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三 粵紀(續)
關燈
小
中
大
兵,盡發火炮,我為後應;不爾竟前走’。
至黎明,杳無炮聲。
衆皆曰:‘火器軍往矣,吾當拔營,披甲上馬’。
言未畢,清兵殺入,滿營潰亂。
蓋先發铳手前遇大兵,适欲舉火,忽暴雨突至,炮聲不發;三百人殺無遺,故爾寂然。
成棟營後即系急流山澗,有見成棟被甲未完,乘一跛馬渡澗者;及過後,遍覓無有也。
三月初七日(丙寅),成棟與騰蛟兇問同時報至肇慶,君臣大懼;大雨中,晝夜逃徙。
門戶水火,悉皆冰釋,寂靜者一月。
至九月、十月,先後贈騰蛟中湘王、成棟甯夏王。
永曆設壇挂帛,皆抆淚親祭;紙锞與千鈞舟并大,以示酬恩(“粵事記”)。
“遺聞”雲:‘二月,大兵破信豐,李成棟殁于陣’。
金聲桓赴水 “遺聞”雲:‘金聲桓踞南昌,大清兵晝夜攻擊,破之;王得仁自殺、聲桓赴水死’。
贛州信豐縣貢生曹兌光,多才智。
先是,起義贛州;及贛城破,金聲桓擒兌光降,遂居聲桓營中。
迄戊子年,聲桓詣關廟行香,兌光指關神說之曰:‘此是何人’?聲桓曰:‘漢朝忠義人也’。
兌光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若能舉大事,将軍亦與關神同矣’!聲桓心然之。
兌光知其意,遂移書甯都所善貢士盧南金、廪生趙日觐、庠士曾傳燈等八人。
南金次子将書示外,知縣田某聞之,申文上司,報八人解省中;聲桓勘問,盡釋還。
聲桓本約八月合南京諸處起義,以南金等故,恐遲久事洩,遂于四月同副将王得仁邀諸将領既畢,不欲令出;黎明,命左右取優孟衣冠,即于座上服戴,以袍冠遞送諸将,俱從之。
遂反踞南昌,命得仁提兵上贛州圍之。
時守贛城者,大清巡撫劉武元、巡道張鳳、總兵胡某也;率兵堅守,不出戰。
圍三月,城中糧米五十兩一石、鹽十六兩一斛、糕四兩一盤;有甯都人李去白在圍城中,将家鄉圩田三百畝僅易楊某米二石。
百姓止存三百餘人,俱挂一腰牌,不許私語;語則拿去。
繳上腰牌數十,俱餓死者。
圍至八月,勢益不支。
武元欲降,鳳不從;曰:‘再俟三日,無援兵則降耳’。
及三日,而譚固山兵至南昌矣。
得仁解圍去,贛城得全(贛州人口述)。
日觐,趙某字。
曾傳燈,号廷問,改名畹中。
姜曰廣賦詩殉節 姜公諱曰廣,字居之,号燕及;江西南昌新建人。
萬曆己未進士,改庶吉士。
鄒忠姜公諱曰廣,字居之,号燕及;江西南昌新建人。
萬曆己未進士,改庶吉士。
鄒忠介公薦李三才,為廷論所指;公出揭直之。
天啟甲子,授翰林院編修。
奉使朝鮮,不攜中國一物往、不取朝鮮一錢歸;奉旨閱視島帥毛文龍還。
乙醜,分考禮闱。
權奄用事,令其甥傅應皇納交于公,拒之;複令其孫魏撫民谒公,不見。
坐門戶,落職為民。
丁卯冬,起原官。
崇祯己巳,大清兵深入,上特簡馬世龍為經略;世龍擁兵不戰,公力言于朝,罷之。
庚午,補講官;主應天鄉試。
壬午,升詹事,掌南京翰林院印。
先是,公在講筵見時事日非,進谏上勿任性、勿用左右小人;上顧謂閣臣:‘曰廣言詞激切,大見不平。
朕知其人每優容之’。
及甲申年三月,先帝升遐;公與南兵部尚書史可法議立君未定,諸帥受太監盧九德指,奉福藩至江上。
