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七 南都甲乙紀(續)

關燈


    近聞有升遷别省之說,乞皇上仍令何騰蛟照舊和衷撫楚。

    臣思保江南不在逼處江幹,而在扼其要領;則臣省荊、襄為急矣。

    而安臣省者,拒賊猶後而馭兵為先;則知撫臣其不可更矣。

    伏乞聖明速賜施行’(出“大事記”)。

      王應熊請節制楚、鄖、貴、廣  四川督輔王應熊上言:‘蜀境西北接鄖,東抵夷陵,西南由建昌通雲南,東南由遵義通貴州。

    今寇踞成都,蜀人殆無孑遺。

    議者謂李賊在陝,獻忠必不北向。

    然李賊自七月入蜀,虛喝保甯、順慶之吏民而制之;一且為獻忠所驅,則獻忠之無顧畏可見矣。

    川陝總督宜提兵複保甯,牽賊北顧;臣得合滇、黔之力,以搗其空。

    賊若不南不北,則仍趨正東,未可料也。

    廣西、鄖陽許臣節制,則緩急可以呼應;臣名總督四省,而兵止于黔、饷止于滇,不幾輕視巨寇乎’?有旨:‘命楚、鄖、貴、廣悉聽督輔節制’。

     黃耳鼎劾解學龍、張缙彥 禦史黃耳鼎言:‘解學龍執法大臣,受賄黨逆,如光時亨、周鐘、方允昌、項煜、陳名夏議緩議贖,豈古人三宥八議之道進于此者!張缙彥俛首賊吏,延喘偷生;皇上重以節钺,優遊數月,不恢複寸土。

    高傑之變,單騎逃避。

    乞付法司治以誤國之罪’!诏勿問。

     朱國弼劾路振飛 保國公朱國弼劾舊淮撫路振飛:‘賊信日逼,先縱獄囚;天潢洊至,兵拒河上。

    皇上扁舟不納入城,且雲鳳陽有天子氣;僞官武愫系進學門生,代為夤緣。

    乞敕法司逮治’!章下部院。

     左良玉參馬士英八罪 四月初四日(丙辰),甯南侯左良玉舉兵東下,馳疏至雲:‘竊見逆賊馬士英出自苗種,性本兇頑。

    臣身在行間,無日不聞其罪狀、無人不聞其奸邪。

    先帝皇太子至京,道路洶傳陛下屢發矜慈,士英以真為假,必欲置之死而後快其謀。

    臣前兩疏,望陛下從容審處;冀士英夜氣稍存,亦當剔腸悔過以存先帝一脈。

    不意奸謀日甚一日,臣自此義不與奸賊共天日矣!臣已提師在途,将士眦目指發,皆欲食其肉。

    臣恐百萬之衆發而難收,震驚宮阙;且聲其罪狀,正告陛下。

    仰祈剛斷,與天下共棄之!自先帝之變,人人号泣;士英利災擅權,事事與先帝為仇。

    “欽案”,先帝手定者,士英首翻之;“要典”,先帝手焚者,士英複修之。

    思宗改谥“毅宗”,明示先帝不足“思”,以絕天下報仇雪恥之心:罪不容于死者一也。

    國家提衡文武,全恃名器鼓舞人心。

    自賊臣竊柄以來,賣官鬻爵,殆無虛刻;都門有“職方賤如狗、都督滿街走”之謠。

    如越其傑以貪罪遣戍,不一年而立升部堂;□□□以貪污絞犯,不數日而夤緣仆少;袁□□與張道浚皆诏獄論罪者也,借起廢徑複原官;如楊文骢、劉泌、王燧以及趙書辦等皆行同犬彘或罪等叛逆,皆用之于當路。

    凡此之類,直以千計,罄竹難書:罪不容于死者二也。

    閣臣司票拟、政事歸六部,至于兵柄尤不容兼握。

    士英已為首輔,猶複掌樞;是弁髦太祖法度。

    又引腹心阮大铖為添設尚書,以濟其篡弑之階;兩子枭獍,各操重兵以為呼應,司馬昭複生于今日:罪不容于死者三也。

    陛下選立中宮,典禮攸關。

    士英居為奇貨,先擇其尤者以充下陳,罪通于天;而又私買歌女寄養阮大铖家,希圖進選,計亂中宮,陰謀叵測:罪不容于死者四也。

    陛下即位之初,恭儉神明;士英百計诳惑,進優童豔女,損傷盛德。

    每對人言,惡則歸君:罪不容于死者五也。

    國家遭此大難,須寬仁慈愛以收人心。

    士英自引阮大铖以來,睚眦殺人,如雷演祚、周镳等鍛煉周納,株連蔓引。

    尤其甚者,借題三案,深埋陷阱;将生平不快意之人一網打盡,令天下士民重足解體:罪不容于死者六也。

    九重秘密,豈臣子所敢言;士英遍布私人,凡陛下一言一動,無不窺視。

    又募死士竄伏皇城,詭名禁軍,以觀陛下動靜,曰“廢立由我”:罪不容于死者七也。

    率土碎心痛号者,先帝殉難,皇子幸存。

    前此定王之事,四海至今傳疑未已;況今皇太子授受不明,士英乃與阮大铖一手拏定,抹殺的确認識之方拱幹、而信串通朋謀之劉正宗,不畏天道神明、不畏二祖列宗、不畏天下公議、不畏萬古綱常,忍以先帝已立七年之嗣君為四海讴歌訟獄所歸者,付之幽囚;天昏地慘,神人共憤。

