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二 粵紀

關燈
斬丁魁楚 “粵事記”雲:‘先是,十二月十五日省城之變,丁魁楚知之最早,即密遣親幹齎黃金三千兩、珍寶稱是,重賄李成棟。

    至二十五日上奔時,彼日有密報,親幹已投入李成棟帳下為家丁,刻望回音;故衆雖□□□□獨安閑也。

    魁楚有大哨船四十,将三年宦囊悉載入,仍在肇慶度歲。

    丁亥正月初旬,方移舟西向,入岑溪;并于城中修葺茆蘆,以候廣城信,實不欲登岸。

    親幹于二月初始以金寶入,達魁楚意;成棟曰:‘何不早言,正欲邀爾主仍為兩廣軍門;急齎書去’!二十六日,魁楚投岑溪舟中得成棟手書,大悅;即移舟順流東下。

    時成棟駐梧州,先上五裡迎之;握手道故,相見恨晚。

    知魁楚三子入廣已夭其二,止存長子;通名先叩,情誼甚笃。

    臨晚,邀魁楚父子飲,隆重如常禮。

    把臂間,指畫嶺表,審度當朝;謂‘東南半壁,惟某與老先生撐持’!因訂雲:‘明日吉期,敢煩再攝兩廣篆。

    拜表即真,亦在明晨’。

    将旗牌、符纛、制台舊敕即悉手付之。

    魁楚喜甚,乃别。

    夜半,成棟戎服升帳,列炬;交戰将令旗,請魁楚父子有機密語。

    魁楚茫然不知所以,即過舟,見成棟正位危坐,知事已變;遂跪請曰:‘魁楚止一子,或不及妻拏’!成棟曰:‘汝欲饒子乎?令先斫下’!左顧,而首級至矣;即将魁楚斬之。

    成棟立舟首,火光燭天,照同白日;将魁楚家丁每營分一人細查,家屬一妻、四妾、三媳、二女及婢仆婦淨身搜檢,攜入成棟舟中;惟一妾于過船時,投入江中。

    四十年厚橐,悉歸成棟;聞舟中精金八十四萬,皆三年中橫取者。

    嗚呼!罔民、虐民,可以鑒矣’! 瞿式耜留守桂林  四月,大兵渡海,克定瓊州。

    方警報之疊至也,王坤又趣永曆往楚。

    時有自湘南來堵者,盛言湖廣長、衡、永、寶四郡未有所屬,宜亟取以為中興之本;方以智、吳炳奏以為可。

    式耜上疏,言勝敗存亡、山川要害甚激切;略曰:‘駕不幸楚,楚師得以展布,自有出楚之期。

    茲者一年之内,三、四播遷;民心、兵心,狐疑局促,如飛瓦翻手散而覆手合’。

    又曰:‘在粵而粵在,去粵而粵危。

    我進一步,則人亦進一步;我去速一日,則人來亦速一日’。

    又曰:‘楚不可遽往,粵不可輕棄。

    今日勿遽往,則往也易;今日若輕棄,則更入也難’。

    又曰:‘海内幅{巾員},止此一隅。

    以全盛規西粵,則一隅似小;而就粵西恢中原,則一隅甚大。

    若棄而不守,愚者亦知其拱手送矣’!擎跪涕泣,不可挽。

    無已,請身留桂;乃命式耜留守桂林,各路悉秉節制。

    式耜仍疏請暫駐全州,以扼楚、粵之中。

     當平樂之不守也,大清兵直薄桂林。

    三月十一日,沖入文昌門,城中大恐。

    時焦琏自合浦歸,從數人推弦提兵,與大清兵接戰,稍卻之,屯陽朔。

    遍野俱薙發,式耜與琏孤守危城;疏請征安國公劉承胤兵。

    承胤初從武崗入護,猶持正守法:逐王坤為弄權,而叱周鼎瀚為奄寺鼻息;故見重式耜,發兵數千援桂。

    未幾,承胤請金吾郭承賢、馬吉翔、嚴雲從封伯,禦史毛壽登駁參‘金吾無矢石功,何得援邊鎮例晉五等’!吉翔等疑疏出劉湘客,鼎瀚遂造蜚語為“董卓、漼、汜之議”激承胤怒,逼永曆立命廷杖,而縛籌登、湘客及禦史吳德藻、給事中萬六吉于午門外。