于是南京文武大臣并集内官宅,韓贊周出簿令各署名;公言‘不可如此草草,贻羞史冊。
須來日為文祭告奉先殿,乃舉行’。
迨明日,乃與衆同至奉先殿,議監國事;諸勳臣語侵史公,公厲聲呵之。
于是,内外側目公。
宏光立,以公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公辭,改禮部左侍郎,入直。
劉孔昭廷讦吏部尚書張慎言;公因上疏求斥罷,不許。
馬士英薦阮大铖,得召見;公争之不得,再求罷,不許。
公上疏言事,而四鎮合疏诋公。
會有建安王府鎮國中尉朱統{金類}侯考吏部,因奏公定策時有異心;公求去益力。
以皇太後至京,加公太子太保;尋緻仕。
明年南京陷,公潛裡中。
後金聲桓歸明,迎曰廣至南昌;奉為盟主,以資号召。
迨己醜正月十九日(戊寅)城潰,聲桓自殺;曰廣乃作絕命歌,投偰家池死,一家從死者三十餘人。
其詩曰:‘有君美好且宣通,志轶唐、虞争比隆。
智辨驚臣謝莫及,宵旰□□急治功。
逢天瘁怒日多故,奸相踵繼熒聖聰。
因循養亂難救藥,賊氣直逼大明宮。
臣甘婢媵死賊手,君死社稷獨正終。
慷慨乘龍歸帝所,亘天長氣化為虹。
龍髯難攀弓劍□,楸松萬樹泣忠風。
一盂麥飯無人薦,孤臣永念泣無窮’!其二曰:‘哀哀吾父性方格,道遵先民事垂則;嚴性正氣泱其儀,寒冬孤嶺松百尺。
施濟懇懇同吉兇,磨錯粲粲傅清白。
慘矜偶影驚鬼神,誠達體質貫金石。
攻苦積學名不成,闇修備德福弗獲。
終身勤動日憫惶,遭遇坎坷含辛蘗。
發憤于子望眼穿,大志竟齎入窀穸。
窀穸之中恨不磨,贻祿不待亦何益!憶昔提攜繞膝時,惓惓忠孝是鞭策;國破躊躇且苟延,永念教言當促刺。
至今百爾計無之,惟有一死少逭責’!其三曰:‘哀哀吾母稱至善,淑慎其身如戰戰;通曉大義本性生,發言闇自合經傳。
初能孝養被□□,病亦女紅至瞑眩;代父教子備苦辛,苦辛傷心強自咽。
恩斯勤斯育子勞,怠則谯诃蹇則唁。
恨昔因人憑遠遊,南陔養缺情戀。
晚達徒含風未悲,朝朝泣對大官膳。
我今一笑入黃泉,喜得慈顔永相見’。
其四曰:‘哀哀四兄聖賢徒,心行直與先君符。
端凝皓皓自洗濯,俯視流俗如負塗。
憶昔提攜繞膝時,篝燈子夜共咿唔;明發常懷過庭訓,日征月邁争步趨。
兄德則豐命則塞,拂亂煩冤志不輸;精心戮力無已時,□□□□□□□。
無先無後俱已矣,天乎與養何弗渝!人誰不死弟亦死,弟有餘憾兄則無’。
其五曰:‘有子、有子方襁褓,見我争向泣嗚嗚。
我年十歲便無父,汝今失怙早過吾。
窮民遍産德門裡,茹荼未了又茹荼。
夜來抱汝看汝笑,我心隐痛欲欷歔!母言爾幼全賴我,國破君亡我更孤。
夜夜鐘聲疑禁裡,朝朝淚眼看飛烏。
匪我忍情恩不甚,名義千秋自凜如!我念作人全末路,汝思生子在厥初。
良田有收無晚歲,過河枉泣是枯魚!無父之子人易議,勖哉早克讀父書’!其六曰:‘有孫、有孫在童蒙;讀罷依依就阿翁。
汝方一歲便無父,小叔零丁與汝同。
汝今謹識趨庭訓,異日記取共磨砻!崇崖其阿多墜石,茂枝之下鮮芳叢。
炎炎者滅隆隆絕,宦裔誰家克有終!祖澤一經傳九世,罔因驟發墜素風!傷心阿翁教汝父,嘔肝敝舌苦歸空!汝父臨危終愛汝,眩目顧汝血淚紅。
