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六 南都甲乙紀(續)
關燈
小
中
大
縮。
十一月初五日(己醜),太監谷國珍奏鳳陽災。
十一日(乙未),端門西旁舍火。
自秋至冬,烈日如夏,在在赤地。
“遺聞”雲:‘廟門告災,鳳陽祖陵疊火’。
乙酉元旦為乙酉日,天文家雲:‘太歲值事,不利’。
是日,日有蝕之。
中書舍人林翹疏稱:‘正月初六日雷聲自北至西,占在趙、晉之野有兵。
日在庚寅,主口角妖言’。
翹,江浦人;善星術。
馬士英在戍日,蔔其大用;至是,士英神其術,因薦授中書。
尋躐一品武銜,蟒玉趨事。
未幾,獲妖僧大悲,僧系齊庶宗詐冒定王,下法司會審,棄市。
初八日(壬辰)立春,流星入紫薇宮。
初九日,大雷電,雨雹。
張缙彥奏:‘十一日(乙未)午刻,河南開封府榮澤縣村郭忽現大城,堞門畢具;二時方隐’。
天官家雲:‘“廣莫之氣成城郭”;今河南茫無人煙故也’。
二月二十日(癸酉),欽天監正楊邦慶奏:‘近來日月色甚赤’。
上雲:‘是何分野?何無占候?其訪術者舉用’。
三月初二日(乙酉),楊維垣升左副都禦史。
時語曰:‘馬、劉、張、楊,國勢速亡’。
七月十三日(乙酉),太白經天。
是日,予往四河口候内父,遇秦先生;适姚生至,雲甫見日旁一星甚朗。
夫金星晝見,變之大者;而諸書不載,何欤?秦之神,無錫華藏人,性至孝;曾于元旦夜夢西城縣一牌,大書雲:‘天下已屬之清’。
時江南猶無事,與衆言之未信;然秦素誠笃,館于舅氏,予聞而異焉。
是春,南京有驢忽作人言雲:‘造什麼橋、修什麼路!五月幹戈亂,人人路上跑’。
既而不語。
又是春江南督學朱國昌駐江陰歲試,有奔牛。
王生赴試,寓中夜觀天象;次日歸,不與試。
衆怪問之,王生曰:‘昨晚旌頭星已現,大清人不日至矣’!衆未之信;未幾而南京陷。
江陰琉璜鄉亦多異鳥,有一鳥身如鹁鸪,口中吐舌長寸許。
又一鳥花色可觀,頭有兩角,頗似鹿角;行于地上,見人辄飛。
張森之見而問予,予憶古書有‘鹝鳥,大如觀鹆、頭似雉,有時吐物長數寸’;有‘鵵鳥,有毛角’;此非常鳥,天下将亂。
鳥能得氣之先,此之謂矣(鹝音逆,鵵音屠)。
初,崇祯十三年,一五台僧詣蘇州元墓山訪道友,語人雲:‘天馬星下界,新天子已降生矣。
不久,當有易代事’。
時共妄之。
不五載,大清果入。
乙酉元旦,微雨、夜風。
初二日下午,雨。
初三日,雪。
初四日,雨。
初六日,終日雪。
初九夜,大雪。
然吾鄉元旦陰雨而南京則日蝕,初六日終日雪而南京有雷聲;初九日大雪而他處大雷震,雹:陰陽災異,所在不同如此。
吳适下獄 四月二十一日(癸酉),給事中吳适疏參方國安、牟文绶;疏言:‘文绶本無寸功,驟列大帥;乃複縱兵嘩掠,緻摧陷建德、東流,大屬非法。
