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六 粵紀(續)
關燈
小
中
大
新、龔銘,武則靳統武、高文貴。
終日升官加賞,兵馬不滿三萬人,無固志;可唾手取也’。
可望大悅。
虎複上封伯印繳還。
可望,曰:‘在彼處不受,恐生疑忌;故僞受之。
臣受國主厚恩,豈敢背貳哉!白文選受國公之職,已為彼所用矣’。
因請屏退左右,取上所賜簪示可望曰:‘臣臨行時,皇上賜此簪,命臣刺國主以報功,許封臣“二字”王;臣不敢不以上聞’。
可望信以為然,憤怒愈甚,而犯阙之意于是決矣。
僞翰林方于宣者谄事可望,正在可望宮中;獻計曰:‘臣有二策;但用其一,不煩一兵而皇上自斃。
定國、文秀二人之首,自然緻矣’!可望問何策?于宣請屏人密言;左右遠窺,但見于宣叩頭跪奏,可望點頭應之,竟不知所獻何策也。
于宣出,得意之極;謂家人曰:‘今年入滇功成後,國主登九五,我為首相,已親許我矣’。
此時可望欲發兵,以糧草不足,稍緩其期。
适上又差白文選來議和,可望拘留之;即差通政司朱運久來議。
運久大轎黃蓋,徑至朝門,無人臣禮;名為講和,實暗與可望心腹文武相約,俾為内應。
此時上以扶綱為東閣大學士、張佐辰為吏部尚書、龔彜為戶部左侍郎、孫順為兵部右侍郎、冷孟銋為刑部左侍郎、王應龍為工部尚書、尹三聘為通政司、楊左為詹事府詹事、張重任為大理寺寺丞、汪蛟為文選司郎中之職。
其中惟龔彜奏言在雲南受可望十年厚恩,辭不受;舉朝大嘩,诘龔彜雲:‘爾在本朝中戊辰進士,屢任顯官至于司道。
可望入滇,爾首迎降,即得高位;家世受明朝三百年之恩忍忘,而十年之恩獨不忍忘也’?龔彜恬不為恥。
時适雷躍龍來朝,即命入閣辦事。
蓋躍龍在昔威宗時,曾為吏部左侍郎,仕可望為宰相;至是,仍入閣,人頗笑之。
馬吉翔既為靳統武所拘禁,日夜谄媚,統武悅之。
時定國最信金維新、龔銘二人,嘗至統武宅議事;吉翔一見,曲意逢迎,金維新、龔銘遂信吉翔為佳士。
加之統武又極稱譽,兼為吉翔頌冤;吉翔乃言‘前事皆他人所為,嫁禍于我。
但得一見晉王,訴明心事,死不恨矣’!金、龔兩人信之,歸言于定國,稱吉翔之才,兼辨其枉。
定國猶不以為然,乃召吉翔見。
吉翔一見定國,先叩首,稱頌定國千古無兩;‘從此以後,青史流芳。
吉翔今日得際此時望見顔色,死且不朽。
其他是非冤苦,俱不足辨’。
定國于是大悅,與吉翔握手談心,惟恨相見之晚。
而吉翔得侍左右數日,其谄谀之工無所不至;凡左右、内外,衆口同聲交谀吉翔。
定國本目不識丁,粗戆直率;竟為吉翔所弄,堕其術中。
一日,吉翔謂金維新、龔銘曰:‘晉王功高,皆兩公為之提挈。
今晉王既進封,兩公亦當不次封賞,安得仍舊職乎!若吉翎得在皇上左右,定當為兩公言之’。
金、龔兩人大悅,于是見定國曰:‘吉翔原是朝廷舊人,當仍薦補朝廷要職。
彼實歸誠殿下,凡事必與我輩相照應也’。
定國然其言,即命金維新草疏薦吉翔入閣辦事;上不得已,從之。
吉翔入,内既挾定國之權以要上、又假上之寵以動晉王,而内外大權,不一月盡歸吉翔;不但諸臣屏聽,即上亦坐視,無可奈何矣。
丁酉春,方于宣啟可望曰:‘今皇上在滇,定國輔之,人心漸屬于彼;臣意請國主早正大統,封拜文武世爵,則人心自定矣’。
可望遂日夜謀犯阙,調練兵馬。
時錢邦芑為可望拘于大興寺,心私憂之;可望兵部尚書程源與都察院鄭逢元過邦芑寓,亦深以為慮。
邦芑知其心事,與之計曰:‘今馬寶、馬進忠、馬維興等三人雖隸可望麾下,皆朝廷舊勳臣,受國恩頗重;彼曾與我言及此事,彼自憤恨,欲圖報朝廷而無路也。
至于可望标下,惟白文選有心朝廷;我曾與之私誓,決不相負。
可望率兵入滇,必用此數人為将;倘得從中用計,圖可望如反掌耳。
今被幽禁在此,煩二公可為緻意之’!程源即商之文選,文選曰:‘我矢心不負朝廷,隻恐力難濟事’。
源曰:‘馬寶兄弟,有心人也’。
文選然之。
源又與逢元私見馬寶,相約既定。