析薪是荷能克念,祖父瞑目幽冥中’。
又絕句二首:‘自古誰人不死亡,要知遺臭與流芳;讀書九世才今日,莫謂偷生是吉昌’!‘要知喜死原非死,況複衰年豈記年;杯酒從容微笑去,此心朗暢亦何言’! 此得自圍城中,傳寄于文登嵓處。
公孫姜□振志。
假山圖、五虎号 兩衙門謂李元胤不足恃,思抑袁彭年;遂同具“重朝廷以力抑奔競”一疏,申請以事權歸永曆,隐彈彭年把持。
彭年奮怒,答疏中有‘倘臣舊年以三千鐵騎鼓勵西行,今日君臣安在’等語;永曆持其章疏,泣訴臣下,舉朝失色。
行在因有假山圖、五虎号。
假山圖者,賈也;繪假山一座,下繪朝官數百。
有以首□之者、有以肩負之者、有以手托之者,有仰望者、有遠聽者、有指點話言者,有驚恐退避、兩手掩耳而走者。
山嶺黑氣一道,直上沖天。
此皆郊市童叟胸中不平,為此圖以诙諧之也。
五虎号者,吏都丁時魁、戶都蒙正發,□彭年同鄉,楚産也;一為虎尾、一為虎腳。
兵都金堡,浙人也;昔為福建延平知府,疏激隆武賞罰不明,連殺同鄉吳文炜、施◆二人,人畏之,為虎牙。
副憲劉湘客,關中一布衣;來自留守閣臣瞿式耜,又為成棟同鄉故,為虎皮。
虎頭,則袁彭年也;日将“祖制”二字說迂談講空話,因之獲厚利。
言非虎黨不發,事非虎黨不成;星岩道上,遂成虎市(“粵事記”)。
吳文炜,浙江湖州人;進士,邵武知府。
施◆,字火然,号嘉峪,湖州人;崇祯癸未進士,建陽知縣。
賀全業出獄 賀全業,鎮江丹陽諸生。
崇祯末,随父懋讓之任上林。
永曆在藩邸,受教講讀。
登極日,除主客司主事;後相失二載。
戊子五月,于南甯府考改授;以囊澀不得入清華,量移精膳司郎中。
七月十五日,邕江解維,前追帝駕。
忽有試禦史傅宏烈修舊隙,舟為奪去;聲言覓全業,理前不了事。
丕業罄身,手持兩诰軸而已;借友人華姓銀二十兩,亟馳去。
八月初□日,抵肇慶;拜賀後,即具□訴冤。
□溫綸複召對,有‘先生與他人不同,後将大用’。
因加太仆寺少卿銜,暫為受職。
本司無事,見在内袁彭年等議論乖方、在外陳邦傅等跋扈無上,慨陳“四維三綱、人心朝廷”一疏,言詞激切,傳誦當時,共推中興第一疏。
彭年等恨之,暗指李元胤于朝班駕退後,欲毆殺之;友人急告,潛入高明、四會等處。
十一月初四日臨晚,道路喧傳外縣解來假官,肘縛下獄;全業極口呼冤,莫為之理。
次晨,友人入告司禮夏國祥;國祥亦念系永曆舊師,告獄主留活全業。
至今年己醜三月初四日,部覆為彭年、元胤所持,奉“永不叙用”旨,保出獄。
友人再贈資斧,令上桂林谒瞿式耜。
三月十九日,寄一函于蜀僧,三達梧州,寓水井寺。
後竟不知所之,或曰卒于桂矣(“粵事記”)。
賀懋讓,舉人;廣西田州府上林縣知縣。
傅宏烈,上林人;布衣。
禦史夏國祥,池州人。
瞿式耜兼督各省 自何、李敗後,永曆專命瞿式耜留守督師兼〔督〕江、楚各省兵馬;式耜疏請兵科給事中吳其雷監各營軍。
永曆駐肇慶,疏奏諄諄,以‘歲月稍暇、财賦優裕,用心盡力修内治以自固、嚴外備以自強;且一材一藝之士,靡不收羅。
幕府每慨人才易盡,凡趼足而至者,非懷忠抱義之人,亦亂世取功名之士。
人之歲月、精神不用之于正,則用之于邪;安可驅為他人用哉’!人鹹以桂林為稷下。
瞿公愛惜人才,真将相之器;宜保危疆數載也。