    凡有血氣者,皆欲寸磔士英、大铖等以謝先帝。

    此非臣之私言,諸将士之言也;非獨臣标将之言,天下忠臣義士、愚夫愚婦之公言也。

    伏乞陛下立将士英等肆諸市朝,傳首四方,用抒公憤。

    臣等束兵計刻以待,不禁大聲疾呼,激切以聞’。

      數列八罪,使人摭辨不得、躲閃不得;足褫奸雄之魄矣! 又讨馬士英檄 蓋聞大義之垂,炳于星日;無禮之逐,嚴于鷹鹯:天地有至公,臣民不可罔也。

    奸臣馬士英根原赤身,種類藍面。

    昔冒九死之罪,業已僑妾作奴、屠發為僧;重荷三代之恩,徒爾孤窟白門、狼吞泗上。

    會當國家多難之日,侈言擁戴、勸進之功;以今上曆數之歸,為私家攜贈之物。

    竊弄威福,炀蔽聰明。

    持兵力以脅人,緻天子閉目拱手;張僞旨以詟俗,俾臣民重足寒心!本為報仇而立君,乃事事與先帝為仇,不止矯誣聖德;初因民願而擇主,乃事事拂兆民之願,何由奠麗民生?幻蜃蔽天,妖蟆障日。

    賣官必先姻娅,試看七十老囚、三木敗類,居然節钺監軍;漁色罔識君親,托言六宮備選、二八紅顔,變為桑間濮上。

    蘇、松、常、鎮,橫征之使肆行;檇李、會稽,妙選之音日下。

    江南無夜安之枕,言馬家便爾殺人;北鬥有朝彗之星,謂英君實應圖谶。

    除诰命、贈蔭之餘無朝政,自私怨舊仇而外無功能。

    類此之為,何其亟也!而乃冰山發焰,鳄水興波;群小充斥于朝端,賢良竄逐于崖谷。

    同己者性侔豺虎、行列豬猳如阮大铖、張孫振、李宏勳等數十巨憝,皆引之為羽翼,以張殺人媚人之赤幟;異己者德并蘇黃、才媲房杜如劉宗周、姜曰廣、高宏圖等數十大賢,皆誣之為朋黨,以快如虺如蛇之狠心。

    道路有口,空憐“職方如狗、都督滿街”之謠;神明難欺,最痛“立君由我”、“殺人何妨”之句!嗚呼!江漢長流、潇湘盡竹,罄此之罪,豈有極欤!若鮑魚蓄而日膻,若火木重而愈烈。

    放崔、魏之瘈狗,遽敢滅倫;收闖、獻之狝猴,教以升木。

    用腹心出鎮,太尉朱泚之故智,幾幾殆有甚焉;募死士入宮,宇文化及之所為,人人而知之矣。

    是誠河山為之削色,日月倏兮無光。

    又況皇嗣幽囚,列祖怨恫。

    海内懷忠之士,誰不願食其肉;敵國向風之士,鹹思操盾其家。

      本藩先帝舊臣、招讨重任。

    頻年痛心疾首,願為鼎邊雞犬以無從;此日履地戴天,誓與君側豺狼而并命。

    在昔陶八州靖石頭之難,大義于今炳然;迄乎韓蕲王除苗氏之奸,臣職如斯乃盡。

    是用砺兵秣馬,讨罪興師。

    當鄭畋讨賊之軍,意裴度蔽邪之語。

    謂朝中奸黨盡去,則諸賊不讨自平;倘左右兇惡未除,則河北雖平無用。

    三軍之士,戮力同仇。

    申明仁義之聲聞,首嚴焚戮之隐禍:不敢妄殺一人以傷天心,不敢荒忽一日以忘王室。

    義旗所指,正明為人臣子不忘君父之心;天意中興,必有間世英靈天翼皇明之運! 泣告先帝,揭此心肝:願斬賊臣之首,以複九京;還收阮奴之黨,以報四望。

    倘惑于邪說、诖誤流言,或受奸臣之指揮、或樹義兵之仇敵,本藩一腔熱血,郁為輪囷離奇;勢必百萬雄兵,化作蛟螭妖孽。

    玉石俱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