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三 粵紀(續)

關燈
永曆在桂林 戊子正月朔(丁酉),永曆在廣西桂林府;以朝臣星落,免朝賀。

     永曆走平樂 何騰蛟再督師出全州,兵益不睦;焦琏下平樂、郝永忠壁興安。

    未幾,永忠營被襲,疾至關,欲撤兵;左右禁近欲永曆遷。

    式耜持不可;言‘督師警報未至,營夜警無火,恐二百外風塵而遽使主露處、播遷無甯日,國勢愈弱、兵氣愈難振;民心皇皇複何依?潮回波逝,能逆挽戙{木戈}哉’!左右禁近周章不能止;式耜又請曰:‘無已,侯督師歸;果急,親督甲士背城借一,勝敗未知。

    若以走為策,桂城危,柳益危;若今日可到桂,明日亦可到南、太’。

    反覆數百言,淚下沾衣。

    嚴起恒曰:‘遲至五鼓’!夜半,而永曆已行矣。

    是戊子二月二十二日也。

     “粵事記”雲:‘二月二十三日夜三更,有霍允中者(河南歸德人,封永城伯)忽搶入大内,劫帝于寝被中,舁出城外;将文武百官捆吊勒索,盡逼所有,妻孥不保。

    瞿式耜亦被劫掠。

    帝雖裸體,幸無傷;隻身走平樂府。

    桂林殘敝,不可駐足;思三宮已在南甯,馬吉翔備布袍、竹轎,掖帝而行。

    遇水濡足、遇嶺披枝,可謂行路難矣’。

     此與“遺聞”差一日,而被劫一事更詳。

    嗟乎!天子裸體。

    時事至此,難言哉! 南、太,南甯府、太平府也。

     瞿式耜複守桂林  當永曆夜行時,肆掠蹂躏,公署職官無一得免;式耜被逼登舟。

    黎明,刑部侍郎劉遠生、給事中丁時魁、萬六吉及劉湘客俱至;蓋湘客奉命安撫亂亡及勸饷糈,而遠生、時魁以召将入也。

    遇式耜于樟木港;式耜集遠生等入民屋,立草檄,分路四發。

    暫駐陽朔,催焦琏兵上援。

    楚鎮周金湯、熊兆佐亦入桂,又檄翰林簡讨蔡之俊、大理寺評事朱盛{氵隸}先入桂宣式耜令,檄按察司佥事邵之骅部琏兵,定人心。

    式耜于初一日複入桂署,督師何騰蛟自永甯至、滇鎮胡一青統兵至、焦琏自平樂統兵至。

    大清兵疑桂城空虛,直抵北門。

    三月二十二日,騰蛟督兵三面禦之;大兵渡甘棠去,督師列營榕江。

    永曆诏旌式耜銀、币又賜“精忠貫日”金圖書一枚。

    式耜念南甯蠻鄉不可久居,日為永曆清道。

     前日所憂在内者,今更在外;督勳鎮将士直取全州,保巡撫魯可藻下梧。

    會東人有反歸信,令可藻繕兵以待。

    會可藻銜自署“兩廣”(舊例:東撫稱制兼粵西,西撫稱撫);式耜曰:‘方今武人多自署撫軍;予代疏請銜,曷不可’?周鼎瀚以閣部擅假,式耜亦疏正之。

    當武岡之亂,言官彈鼎瀚以附承胤入直;式耜司票,曰:‘獨不聞王沂公曰:“進賢、退不肖,皆有體”?瀚系大臣,應聽自謝免、不謝免而複擅假,毋乃不可乎’!陳邦傅稱“粵西世守”,牒四飛;式耜疏駁之:‘今日功晉五等,尚未裂土。

