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三 粵紀(續)

關燈
天下去矣。

    其機在外不在内也。

    今江、廣悉定,何公督師下星沙,朝臣且輻至;予不敢忘危而即安”。

    具疏乞骸再上,不允’。

     蒙正發,湖廣舉人;戶科都給事中。

     朱天麟邀相 “粵事記”雲:‘朱天麟,昆山人;出自羽衣,庚辰進士。

    是時以知推行取高等,竟入翰林。

    思廟閱司李訪單,拗取無圈點者為上選,天麟遂入翰林。

    丙戌九月,由閩入廣,獨攜家屬舟過肇慶。

    會永曆登極,諸臣适欲覓一老詞臣為朝端重,共迎□之。

    天麟絕維而去,變姓名,隐居廣西太平府之雲山。

    至是,知成棟歸明;适太監王保入山置市蘇木,天麟故為款納,禮極恭,使具奏。

    王保回朝,極口薦之;且詳述其留待意。

    内閣嚴起恒、王化澄忌有三人,以“該部知道”還之。

    天麟又求慶國公陳邦傅特疏薦曰:“三朝元老,中興柱石;今潛修太半,此天心欲留伊、呂再造股肱以佐陛下。

    主政者終不欲密勿之地權分異己,量拟以宗伯召”。

    時為前六月朔;越三日,天麟見朝。

    宗伯篆王化澄兼攝;初五日,化澄以策送天麟,天麟固不受;往返推辭,自旦至暮終不允。

    科道兩衙門傳揭曰:‘天麟以閣臣薦,豈宜授之宗伯;今當合詞以閣臣請’。

    明日疏上,仍以‘該部知道’四字還之。

    于是,天麟勉受宗伯。

    不三日,營長子日生為侍禦,令掌河南道事;次子月生為中書。

    其弟天鳳為大行人,雇鄉兵四、五十人執戈揭旗以從;雲為将來出将地。

    凡會客叙談,日昃夜分葛藤不了。

    一門可笑如此’。

     王保,應天人。

    朱天鳳,乙酉福建舉人。

     陳邦傅留永曆浔州 閏六月初十日(甲辰),永曆與三宮邕江登舟出南甯,曆橫州、永淳。

    時以急流,兩日夜即抵浔州府,有舊總兵慶國公陳邦傅挽留訴功。

    初,永曆駐南甯三月,邦傅不敢入觐;以與朝臣不協,又與趙台有隙。

    台本北京人,任子也;擢南甯知府。

    甲申京變,隻身宦南。

    時邦傅總鎮粵西,依之為親,為後日身家計;曾經面訂,未行吉禮。

    邦傅亦屢疏薦揚,台之得擢,頗由于此。

    後邦傅見駁于式耜、不理于朝臣,台欲絕之,至形之章奏以博衆歡。

    邦傅因宣言聖駕下廣,台必随扈;路出浔江,吾必掠其妻女、殺其父子。

    台聞之,遂不敢從,留子南甯舊署。

    至是,永曆過浔,邦傅留之;面稱‘帝忘大恩,聽兩衙門交構,于本爵無少加恩。

    倘丁亥二月,梧、浔等處無臣父子血戰三晝夜扼南下之兵,長驅直搗,皇上焉有今日!至趙台賴婚負義,法所當誅,皇上反加優容;彼不敢經臣河下,何得任為留守!且南、太等府原系臣鎮轄下,何必再設巡撫!明系兩衙門受賄,計設蒙蔽。