國安受國厚恩,乃銅陵西關及南陵城外聚兵攻擊;赤子何辜,遭茲塗炭,益之以深熱,其與叛逆何異?陛下宜加禁戢’!蔡奕琛等票旨,切責之雲:‘左良玉稱兵犯順,連破九江、安慶,文绶實久在南康、國安現在剿逆;吳适訛言亂政,巧為逆臣出脫,是何肺腸’?明日,奕琛具疏特糾,吳适下獄。
蓋先是,左光先按浙會鞫奕琛一案,适時為衢州司理官,與紹興司理陳子龍共成是獄。
及奕琛入相,乃與阮大铖同心排擠光先以至褫逮,并及于适。
實借題以快其夙憾,而國事、封疆俱置不問。
禦史張孫振又有疏糾參‘适為東林嫡派、複社渠魁,宜速正兩觀之誅’。
東林正人之薮、複社名士之林,以此論罪,榮于華衮矣! 遷都召對 四月二十六日(戊寅),上視朝畢,問群臣遷都計。
時禮部錢謙益力言不可,乃退。
自左兵檄至、大清兵信急洶洶,上日怨士英強之稱帝,因謀所以自全;士英請召黔兵入衛,辦走貴陽。
工科吳希哲等力陳,乃止。
是日,召黔兵一千二百人入城,駐雞鳴山,踐踏僧房殆遍;每夜撥二百名守私宅。
二十八日(庚辰),上下寂無一言。
良久,上雲:‘外人皆言朕欲出去’。
王铎雲:‘此語從何得來’?上指一小奄,正色語;铎曰:‘外間話,不可傳的’!铎因請講期;上曰:‘且過端午’。
馬士英發黔兵六百赴楊文骢軍。
是時大清兵渡江甚急,王铎身為大臣,而無一言死守京城,以待緩兵至計;及第請講期,豈欲賦詩退敵耶?抑欲戎服講“老子”耶?這都是不知死活人,國家用若輩為輔臣,不亡何待!然铎意已辦歸大清一着為善後策,故發如此淡話耳。
宏光雲‘且過端午’,此語頗冷,使铎多少沒趨。
君雖庸愦,亦密知大清兵将至矣? 馬士英笞驿報 四月二十七日(己卯),龍潭驿探馬至,報清兵編木為筏,乘風而下。
又一報雲:‘江中一炮,京口城去四垛’。
最後楊文骢令箭至,雲‘江中有四筏,疑清兵。
因架炮于城下,火從後發,震倒頹城大半垛;連發三炮,江筏俱粉碎矣’。
士英将前報二人捆打,而重賞楊使。
自是,警報寂然。
馬士英奔浙 五月十六日黎明,錢謙益肩輿過馬士英家,門庭紛然。
良久,士英出,小帽、快鞋、上馬衣,向錢一拱手雲:‘詫異、詫異!我有老母,不得随君殉國矣’!即上馬去。
後随婦女多人,皆上馬妝束;家丁百餘人。
出城至孝陵,詭裝其母為太後,召守陵黔兵自衛;黔兵亦半逃。
平旦,百姓見宮門不守、宮女亂奔,始知君相俱逃去,驚惶無措;遂亂擁入内宮搶掠,禦用物件遺落滿街。
一時文武逃遁隐竄,各不相顧,洗去門上封示,男女泉湧出城;有出而複返。
少頃,忻城伯趙之龍出示安民,有‘此土已緻大清國大帥’之語,閉各城門以待大兵。
黔兵在城者,百姓盡搜殺之;以先受其害也。
附記:士英衛卒三百人從通濟門出,門者不放;欲兵之,乃出。
私衙元寶三廳,立刻搶盡。
有一圍屏,瑪瑙及諸寶所成,其價無算,乃西洋貢入者;百姓擊碎之,各取一小塊即值百餘金。
多藏厚亡,信哉! 黔兵自江上随尹帥還雞鳴山者,先至二百九十人,随士英出;後至六十人,無歸,劫行城中。
司城方勇巡警竟夜,乃不敢肆。