    海宇剝削,止粵西一隅為駐跸之地;楚、滇數萬之師日需食。

    辄曰“世守”,豈老成憂國所隐料’?式耜身雖在外,在廷大紀綱極言力請;疏曰:‘臣與陛下患難相随、休戚與共,原自不同于諸臣;一切大政,自得與問。

    廟議可否,衆指所關。

    本亂而求末治,未之有也’! 永曆駐南甯 “粵事記”雲:‘三月初十日,永曆入南甯府;加守道趙台巡撫銜,令專直大内食馔。

    随至者,内閣嚴起恒、吏科許兆進、兵科吳其雷、戶科尹三聘、禮科洪玉鼎、禮科洪士彭、兵部尚書蕭琦、大金吾馬吉翔七人耳。

    帝欲進土州,蕭琦上“十便、十不便疏”止之。

    君臣資斧,空乏實甚。

    起恒以首相兼吏部尚書下車之明日,亟收人心,懸示通衢:‘民間俊秀願立本朝者,悉陳履曆姓氏’。

    即于三月十五日,廣為開選;邕城通二十四土州,槟榔、鹽布諸賈及土樂戶皆注仕籍、列鴛班,借府學明倫堂為公座莅任地。

    自晨至暮,日以百計。

    鼓樂旗幟、軒輿扇蓋,前人按套、伛偻罄折尚未遽畢,後官多疊趾以俟:如吳城、沙市等處極鬧。

    禮生一時驕貴,以公座遽多禮,榮歸展親、谒祠、拜長更多禮也’。

     蕭琦,江西人;崇祯丁醜進士。

     邕江,南甯府。

    吳城,江西巨鎮。

    沙市,荊州巨鎮。

     皇子生 四月初一日(丙寅),世子生。

    王化澄請冊為太子,赦天下;诏曰“萬喜”,行在文武加一級。

     土官升授 “粵事記”雲:‘時田州、果化州等土官來朝,行在文武各曲意款徇,冀得其歡心,以為異日東道主。

    土巡司皆升為邑宰、土邑宰皆升為知府,竟有道銜與土知府者。

    蓋土司舊規,原加一等行事;以道銜與之,俨然開府矣。

    此三百年不破之格也’。

     李成棟歸明 “粵事記”雲雲:‘四月初十日(乙亥),大清廣州統兵固山李成棟将所轄廣東、廣西兵馬、錢糧、戶籍、土地悉歸永曆,遣帳下投誠進士洪天擢、潘曾緯、李绮等三人齎奏稱臣,并請聖駕東跸肇慶為逾嶺策應地。

    滿朝驚喜,猶恐兵貴神謀,中藏詭秘;擢等極言李固山忠誠懇摯,跂足注望意。

    詳詢其歸明之故,亦未甚悉;雲“于四月初一日寅刻,懸挂奉朔改妝,示谕廣州文武立刻更襖參見;時烏紗吉服、腰金象簡,滿堂為之改觀”。

    初,成棟于丁亥二月收繳兩廣文武印信凡五十餘顆,于中獨取“總督”印藏之。

    有愛妾某(松江妓也;獨攜閩、粵)揣知其意,因故夕慫恿,成棟置不問。

    及今年三月三十日晚侍酒,複挑之;成棟撫幾曰:“憐此雲間眷屬也”。

    蓋成棟北來,家眷悉駐松江府城,故雲此。

    妾曰:“我敢獨享富貴乎!先死尊前,以成君子之志”。

    遂引刀自刎。

    成棟抱屍大哭曰:“女子乎是矣”!即服梨園袍帶、冠進賢冠,四拜而殓之。

    将“兩廣總督”印具疏迎永曆于廣西南甯府;選洪天擢三人,令兼程晝夜行’。

     “遺聞”雲:‘六月,粵東李成棟有反向明朝報至’。

    此載四月,蓋志事之始也。

      洪天擢,徽州人;崇祯丁醜進士,吏部侍郎。

    潘曾緯,應天溧水人;進士,大理寺正卿。

    李绮,松江華亭人;崇祯庚辰進士,廣東督學。

     附記:自吳勝兆敗後,成棟鎮松江。

    戊子春,率兵萬人征廣,餘老弱二千及家眷居松。

    成棟歸明,蘇撫土國寶籍其家,得酒器三屋、妻屬六十人;解南京馬内院,拘徐國公舊府。

    每人日給米一升,所有兵以次散去;猶存兵妻二千不肯散,亦日給米一升。

    每成隊而出,放馬砍草,橫行于松。

     群臣複出仕 “粵事記”雲:‘四月十五日(庚辰),又有沈原渭者,再齎成棟速駕之奏至。

    知事果真,于是彈冠者遍地。

    王化澄杜門半載,忽入直矣;朱天麟變姓名隐太平府,走别窦邀拜相矣;晏清自田州出,為冢宰矣;張鳳翔,兵科兼翰林院修撰矣;張佐辰與扶綱自貴州至,司文選、考功司事矣;顧之俊制中亦出随駕,上天地人三策、水火藥三用矣;張起、王者友、朱士焜等各造一名邑,營考選矣;吳江縣書役王正國,為吏部司務矣;董雲骧,為大行人矣;潘觀駿進兵曹、王渚戶曹矣;龐天壽,掌司禮監矣;吳貞毓吏侍兼副憲,下廣答谕李成棟矣。

