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 南都甲乙紀(續)
關燈
小
中
大
士英疏言:‘清兵雖屯河北,然賊勢尚張,不無後慮;豈遂投鞭問渡乎?且強弱何常之有,赤壁三萬、淝水八千,一戰而江左以定;況國家全盛,兵力萬倍于前,廓清底定、痛飲黃龍,願諸臣刻勵之也’。
命王永吉防河北、張缙彥防河南,分許定國、王之綱信地。
“遺聞”雲:‘大學士王铎疏請視師江北,以複國仇;不允’。
時大清兵至夏鎮,别由濟甯南渡,攻海州、圍邳州。
史可法、高傑、劉澤清各請告急;不應。
二十日(甲戌),命史可法會兵援邳州。
二十四日,張緒彥分諸将防河:甯陵以東至歸德屬王之綱、甯陵以西至蘭陽屬許定國、祥符以西屬劉洪起、河雒委李際遇。
高傑北征,發徐州。
二十九日(癸未),加高傑太子少傅、史可法太傅。
先是,程繼孔斬木編筏,勾引北兵渡河,僞投傑降。
傑知其詐,因誘斬之,收其衆。
至是,士英追理其功,故有是命。
使臣左懋第殉節 左懋第,字仲及,号蘿石;登州萊陽人。
崇祯辛未進士,出陳文莊之門。
壬申冬,授韓城令。
三年之中,流寇薄城者三、入境者再;皆設法擊走之。
癸酉,考選戶科給事中。
尋以吏〔科〕給事中,奉敕察核南京、燕湖等處兵饷;未複命而上崩。
宏光立,入見,陳中興大計;命視師江上。
升佥都禦史,巡撫應、安等處。
以母死于天律,乞守制。
而朝議遣大臣使北通好,營先帝山陵并議割地歲币。
公自請北行,因得葬母;升兵部侍郎,齎國書、金币以行。
而副之者太子太傅、左都督陳洪範及太仆寺少卿、兵部職方司郎中馬紹愉,兵部司務陳用極等從行。
八月,行次滄州,陳洪範遣信先緻吳三桂封冊;三桂不啟封,緘奉攝政王。
九月,至楊村。
士人曹遜、金镳、孫正疆谒見,言報國之志;公喜,署為參謀。
十月,進至張家灣。
聞以四夷館處使臣,行屬國進見之禮;洪範無言,參謀陳用極曰:‘此事所系甚大’。
公争之,乃改鴻胪寺;遣官騎迎入。
十四日,内院剛林來,責以朝見;公曰:‘敕命先谒陵、後通好;今未拜先帝梓宮,不敢見’。
剛屈而去。
明日複來,言如前,公終不屈;一一抗拒,聲色俱厲。
既,持國書、金币去。
公遣參謀陳用極以谒陵事請,不得;乃陳太牢于寺廳,率将士哭三日。
二十七日,忽數騎遣行,出永定門。
十一月初五日,止滄州裡鋪;又數騎追執公及紹愉還,而獨令洪範南。
副将張有才、楊逢春、劉英止滄州;公返北都,拘之太醫院,不通出入。
上攝政王啟,不報,而時令人說之降;公不答。
洪承疇谒之,公曰:‘鬼也?承疇松、杏敗死,先帝賜祭、加醮九壇、錫蔭久矣;今日安得更生’!李建泰亦來谒,公曰:‘受先帝寵餞,不徇國降賊,又降清;何面目見我耶’!漢臣投谒者皆受罵,亦憚見之。
乙酉正月,劉英及曹遜、金镳入訊,逾垣得見;遂發疏,令金镳及都司楊文泰赴金陵奏之。
及至,而金陵已失守矣。
曹遜曰:‘如何’?公曰:‘複何言’!七日不食,恸哭誓必死。
