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南都甲乙紀

關燈
備。

     十七(壬申),越其傑巡撫河南;其傑罷閑家金陵,以馬士英妹夫起。

    朱之臣刑部、練國事兵部、劉士桢工部各侍郎,文安之詹事,樊一衡總督川、陝,淩駉東昌兵備。

     十九(甲戌),周王準于蘇州城外寄居。

    劉孔昭請操營額饷,着常州府解。

      二十(乙亥),太監孫象賢自北來歸,溫旨留用。

    命吏部察廢員及舉貢監生才品堪用願效力危疆者,考選二、三十名,咨發督輔軍前,以補地方缺官。

      二十一(丙子),内批:張捷補吏部左侍郎;由勳臣薦。

    下項煜于獄,逮周镳、陳以謙等。

    贈吳三桂父勷遼國公。

     二十三(戊寅),進士王曰俞請褒諸生許琰(琰,長州人)。

     二十四(己卯),贈李邦華少保,蔭子。

    高宏圖、何應瑞合詞請王永吉;允之。

     二十五(庚辰),王心一工部右侍郎、高倬刑部左侍郎、王榮右通政、馬兆羲禮部、成勇福建道。

    通政使劉士祯因病求去。

    太監盧九德請營制錢糧。

    命選淑女及内員;廷臣交章谏,不聽。

     二十六(辛巳),賜北京殉節大學士範景文、戶部尚書倪元璐、左都禦史李邦華等二十二人贈谥、祭葬有差。

     二十七(壬午),姚思孝大理少卿。

    吏科章正宸言:‘内批用張捷非制’;有旨:‘前解學龍薦葉廷秀亦經批升,何以寂無一言’? 二十八(癸未),故輔王應熊改兵部尚書,總督雲、貴、川、湖軍務;賜蟒、劍。

    申紹芳督饷侍郎,王志道、沈猶龍戶、兵右侍郎,郭維經右佥都。

    封鄭芝龍為南安伯。

    命停文武官薦舉,禁非言官而上疏者。

     二十九(甲申),禮科袁彭年言:‘僞吏政侍郎喻上猷将荊州紳衿開薦,江陵舉人陳萬策、李開先在所薦中不受僞檄,萬策自經、開先觸牆死’。

    考選推知胡時享、吳适等拟授科道部屬等官。

     三十日(乙酉),中旨以阮大铖為兵部右侍郎,巡閱江防;劉宗周劾奏,不聽。

    大清遣将楊萬興下濟甯。

     九月紀 九月丙戌朔,馮起綸福建布政使、孫朝讓按察使、瞿式耜應天府丞、蕭士玮光祿少卿。

    命王楊基、李幹德各帶罪往王應熊軍前理饷。

    追理桃紅壩功,奪張倫優償。

    加田仰兵部尚書,錦衣指揮世蔭。

    禮科張希夏請停薦舉幸門。

    太監蘇養性請自往催金花逋欠。

    太監李承芳催發年例公費。

     初二(丁亥),内批蔣鳴士、梁應奇補科,鄭瑜、秦镛補道。

    黃得功趨揚州,高傑以兵襲儀征。

    谕史可法:‘清在河北、賊在河南,大兵繼渡,或亦未便。

    徐、宿之師直抵汴、梁,禦寇防河尚可;兼顧海甯、歸德,去寇尚遠。

    大兵前行,當抵何處?兵由楚、豫,饷就江、淮,則勢分道遠;東事如急,能否四應?詳酌緩急,以為進取’。

     初三(戊子),高宏圖請開館修史。

    賜北京殉難文臣二十一人、勳臣二人、戚臣一人谥,先後補予開國諸臣谥、建文死難諸臣谥、正德朝死谏諸臣谥、天啟朝死珰難諸臣谥。

    廣西巡撫方震孺言:‘狼兵善火器、藥弩,以副将朱之胤統千人入衛’。

     初四(己醜),内旨:授福建副使郭之司為詹事。

    馬士英奏補張成禮都督佥事、山東河北總兵。

    高傑請瓜州泰興、邵伯鹽稅助軍。

    纂修“玉牒”。