有潛藏者、有逃出城者,民盡殺之,無一人存。
城内栅門盤诘,護馬士英中軍八人送戎政趙之龍斬之。
馬士英寓在西華門;其子馬錫寓北門橋都督公署,在雞鵝巷:百姓焚毀一空。
次掠及阮大铖、楊維垣、陳盟家,惟大铖家最富,歌姬甚盛;一時星散。
趙監生立太子 五月十一日午刻,有趙監生率百姓千餘人擒王铎到中城獄,群毆之;使認太子。
铎呼曰:‘非幹我事,皆馬士英所使’。
衆笞铎,須發俱盡;太子亟止之,命禁中城獄。
百姓擁太子上馬入西華門,至武英殿;又擁至西宮,尚未栉沐。
時倉卒無備,取戲箱中翊善冠戴首,于武英殿登座,群呼萬歲。
兩日天氣陰霾怆慘,月色罕見;是日天晴日朗,衆心開悅。
各部寺署官見者俱行四拜禮,大僚亦間有至者。
太子粘示皇城,略雲:‘先皇帝丕承大鼎,惟茲臣庶同其甘苦。
胡天不佑,慘罹奇禍。
凡有血氣,裂眦痛恥!泣予小子,分宜殉國;以君父大仇不共戴天、皇祖基業汗血非易,忍垢匿避,圖雪國恥。
幸文武先生迎立福藩,予惟先帝之哀,奔投南都,實欲哭陳大義。
不意巨奸障蔽,至撄桎梏;予雖幽獄,無日不痛絕也。
今福王聞兵遠遁,先為民望;其如高皇帝之陵寝何!泣予小子,父老人民圍抱出獄,擁入皇宮;予自負重冤,豈稱尊南面之日乎!謹此布告在京勳舊文武先生士庶人等,念此痛懷,勿惜會議,共抒皇猷!勿以前日有不識予之嫌,惜爾經綸之教也’。
左都李沾肩輿微服詣趙之龍家求庇,之龍以令箭護送出城。
吏部尚書張捷微行至雞鳴寺,以佛幡帶自缢。
左副都禦史楊維垣自蹙二妾朱氏、孔氏死;買三棺,旁置二妾,中題“楊某之柩”,并埋中堂;身挈一仆夜遁。
至秣陵,為怨家所擊殺。
數日,仆複迹之,屍為犬食半。
十三日,太子令釋王铎,仍為大學士。
又召方拱幹、高夢箕于獄,并為禮部侍郎、東閣大學士;二人出獄即逃。
趙之龍召勇衛營兵入城,城中乘間出者甚衆。
栅禁稍寬,店肆頗有開張者。
文武諸僚集中府會議,齒及太子,皆有難色曰:‘前日幾番雲雲,恐有蹈呂、張之禍者;不然,宏光帝複來,将奈何’?趙之龍曰:‘此中複立新王,款使北歸,其何辭以善後’!衆皆然之,哄然而散。
各衙門出示安民城守,并不及立新王之事。
太子敕封中城獄神為王,差官捧敕。
二人行至獄中開讀,敕文稱“崇祯十八年”;兵馬司素服迎之。
監生徐瑜、蕭某谒趙之龍,勸其早奉太子即位;之龍立叱斬之。
差官自北軍中回,之龍即入西宮,勸太子避位。
馮可宗、陳監、王心一皆棄官逃;高倬、張有譽初傳死,後亦逃。
李沾既去,李喬自為總憲。
王铎不認太子,罪可斬矣。
而太子止其毆、釋其獄,仍以為相,其度必有太過人者。
惜乎!全軀保妻子之臣之衆也。
使铎清夜自思,其知愧否? 宋蕙湘題壁 宋蕙湘,金陵人;宏光宮女,年十四歲。
為兵掠去,題詩汲縣壁雲:‘風動江空羯鼓催,降旗飄飐鳳城開;将軍戰死君王系,薄命紅顔馬上來’。
‘廣陌黃塵暗鬓雅,北風吹面落鉛華;可憐夜月箜篌引,幾度穹廬伴暮笳’!
