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六 粵紀(續)
關燈
小
中
大
安龍紀事
壬辰二月初六日,上自廣西南甯移跸貴州安龍府(本安籠所)。
時雲、貴皆為孫可望所據;初陽尊朝廷,要封“秦王”,朝廷内外臣子稍忤其意,則擊斬随之,以故□皆脅署僞職。
及大清兵陷廣西,可望随改安籠所為安龍府,迎上居之;宮室禮儀,一切草簡。
時廷臣扈随者,文武止五十餘人。
中有馬吉翔者,本北京市棍也;性便黠,頗識字。
初投身内監門下充長班,複為書辦;逢迎内監,得其歡心,故内監皆托以心腹。
及高起潛入典兵,吉翔竄入錦衣衛籍,冒授都司。
居起潛門下,荼毒軍民,無所不至;後又賄升廣東都司。
及乙酉隆武即位福建,吉翔解粵饷赴行在,自陳原系錦衣世職;遂冒升錦衣衛指揮。
後奉使楚中,谀諸将;凡報軍功,必竄入其名。
屢冒邊功,漸次升至總兵。
及永曆即位,又營求宮禁勳戚,得封文安侯。
吉翔曆事既久,專意結媚宮豎;凡上舉一動,無不預知,巧為迎合。
于是上及太後皆深信之,以為忠勤;遂命掌戎政事。
及至安龍,見國事日非,遂與管勇衛營内監龐天壽謀逼上禅位秦王,以圖富貴;獨慮内閣吳貞毓及朝中大臣不相附順,陰嗾其黨冷孟銋、吳象铉、方祥亨交章參毓。
先是,濑湍移跸時,貞毓欲上暫留,以系中外人民之望,遂與壽、翔忤;至是,兩逆交煽,急謀去貞毓。
而孟銋等參疏屢上,上素知貞毓忠貞,俱寝不行。
壽、翔、〔謂〕銋等曰:‘貞毓入閣視事,則我不得參預機密。
公等參貞毓,徒費紙筆。
今秦王權傾内外,我具一啟托張提塘封去求秦王令,谕以内外事委戎政、勇衛兩衙門總理,則大權歸我兩人;我兩人作秦王心腹、公等作羽翼,然後徐謀尊上為太上皇,讓位于秦王,則我輩富貴無量,貞毓何能為乎’?吉翔遂遣門生郭璘說武選主事胡士瑞雲:‘今上困處安龍,大勢已去。
我輩追随至此,無非為爵位利祿耳。
揣時觀變,當歸秦王。
況馬公甚為倚重,目下欲以中外事屬之;若公能達此意于諸當事共相附和,力勸禅位,何愁不富貴。
不然,我輩俱不知死所矣’!士瑞即厲聲叱璘曰:‘汝喪心病狂,欺蔑朝廷;遂謂我輩亦随波逐流乎’?璘慚而退。
吉翔複遣璘持白绫一幅,求武選司郎中古其品畫“堯舜禅受圖”,欲以進秦王;其品憤怒,不畫。
吉翔陰報秦王,秦王遂将其品鎖去,立斃之杖下。
六月,秦王有劄谕天壽、吉翔雲:‘凡朝廷内外機務,惟執事力為仔肩。
若有不法臣工,一聽戎政、勇衛兩衙門參處,以息紛嚣’。
劄到,中外惶懼;獨吏科給事中徐極、兵部武選司員外林青陽、主事胡士瑞、職方司主事張镌、工部營繕司員外蔡縯等相謂曰:‘天壽、吉翔曩在楚、粵怙寵弄權,以緻楚、粵不戒,銮輿播遷。
今不悔禍,且包藏禍心,稱臣于可望。
一人孤立,百爾寒心。
我輩若畏縮不言,不幾負國恩、羞鹓列乎’?由是,各疏參二逆罪狀;章三上,上始知兩人欺君賣國,并發其在安龍時曾偷用禦筆,私封龍府土官趙維宗為龍英伯。