    會諸臣申救,得免;壽登等俱落職。

    承胤益橫,脅劫永曆幸武崗。

    式耜疏留全、陽,曰:‘聞郊社禮成,即圖移駕,不知移駕将回桂林耶?抑幸武岡、辰、沅耶?今日原以恢複兩粵為心。

    則不徒西粵未恢,不可移動;即東粵尚未恢,亦且當駐全也’。

    故承胤專嗾杖湘客等,以湘客主還跸桂林之議也。

    承胤所部至桂,挾饷不出兵。

    式耜搜括庫藏而外,捐囊萬金;夫人邵氏,亦捐簪珥數百。

    兵卒不肯出,與焦兵主客不和,嘩變;擊門掠布而去,為五月十四日。

    永曆竟駐武崗。

     五月二十五日,大清兵偵兵變,積雨城壞;環攻桂城,吏士皆無人色。

    琏負創奮臂,呼督師、撫、按分門嬰守,用西洋铳擊中馬騎;尋出城戰,奮勇擊殺。

    自辰抵午,不及餐;式耜括署米蒸飯分哺之,士卒俱樂用命。

    明日,複出戰,大清兵旋去。

    式耜先令路将馬之骥伏于隔江,犄角相應,固圉倍慎。

    是三月之内危于亂兵,式耜一手指揮,琏乃得底定。

    琏久将桂,得桂人心;式耜國士遇之,故獨得琏死力。

      以保桂功,晉式耜兼太子太師、臨桂伯;式耜辭不拜。

    疏上,不允。

    複請告自劾:‘自二月十五日以迄五月二十九日,此百六日中遇變者三,皆極危險;變故當前,總辨一“死”字,亦遂不生恐怖、不起愁煩。

    惟是臣之病不獨在身而在心,不徒在形而在神;身與形之病可療也,心與神之病不可醫也’。

    又疏再請返跸全、陽,卒不聽。

    乃督琏恢朔、賓、柳、浔等郡,并複□。

      至八月,具疏上言粵西全定,請還桂林,昭告興陵。

     昔劉锜守順昌,兀術曰:‘劉锜何敢與吾戰’!則宋之不兢可知。

    王師南下,将相聞風迎避;惟錢唐江兩戰,差強人意。

    入閩、入廣,勢如破竹;其能鏖戰以卻兵者,惟瞿、焦二公,真人傑也哉!琏,山西人。

     永曆駐武崗 “粵事記”雲:‘五月中,永曆自粵西至武崗州(武崗屬楚寶慶府)。

    時方以智、吳炳随駕,馬吉翔、龐天壽護三宮移跸荊南。

    路出衡、永,巡道嚴起恒郊迎;面廣身偉,縱談時務,遂拜相。

    相度武崗州,可暫駐駕;遂以州署為行宮。

    王化澄後至,亦協理閣務。

    百日間,先朝流寇如湖南曹志建、河南王朝俊等逼入河南者,俱稱提兵十萬、五萬來歸宇下;悉賜五等爵。

    又進何騰蛟為總制、加宮保,建節衡州。

    李自成餘黨高必正等聲言百萬流入長沙,騰蛟具奏,遣堵胤錫統制之,号“忠貞營”;分為十大營,防守長沙。

    文臣、武将位置星列,兵勢稱振’。

     張家玉沉江 先是,二月朔,張家玉與陳子壯豎義起兵。

    于是上而蒼梧、下而潮陽,所在伏莽淫掠小民、燒毀村堡。

    家玉六月兵敗,自沈于江。

    子壯潛身高明,複擁一村妓,因而被擒;解至省城,李成棟會齊三司曰:‘若依國法,子壯應剮三千六百刀;今抵下十倍,三百六十刀罷’!降臣袁彭年跪禀曰:‘國法所在,還應三千六百刀為是’。

    成棟曰:‘我尚恨其不先死來解也,何必如是’。

      羊城上下仍不克靖。

    潮陽界于閩漳,山海蒙箐,盜賊益熾;百姓追原亂始,皆由辜朝薦與何吾驺争權,引大兵入廣所緻;恨入骨髓。

    及成棟歸明後,永曆駐跸端溪,朝薦因吾驺在朝,不敢出山;雖門生李用楫三為薦剡,恐事敗露,終未見朝也。

      家玉,廣東廣州府番禺縣人;崇祯癸未庶吉,後封番禺公。

    子壯,廣州府南海縣人;萬曆己未探花,後封南海公。

     蒼梧屬廣西梧州府,潮陽屬廣東潮州府,高明屬肇慶府。

     永曆入粵西 大清平定長沙,而衡州相繼盡失;總兵黃朝選、楊國棟等被執,屍幾斷流。

    八月二十四日,武崗複敗;永曆又播遷入粵,次柳州。

    式耜屢疏,極言不可他移一步:‘滇、黔地荒勢隔,忠義心渙;三百年之土地僅存粵西一線,且山川形勢、兵馬糗糧俱有可恃’。

    時督師何騰蛟、新輔嚴起恒及劉湘客鹹至桂、南安侯郝永忠率兵驟至,宜章伯盧鼎亦至自楚;式耜複疏,極言‘柳州猺獞雜處,地瘠民貧,不可久駐;慶遠壤鄰黔、粵,南甯地逼交夷,不可遠幸’。

     時騰蛟與永忠、鼎、漣等俱分防任汛。

    會土司覃裕春子鳴坷與道臣龍文明構兵,永曆複次象州。

    式耜與騰蛟、起恒、湘客等籌畫調和主客,集永忠、琏誓于神,刻期出師。

    鼎與滇鎮總兵趙印選遂各分路駐全,全州戰勝諸帥連營而軍;大清兵因次楚。

     十一月,永曆自象州抵桂,式耜與嚴起恒并相。

    司禮龐天壽請催兵下梧,久在粵舊司禮王坤被承胤逐者複入自武崗;至柳、至象,票拟皆金吾吉翔手也。

    式耜疏請永曆攪大權、明賞罰、嚴好惡、親正人、聞正言,威德并行,以服遠近。

    時謂名言。

     “粵事記”曰:‘八月二十四日下午,大兵忽至武崗州南,守兵皆在城北,迅不及支,一戰而敗;阖城上下斫北關,棄釜飧而走。

    除帝駕、三宮,無不跣足奔者。

    皇子甫兩匝月,竟委泥沙;中宮嫡妹年亦及笄,與母同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