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 浙紀
關燈
小
中
大
術{土旬}及公;公坐罷,裡居。
浙東監國,授公禮部侍郎。
越州之亡,公赴水死。
公少年時,落筆妙天下,笑罵皆成文章;人争誦之。
其交遊,亦遍吳、越間。
及為令,嘗以縣奉客,遂挂彈文以免。
及公一死,海内翕然稱其大節焉。
今讀其文,殆類有道者。
其絕命詞雲:‘餘以五月晦日晚,從主上出亡。
值亂兵間,道相失。
還自僻路,徒步重繭;八閱月,始得抵台。
城閉,痛哭入雲峰山中。
有池,可從靈均大夫之後。
是夜,宿湛明大師禅房。
漏下五鼓,作六言絕句十章。
其一雲:“生為大明之人,死作大明之鬼;笑指白雲深處,蕭然一無所累”!其二雲:“子房始終為韓,木叔死生為魯;赤松千古威名,黃蘗寸心獨苦”!其三雲:“父母恩無可報,妻兒面不能親;落日樵夫河上,應憐故國孤臣”!其四雲:“臣年五十有七,回頭萬事已畢;徒慚赤手擎天,惟見白虹貫日”。
其五雲:“去夏六月廿七,今歲六月初八;但嚴心内春秋,莫問人間花甲”!其六(阙)。
其七雲:“手着遺文千卷,尚存副在名山;正學焚書亦出,所南心史難删”。
其八雲:“慧業降生文人,此去不留隻字;惟将子孝臣忠,贻與世間同志”:“今日為方正學,前身是寒山子;徒死尚多抱慚,請與同人證此”’!又遺友人書雲:‘輝死矣!季劄之劍、孝标之書,皆諸先生心事也。
或念輝生平忠悃,得存其遺孤、藏其遺骨、收其遺文,所謂埋我三年而化碧地下,必有以報諸公矣’!又自作祭文一、“埋骨記”一,從容笑語,扃戶自經死。
“編年”載自經;而“啟祯錄”載赴水。
故并志俟核。
陳潛夫阖室沉河 太仆寺少卿陳潛夫偕妻孟氏、妾孟氏夫妻姊妹聯臂共沉河死。
陸培與潛夫皆杭人。
諸生時,同盟相善;後有違言,遂相仇。
尋俱入仕。
大清兵至,潛夫死;培居家聞城降,即自缢。
兩人卒同殉國,人鹹稱之。
朱大典阖門焚死 朱大典,号未孩;浙江金華人。
萬曆四十四年丙辰進士,曆任巡撫鳳陽、戶部侍郎。
及魯王監國,加大學士銜。
大清兵至金華,大典固守;攻月餘不下。
用紅衣炮擊破之,大典阖門縱火焚死。
其子師鄭邠,武進人;亦死。
張鵬翼見殺 總兵張鵬翼守衢州,标下副将秦應科等為大清内應;城破,鵬翼及樂安王、楚王、晉平王皆被殺。
督學禦史王景亮被執,不順;遇害。
王瑞旃自缢 王瑞旃字聖木,溫州永嘉縣人。
天啟五年乙醜進士,原官兵部職方郎。
大清兵陷溫州,貝勒下擢用之令;乃集先世遺像,親為題志,且拜且泣曰:‘死見先帝,即歸膝下耳’!遂與姻友會酌,悲歌盡歡。
已而,入戶缢殉。
鄒欽堯赴江 鄒欽堯字維則,永嘉人;郡庠生。
大清朝總鎮範某下令髡發,欽堯即赴江;流屍不可得。
葉尚高飲藥痛罵死 葉尚高字向桠,永嘉人;邑庠生。
大清兵入城,尚高被發佯狂;儒巾帛衣,截神祠本台為铎狀,搖布狂言,惟“洪武聖訓”四字朗朗徹人耳。
上丁釋奠,尚高冠進賢冠,倚廟柱肆詈當事;庭鞫,不跪。
鞭箠血遍體,略無一語;惟呼‘太祖高皇帝’而已。
被創後,吟詠自若;和“正氣歌”,有‘未吞蒲酒心先醉,不浴蘭湯骨已香’之句。
