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二 粵紀

關燈
永明王始末 大清順治三年(丙戌)八月,福京既陷,兩廣總督丁魁楚與廣西巡撫瞿式耜、廣東巡撫王化澄、廣西巡按鄭封、肇慶知府朱治憪、廣東總鎮嚴從雲、舊錦衣衛佥事馬吉翔、采買翠羽太監龐天壽等會議監國,而閣學兵部尚書呂大器自閩至,原任兵部尚書李永茂以守制并至;式耜首言監國永明王賢,且為神宗嫡孫,應立。

    永明王諱由榔,桂恭王常瀛少子。

    恭王初封湖廣衡州府衡陽縣,以流寇亂,徙寓粵西梧州府;時恭王已薨,永明王猶在衰绖中也。

    昔者唐王嘗語群臣曰:‘永明,神宗嫡孫,統系最疏。

    朕無子,後當屬諸’。

    時恭王太妃王氏曰:‘諸臣何患乎無君!吾兒仁柔,非撥亂才;願更擇可者’!魁楚等請之堅,以十月初十日監國,十四日(丙戌)即皇帝位;仍稱隆武二年,以明年為永曆元年。

    改肇慶府署為行宮。

    推置僚署有差:魁楚、大器俱為大學士,式耜以吏部右侍郎兼閣學,掌铨;魁楚兼戎政、大器兼中樞。

    永茂請終制。

     “粵事記”雲:‘永曆立,晉王化澄憲副、鄭封通參;朱治憪右副兼兵侍,提督兩廣,承丁魁楚後。

    内外局惟魁楚主裁。

    肇慶府去廣州府僅四百裡,擁立時無一函商及;三司各屬既立後,複不頒新天子诏。

    元勳大老,惟鬻爵擇腴是務;至于軍國重事,如峽以外設守廣州、防禦梅嶺,不暇顧及,且暫為目前計而已’。

      丁魁楚,河南永城人;進士。

    王化澄,江西人;崇祯甲戌進士。

    鄭封,河南人;甲戌進士。

    朱治憪,浙江舉人。

    嚴從雲,江西人;封靖江伯。

    馬吉翔,順天人。

    龐天壽,北直人;司禮。

    李永茂,丁醜進士。

     廣州立紹武 福建舊輔蘇觀生、何吾驺遁回廣東,觀生嘗贻書魁楚,欲預擁戴功,遣陳邦彥來勸進;魁楚與觀生素不協,拒之。

    觀生乃自南、韶還師,适唐王弟聿{金粵}浮海至廣州。

    十一月癸卯朔,觀生與布政使顧元鏡、總兵林察等擁聿{金粵}入廣州城,立為帝,年号紹武;以都司署為行官。

    招海上鄭、石、馬、徐四姓盜,授總兵官;以與肇慶相拒。

      “粵事記”雲:‘紹武立,一月内,幸學、大閱、郊天、祭地等钜典,按日舉行。

    二、三文官連膺覃恩數次,舉朝無三品以下官’。

     “遺聞”載:紹武監國,然改元、行郊禮;是帝矣。

     蘇觀生字宇霖,廣東東莞縣人;保舉選貢。

    無極知縣,隆、紹兩朝大學士。

    何吾驺,廣州香山縣人;崇祯辛未進士。

    顧元鏡,浙江湖州人;萬曆丙辰進士,紹武朝大學士。

     萬元吉固守贛州 丙戌九月,萬元吉率義勇固守贛州,楊廷麟等附之。

    贛地雖高,三面俱水;城中望外,浩淼無際;惟南門無水。

    元吉于磚城外四面,築木城一座。

    大清兵攻圍急,元吉出舊庫元寶數十萬,陳列幾案,謂衆曰:‘能殺一人者,賞元寶一’。

    衆遂奮勇出戰;大兵畏之,不敢薄城。

    堅守一年,衆亦憊甚。

    及丁亥八月,城中忽失火,南門複有兩人内應;大清朝撫臣科某率兵乘之,自南門殺入,衆猶巷戰,殺傷頗衆。

    力竭城陷,萬元吉、楊廷麟與楊玉宸等俱投清水塘死。

      楊廷麟字機部,崇祯辛未進士。

    楊玉宸,甯都貢生;與廷麟起義者。

     永曆移梧州 大清兵破贛州,丁魁楚聞報,與太監王坤趣永曆移梧避之。

    瞿式耜曰:‘今日之立,為祖宗雪仇恥;正宜奮大勇,以号遠近。

    東人複不靖,苟自懦,外棄門戶、内釁蕭牆,國何以立’!争之不得,遂移梧州。

    尋還肇慶,故大學士陳子壯書達式耜,請力馘蘇而趣兵東;永曆遣兵科給事彭燿往谕之。

    燿,粵東人,舊為秦令,有能聲;譬曉倫序、監國先後、國家仇仇利害。

    觀生等殺耀于市,日集兵向肇慶。

    右司馬林佳鼎督兵靖東郊,東将詐降,陷佳鼎沒于水。

     又“粵事記”則雲:‘紹武立,學臣林佳鼎位總憲,行大司馬事;提兵西向,上三水縣,欲侵肇慶。

    式耜奉命出東峽,設炮禦焉。

    十一月十五日,對陣一炮,殲佳鼎;偵者訛傳式耜敗。

    肇慶新創,朝廷逃複一空。

    永曆随衆奔遁,直達廣西梧州府五百裡,溯流兩日夜,并程而至。