    望皇上大奮乾綱,毋為文武作奴仆,飽彼私橐;後日将士解體,身受實禍’。

    永曆慚愧,面赤無答;但雲‘你補本來’。

    又于随駕諸臣,略不為東道主;反向戶部主事王渚索饷,拳毆而死;顧之俊憤極而死。

    嚴起恒、王化澄兩相以惡草食進,相見無和顔溫語。

    又面□兵部尚書蕭琦不遣兵護駕,率家丁亂石碎其舟,舟半沈;複不容琦登岸,蹲踞水艙,遣村兒、野婦環坐而辱詈之。

    琦憤恚,蒸悶三日,卒于舟次;邦傅取其舟中所有,複不為之殡。

     二十日(甲寅),邦傅逼永曆上浔州府,駐府署為行宮。

    邦傅挾朱天麟同嚴起恒、王化澄知機密,因廣為給發劄付;始而慶國自劄,繼而部劄,後貴欽劄。

    欽劄者,玉玺劄官,知縣、知府、科道、翰林以至侍郎、尚書,武則正副總兵、遊擊、參将,使之執劄到部照受實在衙門;故陳乞紛紛。

    尚書正總欽劄,亦可易百金;部劄半之:下廣路費需之此也。

     是年永曆閏六月,而大清朝閏四月。

     橫州、永淳縣,俱屬南甯府。

      張立光受賄換敕 七月,永曆駐浔州,允陳邦傅居守浔州府如桂林瞿式耜,設官征賦。

    敕下中書謄黃,中書舍人張立光受賄二十金,遂以“世”字易“居”字,用玺助卿亦不及察;惟永曆覺之,曾微言于嚴起恒,令行在諸臣發其事,欲追前敕更正“居”字,并提立光拟“擅改敕書”罪,竟不果。

