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四 粵紀(續)

關燈
頭霜雪寒,不耐绮羅着身兒女熱。

    泣複泣兮縫複縫,夜半長歌起北風。

     孫可望請封王 己醜四月初六日,雲南張獻忠養子孫可望遣龔彜之弟龔鼎、楊可仕等六人詣肇慶,獻南金二十兩、琥珀四塊、馬四匹,移書求封秦王;書曰:‘先秦王蕩平中土,掃除貪官污吏;十年來,未嘗忘忠君愛國心。

    不謂李自成犯順,王步旋移。

    孤守滇南,恪遵先志,合移知照。

    王繩父爵、國繼先秦,乞敕重臣會觀诏土。

    謹書。

    己醜正月十五日,孫可望拜書’。

    以方幅黃紙書之;不奉朔,亦不建朔。

    一時群臣慫恿以秦王封者十之五;獨兵部金堡固诤,以為祖制無有。

    李元胤、袁彭年因龔鼎、楊可仕等自陳邦傅來,亦執不可;阻撓者兩月而未定。

    蓋廣南西甯府與雲南廣南府錯趾,中止間一田州,兩日可達;時邦傅駐南甯,因通可望,可望所遣之人邦傅引進。

    可望遣使行時,有‘不允封号,即提兵殺出南甯’等語,邦傅恐先受兵,懼甚;知行在刻印、刓\印,喙長計短,又為金堡所持,必不能得,乃先假敕封孫可望為秦王。

    可望肅然就臣禮,先五拜叩頭,舞蹈稱臣,受封秦王;後率義兄弟三人并三軍士卒各呼萬歲。

    後又升座,受義兄弟三人及三軍士卒慶賀禮畢。

    正欲撰表奏覆,适龔鼎等齎金堡所議荊郡王敕至,可望毀裂棄地不問、亦不改前封,謝表亦遂止。

    時已十月初矣。

      龔鼎,雲南人,癸未進士;彜之胞弟。

    楊可仕,淮安人;舉人,雲南右布政使。

     孫可望脅封謀禅本末  孫可望,陝西米脂人;一無賴子,流落為賊。

    張獻忠有養子四人,長即可旺、次李定國、次艾能奇、次劉文秀。

    丙戌秋,大清兵入蜀,獻忠箭死;可旺率衆四萬人沖散曾英營,由遵義渡烏江,屯貴州。

    丁亥二月,大清兵至遵義,可旺遂率衆走滇,攻下曲靖、雲南據之。

    始可旺等四人俱冒姓張,至是各複本姓。

    可旺自以名不雅,改名可望,稱平東王;李定國稱安西王,艾能奇稱定北王,劉文秀稱撫南王。

    四人同稱王,議推可旺為主,凡事聽其号令。

     先是,雲南土司沙定洲反,逐黔國公沐天波,據雲南省城;天波走避永昌。

    及可望入滇,沙寇戰不勝,逃回土司;可望遣定國往滅之。

    又命文秀往永昌擒沐天波并兵道楊畏知,天波畏之,俱降。

    雲南十八府悉歸可望,兵勢頗盛。

     丁亥秋,四川巡按錢邦芑率總兵王祥複遵義。

    至戊子春,金川俱複。

    總兵侯天錫見可望強,甚欲招之,乃商之王祥;祥曰:‘可望乃獻忠餘孽,狼子野心,恐不為我用’!邦芑曰:‘聞可望行兵有紀律,不輕殺人,似非獻忠故态,不可逆料’。

    因修書草檄,差推官王顯往招之。

    至滇,可望大喜過望,謂顯曰:‘從來朝廷文官與我輩為雠,絕不相通。

    今遣使通問,何敢自外。

    但我輩稱王已久,求錢巡按具疏封我為王,我當舉全滇歸朝廷矣’。

    邦芑複之曰:‘本朝祖制,無異姓封王者’。

    因具疏,稱可望歸順,請封公爵。

    上敕部議。

    适慶國公陳邦傅駐劄廣西,兵勢甚弱;日張邊情,假要封賞,至厮役皆冒侯伯。

    而高以正、李來亨又率兵入粵,邦傅欲自固,聞可望歸命、私求王爵,朝議未決,邦傅乃遣心腹人胡執恭私鑄“秦王之寶”金印一顆重百兩,僞造敕書封可望為秦王,以為外援;并封李定國、艾能奇、劉文秀為國公,俱僞造敕印。

