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 南都甲乙紀(續)

關燈
牌赴濟上;宜敕王燮早行。

    大清國總河楊方興駐濟甯,傳檄山東州縣,漸次款服。

    方興,遼東貢生,登進士第一;尚主,曆官内院。

    至是來總河,與濟甯道朱國柱議取江南,修漕運。

     十六日(壬寅),大清兵入宿遷。

    二十三日(戊申),大清将楊方興收服土寇掃地王等。

    二十五日(庚戌),大清國山東撫方大猷承選豐、沛二知縣胡增光、欽光到任;二人兄弟也,俱魚台生員。

     二十六日(辛亥),田仰報忻州、郯城、宿遷烽火逼近。

     十月初三日(丁巳),大清國牌到濟甯,稱攝政王發大兵十萬南下,谕州縣預備糧草。

    有臨清總兵進濟甯駐劄。

    初五日(己未),大清國東路兵到沂州、西路兵至濮。

    初八日(壬戌),大清國取豐縣,胡增光入城;前知縣劉燧走死。

     十三日(丁卯),馬士英奏賜王永吉一品鬥牛服色,少隆接待北使之禮。

    劉澤清報:‘贛、沭、沛、邳、曹、單、開、歸,處處皆有大清兵;陳洪範、左懋第渡河無期,玉燮、邸磊赴任無地。

    徐州為張成福所守;成福送母至淮,令馬化豹代須。

    今成福還徐、化豹回淮,大清将已在沂、郯;必令邱磊渡海先收登、萊。

    邳、宿正當南北通衢,令修清河廢城,使馬化豹、柏承馥防守。

    如此派定,以待使臣回日定和戰’。

     十六日(庚午),大清兵入海州。

    十七日(辛未),大清兵至宿遷界,鄉兵羊酒迎之;縣民盡逃。

     十一月初四日(戊子),總兵邱磊報青州之變;磊于白沙祭海,裝家眷、行李于船,将下船北發。

    初六日(庚寅),邱磊帶百餘騎至安東,柏承馥、王尊垣召磊進署,突兵擒之。

    至二十一日(乙巳),王燮為邱磊引罪。

     初十日(甲午),大清兵破海州,将獄囚盡放;天明,回兵泗口。

    大清兵馬八萬分路南下,一向沭陽、一向邳州、一向宿遷;又牌行鄰縣,催辦糧料。

    十一日(乙未),大清兵攻邳州,署印推官沈冷之固守待救。

    “遺聞”雲:‘史可法統兵抵白洋河’。

    十二日,大清兵入宿遷;可法提兵救之,随拔營去。

     十三日,高傑抵徐州。

    先是,河南巡按陳潛夫探得大清朝于十月二十五日發兵,一往山東、一往徐州、一往河南,豫王将從孟縣過河。

    傑與澤清書:‘清朝發一王子,領兵号二十萬,實七、八千;齊駐濟甯。

    近日河南撫鎮接踵告警,一夕數至;開封上下北岸,俱大兵問渡甚急。

    恐一越渡,則天塹失恃;長江南北,盡為戰場。

    時事到此,令人應接不暇。

    惟有殚心竭力,直前無二,于萬難之中求其可濟,以報國恩而已’。

    澤清以聞。

     十五日(己亥),劉澤清奏:‘清将夏成祖已發濟甯;楊方興在宿遷集鐵匠打鐵條,為紮筏之用。

    臣今議分汛防河,三裡一保、百步一圈,空處築牆,挑濠灌水,勒令有司興工。

    王燮、田仰、王永吉自安東至徐,蕭、砀屬督輔,開、歸屬越其傑,各申報竣;候左懋第回日另圖也’。

      二十日(甲辰),田仰言:‘清将已駐沂、莒二州,哨馬至沭、榆;遼人趙福星為宿遷道,兵五千鎮守’。

     十二月乙卯朔,大清國萬騎下河南。

      初三日(丁已),王永吉總督防河,劉、高二将聯絡張缙彥、王燮分布河北,王燮移駐淮上,命黃得功、劉良佐移駐近地以援邳、宿。

      十五日(己巳),左都督陳洪範南還;上言:‘初,禮部薦臣,以臣與吳三桂同裡戚誼,意大清之破賊,必三桂為政;其事殊不然。

    九月十六日,臣至德州,大清撫方大猷示以攝政王令,有“來使不必敬護,止許百人赴京朝見”。

    夫曰朝見,則目無天使矣。

    閣臣主議,以抗節為不辱命;但知三桂借兵于清,未知大勢之何如也。

    錦衣駱養性為之撫,遣兵相迎。

    二十九日,司務贊畫王言齎臣名帖送内院,回言馮铨、謝升等詞色甚薄,卻帖不收。

    十月十二日,奉禦書入正陽門;臣随宿鴻胪寺,關防甚嚴,水火不通,饑寒殊苦。

    十四日,内院剛林偕十餘人來視,戎服佩刀,直登寺堂上坐,指地下氈,令臣等坐;大聲責臣江南不應更立天子,且曰“毋多言,我将不日下江南”。

    十五日,剛林來收銀,将十萬兩交訖;蟒緞餘币,尚在後也。

    私計吳三桂不受書,則萬金可無與,諸人踴躍搶散。

    明日,遣兵押行。

    臣等請祭告諸陵及改葬帝後,皆不許;朗誦檄文。

    二十七日,促行,防守甚嚴。

    十一月朔,至天津;複運緞絹悉押去。

    疑養性有私于臣,革職逮問。

    初四日,過滄州;有官來追,執左懋第回京,不容叙别。

    十六日,過濟甯;大清兵乃還。

    十一日,到徐州,渡河’。

    洪範入見,言大清兵萬分緊急,旦夕必下江南。

    馬士英惡之,曰:‘有四鎮在,何慮焉’!陳洪範請加恩使北臣,兵科戴英劾止之;言‘洪範出使無功,正使身陷異域、下役群聚晉爵,天下聞之,恐哄然竊笑也’!  十八日(壬申),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