至八月初一日,可望誓師發兵,以白文選為大總統、以馬寶為先鋒,合兵十四萬入滇。
十八日,兵渡盤江;滇中震動,王尚禮私約龔彜、張重任等為内應。
先是,七月間,王自奇在楚雄,醉後誤殺定國營将:懼定國襲之,遂引其衆渡瀾滄江,據永昌府,去雲南二千餘裡。
故可望入滇不相聞,遂不相應。
九月初,李定國、劉文秀聞可望率十餘萬衆至交水,列三十六營,去曲靖止三十裡;相顧失色。
文秀曰:‘城中有王尚禮諸人為内應,遲二十日,王自奇必知消息,必引兵從永昌而下;雲南腹背受敵,不戰自潰矣。
莫若乘此時走交趾,猶可自全’。
定國曰:‘交趾兵亦不少,我輩不過二、三萬人,且有家口,安能往!不若由沅江、景東取土司以安身為上’。
躊躇兩日,終不能決。
初四日,白文選率所部兵連夜拔營逃至曲靖,單馬引數騎定雲南。
初六日進城,竟入朝,上細言兵事;定國、文秀聞之,大為驚駭,随至朝中相見。
文選曰:‘此時宜速出兵交戰。
馬寶、馬維興及諸要□諸将已俱有約,稍遲則事機必露,斷不可為矣’!定國尚疑文選為反間,猶豫未決;文選曰:‘若再遲,則我輩死無地矣!有一字{言任}皇上、負國家,當死萬箭之下!我當先赴陣前,汝等整兵速進’!言畢,即上馬馳去;文秀遂率祁三升及賀九儀、胡一清、趙印選、吳子金、李本高等禦之。
十五日至交水,相去十裡,列三營。
初,可望見文選率所部逃去,恐人心多不服,意欲退兵;召諸将議之,諸将未敢應。
馬寶自思若退回貴州,則我輩之謀必洩,豈能自存乎;因挺身言曰:‘文選所部不及萬人,今我輩之衆十倍于彼;若以文選一人為進退,我輩豈皆非人乎’!張勝亦曰:‘隻某一人,亦能擒定國以獻;文選何足為重輕’!可望大悅曰:‘諸将能如是,吾複何憂’!至十八日,可望見定國對列三營,知雲南兵馬盡出,城内空虛;乃召張勝曰:‘爾可率領武大定、馬寶選鐵騎七千,連夜走小路至雲南城下,暗襲之。
城中有王尚禮、龔彜等為内應,爾一入城,則定國、文秀等知家口已失,不戰而走矣’。
張勝領命整點馬騎,與馬寶約
終日升官加賞,兵馬不滿三萬人,無固志;可唾手取也’。
可望大悅。
虎複上封伯印繳還。
可望,曰:‘在彼處不受,恐生疑忌;故僞受之。
臣受國主厚恩,豈敢背貳哉!白文選受國公之職,已為彼所用矣’。
因請屏退左右,取上所賜簪示可望曰:‘臣臨行時,皇上賜此簪,命臣刺國主以報功,許封臣“二字”王;臣不敢不以上聞’。
可望信以為然,憤怒愈甚,而犯阙之意于是決矣。
僞翰林方于宣者谄事可望,正在可望宮中;獻計曰:‘臣有二策;但用其一,不煩一兵而皇上自斃。
定國、文秀二人之首,自然緻矣’!可望問何策?于宣請屏人密言;左右遠窺,但見于宣叩頭跪奏,可望點頭應之,竟不知所獻何策也。
于宣出,得意之極;謂家人曰:‘今年入滇功成後,國主登九五,我為首相,已親許我矣’。
此時可望欲發兵,以糧草不足,稍緩其期。
适上又差白文選來議和,可望拘留之;即差通政司朱運久來議。
運久大轎黃蓋,徑至朝門,無人臣禮;名為講和,實暗與可望心腹文武相約,俾為内應。
此時上以扶綱為東閣大學士、張佐辰為吏部尚書、龔彜為戶部左侍郎、孫順為兵部右侍郎、冷孟銋為刑部左侍郎、王應龍為工部尚書、尹三聘為通政司、楊左為詹事府詹事、張重任為大理寺寺丞、汪蛟為文選司郎中之職。
其中惟龔彜奏言在雲南受可望十年厚恩,辭不受;舉朝大嘩,诘龔彜雲:‘爾在本朝中戊辰進士,屢任顯官至于司道。
可望入滇,爾首迎降,即得高位;家世受明朝三百年之恩忍忘,而十年之恩獨不忍忘也’?龔彜恬不為恥。
時适雷躍龍來朝,即命入閣辦事。
蓋躍龍在昔威宗時,曾為吏部左侍郎,仕可望為宰相;至是,仍入閣,人頗笑之。
馬吉翔既為靳統武所拘禁,日夜谄媚,統武悅之。
時定國最信金維新、龔銘二人,嘗至統武宅議事;吉翔一見,曲意逢迎,金維新、龔銘遂信吉翔為佳士。
加之統武又極稱譽,兼為吉翔頌冤;吉翔乃言‘前事皆他人所為,嫁禍于我。