飲藥痛罵死。
獄吏欲倒出尚高于窦,諸士擁圜扉,枕尺環哭,幾噪;事聞,有司乃壞棘牆,輿尚高至宅殓焉。
錢肅樂入海 錢肅樂字希聲,号虞孫;浙江甯波鄞人。
崇祯丁醜進士;授太倉知州,嘗兼攝崇明、昆山兩邑事。
年饑,薙山貧民相聚掠富家;公捕倡亂者,杖殺之,邑賴以安。
壬午,入為刑部員外;尋丁艱。
乙酉,南京破,因遂與鄭遵謙、孫嘉績、陳函輝等會師江幹。
浙直曆授公佥院、副院、少司馬,皆辭;戮力軍中者一年。
丙戌,錢塘失守,公攜家入海。
閩中複授公副院;公至,則延平已破,複遁迹海島中。
丁亥,鄭彩治兵海上,福建起兵;公複以掌邦政召,乃與熊汝霖、馬思理、沈宸荃、林垐、吳鐘巒等協力任事。
戊子,加閣銜。
公見國勢日蹙、藩鎮驕悍,憂憤成疾,卒于海外之琅琦山。
遺命以先朝員外冠服殓,故仍稱員外雲。
張名振題詩金山 大清順治十一年(甲午)正月,海船數百溯流而上;十三日,抵鎮江,泊金山:大帥張名振、劉孔昭及史某也。
二十日,名振等白衣方巾登山,從者五百人。
寺僧募化;名振曰:‘大兵到此,秋毫不擾,得福多矣;尚思化乎’?僧曰:‘此名山也’。
名振助米十石、鹽十擔;且書簿雲:‘張某到此,大兵不得侵擾’。
徘徊半日,乃下。
次日,紗帻、青袍、角帶複登山,向東南遙祭孝陵,泣下沾襟。
設醮三日;題詩金山雲:‘十年橫海一孤臣,佳氣鐘山望裡真。
鹑首義旗方出楚,燕雲羽檄已通閩。
王師枹鼓心肝噎,父老壺槳涕淚親。
南望孝陵兵缟素,會看大纛祃龍津’!前雲:‘予以接濟秦藩,師泊金山,遙拜孝陵有感’。
後雲:‘甲午年孟春月,定西侯張名振同誠意伯題并書’。
越二日,掠辎重東下。
二十三日,旌旗蔽江而下,炮聲霹靂,人人有懼色。
四月初五日,海艘千數複上鎮江,焚小閘。
至儀真,索鹽商金;弗與,遂焚六百艘而去。
名振還師海島。
是年病,遺言令以所部歸監軍張煌言,悉以後事畀之。
論者謂陶謙之在豫州,不是過也。
殁後,煌言為之葬于蘆花澳。
附記:張名振舟師至泰興,有李公仁者被掠,擊柝二日,謂卒曰:‘吾秀才也,不堪此役’!卒引入見名振;及轅門,有金字牌一面,上書‘軍令十條:一、劫掠子女者,立刻處斬。
一、殺無辜百姓者,斬。
一、見敵兵不殺而故縱之者,斬。
……’雲雲。
進見名振,名振綠袍、戴丞相冠,年六十餘;與劉孔昭同居一大舟。
知李為庠士,命立語;問南都、鎮江等處兵勢若何?李迎其意曰:‘大清師雖衆,能戰者少’。
名振曰:‘取天下當何如’?李曰:‘老台台胸中蓋已定矣,書生何知;且國家失已十載,何不直抵中原’!名振曰:‘極有此意,但兵微将寡,不敢輕試其鋒。
雖不能恢複中原,而海中明朝依然如故’。
語畢,泣下。
名振問故;李曰:‘思父母耳’。
名振曰:‘父子乃一生倫理、君臣實萬世綱常,何必如此’!遂贈銀五兩、絹二匹,遣歸。
大清部院郎廷佐緻明帥張煌言書 欽命南京部院郎,緻書于元老大君子閣下: 仆素性愚魯,謬膺特簡。
自莅任以來,事無巨細,惟在安民。
上天好生惡殺,則人何敢不畏鬼神,而忘自縱橫、攪亂百姓也。
嘗有海上諸公歸來如顧鎮忠、王鎮有才者,日久抵掌,因備悉大君子忠孝至性,