     立光,蘇州昆山人;生員。

      晏日曙四臣殒身蛇廟 廣州、肇、梧州千餘裡間注望聖駕,杳不可得。

    晏日曙、李永茂、田芳、鄭封等俱中土産,性惡濕熱;又潛伏深山一載餘,岚瘴之氣浸入肝膈。

    至是,各舣舟以待于蒼梧城下府江、藤港合流處三角嘴挽泊;西望眼穿,滿腔欲控。

    閑遊蛇廟避暑縱談,四人各喘急暴病,相繼而亡,竟弗獲面聖略傾積悃。

    亦因熱中瘴發,炎蒸不耐;俗雲“等人躁急”故耳。

     葉子眉朝歌逆旅題壁 ‘馬足飛塵到鬓邊,傷心羞整舊花钿;回頭難憶宮中事,衰柳空垂起暮煙’。

     妾廣陵人,從事西宮;曾不二年,馬上琵琶,□塵遠去。

    和淚濡毫,語不成聲。

    怆懷賦此,幸梓裡同人見之,知浮萍之所歸耳。

    廣陵葉子眉題。

    戊子七夕前二日也。

      永曆再入肇慶  七月二十五日(戊子),陳邦傅為李成棟促請聖駕,辱詈不堪;不敢挽留。

    是日,離浔州。

    二十九日(壬辰),至肇慶城下。

    成棟先整督學道船長三十三艙者為龍舟,百裡外迎接;上慰勞備至。

    八月初一日(癸巳)辰刻,成棟率文武百官迎帝,手扶銮輿入肇慶行宮。

    宮中儲銀一萬兩以備賞赉,供帳器飾複約萬金;象魏殿陛亦粗可觀。

    朝賀後,加成棟衛公(?)爵極品;賜禦袍靴帶、尚方劍等。

    成棟再拜,謝。

    時首相嚴起恒,次王化澄、次朱天麟;凡政之大小行止,必呈成棟而後奏。

     李成棟出師  李成棟,陝西人。

    為人樸讷剛忍,無衿意、無喜容,不脂韋、不多言;内外文武悉敬畏之。

    永曆命築壇城東,效漢淮陰故事,令督師南下。

    壇半就,成棟曰:‘事在人之為耳,豈必壇之登與否乎’!蓋刎頸愛妾刻不去懷,必欲得當以答其意也。

    八月十二日(甲辰),面奏永曆曰:‘南雄以下事,諸臣任之;庾關以外事,臣獨有之’。

    一言竟,去;提兵二十萬上南雄。

    時江西金聲桓據南昌,日通成棟約期南下矣。

     朝臣媚李元胤 自八月十二日李成棟去後,朝局大變。

    都察院左都禦史袁彭年向為周延儒腹心,延儒議處,首揭延儒;後降大清,授廣東學道,示雲‘金錢鼠尾,乃新朝之雅制;峨冠博帶,實亡國之陋規’。

    及返明朝,又複诋之,矜反正第一功臣。

    成棟有養子李元胤,本賈姓;河南人。

    以庸蠢,不攜行間,留肇慶守家。

    彭年特隆其體,以内外權屬之。

    元胤為傀儡,笑罵無情;彭年為線索,機權刺骨:一時政事人心,乖離殊甚。

    吏部侍郎洪天擢、大理寺正卿潘曾緯、廣東學道李绮、兵部尚書曹晔、工部尚書耿獻忠、通政使毛毓祥為成棟所親愛,皆自五羊來,為一種;嚴、王、朱三相國、吏部尚書晏清、吏部侍郎吳貞毓并雜項出身六科吳其雷、洪士彭、雷得複、尹三聘、許兆進、張起等皆南甯随駕西來,為一種;又有從各路至者都察院副都禦史劉湘客、禮部尚書吳璟、吏科都給事中丁時魁、兵科都給事中金堡、戶科給事中蒙正發、禮科給事中李用楫、文選司郎中施召征、光祿寺正卿陸世廉、太仆寺正卿馬光、儀制司郎中徐世儀等,又為一種;其廣東本土人陳世傑詞林、吳以連驗封司郎、李貞省垣、高赉明西台、楊邦翰□卿、唐元楫方郎等,亦為一種:種種望風,歸入一黨。

    彭年招引同志,驅除異己,于是元胤之門如市。

    登其堂者,不啻龍門;拜盟認宗,李氏、賈姓莫不矜喜。

    每當朝期,東班趨入西班與元胤交接,東班為之一空。

    元胤為人暴戾自用,狂率不情;客至不揖、去不送。

    喜遺仆卒與客賭博,諸臣傾囊奉之,谑浪罵座,弗忌人諱;皆彭年脅制内外曲徇以成之者。

    中郎無子,洵不誣矣!十月初九夜,元胤奉成棟密計,題請兵部尚書佟養甲往涪州府祭告興陵。

    二鼓時,于德慶道上殺養甲;地方官以盜殺報。

    由是,威權益震。

    本月十五日,元胤誕辰,在朝文武公分之外,有私分;私分之外,有私公分;私公分之外,又有私私分;饋遺晝夜絡繹不絕。

    自八月至冬杪,莫不奔競于元胤左右:可歎也! 彭年,湖廣公安人;崇祯甲戌進士。

    毛毓祥,武進人;丁醜進士。

    吳璟,原名文瀛,松江人;進士。

    施召征,無錫人;癸未進士。

    馬光,蘇州人;保舉湖南總督。

    徐世儀,江南人;升文選司郎中。

    陳世傑,進士。

    吳以連,丁醜進士,驗封司郎中。

    李貞,進士,吏科給事中。

    高赉明,進士。

    楊邦翰,進士,太仆寺少詹。

    唐元楫,丁醜進士,職方司郎中。

    佟養甲,遼東人;都督同知。

     李成棟庾關初敗 十月二十日(辛亥),李成棟過庾嶺。

    二十五日(丙辰),于江西贛州府城外結營,聞内外已通。

    二十六日(丁巳)五更,聞城上呼“董大哥”者三。

    成棟于夢中驚醒曰:‘董大成是我中軍;彼呼之,我軍已為彼有矣’!亟披藍布短馬衣,跨一騾疾走,竟不發一言;庾關至梅嶺六百裡,兩晝夜奔蹶大雨中。

    初出關兵二十萬,分為十大營;每營立一大總鎮;成棟棄軍走,十總戎亦尾之而行。

    及進南安府城門,成棟如夢初覺,顧謂十人曰:‘爾等何得随來’?十人對曰:‘大爺既走,吾輩不得不來’。

    成棟怒,以為謬;即手刃愛将楊大用。

    二十萬士卒、器械悉棄贛州府城外,止與百人南來;亦羞入肇慶面君,遂順流直下廣州府為再舉計。

    朝中得報,亦不甚異;仍封诰升轉,仕籍紛紛,竟不計及外禦、内修者。

     董大成,河南人。

    楊大用,陝西人。

     贛州府,屬江西省;南安府,江西進廣處。

      以二十萬衆大帥,豈無故獨走?即十将,亦豈竟不知所以,随行兩晝夜,獨不得成棟一語而奔乎?此必有說。

    姑志以俟考。

      文選給空劄 九月、十月,通政司疏陳乞職者日以千計。

    閣臣票拟刻版,定“着議具奏”四字。

    吏部堂司兩庑,擁簇挨擠;文選司雖掌铨選之權,無出選之地。

    廣東一省,非奉成棟咨,大小有司不得擅為除授;桂林、平樂,則留守阃臣瞿式耜為政;慶遠、柳州,則焦琏為政(琏者,陳邦傅出京時京債主);浔、南、恩、太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