但得一見晉王,訴明心事,死不恨矣’!金、龔兩人信之,歸言于定國,稱吉翔之才,兼辨其枉。
定國猶不以為然,乃召吉翔見。
吉翔一見定國,先叩首,稱頌定國千古無兩;‘從此以後,青史流芳。
吉翔今日得際此時望見顔色,死且不朽。
其他是非冤苦,俱不足辨’。
定國于是大悅,與吉翔握手談心,惟恨相見之晚。
而吉翔得侍左右數日,其谄谀之工無所不至;凡左右、内外,衆口同聲交谀吉翔。
定國本目不識丁,粗戆直率;竟為吉翔所弄,堕其術中。
一日,吉翔謂金維新、龔銘曰:‘晉王功高,皆兩公為之提挈。
今晉王既進封,兩公亦當不次封賞,安得仍舊職乎!若吉翎得在皇上左右,定當為兩公言之’。
金、龔兩人大悅,于是見定國曰:‘吉翔原是朝廷舊人,當仍薦補朝廷要職。
彼實歸誠殿下,凡事必與我輩相照應也’。
定國然其言,即命金維新草疏薦吉翔入閣辦事;上不得已,從之。
吉翔入,内既挾定國之權以要上、又假上之寵以動晉王,而内外大權,不一月盡歸吉翔;不但諸臣屏聽,即上亦坐視,無可奈何矣。
丁酉春,方于宣啟可望曰:‘今皇上在滇,定國輔之,人心漸屬于彼;臣意請國主早正大統,封拜文武世爵,則人心自定矣’。
可望遂日夜謀犯阙,調練兵馬。
時錢邦芑為可望拘于大興寺,心私憂之;可望兵部尚書程源與都察院鄭逢元過邦芑寓,亦深以為慮。
邦芑知其心事,與之計曰:‘今馬寶、馬進忠、馬維興等三人雖隸可望麾下,皆朝廷舊勳臣,受國恩頗重;彼曾與我言及此事,彼自憤恨,欲圖報朝廷而無路也。
至于可望标下,惟白文選有心朝廷;我曾與之私誓,決不相負。
可望率兵入滇,必用此數人為将;倘得從中用計,圖可望如反掌耳。
今被幽禁在此,煩二公可為緻意之’!程源即商之文選,文選曰:‘我矢心不負朝廷,隻恐力難濟事’。
源曰:‘馬寶兄弟,有心人也’。
文選然之。
源又與逢元私見馬寶,相約既定。
至八月初一日,可望誓師發兵,以白文選為大總統、以馬寶為先鋒,合兵十四萬入滇。
十八日,兵渡盤江;滇中震動,王尚禮私約龔彜、張重任等為内應。
先是,七月間,王自奇在楚雄,醉後誤殺定國營将:懼定國襲之,遂引其衆渡瀾滄江,據永昌府,去雲南二千餘裡。
故可望入滇不相聞,遂不相應。
九月初,李定國、劉文秀聞可望率十餘萬衆至交水,列三十六營,去曲靖止三十裡;相顧失色。
文秀曰:‘城中有王尚禮諸人為内應,遲二十日,王自奇必知消息,必引兵從永昌而下;雲南腹背受敵,不戰自潰矣。
莫若乘此時走交趾,猶可自全’。
定國曰:‘交趾兵亦不少,我輩不過二、三萬人,且有家口,安能往!不若由沅江、景東取土司以安身為上’。
躊躇兩日,終不能決。
初四日,白文選率所部兵連夜拔營逃至曲靖,單馬引數騎定雲南。
初六日進城,竟入朝,上細言兵事;定國、文秀聞之,大為驚駭,随至朝中相見。
文選曰:‘此時宜速出兵交戰。
馬寶、馬維興及諸要□諸将已俱有約,稍遲則事機必露,斷不可為矣’!定國尚疑文選為反間,猶豫未決;文選曰:‘若再遲,則我輩死無地矣!有一字{言任}皇上、負國家,當死萬箭之下!我當先赴陣前,汝等整兵速進’!言畢,即上馬馳去;文秀遂率祁三升及賀九儀、胡一清、趙印選、吳子金、李本高等禦之。
十五日至交水,相去十裡,列三營。
初,可望見文選率所部逃去,恐人心多不服,意欲退兵;召諸将議之,諸将未敢應。
馬寶自思若退回貴州,則我輩之謀必洩,豈能自存乎;因挺身言曰:‘文選所部不及萬人,今我輩之衆十倍于彼;若以文選一人為進退,我輩豈皆非人乎’!張勝亦曰:‘隻某一人,亦能擒定國以獻;文選何足為重輕’!可望大悅曰:‘諸将能如是,吾複何憂’!至十八日,可望見定國對列三營,知雲南兵馬盡出,城内空虛;乃召張勝曰:‘爾可率領武大定、馬寶選鐵騎七千,連夜走小路至雲南城下,暗襲之。
城中有王尚禮、龔彜等為内應,爾一入城,則定國、文秀等知家口已失,不戰而走矣’。
張勝領命整點馬騎,與馬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