      初五(庚寅),谕通政司:‘凡故官子孫陳乞,不許封進’。

     初六(辛卯),上始禦經筵,柳祚冒乞侍經筵。

    命驅逐黃正賓。

    命撰“起居注”。

     初七(壬辰),高宏圖請設起居注。

    補蔭故侍郎沈子才一人入監。

    責左光先濫薦多人,必賄囑;着從重議處。

    裁各省右布政使。

     初八(癸巳),劉若金通政司參議。

    史可法請督饷萬元吉專駐揚州。

    逮禦史黃澍,不至。

    命修“思宗實錄”。

     初九(甲午),輔臣姜曰廣緻仕回籍。

    侍郎練國事、阮大铖見朝。

    徐之坦補禦史、餘飏文選主事。

    左都禦史劉宗周罷。

     初十(乙未),鄖陽守臣朱翊辨自稱孤城抗賊,其子嘗洪捐生;命優叙。

    總兵黃斌卿駐九江、鄭鴻逵駐鎮江、黃蜚駐采石。

     十一(丙申),淮安生員談正逢自陳守淮功求叙,不許。

    予故輔何如寵谥“文端”。

     十二(丁酉),考功郎梁羽明自言昔日雒邸冊封,着準其優叙。

    王之綱為蕩寇将軍、河南總兵官。

     十四(己亥),柯楷戶部左侍郎。

     十六(辛醜),内閣題補中書多人。

    王溁右佥都,巡撫登萊、江東。

    太監袁升請催各鈔關稅銀。

    遣行人洪維幹催督錢糧。

    牟文绶總兵荊州。

    移黃得功駐廬州、高傑駐徐州。

     十七(壬寅),葉重華廣西按察使。

    陸朗複讦冢臣說謊。

     十八(癸卯),吏部章正宸大理丞。

    錄梅殷後一人為散騎。

    召降賊劉僑,補錦衣。

    命劉泌宣谕西蜀,即留王應熊軍前贊畫。

    越其傑奏□□銀。

    給楚藩朱華渫空名劄一百。

    令王允成鎮嶽州。

     十九(甲辰),曹勳詹事、程正揆右谕德。

    黃道周禮部尚書協理詹事,陳盟、謝德溥并侍郎詹事。

    馬士英奏張亮永城戰功。

    劉澤清薦張鳳翔、李栖鳳可預重兵之選。

    馬士英奏童生輸銀,免府縣試。

     二十(乙巳),命鄉官與監生齊民較田多寡,一體當差,不得擅立官戶。

     二十一(丙午),萬元吉還冏寺。

    命黃得功、劉良佐合兵駐鳳、壽。

     二十二(丁未),宗敦一、張鼎廷左右通政,周汝玑福建左布政。

    加何騰蛟兼撫湖北,催範礦、楊鹗、越其傑赴任。

    奉化布衣方翼明直言“政祈克終”;着送刑部問罪。

    稱皇考福恭王陵曰熙陵。

    開佐工事例。

     二十三(戊申),命鴻胪官宣谕高宏圖入直、楊文骢京口監軍。

    加左良玉太子太傅。

    鄭鴻逵、黃蜚、黃斌卿各請戰船月饷。

     二十四(己酉),懷遠侯常延齡予一子文蔭入監。

    撫甯侯朱國弼進爵保國公。

    張鳳翔添設兵部右侍郎。

    給越其傑饷銀十萬兩。

      二十五(庚戌),議恭皇帝建特廟。

    再賞定策功,加李沾左都禦史;沾因奏呂大器當日沮難,革職逮問。

      二十六(辛亥),太監谷國珍奏:要知府總兵而下悉行屬禮。

    停宗室換授。

     二十七(壬子),都督黃友義領黃河水師,金聲桓改豫、楚援剿。

    以李成棟鎮守徐州。

    再命刑部逮問黃澍,亦不至。

     二十八(癸醜),起葛寅亮太常卿。

    谕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