浙東監國,授公禮部侍郎。
越州之亡,公赴水死。
公少年時,落筆妙天下,笑罵皆成文章;人争誦之。
其交遊,亦遍吳、越間。
及為令,嘗以縣奉客,遂挂彈文以免。
及公一死,海内翕然稱其大節焉。
今讀其文,殆類有道者。
其絕命詞雲:‘餘以五月晦日晚,從主上出亡。
值亂兵間,道相失。
還自僻路,徒步重繭;八閱月,始得抵台。
城閉,痛哭入雲峰山中。
有池,可從靈均大夫之後。
是夜,宿湛明大師禅房。
漏下五鼓,作六言絕句十章。
其一雲:“生為大明之人,死作大明之鬼;笑指白雲深處,蕭然一無所累”!其二雲:“子房始終為韓,木叔死生為魯;赤松千古威名,黃蘗寸心獨苦”!其三雲:“父母恩無可報,妻兒面不能親;落日樵夫河上,應憐故國孤臣”!其四雲:“臣年五十有七,回頭萬事已畢;徒慚赤手擎天,惟見白虹貫日”。
其五雲:“去夏六月廿七,今歲六月初八;但嚴心内春秋,莫問人間花甲”!其六(阙)。
其七雲:“手着遺文千卷,尚存副在名山;正學焚書亦出,所南心史難删”。
其八雲:“慧業降生文人,此去不留隻字;惟将子孝臣忠,贻與世間同志”:“今日為方正學,前身是寒山子;徒死尚多抱慚,請與同人證此”’!又遺友人書雲:‘輝死矣!季劄之劍、孝标之書,皆諸先生心事也。
或念輝生平忠悃,得存其遺孤、藏其遺骨、收其遺文,所謂埋我三年而化碧地下,必有以報諸公矣’!又自作祭文一、“埋骨記”一,從容笑語,扃戶自經死。
“編年”載自經;而“啟祯錄”載赴水。
故并志俟核。
陳潛夫阖室沉河 太仆寺少卿陳潛夫偕妻孟氏、妾孟氏夫妻姊妹聯臂共沉河死。
陸培與潛夫皆杭人。
諸生時,同盟相善;後有違言,遂相仇。
尋俱入仕。
大清兵至,潛夫死;培居家聞城降,即自缢。
兩人卒同殉國,人鹹稱之。
朱大典阖門焚死 朱大典,号未孩;浙江金華人。
萬曆四十四年丙辰進士,曆任巡撫鳳陽、戶部侍郎。
及魯王監國,加大學士銜。
大清兵至金華,大典固守;攻月餘不下。
用紅衣炮擊破之,大典阖門縱火焚死。
其子師鄭邠,武進人;亦死。
張鵬翼見殺 總兵張鵬翼守衢州,标下副将秦應科等為大清内應;城破,鵬翼及樂安王、楚王、晉平王皆被殺。
督學禦史王景亮被執,不順;遇害。
王瑞旃自缢 王瑞旃字聖木,溫州永嘉縣人。
天啟五年乙醜進士,原官兵部職方郎。
大清兵陷溫州,貝勒下擢用之令;乃集先世遺像,親為題志,且拜且泣曰:‘死見先帝,即歸膝下耳’!遂與姻友會酌,悲歌盡歡。
已而,入戶缢殉。
鄒欽堯赴江 鄒欽堯字維則,永嘉人;郡庠生。
大清朝總鎮範某下令髡發,欽堯即赴江;流屍不可得。
葉尚高飲藥痛罵死 葉尚高字向桠,永嘉人;邑庠生。
大清兵入城,尚高被發佯狂;儒巾帛衣,截神祠本台為铎狀,搖布狂言,惟“洪武聖訓”四字朗朗徹人耳。
上丁釋奠,尚高冠進賢冠,倚廟柱肆詈當事;庭鞫,不跪。
鞭箠血遍體,略無一語;惟呼‘太祖高皇帝’而已。
被創後,吟詠自若;和“正氣歌”,有‘未吞蒲酒心先醉,不浴蘭湯骨已香’之句。
飲藥痛罵死。
獄吏欲倒出尚高于窦,諸士擁圜扉,枕尺環哭,幾噪;事聞,有司乃壞棘牆,輿尚高至宅殓焉。