十一月初五日(己醜),太監谷國珍奏鳳陽災。
十一日(乙未),端門西旁舍火。
自秋至冬,烈日如夏,在在赤地。
“遺聞”雲:‘廟門告災,鳳陽祖陵疊火’。
乙酉元旦為乙酉日,天文家雲:‘太歲值事,不利’。
是日,日有蝕之。
中書舍人林翹疏稱:‘正月初六日雷聲自北至西,占在趙、晉之野有兵。
日在庚寅,主口角妖言’。
翹,江浦人;善星術。
馬士英在戍日,蔔其大用;至是,士英神其術,因薦授中書。
尋躐一品武銜,蟒玉趨事。
未幾,獲妖僧大悲,僧系齊庶宗詐冒定王,下法司會審,棄市。
初八日(壬辰)立春,流星入紫薇宮。
初九日,大雷電,雨雹。
張缙彥奏:‘十一日(乙未)午刻,河南開封府榮澤縣村郭忽現大城,堞門畢具;二時方隐’。
天官家雲:‘“廣莫之氣成城郭”;今河南茫無人煙故也’。
二月二十日(癸酉),欽天監正楊邦慶奏:‘近來日月色甚赤’。
上雲:‘是何分野?何無占候?其訪術者舉用’。
三月初二日(乙酉),楊維垣升左副都禦史。
時語曰:‘馬、劉、張、楊,國勢速亡’。
七月十三日(乙酉),太白經天。
是日,予往四河口候内父,遇秦先生;适姚生至,雲甫見日旁一星甚朗。
夫金星晝見,變之大者;而諸書不載,何欤?秦之神,無錫華藏人,性至孝;曾于元旦夜夢西城縣一牌,大書雲:‘天下已屬之清’。
時江南猶無事,與衆言之未信;然秦素誠笃,館于舅氏,予聞而異焉。
是春,南京有驢忽作人言雲:‘造什麼橋、修什麼路!五月幹戈亂,人人路上跑’。
既而不語。
又是春江南督學朱國昌駐江陰歲試,有奔牛。
王生赴試,寓中夜觀天象;次日歸,不與試。
衆怪問之,王生曰:‘昨晚旌頭星已現,大清人不日至矣’!衆未之信;未幾而南京陷。
江陰琉璜鄉亦多異鳥,有一鳥身如鹁鸪,口中吐舌長寸許。
又一鳥花色可觀,頭有兩角,頗似鹿角;行于地上,見人辄飛。
張森之見而問予,予憶古書有‘鹝鳥,大如觀鹆、頭似雉,有時吐物長數寸’;有‘鵵鳥,有毛角’;此非常鳥,天下将亂。
鳥能得氣之先,此之謂矣(鹝音逆,鵵音屠)。
初,崇祯十三年,一五台僧詣蘇州元墓山訪道友,語人雲:‘天馬星下界,新天子已降生矣。
不久,當有易代事’。
時共妄之。
不五載,大清果入。
乙酉元旦,微雨、夜風。
初二日下午,雨。
初三日,雪。
初四日,雨。
初六日,終日雪。
初九夜,大雪。
然吾鄉元旦陰雨而南京則日蝕,初六日終日雪而南京有雷聲;初九日大雪而他處大雷震,雹:陰陽災異,所在不同如此。
吳适下獄 四月二十一日(癸酉),給事中吳适疏參方國安、牟文绶;疏言:‘文绶本無寸功,驟列大帥;乃複縱兵嘩掠,緻摧陷建德、東流,大屬非法。
國安受國厚恩,乃銅陵西關及南陵城外聚兵攻擊;赤子何辜,遭茲塗炭,益之以深熱,其與叛逆何異?陛下宜加禁戢’!蔡奕琛等票旨,切責之雲:‘左良玉稱兵犯順,連破九江、安慶,文绶實久在南康、國安現在剿逆;吳适訛言亂政,巧為逆臣出脫,是何肺腸’?明日,奕琛具疏特糾,吳适下獄。