    執恭,京師遊棍,慣造私印、假劄,屢犯大辟,逃入軍中者;遂主其議。

    己醜秋七月,齎假敕寶入滇見可望,拜舞稱臣,述皇上系眷之意;可望大悅,受封秦王。

    既而可望聞朝議未決,疑其僞;因私诘執恭,執恭語塞,因诳曰:‘此敕印俱系太後與皇上在宮中密商私鑄者,外廷諸臣實不知也’。

    可望雖探知“秦王”之封為僞,然亦但假其名以威衆;定國與文秀卒不受,托言未與朝廷立功,不敢受爵。

    行在知執恭假封事,朝議哄然,知邦傅所為,交章參劾;邦傅隻推不知。

    時執恭子欽華任賓州知州,因執赴行在,衆請誅之;上曰:‘其父作逆,其子何與’!赦之。

    是月,适督師堵胤錫入朝,奏上曰:‘可望盤據滇中,若不封,恐生他變’。

    首輔嚴起恒力持不允;胤錫乃鑄“平遼王”印,密奏上,差都察院右佥都禦史趙昱齎往。

    昱入滇界,先遣報;可望謂已稱“一字”王,今反降“二字”,欲拒昱使不入。

    定國等勸曰:‘天使既來,何可絕之’!乃令入。

    昱知可望不悅,一見叩首稱臣,私歸誠于可望;可望予昱十金,其“平遼王”印受而藏之,仍稱“秦王”。

    朝中知昱辱國,欲處昱;昱不敢回朝。

    滇中臣民皆知“秦王”之封為僞,多有竊議者。

    可望亦以為恥,因遣禦史瞿鳴豐入朝,必欲實求“秦王”之封;請即用原寶,但求上加敕一道。

    而内閣嚴起恒、戶部尚書吳貞毓、兵部侍郎楊鼎和、兵科給事中劉堯珍、吳霖、張載述持議更堅,可望遣私人楊惺先入朝通賄,諸公怒不受。

    可望憤甚,乃遣賀九義帶兵五千至南甯,假稱護駕,刺嚴起恒及吳霖、劉堯珍、張〔載〕述。

    時鼎和已加大學士,奉命督師川、黔;行至昆侖關,九義遂遣将追殺之。

    獨貞毓以差出,得免。

    此辛卯二月事。

    是時,朝廷震動,失上下體。

    嚴起恒既被害,上特簡吳貞毓入閣辦事。

    時可望必欲得“秦王”實封,再遣龔彜、楊畏知入朝。

    畏知,陝西解元,為人抗直;既見上,密奏可望奸詭難測,宜預防之。

    上信之,拜畏知東閣大學士;貞毓等與訂交,同心輔政。

    龔彜乃可望心腹,見畏知與朝臣深交,又得拜相,心私恨之;歸讒于可望曰:‘畏知之得拜相,蓋賣國求榮也’。

    可望怒,乃殺畏知。

    貞毓議曰:‘秦王即欲“一字”王,亦當另議國号;若封秦王,是陳邦傅、胡執恭為天子矣’!于是定可望為征王,差翰林院編修劉{氵茞}往黔冊封。

    {氵茞}至黔,可望怒曰:‘吾久為秦王,安得屢更’?可望禮部尚書任僎曰:‘大丈夫當自王,何必朝廷乎’!可望是其言,遂竟稱“秦王”,不奉朝命。

     時上駕駐廣西南甯府,大清兵破浔州,陳邦傅父子俱投順,大清兵漸逼南甯,駕移濑湍。

    可望命提塘總兵曹延生、胡正國各帶兵三百,緊随左右以備不虞。

    上與群臣議,欲入黔暫避;吳貞毓曰:‘可望跋扈無禮,若一入黔,上下俱為所制,國事危矣’!時馬吉翔已暗通款可望,請上急入黔;私與太監龐天壽曰:‘今日天下大勢已歸秦王,吾輩須早與結納,以為退步。

    今提塘曹延生、胡正國乃秦王心腹,托二人為我輩輸誠,異日庶有照應’。

    天壽曰:‘若此,則吾輩須與兩人結為兄弟,乃可行事’。

    曹延生,大竹人;胡正國,淮安人:兩人雖為可望用,其實乃心王室。

    吉翔、天壽不知兩人心事,請結兄弟之盟;盟畢,吉翔曰:‘秦王功德隆盛,天下欽仰,今日天命在秦。

    天之所命,人不能違;我輩意欲勸皇上禅位秦王,煩兩公為我先達此意’!延生、正國愕然曰:‘此事何可輕易!且吾輩一提塘耳,止可傳報軍情;國家大事,非我輩所敢與’!吉翔、天壽辭去,私具啟以達之知可望。

    可望恐中外人心不服,未敢輕舉,意欲迎駕入黔,挾天子以令諸侯,乃便行事;故姑止不行。

    而延生、正國素與吳貞毓善,暗以此意告之,請上暫止廣西境上,系屬人心、号召遠近,以阻吉翔之謀。

    吉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