錢肅樂入海 錢肅樂字希聲,号虞孫;浙江甯波鄞人。
崇祯丁醜進士;授太倉知州,嘗兼攝崇明、昆山兩邑事。
年饑,薙山貧民相聚掠富家;公捕倡亂者,杖殺之,邑賴以安。
壬午,入為刑部員外;尋丁艱。
乙酉,南京破,因遂與鄭遵謙、孫嘉績、陳函輝等會師江幹。
浙直曆授公佥院、副院、少司馬,皆辭;戮力軍中者一年。
丙戌,錢塘失守,公攜家入海。
閩中複授公副院;公至,則延平已破,複遁迹海島中。
丁亥,鄭彩治兵海上,福建起兵;公複以掌邦政召,乃與熊汝霖、馬思理、沈宸荃、林垐、吳鐘巒等協力任事。
戊子,加閣銜。
公見國勢日蹙、藩鎮驕悍,憂憤成疾,卒于海外之琅琦山。
遺命以先朝員外冠服殓,故仍稱員外雲。
張名振題詩金山 大清順治十一年(甲午)正月,海船數百溯流而上;十三日,抵鎮江,泊金山:大帥張名振、劉孔昭及史某也。
二十日,名振等白衣方巾登山,從者五百人。
寺僧募化;名振曰:‘大兵到此,秋毫不擾,得福多矣;尚思化乎’?僧曰:‘此名山也’。
名振助米十石、鹽十擔;且書簿雲:‘張某到此,大兵不得侵擾’。
徘徊半日,乃下。
次日,紗帻、青袍、角帶複登山,向東南遙祭孝陵,泣下沾襟。
設醮三日;題詩金山雲:‘十年橫海一孤臣,佳氣鐘山望裡真。
鹑首義旗方出楚,燕雲羽檄已通閩。
王師枹鼓心肝噎,父老壺槳涕淚親。
南望孝陵兵缟素,會看大纛祃龍津’!前雲:‘予以接濟秦藩,師泊金山,遙拜孝陵有感’。
後雲:‘甲午年孟春月,定西侯張名振同誠意伯題并書’。
越二日,掠辎重東下。
二十三日,旌旗蔽江而下,炮聲霹靂,人人有懼色。
四月初五日,海艘千數複上鎮江,焚小閘。
至儀真,索鹽商金;弗與,遂焚六百艘而去。
名振還師海島。
是年病,遺言令以所部歸監軍張煌言,悉以後事畀之。
論者謂陶謙之在豫州,不是過也。
殁後,煌言為之葬于蘆花澳。
附記:張名振舟師至泰興,有李公仁者被掠,擊柝二日,謂卒曰:‘吾秀才也,不堪此役’!卒引入見名振;及轅門,有金字牌一面,上書‘軍令十條:一、劫掠子女者,立刻處斬。
一、殺無辜百姓者,斬。
一、見敵兵不殺而故縱之者,斬。
……’雲雲。
進見名振,名振綠袍、戴丞相冠,年六十餘;與劉孔昭同居一大舟。
知李為庠士,命立語;問南都、鎮江等處兵勢若何?李迎其意曰:‘大清師雖衆,能戰者少’。
名振曰:‘取天下當何如’?李曰:‘老台台胸中蓋已定矣,書生何知;且國家失已十載,何不直抵中原’!名振曰:‘極有此意,但兵微将寡,不敢輕試其鋒。
雖不能恢複中原,而海中明朝依然如故’。
語畢,泣下。
名振問故;李曰:‘思父母耳’。
名振曰:‘父子乃一生倫理、君臣實萬世綱常,何必如此’!遂贈銀五兩、絹二匹,遣歸。
大清部院郎廷佐緻明帥張煌言書 欽命南京部院郎,緻書于元老大君子閣下: 仆素性愚魯,謬膺特簡。
自莅任以來,事無巨細,惟在安民。
上天好生惡殺,則人何敢不畏鬼神,而忘自縱橫、攪亂百姓也。
嘗有海上諸公歸來如顧鎮忠、王鎮有才者,日久抵掌,因備悉大君子忠孝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