上怒,即召集廷臣,欲治壽、翔罪;壽、翔懼,急入内廷求救太後,得免。
兩人奸既露,怨愈甚;欲謀殺極等。
于是專意谄附可望;凡可望欲為者,二人辄先意為請。
可望愈肆無憚,自設内閣六部科道等官;一切文武,皆署僞銜。
複私鑄八疊僞印,盡易本朝舊印。
而賊臣方于宣谄可望尤甚,為之定儀制。
立太廟,享太祖高皇帝主于中、張獻忠主于左,而右則可望祖父主也。
拟改國号曰“後明”,日夜謀禅位。
上僅守府,勢甚岌岌;私與内監張福祿、全為國曰:‘可望待朕,無複有人臣禮;奸臣馬吉翔、龐天壽為之耳目,朕寝食不安。
近聞西藩李定國親領大師直搗楚、粵,俘叛逆陳邦傅父子;報國精忠久播中外,軍聲丕振。
将來出朕于險,必此人也。
且定國與可望久有隙,朕欲密撰一敕,差官齎馳行營,召定國來護衛;汝等能為朕密圖此事否’?福祿等即奏曰:‘前給事徐極、都司林青陽、胡士瑞、張镌、蔡縯于秦王發劄寵任天壽、吉翔時,曾抗疏交參,忠憤勃發;實陛下一德一心之臣也。
臣将聖意與他密商,自能得當以報’。
上允之。
福祿與為國詣張镌、蔡縯私寓,适極與青陽、士瑞俱至,福祿等密傳意;諸臣叩首雲:‘此事關系國家安危,首輔吳公老成持重,當密商之’!五人即詣貞毓寓言其事;貞毓曰:‘今日朝廷式微至此,正我輩緻命之秋也。
奈權奸刻刻窺伺,恐機事不密;諸公中誰能充此使者’?林青陽即應曰:‘某願往’。
貞毓曰:‘固知非公不可;但奸人疑阻,須借告假而行可也’。
青陽乃即日請假歸葬。
貞毓屬祠祭司員外蔣幹昌密拟敕,屬職方司主事朱東旦繕寫、福祿等密持入用寶;青陽即日陛辭。
時可望沿途有塘撥盤诘,陰藏密敕,從間道馳出。
此六年十一月事也。
癸巳六月,上以青陽去久不回,欲差官往催;貞毓即以翰林院孔目周官對。
武安伯鄭允元雲:‘此番比前更要慎重。
今日吉翔在左右,日夜窺探,凡事必報可望;必須先将馬吉翔差出,使他不得窺探,事乃可濟。
若吉翔在内,則奸黨蒲纓、宋德亮、郭璘、蔣禦曦等往來奔走,陰伺舉動,深為不便’。
時因節屆霜降,上以興陵越在廣西,例用勳臣一員代祭;遂使吉翔往粵行禮。
去後,即命蔣幹昌撰敕,複遣周官賷往;官涕泣受命而行。
時吉翔奉差在粵,探知青陽賷有密敕至李定國營,私差汪錫玄至營探聽。
未幾,而劉議新途遇吉翔,不知吉翔不與謀,向告;吉翔大懼,遂逼令具啟報知秦王西藩接敕之事,又囑其弟雄飛盡出家赀陰賂提塘王愛秀,求其應援。
時吉翔黨與布列甚密,日伺探聽。
上孤立自危,以台省員缺敕部考選。
于十二月二十四日臨軒親試,将蔣幹昌、李元開選翰林院簡讨,張镌選刑科給事中,李颀、胡士瑞選浙江福建兩道監察禦史;楊鐘、徐極、蔡縯、趙赓禹、易士佳、任鬥墟、朱東旦等亦以資深俸久,各加秩升職。
自是,天壽、雄飛益相危懼;謂蒲纓、宋德亮、郭璘、蔣禦曦等曰:‘凡我仇敵俱選清華,我輩危矣’!纓等曰:‘時聞周官之行,系衆人密謀;待馬公察訪詳悉,具報秦王,則此輩死無日矣’。