使鎮撫諸臣盡如公意,則一線可延。
至黎明,杳無炮聲。
衆皆曰:‘火器軍往矣,吾當拔營,披甲上馬’。
言未畢,清兵殺入,滿營潰亂。
蓋先發铳手前遇大兵,适欲舉火,忽暴雨突至,炮聲不發;三百人殺無遺,故爾寂然。
成棟營後即系急流山澗,有見成棟被甲未完,乘一跛馬渡澗者;及過後,遍覓無有也。
三月初七日(丙寅),成棟與騰蛟兇問同時報至肇慶,君臣大懼;大雨中,晝夜逃徙。
門戶水火,悉皆冰釋,寂靜者一月。
至九月、十月,先後贈騰蛟中湘王、成棟甯夏王。
永曆設壇挂帛,皆抆淚親祭;紙锞與千鈞舟并大,以示酬恩(“粵事記”)。
“遺聞”雲:‘二月,大兵破信豐,李成棟殁于陣’。
金聲桓赴水 “遺聞”雲:‘金聲桓踞南昌,大清兵晝夜攻擊,破之;王得仁自殺、聲桓赴水死’。
贛州信豐縣貢生曹兌光,多才智。
先是,起義贛州;及贛城破,金聲桓擒兌光降,遂居聲桓營中。
迄戊子年,聲桓詣關廟行香,兌光指關神說之曰:‘此是何人’?聲桓曰:‘漢朝忠義人也’。
兌光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若能舉大事,将軍亦與關神同矣’!聲桓心然之。
兌光知其意,遂移書甯都所善貢士盧南金、廪生趙日觐、庠士曾傳燈等八人。
南金次子将書示外,知縣田某聞之,申文上司,報八人解省中;聲桓勘問,盡釋還。
聲桓本約八月合南京諸處起義,以南金等故,恐遲久事洩,遂于四月同副将王得仁邀諸将領既畢,不欲令出;黎明,命左右取優孟衣冠,即于座上服戴,以袍冠遞送諸将,俱從之。
遂反踞南昌,命得仁提兵上贛州圍之。
時守贛城者,大清巡撫劉武元、巡道張鳳、總兵胡某也;率兵堅守,不出戰。
圍三月,城中糧米五十兩一石、鹽十六兩一斛、糕四兩一盤;有甯都人李去白在圍城中,将家鄉圩田三百畝僅易楊某米二石。
百姓止存三百餘人,俱挂一腰牌,不許私語;語則拿去。
繳上腰牌數十,俱餓死者。
圍至八月,勢益不支。
武元欲降,鳳不從;曰:‘再俟三日,無援兵則降耳’。
及三日,而譚固山兵至南昌矣。
得仁解圍去,贛城得全(贛州人口述)。
日觐,趙某字。
曾傳燈,号廷問,改名畹中。
姜曰廣賦詩殉節 姜公諱曰廣,字居之,号燕及;江西南昌新建人。
萬曆己未進士,改庶吉士。
鄒忠姜公諱曰廣,字居之,号燕及;江西南昌新建人。
萬曆己未進士,改庶吉士。
鄒忠介公薦李三才,為廷論所指;公出揭直之。
天啟甲子,授翰林院編修。
奉使朝鮮,不攜中國一物往、不取朝鮮一錢歸;奉旨閱視島帥毛文龍還。
乙醜,分考禮闱。
權奄用事,令其甥傅應皇納交于公,拒之;複令其孫魏撫民谒公,不見。
坐門戶,落職為民。
丁卯冬,起原官。
崇祯己巳,大清兵深入,上特簡馬世龍為經略;世龍擁兵不戰,公力言于朝,罷之。
庚午,補講官;主應天鄉試。
壬午,升詹事,掌南京翰林院印。
先是,公在講筵見時事日非,進谏上勿任性、勿用左右小人;上顧謂閣臣:‘曰廣言詞激切,大見不平。
朕知其人每優容之’。
及甲申年三月,先帝升遐;公與南兵部尚書史可法議立君未定,諸帥受太監盧九德指,奉福藩至江上。
于是南京文武大臣并集内官宅,韓贊周出簿令各署名;公言‘不可如此草草,贻羞史冊。
須來日為文祭告奉先殿,乃舉行’。
