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七 粵紀(續)

關燈


     是時大兵雲集,鎮靜為難;益以逃降之衆、逃竄之兵掠入口資糧,無所不至,滇民水深火熱。

    定國猶在永昌,三路議信郡王駐鎮省城,以多羅貝勒尚善領中路兵馬,計定師期。

    三桂于初八日移營羅次縣。

    十二月初二日,譚宏等悉衆再犯;三桂設備嚴□□□□□自相猜忌,宏、詣殺譚文降大清;封譚宏為慕義侯、譚詣為向化侯。

    又聞馮雙禮、狄三品等與白文選下自烏撒,追散之。

    将軍王安等持白文選金印、金章過金沙江,逃往四川建昌衛。

    十五日,三桂發檄招撫,密授狄三品方略,并谕川南諸鎮将歸誠。

    二月初五日,三桂自羅次出師,征南将軍多羅貝勒同于一日自雲南出師。

    初九日,三桂出鎮南州,征南将軍合兵殺明總兵王國勳于普湖,又追敗白文選等于玉龍關之西,獲鞏昌王金印。

    追至滄瀾江,潰兵燒毀鐵索橋;大兵紮筏過江,馬玉同楊筠白上流覓渡,一葉扁舟,幾罹不測。

    十五日,李定國自永昌奉永曆并宮眷大營奔騰越州。

    三桂紮筏渡江,江不甚寬,水勢甚惡。

    其地每自清明至霜降,有青草瘴;凡往來,雖士人亦惡之。

    過江二十裡,有磨盤山;所入之路,坎陡箐深,屈曲僅容單馬。

    定國度大兵累勝窮追,必不戒;設栅數重其間:窦名望初伏、高文貴二伏、王玺三伏,每伏兵二千,約俟大兵至山巅,号炮起,首尾橫突截攻,必無一騎返。

    我軍筏渡瀾滄江、潞江逐北數百裡,無一夫守拒;謂定國竄遠,隊伍散亂,上山已萬有□人。

    而降官盧桂生來洩其計,則前驅已入二伏;諸帥急退,傳令舍騎而步,以炮發其伏。

    伏兵死林箐中者三之一,伏起而鏖鬥死者三之一。

    定國坐山巅聞信炮失序,驚駭;忽飛炮落其前,擊土滿面,乃奔窦名望、王玺皆戰死。

    窮追至騰越州西百二十裡,為雲南迤西盡界,即三宣六慰、緬甸。

    三十日,振旅班師。

    閏三月十一日,三桂抵姚安府,永曆東閣大學士張佐辰、戶部尚書孫順、侍郎萬年策、都察院錢邦芑、少卿劉泌、兵科胡顯等一百五十九人先後降。

    德安侯狄三品等受三桂密指,以慶陽王馮雙禮并勘定大将軍金印及金冊赴軍前。

    二十三日,三桂等旋師昆明,景東土知府陶鬥、蒙化土知府左星海、發江土知府木懿等暨各土州縣降。

    延長伯朱養恩、總兵龍海陽、吳宗秀自四川嘉定走雪山至雲南,鞏昌王部下将軍王安等自川建昌衛至雲南,繳白文選蕩平大将軍金印。

    心膂藩臣金章、将軍郝承裔、廣平伯陳建殺鹹甯侯高承恩自雅州至雲南,甯國侯王友進、總兵杜子香、陳希賢等、烏撒土知府安重金、東川土知府祿萬兆、烏蒙土知府祿世孝、鎮雄土知府隴宏勳等俱自川來降。

    四月二十四日,三桂以馮雙禮請旨,待以不死,解京安置;續封狄三品為杼城侯,餘各差等授級。

    其為李定國率引出邊者,亦先後歸降;如大學士扶綱、兵部侍郎尹三品、翰林劉{氵茞}、貴州布政宋企鋘等、淮國公馬寶、叙國公馬維興、武靖侯王國玺、懷仁侯吳子金、宜川伯高啟隆、公安伯李如碧、陽武伯廖魚、都督王朝欽。

    總兵單泰征繳故漢陽王馬進忠敕印,将軍楊武繳永曆母皇太後金寶一顆。

    維時滇民離散,鬥米三兩;發帑金十五萬兩赈給。

     其邊外情形,緬甸留永曆與宮眷及黔國公沐天波等于境内,布兵衆拒晉王李定國、白文選于境外。

    定國無永曆可恃,無根本可憑;暫駐遐荒,用永曆敕印,将各土司概加勳爵,令其内應。

    元江土知府那嵩受總督銜,為定國密傳敕印;各土司有聽命者、有兩可觀望者、有不從而自出首于大清帥者。

    維時三桂奉旨駐鎮雲南,又總統滿、漢大兵。

    明延長伯朱養恩、将軍高應鳳、總兵許名臣、土司總兵龍贊陽等前皆歸降,至是複與元江合,許内應定國。

    九月二十一日,三桂自雲南出師至石屏州,土司總兵龍榮率贅婿黔國公之子沐忠顯赴軍前。

    那嵩等負固元江,十月初六日三桂率滿、漢兵圍其城;十一月初六日破元江,那嵩合室自焚。

    十二月初六日,信郡王遵旨赴京。

    二十三日,三桂還軍雲南。

     十七年(庚子),永曆在緬甸;朝廷度外置之,議撤兵節饷。

    而三桂擅□權,必欲俘獲永曆為功;遂有“渠魁不翦,三患二難”之疏。

    乃命内大臣愛星阿為定西将軍,赴滇會剿;頒敕印于各土司,并購緬擒獻。

    十八年九月,滿、漢土司及降卒七萬五千并炊伋餘丁共十萬,由大理、騰越出邊。

    三桂、愛星阿将五萬人出南甸、隴川、猛卯;分二萬餘出姚關,總兵馬甯、王輔臣、馬寶将之。

    十一月,會師木邦。

    聞白文選方扼錫箔江,遣前鋒疾馳三百餘裡及江濱,白文選毀橋走茶山;令馬甯等分道追文選,俾不得窺木邦後路。

    而大軍筏渡趨緬,以降人為鄉導。

    十二月,抵蘭鸠江,緬人遂執永曆及其母太後等并從官家口獻軍前。

    文選為馬甯等追及,亦以兵萬餘、象馬數千降;留提督張勇以萬人守普洱,備定國。

     未幾,定國死于景線,雲南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