不數日,馬吉翔果具密啟與秦王,報知此事;
時雲、貴皆為孫可望所據;初陽尊朝廷,要封“秦王”,朝廷内外臣子稍忤其意,則擊斬随之,以故□皆脅署僞職。
及大清兵陷廣西,可望随改安籠所為安龍府,迎上居之;宮室禮儀,一切草簡。
時廷臣扈随者,文武止五十餘人。
中有馬吉翔者,本北京市棍也;性便黠,頗識字。
初投身内監門下充長班,複為書辦;逢迎内監,得其歡心,故内監皆托以心腹。
及高起潛入典兵,吉翔竄入錦衣衛籍,冒授都司。
居起潛門下,荼毒軍民,無所不至;後又賄升廣東都司。
及乙酉隆武即位福建,吉翔解粵饷赴行在,自陳原系錦衣世職;遂冒升錦衣衛指揮。
後奉使楚中,谀諸将;凡報軍功,必竄入其名。
屢冒邊功,漸次升至總兵。
及永曆即位,又營求宮禁勳戚,得封文安侯。
吉翔曆事既久,專意結媚宮豎;凡上舉一動,無不預知,巧為迎合。
于是上及太後皆深信之,以為忠勤;遂命掌戎政事。
及至安龍,見國事日非,遂與管勇衛營内監龐天壽謀逼上禅位秦王,以圖富貴;獨慮内閣吳貞毓及朝中大臣不相附順,陰嗾其黨冷孟銋、吳象铉、方祥亨交章參毓。
先是,濑湍移跸時,貞毓欲上暫留,以系中外人民之望,遂與壽、翔忤;至是,兩逆交煽,急謀去貞毓。
而孟銋等參疏屢上,上素知貞毓忠貞,俱寝不行。
壽、翔、〔謂〕銋等曰:‘貞毓入閣視事,則我不得參預機密。
公等參貞毓,徒費紙筆。
今秦王權傾内外,我具一啟托張提塘封去求秦王令,谕以内外事委戎政、勇衛兩衙門總理,則大權歸我兩人;我兩人作秦王心腹、公等作羽翼,然後徐謀尊上為太上皇,讓位于秦王,則我輩富貴無量,貞毓何能為乎’?吉翔遂遣門生郭璘說武選主事胡士瑞雲:‘今上困處安龍,大勢已去。
我輩追随至此,無非為爵位利祿耳。
揣時觀變,當歸秦王。
況馬公甚為倚重,目下欲以中外事屬之;若公能達此意于諸當事共相附和,力勸禅位,何愁不富貴。
不然,我輩俱不知死所矣’!士瑞即厲聲叱璘曰:‘汝喪心病狂,欺蔑朝廷;遂謂我輩亦随波逐流乎’?璘慚而退。
吉翔複遣璘持白绫一幅,求武選司郎中古其品畫“堯舜禅受圖”,欲以進秦王;其品憤怒,不畫。
吉翔陰報秦王,秦王遂将其品鎖去,立斃之杖下。
六月,秦王有劄谕天壽、吉翔雲:‘凡朝廷内外機務,惟執事力為仔肩。
若有不法臣工,一聽戎政、勇衛兩衙門參處,以息紛嚣’。
劄到,中外惶懼;獨吏科給事中徐極、兵部武選司員外林青陽、主事胡士瑞、職方司主事張镌、工部營繕司員外蔡縯等相謂曰:‘天壽、吉翔曩在楚、粵怙寵弄權,以緻楚、粵不戒,銮輿播遷。
今不悔禍,且包藏禍心,稱臣于可望。
一人孤立,百爾寒心。
我輩若畏縮不言,不幾負國恩、羞鹓列乎’?由是,各疏參二逆罪狀;章三上,上始知兩人欺君賣國,并發其在安龍時曾偷用禦筆,私封龍府土官趙維宗為龍英伯。
上怒,即召集廷臣,欲治壽、翔罪;壽、翔懼,急入内廷求救太後,得免。
兩人奸既露,怨愈甚;欲謀殺極等。
于是專意谄附可望;凡可望欲為者,二人辄先意為請。