迨明日,乃與衆同至奉先殿,議監國事;諸勳臣語侵史公,公厲聲呵之。
于是,内外側目公。
宏光立,以公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公辭,改禮部左侍郎,入直。
劉孔昭廷讦吏部尚書張慎言;公因上疏求斥罷,不許。
馬士英薦阮大铖,得召見;公争之不得,再求罷,不許。
公上疏言事,而四鎮合疏诋公。
會有建安王府鎮國中尉朱統{金類}侯考吏部,因奏公定策時有異心;公求去益力。
以皇太後至京,加公太子太保;尋緻仕。
明年南京陷,公潛裡中。
後金聲桓歸明,迎曰廣至南昌;奉為盟主,以資号召。
迨己醜正月十九日(戊寅)城潰,聲桓自殺;曰廣乃作絕命歌,投偰家池死,一家從死者三十餘人。
其詩曰:‘有君美好且宣通,志轶唐、虞争比隆。
智辨驚臣謝莫及,宵旰□□急治功。
逢天瘁怒日多故,奸相踵繼熒聖聰。
因循養亂難救藥,賊氣直逼大明宮。
臣甘婢媵死賊手,君死社稷獨正終。
慷慨乘龍歸帝所,亘天長氣化為虹。
龍髯難攀弓劍□,楸松萬樹泣忠風。
一盂麥飯無人薦,孤臣永念泣無窮’!其二曰:‘哀哀吾父性方格,道遵先民事垂則;嚴性正氣泱其儀,寒冬孤嶺松百尺。
施濟懇懇同吉兇,磨錯粲粲傅清白。
慘矜偶影驚鬼神,誠達體質貫金石。
攻苦積學名不成,闇修備德福弗獲。
終身勤動日憫惶,遭遇坎坷含辛蘗。
發憤于子望眼穿,大志竟齎入窀穸。
窀穸之中恨不磨,贻祿不待亦何益!憶昔提攜繞膝時,惓惓忠孝是鞭策;國破躊躇且苟延,永念教言當促刺。
至今百爾計無之,惟有一死少逭責’!其三曰:‘哀哀吾母稱至善,淑慎其身如戰戰;通曉大義本性生,發言闇自合經傳。
初能孝養被□□,病亦女紅至瞑眩;代父教子備苦辛,苦辛傷心強自咽。
恩斯勤斯育子勞,怠則谯诃蹇則唁。
恨昔因人憑遠遊,南陔養缺情戀。
晚達徒含風未悲,朝朝泣對大官膳。
我今一笑入黃泉,喜得慈顔永相見’。
其四曰:‘哀哀四兄聖賢徒,心行直與先君符。
端凝皓皓自洗濯,俯視流俗如負塗。
憶昔提攜繞膝時,篝燈子夜共咿唔;明發常懷過庭訓,日征月邁争步趨。
兄德則豐命則塞,拂亂煩冤志不輸;精心戮力無已時,□□□□□□□。
無先無後俱已矣,天乎與養何弗渝!人誰不死弟亦死,弟有餘憾兄則無’。
其五曰:‘有子、有子方襁褓,見我争向泣嗚嗚。
我年十歲便無父,汝今失怙早過吾。
窮民遍産德門裡,茹荼未了又茹荼。
夜來抱汝看汝笑,我心隐痛欲欷歔!母言爾幼全賴我,國破君亡我更孤。
夜夜鐘聲疑禁裡,朝朝淚眼看飛烏。
匪我忍情恩不甚,名義千秋自凜如!我念作人全末路,汝思生子在厥初。
良田有收無晚歲,過河枉泣是枯魚!無父之子人易議,勖哉早克讀父書’!其六曰:‘有孫、有孫在童蒙;讀罷依依就阿翁。
汝方一歲便無父,小叔零丁與汝同。
汝今謹識趨庭訓,異日記取共磨砻!崇崖其阿多墜石,茂枝之下鮮芳叢。
炎炎者滅隆隆絕,宦裔誰家克有終!祖澤一經傳九世,罔因驟發墜素風!傷心阿翁教汝父,嘔肝敝舌苦歸空!汝父臨危終愛汝,眩目顧汝血淚紅。
析薪是荷能克念,祖父瞑目幽冥中’。
又絕句二首:‘自古誰人不死亡,要知遺臭與流芳;讀書九世才今日,莫謂偷生是吉昌’!‘要知喜死原非死,況複衰年豈記年;杯酒從容微笑去,此心朗暢亦何言’! 此得自圍城中,傳寄于文登嵓處。
