草為長,誤矣。

     國初,隐士石砒居洛陽之北邙山,馮拯侍中為留守。

    砒每騎驢直造侍中,見必拜之,飲酒至醉乃去。

    砒好作詩,多道家語,有曰:“結網蜘蛛翻仰肚,轉枝啄木倒垂頭。

    ”意謂謀利者如此。

    又曰;“蝸牛角上争閑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意謂好利者若此。

    洛人頗能誦之。

    一日,自城中飲酒大醉,騎驢夜歸,失所在。

    孫覺龍圖未第時,家高郵,與士大夫講學于郊外别墅。

    一夕晦夜,忽月光入窗隙。

    孫異之,與同舍望光所在。

    行二十裡餘,見大珠浮遊湖面上,其光屬天,旁照遠近。

    有崔伯易者作《感珠賦》記之。

    熙甯初,孫登科為河南縣主簿,自雲。

    周長孺字士彥,澶淵人,楊置榜登第,為渭州共城縣令。

    得師曰邵康節先生。

    士彥事先生以古弟子禮,先生告以先天之學。

    士彥性剛,遇事辄發,既從先生,即淡然若無意于世者。

    其季直孺怪問之,士彥慨然曰:“此吾得于先生者。

    ”士彥在共城獵近郊,有兔起草間,自射中之,即其處不複見兔,得石刻,其文曰“士彥當都而卒”。

    後士彥每至京師必遽歸,不敢留。

    治平末,以都官員外郎知劍州普城縣,卒。

    喪歸過洛,貧不能行。

    康節留其家經紀甚備,教其子純明以學問,為娶程伊川先生之侄。

    純明後登元三年進士第。

    士彥因獵得石刻,驗于數十年之後,與漢滕公佳城事相類,異哉! 張唐英者,天覺丞相兄也。

    丞相少受學于唐英,唐英有史才,嘗作《宋名臣傳》、《蜀禱杌》行于代。

    熙甯元年春,以前禦史服除還京朝過洛,府尹同僚屬出賞花,皆不見。

    唐英題詩傳舍雲:“先帝昭陵土未幹,又聞永厚葬衣冠。

    小臣有淚皆成血,忍向東風看牡丹。

    ”尹聞之,遽遺書為禮,卻而不受。

    蓋仁宗山陵初成,英宗厭代,賴唐英還朝不得歸台,不然,河南尹者不免矣。

     皇初,洛陽南資福院有僧錄義琛者,素出入尹師魯門下。

    師魯自平涼帥谪崇信軍節度副使、均州監酒,過洛,義琛見之曰:“欲邀龍圖略至院中,可乎?”師魯從之。

    義琛曰:“鄉裡門徒數人欲一望見龍圖。

    ”有頃,諸人出,一喏而去,皆洛中大豪。

    義琛已密約,貸錢為師魯買洛城南宮南村負郭美田三十頃。

    師魯初不知,後義琛複以歲所得地利償諸人。

    至師魯卒,喪歸洛,義琛哭柩前,納其券于師魯家。

    師魯素貧,子孫賴此以生。

    嗚呼,在仁宗朝一僧尚負義如此,風俗可謂厚矣。

    康節先生與義琛善,每稱之也。

     陝西豪士劉易多遊邊,喜談兵,寶元、康定間,韓魏公宣撫五路,薦于朝,賜處士号。

    易善作詩,魏公為書石。

    或不可其意,則發怒洗去,魏公欣然再書不憚。

    尹師魯帥平涼,延易府第尊禮之。

    狄武襄代師魯,遇之亦厚。

    每燕設,易嗜食苦馬菜,不得即叫怒無禮。

    邊城無之,狄公為求于内郡。

    後每燕集,終日唯以此菜啖之,易不能堪,方設常馔。

    時稱狄公善制也。

     謝希深幼子景平,初任為大理評事,監光化軍稅。

    有兵官者為本廳軍員持以事,兵官常憂郁不樂。

    景平一日問之,兵官泣訴,景平曰:“君當解官去,吾必能報之。

    ”兵官去,景平因權軍事,呼軍員诘之,曰:“老兵何敢把持兵官,使罷任去!”軍員者無賴,大言曰:“景平但可飲酒擊鞠耳,此事不當預。

    ”景平以犯階級送獄,獄成,決配之。

    希深一時有大名,其諸子皆賢,景平居幼,尚有家風雲。

     祖無擇字擇之,蔡州人,少從穆伯長為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