可望愈肆無憚,自設内閣六部科道等官;一切文武,皆署僞銜。
複私鑄八疊僞印,盡易本朝舊印。
而賊臣方于宣谄可望尤甚,為之定儀制。
立太廟,享太祖高皇帝主于中、張獻忠主于左,而右則可望祖父主也。
拟改國号曰“後明”,日夜謀禅位。
上僅守府,勢甚岌岌;私與内監張福祿、全為國曰:‘可望待朕,無複有人臣禮;奸臣馬吉翔、龐天壽為之耳目,朕寝食不安。
近聞西藩李定國親領大師直搗楚、粵,俘叛逆陳邦傅父子;報國精忠久播中外,軍聲丕振。
将來出朕于險,必此人也。
且定國與可望久有隙,朕欲密撰一敕,差官齎馳行營,召定國來護衛;汝等能為朕密圖此事否’?福祿等即奏曰:‘前給事徐極、都司林青陽、胡士瑞、張镌、蔡縯于秦王發劄寵任天壽、吉翔時,曾抗疏交參,忠憤勃發;實陛下一德一心之臣也。
臣将聖意與他密商,自能得當以報’。
上允之。
福祿與為國詣張镌、蔡縯私寓,适極與青陽、士瑞俱至,福祿等密傳意;諸臣叩首雲:‘此事關系國家安危,首輔吳公老成持重,當密商之’!五人即詣貞毓寓言其事;貞毓曰:‘今日朝廷式微至此,正我輩緻命之秋也。
奈權奸刻刻窺伺,恐機事不密;諸公中誰能充此使者’?林青陽即應曰:‘某願往’。
貞毓曰:‘固知非公不可;但奸人疑阻,須借告假而行可也’。
青陽乃即日請假歸葬。
貞毓屬祠祭司員外蔣幹昌密拟敕,屬職方司主事朱東旦繕寫、福祿等密持入用寶;青陽即日陛辭。
時可望沿途有塘撥盤诘,陰藏密敕,從間道馳出。
此六年十一月事也。
癸巳六月,上以青陽去久不回,欲差官往催;貞毓即以翰林院孔目周官對。
武安伯鄭允元雲:‘此番比前更要慎重。
今日吉翔在左右,日夜窺探,凡事必報可望;必須先将馬吉翔差出,使他不得窺探,事乃可濟。
若吉翔在内,則奸黨蒲纓、宋德亮、郭璘、蔣禦曦等往來奔走,陰伺舉動,深為不便’。
時因節屆霜降,上以興陵越在廣西,例用勳臣一員代祭;遂使吉翔往粵行禮。
去後,即命蔣幹昌撰敕,複遣周官賷往;官涕泣受命而行。
時吉翔奉差在粵,探知青陽賷有密敕至李定國營,私差汪錫玄至營探聽。
未幾,而劉議新途遇吉翔,不知吉翔不與謀,向告;吉翔大懼,遂逼令具啟報知秦王西藩接敕之事,又囑其弟雄飛盡出家赀陰賂提塘王愛秀,求其應援。
時吉翔黨與布列甚密,日伺探聽。
上孤立自危,以台省員缺敕部考選。
于十二月二十四日臨軒親試,将蔣幹昌、李元開選翰林院簡讨,張镌選刑科給事中,李颀、胡士瑞選浙江福建兩道監察禦史;楊鐘、徐極、蔡縯、趙赓禹、易士佳、任鬥墟、朱東旦等亦以資深俸久,各加秩升職。
自是,天壽、雄飛益相危懼;謂蒲纓、宋德亮、郭璘、蔣禦曦等曰:‘凡我仇敵俱選清華,我輩危矣’!纓等曰:‘時聞周官之行,系衆人密謀;待馬公察訪詳悉,具報秦王,則此輩死無日矣’。
不數日,馬吉翔果具密啟與秦王,報知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