閏六月十五日,以江南即平,再下薙發令。
副将艾大選首髡如诏,公杖大選及傳浚,大選自經死;浚恐,為蜚語聞。
十九日,捕下刑部;公曰:‘我自行我法、殺我人,與若何與?可速殺我’!以兵脅公薙發,公大呼‘不可’。
而參謀兵部主事陳用極字明仲,蘇州昆山人;與遊擊王一斌、王廷佐、張良佐、守備劉統亦大呼‘不可’。
遂以公等六人下獄。
二十日,攝政王召見,鐵鎖擁入内朝;公麻衣孝巾,向上長揖,南面坐于庭下。
攝政王數以僞立福王、勾引土賊、不投國書、擅殺總兵、當庭抗禮五大罪,而公辯對侃侃,終不屈,惟請一死。
命薙發,堅不肯。
攝政王問在廷漢臣雲:‘如何’?吏部侍郎陳名夏曰:‘為福王來,不可饒’。
公曰:‘若中先朝會元,今日何面目在此’!兵部侍之郎金俊曰:‘先生何不知興廢’!公曰:‘汝何不知羞恥?我今日祗有一死,又何多言’!攝政王揮出斬之。
佥都趙開心将起有言,同坐掣其裾而止。
公至宣武門外,神氣自若;南向四拜,端坐受刑。
儈子楊某涕泣稽首,而後行刑。
公既出,趙開心始得啟王,王将從之;而已報死矣。
題絕命詩有曰:‘峽坼巢封歸路回,片雲南下意如何!寸丹冷魄消将盡,蕩作寒煙總不磨’!馬紹愉率所從将士,悉薙發降;陳用極、王一斌、王廷佐、張良佐、劉統與公同日見殺。
忽沙風四起,卷市席棚于雲際,屋瓦皆飛;一時罷市。
陳用極之門人鹹默,序其事傳之。
蓋國朝以奉使死者,忠文王袆、忠節吳雲與公三人而已。
公與會稽章大理正宸誼最深;公死,大理亦遯荒野。
公之同鄉姜給谏采,出其詩以梓于世。
東村老人曰:‘蘿石之死,比文信公尤烈。
有一人而可洗中朝三百年之氣,可見讀聖賢之
命王永吉防河北、張缙彥防河南,分許定國、王之綱信地。
“遺聞”雲:‘大學士王铎疏請視師江北,以複國仇;不允’。
時大清兵至夏鎮,别由濟甯南渡,攻海州、圍邳州。
史可法、高傑、劉澤清各請告急;不應。
二十日(甲戌),命史可法會兵援邳州。
二十四日,張緒彥分諸将防河:甯陵以東至歸德屬王之綱、甯陵以西至蘭陽屬許定國、祥符以西屬劉洪起、河雒委李際遇。
高傑北征,發徐州。
二十九日(癸未),加高傑太子少傅、史可法太傅。
先是,程繼孔斬木編筏,勾引北兵渡河,僞投傑降。
傑知其詐,因誘斬之,收其衆。
至是,士英追理其功,故有是命。
使臣左懋第殉節 左懋第,字仲及,号蘿石;登州萊陽人。
崇祯辛未進士,出陳文莊之門。
壬申冬,授韓城令。
三年之中,流寇薄城者三、入境者再;皆設法擊走之。
癸酉,考選戶科給事中。
尋以吏〔科〕給事中,奉敕察核南京、燕湖等處兵饷;未複命而上崩。
宏光立,入見,陳中興大計;命視師江上。
升佥都禦史,巡撫應、安等處。
以母死于天律,乞守制。
而朝議遣大臣使北通好,營先帝山陵并議割地歲币。
公自請北行,因得葬母;升兵部侍郎,齎國書、金币以行。
而副之者太子太傅、左都督陳洪範及太仆寺少卿、兵部職方司郎中馬紹愉,兵部司務陳用極等從行。
八月,行次滄州,陳洪範遣信先緻吳三桂封冊;三桂不啟封,緘奉攝政王。