    沈原渭,當即賜宴殿前,敕加都察院右副都禦史。

    一時人情,鹹以出仕為榮、不仕為辱矣’。

     沈原渭,蘇州吳江人;生員。

    朱天麟,吳江人;崇祯庚辰進士。

    晏清,湖廣黃岡人;進士。

    張鳳翼,庚辰進士。

    張佐辰,進士。

    扶綱,貴州人;崇祯甲戌進士。

    顧之俊,蘇州人;癸未進士。

    張起,蘇州舉人;戶科給事中。

    朱士焜,靖江人;貢生,吏科都給事中。

    董雲骧,松江生員。

    潘觀駿,湖州生員,武選主事。

    王渚,池州布衣;戶部主事。

     章服錯亂 “粵事記”雲:‘四月二十日,又下考貢之旨。

    村師、巫童以及缁衣、黃冠凡能握管書字者,悉投一呈曰山東、山西某府縣生員,必取;極遠以為無證。

    拽裾就道,彌漫如蟻:曾經出仕,佥曰“迎銮”;遊手白丁,詭稱“原任”。

    六曹、兩侍,旬日之間,駐列濟濟。

    然相遇道左,各不舉手;為有一、二科甲在内,故淩氣質以自尊。

    餘如菜傭、屠夫、倡優、書役,雖冠進賢冠,行行隊隊,若羞見人。

    維時無故,或吉服、或衣錦、或卑末而用大藍翦絨靴。

    至于章服補帶多未合式:或補鶴而帶銀、或帶金而補雀、或帶黑而角四雲大紅石藍;且有官不如其帶、品不如其服者。

    凡站立位次、稱呼禮貌,俱未之娴;文武錯佩、大小倒置,滿朝皆無等威:攘臂脫肩、半襟馬裾。

    新創朝廷,遂成墟市;嚴起恒不得不任其咎。

    喧嚷兩月,左、右二江人不稱官者少矣’。

     地少官多、朝小官大;自古如此,于今為甚! 兩粵複全 “遺聞”雲:‘瞿式耜念無講官,經筵不禦、石室塵封,何由聞得失;手書“八箴”于扇進之。

    何騰蛟複全陽;是五月二十七日事也。

    騰蛟報功疏,不肯自為功;有曰:“為陛下以信臣、用臣者,式耜一人也”。

    時李成棟具疏迎駕;又江右金聲桓據南昌,藏表疏于佛經部面中遣使齎奏亦至:兩粵俱稱全土。

    式耜疏請永曆往桂,又請勿遽東;又言“事權宜專、号令宜一。

    茲軍功爵賞、文武署置,決于成棟。

    若歸之朝廷則中擾,阃外不能專制;聽之,朝廷徒虛拱。

    且楚、黔雄師百萬,騰蛟翹首威靈,如望雲霓。

    駕既東,軍中将帥謂朝廷樂新複之土,成棟亦有邀駕之嫌;号令既遠,則人心渙散。

    請一見東諸侯,俾共瞻至尊音容,面為慰勞指屬,然後責其盡意于東,刻期出戰,鹹決于外不中擾也”。

    又令簡讨蔡之俊入迎;再疏,令給事中蒙正發迎。

    永曆竟由梧入肇,先後諸疏俱不報;式耜聞,淚簌簌下。

    再疏謂:“前月粵東未複,宜住桂以視楚;今日江、廣反正,則宜住桂以圖出楚。

    事機所在,毫厘千裡”。

    吏部侍郎吳貞毓疏請永曆住廣城,式耜乃促遠生入阻永曆。

    适成棟自嶺還師,修行宮,且迓駕。

    永曆命遠生詣廣勞師,遠生謂成棟曰:‘今駕至此,爵賞、征伐,人疑有私;不可不嫌’!成棟然之,遂罷修行宮、止迓駕。

    成棟具疏,言‘式耜擁戴元臣,粵西扼禦定;毋容久于外,應亟召還綸扉’。

    永曆專命遣官三、四召;式耜曰:“前日在南甯,桂林危;桂林危,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