蓋先是,左光先按浙會鞫奕琛一案,适時為衢州司理官,與紹興司理陳子龍共成是獄。
及奕琛入相,乃與阮大铖同心排擠光先以至褫逮,并及于适。
實借題以快其夙憾,而國事、封疆俱置不問。
禦史張孫振又有疏糾參‘适為東林嫡派、複社渠魁,宜速正兩觀之誅’。
東林正人之薮、複社名士之林,以此論罪,榮于華衮矣! 遷都召對 四月二十六日(戊寅),上視朝畢,問群臣遷都計。
時禮部錢謙益力言不可,乃退。
自左兵檄至、大清兵信急洶洶,上日怨士英強之稱帝,因謀所以自全;士英請召黔兵入衛,辦走貴陽。
工科吳希哲等力陳,乃止。
是日,召黔兵一千二百人入城,駐雞鳴山,踐踏僧房殆遍;每夜撥二百名守私宅。
二十八日(庚辰),上下寂無一言。
良久,上雲:‘外人皆言朕欲出去’。
王铎雲:‘此語從何得來’?上指一小奄,正色語;铎曰:‘外間話,不可傳的’!铎因請講期;上曰:‘且過端午’。
馬士英發黔兵六百赴楊文骢軍。
是時大清兵渡江甚急,王铎身為大臣,而無一言死守京城,以待緩兵至計;及第請講期,豈欲賦詩退敵耶?抑欲戎服講“老子”耶?這都是不知死活人,國家用若輩為輔臣,不亡何待!然铎意已辦歸大清一着為善後策,故發如此淡話耳。
宏光雲‘且過端午’,此語頗冷,使铎多少沒趨。
君雖庸愦,亦密知大清兵将至矣? 馬士英笞驿報 四月二十七日(己卯),龍潭驿探馬至,報清兵編木為筏,乘風而下。
又一報雲:‘江中一炮,京口城去四垛’。
最後楊文骢令箭至,雲‘江中有四筏,疑清兵。
因架炮于城下,火從後發,震倒頹城大半垛;連發三炮,江筏俱粉碎矣’。
士英将前報二人捆打,而重賞楊使。
自是,警報寂然。
馬士英奔浙 五月十六日黎明,錢謙益肩輿過馬士英家,門庭紛然。
良久,士英出,小帽、快鞋、上馬衣,向錢一拱手雲:‘詫異、詫異!我有老母,不得随君殉國矣’!即上馬去。
後随婦女多人,皆上馬妝束;家丁百餘人。
出城至孝陵,詭裝其母為太後,召守陵黔兵自衛;黔兵亦半逃。
平旦,百姓見宮門不守、宮女亂奔,始知君相俱逃去,驚惶無措;遂亂擁入内宮搶掠,禦用物件遺落滿街。
一時文武逃遁隐竄,各不相顧,洗去門上封示,男女泉湧出城;有出而複返。
少頃,忻城伯趙之龍出示安民,有‘此土已緻大清國大帥’之語,閉各城門以待大兵。
黔兵在城者,百姓盡搜殺之;以先受其害也。
附記:士英衛卒三百人從通濟門出,門者不放;欲兵之,乃出。
私衙元寶三廳,立刻搶盡。
有一圍屏,瑪瑙及諸寶所成,其價無算,乃西洋貢入者;百姓擊碎之,各取一小塊即值百餘金。
多藏厚亡,信哉! 黔兵自江上随尹帥還雞鳴山者,先至二百九十人,随士英出;後至六十人,無歸,劫行城中。
司城方勇巡警竟夜,乃不敢肆。
有潛藏者、有逃出城者,民盡殺之,無一人存。
城内栅門盤诘,護馬士英中軍八人送戎政趙之龍斬之。