九月,至楊村。
士人曹遜、金镳、孫正疆谒見,言報國之志;公喜,署為參謀。
十月,進至張家灣。
聞以四夷館處使臣,行屬國進見之禮;洪範無言,參謀陳用極曰:‘此事所系甚大’。
公争之,乃改鴻胪寺;遣官騎迎入。
十四日,内院剛林來,責以朝見;公曰:‘敕命先谒陵、後通好;今未拜先帝梓宮,不敢見’。
剛屈而去。
明日複來,言如前,公終不屈;一一抗拒,聲色俱厲。
既,持國書、金币去。
公遣參謀陳用極以谒陵事請,不得;乃陳太牢于寺廳,率将士哭三日。
二十七日,忽數騎遣行,出永定門。
十一月初五日,止滄州裡鋪;又數騎追執公及紹愉還,而獨令洪範南。
副将張有才、楊逢春、劉英止滄州;公返北都,拘之太醫院,不通出入。
上攝政王啟,不報,而時令人說之降;公不答。
洪承疇谒之,公曰:‘鬼也?承疇松、杏敗死,先帝賜祭、加醮九壇、錫蔭久矣;今日安得更生’!李建泰亦來谒,公曰:‘受先帝寵餞,不徇國降賊,又降清;何面目見我耶’!漢臣投谒者皆受罵,亦憚見之。
乙酉正月,劉英及曹遜、金镳入訊,逾垣得見;遂發疏,令金镳及都司楊文泰赴金陵奏之。
及至,而金陵已失守矣。
曹遜曰:‘如何’?公曰:‘複何言’!七日不食,恸哭誓必死。
閏六月十五日,以江南即平,再下薙發令。
副将艾大選首髡如诏,公杖大選及傳浚,大選自經死;浚恐,為蜚語聞。
十九日,捕下刑部;公曰:‘我自行我法、殺我人,與若何與?可速殺我’!以兵脅公薙發,公大呼‘不可’。
而參謀兵部主事陳用極字明仲,蘇州昆山人;與遊擊王一斌、王廷佐、張良佐、守備劉統亦大呼‘不可’。
遂以公等六人下獄。
二十日,攝政王召見,鐵鎖擁入内朝;公麻衣孝巾,向上長揖,南面坐于庭下。
攝政王數以僞立福王、勾引土賊、不投國書、擅殺總兵、當庭抗禮五大罪,而公辯對侃侃,終不屈,惟請一死。
命薙發,堅不肯。
攝政王問在廷漢臣雲:‘如何’?吏部侍郎陳名夏曰:‘為福王來,不可饒’。
公曰:‘若中先朝會元,今日何面目在此’!兵部侍之郎金俊曰:‘先生何不知興廢’!公曰:‘汝何不知羞恥?我今日祗有一死,又何多言’!攝政王揮出斬之。
佥都趙開心将起有言,同坐掣其裾而止。
公至宣武門外,神氣自若;南向四拜,端坐受刑。
儈子楊某涕泣稽首,而後行刑。
公既出,趙開心始得啟王,王将從之;而已報死矣。
題絕命詩有曰:‘峽坼巢封歸路回,片雲南下意如何!寸丹冷魄消将盡,蕩作寒煙總不磨’!馬紹愉率所從将士,悉薙發降;陳用極、王一斌、王廷佐、張良佐、劉統與公同日見殺。
忽沙風四起,卷市席棚于雲際,屋瓦皆飛;一時罷市。
陳用極之門人鹹默,序其事傳之。
蓋國朝以奉使死者,忠文王袆、忠節吳雲與公三人而已。
公與會稽章大理正宸誼最深;公死,大理亦遯荒野。
公之同鄉姜給谏采,出其詩以梓于世。
東村老人曰:‘蘿石之死,比文信公尤烈。
有一人而可洗中朝三百年之氣,可見讀聖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