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關燈
小
中
大
文潞公慶曆間以樞密直學士知成都府。
公年未四十,成都風俗喜行樂,公多燕集,有飛語至京師。
禦史何郯聖從,蜀人,因谒告歸,上遣伺察之。
聖從将至,潞公亦為之動。
張俞少愚者謂公曰:“聖從之來無足念。
”少愚因迎見于漢州。
同郡會有營妓善舞,聖從喜之,問其姓,妓曰:“楊。
”聖從曰:“所謂楊台柳者。
”少愚即取妓之項上帕羅題詩曰:“蜀國佳人号細腰,東台禦史惜妖娆。
從今喚作楊台柳,舞盡春風萬萬條。
”命其妓作《柳枝詞》歌之,聖從為之沾醉。
後數日,聖從至成都,頗嚴重。
一日,潞公大作樂以燕聖從,迎其妓雜府妓中,歌少愚之詩以酌聖從,聖從每為之醉。
聖從還朝,潞公之謗乃息。
事與陶谷使江南《郵亭詞》相類雲。
張少愚者,奇士,潞公固重其人也。
韓魏公留守北京,李稷以國子博士為漕,頗慢公。
公不為較,待之甚禮。
俄潞公代魏公為留守,未至,揚言雲:“李稷之父絢,我門下士也。
聞稷敢慢魏公,必以父死失教至此。
吾視稷猶子也,果不悛,将庭訓之。
”公至北京,李稷谒見,坐客次,久之,公着道服出,語之曰:“而父吾客也,隻八拜。
”稷不獲已,如數拜之。
稷後移陝漕,方五路興兵取靈武,稷随軍,威勢益盛。
一日早作,入延軍營,軍士鳴鼓聲喏,帥種谔卧帳中未興。
谔怪之,出,對稷呼鼓角将問曰:“軍有幾帥?”曰:“太尉耳。
”曰:“帥未升帳,辄為轉運糧草官鳴鼓聲喏,何也?借汝之頭以代運使者。
”叱出斬之。
稷倉皇引去,怖甚,不能上馬,自此不敢入谔軍。
後朝廷遣給事中徐禧同延安帥沈括、副帥種谔領兵築永樂城,谔議不合,括以聞朝廷,留谔守延安,括專永樂之役。
未至,夏人傾國圍永樂城已急,監軍李舜舉衣襟作奏曰:“臣無所恨,願朝廷勿輕此賊。
”李稷亦作奏,但雲:“臣千苦萬苦也。
”神宗得奏,皆為之動。
城破,既徐禧不知所在,或雲降番。
張芸叟言:“有自西夏歸見之者。
”舜舉自經死。
或雲李稷以酷虐,乘亂為官軍所殺。
嗚呼!稷不得其死,宜哉! 文潞公判北京,有汪輔之者新除運判,為人褊急。
初入谒,潞公方坐廳事,閱谒,置按上不問,入宅,久之乃出,輔之已不堪。
既見,公禮之甚簡,謂曰:“家人須令沐發,忘見,運判勿訝。
”輔之沮甚。
舊例:監司至之三日,府必作會,公故罷之。
輔之移文定日檢按府庫,通判以次白公,公不答。
是日公家宴,内外事并不許通。
輔之坐都廳,吏白侍中家宴,匙鑰不可請。
輔之怒,破架閣,庫钅巢亦無從檢按也。
密劾潞公不治,神宗批輔之所上奏付潞公,有雲“侍中舊德,故煩卧護北門,細務不必勞心。
輔之小臣,敢爾無禮,将别有處置”之語,潞公得之不言。
一日,會監司曰:“老謬無狀,幸諸君寬之。
”監司皆愧謝,因出禦批以示輔之。
輔之皇恐逃歸,托按郡以出。
未幾,輔之罷。
嗚呼!神宗眷遇大臣,沮抑小人如此,可謂聖矣! 元豐間,文潞公以太尉留守西京,未交印,先就第廟坐見監司、府官。
唐介參政之子義問為轉運判官,退謂其客尹煥曰:“先君為台官,嘗言潞公,今豈挾以為恨耶?某當避之。
”煥曰:“潞公所為必有理,姑聽之。
”明日,公交府事,以次見監司、府官如常儀。
或以問公,公曰:“吾未視府事,三公見庶僚也。
既交印,河南知府見監司矣。
”義問聞之,複謂煥曰:“微君殆有失于潞公也。
”一日,潞公謂義問曰:“仁宗朝先參政為台谏,以言某谪官,某亦罷相判許州。
未幾,某複召還相位。
某上言唐某所言正中臣罪,召臣未召唐某,臣不敢行。
仁宗用某言起參政通判潭州,尋至大用,與某同執政,相知為深。
”義問聞潞公之言至感泣,自此出入潞公門下。
後潞公為平章重事,薦義問以集賢殿修撰,帥荊南。
嗚呼!潞公之德度絕人蓋如此。
洛城之南東午橋,距長夏門五裡,蔡君谟為記,蓋自唐已來為遊觀之地。