公孫姜□振志。
假山圖、五虎号 兩衙門謂李元胤不足恃,思抑袁彭年;遂同具“重朝廷以力抑奔競”一疏,申請以事權歸永曆,隐彈彭年把持。
彭年奮怒,答疏中有‘倘臣舊年以三千鐵騎鼓勵西行,今日君臣安在’等語;永曆持其章疏,泣訴臣下,舉朝失色。
行在因有假山圖、五虎号。
假山圖者,賈也;繪假山一座,下繪朝官數百。
有以首□之者、有以肩負之者、有以手托之者,有仰望者、有遠聽者、有指點話言者,有驚恐退避、兩手掩耳而走者。
山嶺黑氣一道,直上沖天。
此皆郊市童叟胸中不平,為此圖以诙諧之也。
五虎号者,吏都丁時魁、戶都蒙正發,□彭年同鄉,楚産也;一為虎尾、一為虎腳。
兵都金堡,浙人也;昔為福建延平知府,疏激隆武賞罰不明,連殺同鄉吳文炜、施◆二人,人畏之,為虎牙。
副憲劉湘客,關中一布衣;來自留守閣臣瞿式耜,又為成棟同鄉故,為虎皮。
虎頭,則袁彭年也;日将“祖制”二字說迂談講空話,因之獲厚利。
言非虎黨不發,事非虎黨不成;星岩道上,遂成虎市(“粵事記”)。
吳文炜,浙江湖州人;進士,邵武知府。
施◆,字火然,号嘉峪,湖州人;崇祯癸未進士,建陽知縣。
賀全業出獄 賀全業,鎮江丹陽諸生。
崇祯末,随父懋讓之任上林。
永曆在藩邸,受教講讀。
登極日,除主客司主事;後相失二載。
戊子五月,于南甯府考改授;以囊澀不得入清華,量移精膳司郎中。
七月十五日,邕江解維,前追帝駕。
忽有試禦史傅宏烈修舊隙,舟為奪去;聲言覓全業,理前不了事。
丕業罄身,手持兩诰軸而已;借友人華姓銀二十兩,亟馳去。
八月初□日,抵肇慶;拜賀後,即具□訴冤。
□溫綸複召對,有‘先生與他人不同,後将大用’。
因加太仆寺少卿銜,暫為受職。
本司無事,見在内袁彭年等議論乖方、在外陳邦傅等跋扈無上,慨陳“四維三綱、人心朝廷”一疏,言詞激切,傳誦當時,共推中興第一疏。
彭年等恨之,暗指李元胤于朝班駕退後,欲毆殺之;友人急告,潛入高明、四會等處。
十一月初四日臨晚,道路喧傳外縣解來假官,肘縛下獄;全業極口呼冤,莫為之理。
次晨,友人入告司禮夏國祥;國祥亦念系永曆舊師,告獄主留活全業。
至今年己醜三月初四日,部覆為彭年、元胤所持,奉“永不叙用”旨,保出獄。
友人再贈資斧,令上桂林谒瞿式耜。
三月十九日,寄一函于蜀僧,三達梧州,寓水井寺。
後竟不知所之,或曰卒于桂矣(“粵事記”)。
賀懋讓,舉人;廣西田州府上林縣知縣。
傅宏烈,上林人;布衣。
禦史夏國祥,池州人。
瞿式耜兼督各省 自何、李敗後,永曆專命瞿式耜留守督師兼〔督〕江、楚各省兵馬;式耜疏請兵科給事中吳其雷監各營軍。
永曆駐肇慶,疏奏諄諄,以‘歲月稍暇、财賦優裕,用心盡力修内治以自固、嚴外備以自強;且一材一藝之士,靡不收羅。
幕府每慨人才易盡,凡趼足而至者,非懷忠抱義之人,亦亂世取功名之士。
人之歲月、精神不用之于正,則用之于邪;安可驅為他人用哉’!人鹹以桂林為稷下。
瞿公愛惜人才,真将相之器;宜保危疆數載也。
使鎮撫諸臣盡如公意,則一線可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