    太後馬氏通史書,本不欲世子稱帝;呼省臣李用楫、台臣程源等面呵無固志,且诘責棄逃狀。

    适式耜手報至,知前訛,諸臣皆伏地引罪。

    後奉永曆再下肇慶,别遣靖江伯嚴從雲等護三宮預駐廣西桂林府’。

     “遺聞”載林佳鼎為永曆臣;而“粵事記”則雲紹武臣。

    且勝負各異,并志之以侯考。

    但“粵記”一書,乃宦廣者所寄予也。

     陳子壯字集玉,号秋濤;廣東南海人。

    萬曆己未探花;崇祯朝春坊,後封南海公。

    李用楫,宜興人;癸未進士,禮科都給事中。

    程源,癸未進士。

     王坤擅改諸臣  瞿式耜疏言:‘草昧之初,惟養聖德、修紀綱、慎政教、挽人心、布威武、起用人望、招徕賢俊為首務’。

    王坤者,固北閹;自南都失而入閩,隆武遣出。

    茲用司禮秉筆。

    有戶部郎中周鼎瀚,内批改給事中;式耜力言不可,不聽。

    以粵巡使王化澄升粵督,尋代佳鼎,晉少司馬,掌中樞;大器先以病去矣,内批:升化澄為大司馬。

    式耜疏言:‘化澄誠賢,有廷論;斜封墨敕,何可為例!請補部疏,尚得體’。

    蓋汲汲為閹預慮也。

    晉李永茂大學士;茂守制,佥稱專知經筵,不入直。

    茂疏薦十五人,為十五省人望;疏上,王坤啟視,殊不悅。

    既而,山西道禦史劉湘客斥罷。

    永茂怫然曰:‘朝廷方以經筵責茂,茂以十五省人進,非私也;斥湘客者,斥茂也’。

    即日解舟去。

    式耜疏言:‘大臣論薦,新朝盛事;司禮辄去取其間,無以服禦史,何以安大臣’?坤複疏薦海内碩望數十人;式耜又言:‘司禮抑人不可,薦人更不可’!吏科都給事中劉鼒等疏論坤内臣,不得薦人;永曆怒,斥逐鼒等。

    式耜力持之,得複用。

    禦史童琳參都禦史周光夏越資序題差用,私亂台規非法;命廷杖琳。

    式耜力救,得免。

    升翰林院檢讨方以智為中允,改禦史劉湘客充經筵講官;坤不悅。

    湘客且疑劉鼒疏出以智手,以智放舟去。

     劉湘客,陝西西安人;布衣。

      辜朝薦獻策下廣 先是,兩廣在籍鄉紳多與兩院、三司通關節;己未以後,何吾驺主之。

    辛未以來,潮陽辜朝薦每事與何吾驺角;然吾驺勢大,朝薦弗勝也,憤甚。

    及丙戌八月,清兵取閩,尚無入廣之令。

    潮陽縣距閩省止四日程,朝薦親往福州府獻策下廣,極言三月内可直達西粵桂林;思得首功,以壓吾驺耳。

    清固山李成棟遂發兵,先選精騎三百宵夜東行,由老龍而下廣;過廣州增城縣,俱潛入花山。

    十二月十一日上午,止命前鋒十人以青白布裹頭,扮作洋船舟子狀,直至廣城布政司前紫薇牌坊。

    下午,人叢中悉去頭上布,現出辮發,露刃大呼;止殺一人,滿城崩潰。

    十人分守六門,閉城,晝夜巡視。

    第五日,三百騎始至;成棟大軍月終乃至。

     時蘇觀生匿酒肆,有于箧中見文淵閣閣臣印,索其一醉,弗與報知;巡緝被執,觀生慨然曰:‘吾以一布衣登兩朝相位,死亦何憾’!質問時,一語弗答;遂殺之。

    何吾驺、顧元鏡率士紳投誠,優禮而去。

    吾驺乞修“明史”,門署“纂修明史何”;廣州有“吾驺修史,真堪羞死”之謠。

    紹武一身扮買舊衣人,欲出城,未識鄉路;貌複寝怪,識者無敢藏匿。

    為内閣中書所持,賣銀十兩;副将杜永和擒至,并周王、益王、遼王等俱殺于廣州府布政司前雙門下。

    紹武在位,二月而已。

    百姓俱薙發歸順,市不易肆、人不知兵;但傳檄各郡縣耳。

    時有石、馬、徐、鄭四姓聯舶海上,花山楊光林亦擁衆數萬;水陸交讧,民不聊生。

    成棟相機剿撫(花山在增城縣)。

     李绮參丁魁楚  十二月十八日,侍禦李绮參丁魁楚十大罪:欺君、誤國、玩兵、害民、敗群、亂常、罔神、蔑誓并且喪身、辱祖;若不改□,覆亡立俟。

    面帝朗誦;魁楚亦引罪,上慰谕。

    明日奉旨:‘李绮降三級,調外用’。

    绮宵夜入廉州府,以家眷在此也(绮,松江華亭人。

    崇祯庚辰進士,廣東提學副使)。

     永曆奔西峽 李成棟既殺紹武,于十二月二十三日發兵往南韶而親下肇慶。

    二十五日聞報,瞿式耜請視師,督戰士駐峽口。

    王坤複請永曆西避之,式耜争之,不聽;遂駕小艇上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