裴晉
公年未四十,成都風俗喜行樂,公多燕集,有飛語至京師。
禦史何郯聖從,蜀人,因谒告歸,上遣伺察之。
聖從将至,潞公亦為之動。
張俞少愚者謂公曰:“聖從之來無足念。
”少愚因迎見于漢州。
同郡會有營妓善舞,聖從喜之,問其姓,妓曰:“楊。
”聖從曰:“所謂楊台柳者。
”少愚即取妓之項上帕羅題詩曰:“蜀國佳人号細腰,東台禦史惜妖娆。
從今喚作楊台柳,舞盡春風萬萬條。
”命其妓作《柳枝詞》歌之,聖從為之沾醉。
後數日,聖從至成都,頗嚴重。
一日,潞公大作樂以燕聖從,迎其妓雜府妓中,歌少愚之詩以酌聖從,聖從每為之醉。
聖從還朝,潞公之謗乃息。
事與陶谷使江南《郵亭詞》相類雲。
張少愚者,奇士,潞公固重其人也。
韓魏公留守北京,李稷以國子博士為漕,頗慢公。
公不為較,待之甚禮。
俄潞公代魏公為留守,未至,揚言雲:“李稷之父絢,我門下士也。
聞稷敢慢魏公,必以父死失教至此。
吾視稷猶子也,果不悛,将庭訓之。
”公至北京,李稷谒見,坐客次,久之,公着道服出,語之曰:“而父吾客也,隻八拜。
”稷不獲已,如數拜之。
稷後移陝漕,方五路興兵取靈武,稷随軍,威勢益盛。
一日早作,入延軍營,軍士鳴鼓聲喏,帥種谔卧帳中未興。
谔怪之,出,對稷呼鼓角将問曰:“軍有幾帥?”曰:“太尉耳。
”曰:“帥未升帳,辄為轉運糧草官鳴鼓聲喏,何也?借汝之頭以代運使者。
”叱出斬之。
稷倉皇引去,怖甚,不能上馬,自此不敢入谔軍。
後朝廷遣給事中徐禧同延安帥沈括、副帥種谔領兵築永樂城,谔議不合,括以聞朝廷,留谔守延安,括專永樂之役。
未至,夏人傾國圍永樂城已急,監軍李舜舉衣襟作奏曰:“臣無所恨,願朝廷勿輕此賊。
”李稷亦作奏,但雲:“臣千苦萬苦也。
”神宗得奏,皆為之動。
城破,既徐禧不知所在,或雲降番。
張芸叟言:“有自西夏歸見之者。
”舜舉自經死。
或雲李稷以酷虐,乘亂為官軍所殺。
嗚呼!稷不得其死,宜哉! 文潞公判北京,有汪輔之者新除運判,為人褊急。
初入谒,潞公方坐廳事,閱谒,置按上不問,入宅,久之乃出,輔之已不堪。
既見,公禮之甚簡,謂曰:“家人須令沐發,忘見,運判勿訝。
”輔之沮甚。
舊例:監司至之三日,府必作會,公故罷之。
輔之移文定日檢按府庫,通判以次白公,公不答。
是日公家宴,内外事并不許通。
輔之坐都廳,吏白侍中家宴,匙鑰不可請。
輔之怒,破架閣,庫钅巢亦無從檢按也。
密劾潞公不治,神宗批輔之所上奏付潞公,有雲“侍中舊德,故煩卧護北門,細務不必勞心。
輔之小臣,敢爾無禮,将别有處置”之語,潞公得之不言。
一日,會監司曰:“老謬無狀,幸諸君寬之。
”監司皆愧謝,因出禦批以示輔之。
輔之皇恐逃歸,托按郡以出。
未幾,輔之罷。
嗚呼!神宗眷遇大臣,沮抑小人如此,可謂聖矣! 元豐間,文潞公以太尉留守西京,未交印,先就第廟坐見監司、府官。
唐介參政之子義問為轉運判官,退謂其客尹煥曰:“先君為台官,嘗言潞公,今豈挾以為恨耶?某當避之。
”煥曰:“潞公所為必有理,姑聽之。
”明日,公交府事,以次見監司、府官如常儀。
或以問公,公曰:“吾未視府事,三公見庶僚也。
既交印,河南知府見監司矣。
”義問聞之,複謂煥曰:“微君殆有失于潞公也。
”一日,潞公謂義問曰:“仁宗朝先參政為台谏,以言某谪官,某亦罷相判許州。
未幾,某複召還相位。
某上言唐某所言正中臣罪,召臣未召唐某,臣不敢行。
仁宗用某言起參政通判潭州,尋至大用,與某同執政,相知為深。
”義問聞潞公之言至感泣,自此出入潞公門下。
後潞公為平章重事,薦義問以集賢殿修撰,帥荊南。
嗚呼!潞公之德度絕人蓋如此。
洛城之南東午橋,距長夏門五裡,蔡君谟為記,蓋自唐已來為遊觀之地。
裴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