馬士英寓在西華門;其子馬錫寓北門橋都督公署,在雞鵝巷:百姓焚毀一空。
次掠及阮大铖、楊維垣、陳盟家,惟大铖家最富,歌姬甚盛;一時星散。
趙監生立太子 五月十一日午刻,有趙監生率百姓千餘人擒王铎到中城獄,群毆之;使認太子。
铎呼曰:‘非幹我事,皆馬士英所使’。
衆笞铎,須發俱盡;太子亟止之,命禁中城獄。
百姓擁太子上馬入西華門,至武英殿;又擁至西宮,尚未栉沐。
時倉卒無備,取戲箱中翊善冠戴首,于武英殿登座,群呼萬歲。
兩日天氣陰霾怆慘,月色罕見;是日天晴日朗,衆心開悅。
各部寺署官見者俱行四拜禮,大僚亦間有至者。
太子粘示皇城,略雲:‘先皇帝丕承大鼎,惟茲臣庶同其甘苦。
胡天不佑,慘罹奇禍。
凡有血氣,裂眦痛恥!泣予小子,分宜殉國;以君父大仇不共戴天、皇祖基業汗血非易,忍垢匿避,圖雪國恥。
幸文武先生迎立福藩,予惟先帝之哀,奔投南都,實欲哭陳大義。
不意巨奸障蔽,至撄桎梏;予雖幽獄,無日不痛絕也。
今福王聞兵遠遁,先為民望;其如高皇帝之陵寝何!泣予小子,父老人民圍抱出獄,擁入皇宮;予自負重冤,豈稱尊南面之日乎!謹此布告在京勳舊文武先生士庶人等,念此痛懷,勿惜會議,共抒皇猷!勿以前日有不識予之嫌,惜爾經綸之教也’。
左都李沾肩輿微服詣趙之龍家求庇,之龍以令箭護送出城。
吏部尚書張捷微行至雞鳴寺,以佛幡帶自缢。
左副都禦史楊維垣自蹙二妾朱氏、孔氏死;買三棺,旁置二妾,中題“楊某之柩”,并埋中堂;身挈一仆夜遁。
至秣陵,為怨家所擊殺。
數日,仆複迹之,屍為犬食半。
十三日,太子令釋王铎,仍為大學士。
又召方拱幹、高夢箕于獄,并為禮部侍郎、東閣大學士;二人出獄即逃。
趙之龍召勇衛營兵入城,城中乘間出者甚衆。
栅禁稍寬,店肆頗有開張者。
文武諸僚集中府會議,齒及太子,皆有難色曰:‘前日幾番雲雲,恐有蹈呂、張之禍者;不然,宏光帝複來,将奈何’?趙之龍曰:‘此中複立新王,款使北歸,其何辭以善後’!衆皆然之,哄然而散。
各衙門出示安民城守,并不及立新王之事。
太子敕封中城獄神為王,差官捧敕。
二人行至獄中開讀,敕文稱“崇祯十八年”;兵馬司素服迎之。
監生徐瑜、蕭某谒趙之龍,勸其早奉太子即位;之龍立叱斬之。
差官自北軍中回,之龍即入西宮,勸太子避位。
馮可宗、陳監、王心一皆棄官逃;高倬、張有譽初傳死,後亦逃。
李沾既去,李喬自為總憲。
王铎不認太子,罪可斬矣。
而太子止其毆、釋其獄,仍以為相,其度必有太過人者。
惜乎!全軀保妻子之臣之衆也。
使铎清夜自思,其知愧否? 宋蕙湘題壁 宋蕙湘,金陵人;宏光宮女,年十四歲。
為兵掠去,題詩汲縣壁雲:‘風動江空羯鼓催,降旗飄飐鳳城開;将軍戰死君王系,薄命紅顔馬上來’。
‘廣陌黃塵暗鬓雅,北風吹面落鉛華;可憐夜月箜篌引,幾度穹廬伴暮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