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南都甲乙紀

關燈
謝升也)。

     初六(壬戌),起錢謙益為禮部尚書協理詹事,杜宏域提督大教場,楊振宗安慶總兵。

    馬士英薦“案逆”阮大铖,命來京陛見。

     初七(癸亥),趙光遠提督川、陝。

    工科李清疏請谥陶安、方孝孺及蔣欽、李應升等;從之。

     初八(甲子),史可法奏:‘揚州悍民慘殺鄉紳鄭元勳’。

    吉王子慈煃報:‘吉王播遷而薨’。

    命護送潞王于杭州。

    工部尚書程注緻仕。

    命逮治從逆諸臣光時亨、周鐘等。

     初九(乙醜),劉澤清、高傑等公舉陳淇範仍以原官駐瓜州、泰興。

    原任侍郎吳履中自理。

    惠王寓于肇慶。

     初十(丙寅),張慎言緻仕。

    侍郎張有譽到任。

    禮部請立中官;诏以國雠未報,不許。

    馬士英薦起張捷。

     十三(己巳),魯王泊舟京口,請附京簡僻地方安頓。

    顧錫疇言:‘大祀莫如郊社,合祀、分祀後先互異。

    但儀禮于今,物力告匮,當删繁就簡,禀從高皇合祀之制為便’。

     十四(庚午),禦史朱國昌劾在逃巡撫郭景昌泊舟清涼門外欺飾辯疏,且論撫楚、撫晉種種惡孽;命禦史驅逐。

    釋高牆罪宗前唐王聿鍵等七十五案,凡三百四十一人。

     十五(辛未),蜀王告急。

    戶科羅萬象奏“驚見内員催征”。

    先是,命太監王肇基督催閩、浙金花銀。

    肇基名坤,即崇祯時肆惡于淮、揚者。

    高宏圖以方争阮大铖事,不便執奏,請身往督催;因過肇基言之,肇基悟,即上疏辭止。

     十六(壬申),詹事管紹甯請遴内閣诰敕房官,各以赀納授。

     十七(癸酉),呂大器引疾去;顧錫疇署吏部印。

    詹兆恒進“欽定逆案”。

     十八(甲戌),蔣德璟疏辭内召。

      十九(乙亥),舊兵部侍郎徐人龍自請除用。

      二十一(丁醜),左懋第疏請北行。

      二十三(己卯),趙之龍糾高宏圖議思宗廟号之失,請改正;诏仍舊。

    黃澍奏:‘王聚奎棄數千裡之地逃回至省,惟日催贓罰’。

     二十五(辛巳),诏迎母後鄒氏。

     二十六(壬午),史可法奏報揚州已安;特獎慰之。

    何楷戶右侍郎;程世昌佥都,撫應天。

    呂大器辭朝奏謝,谕以“挑激”二字勿言。

    通政使劉士桢參監生陸浚源為兄奏辨,詞牽國本三案。

    祁彪佳請留漕米十萬擔貯鎮江。

    巡按禦史王燮奏皇太子、定王、永王俱遇害;即以燮為都察院右佥都,巡撫山東。

     二十九(乙酉),給募兵禦史陳荩“令”字牌。

     七月紀 初一丙戌〔朔〕,選郎倪嘉慶改戶科。

    命魯王暫駐處州、崇王處台州。

    命選淨身男子。

     初二(丁亥),起張采儀制主事、陳龍正祠祭員外郎。

    舊輔孔貞運卒。

     初三(戊子),追尊皇考福恭王為恭皇帝、妣姚氏為皇太後。

      初五(庚寅),命考選科道中行評博推知各減俸。

    行取知縣楊文骢自薦邊材(馬士英甥婿也)。

    左懋第經理河北、關東軍務;馬紹瑜為太常寺少卿,加陳洪範太子太保,齎白金十萬兩、金千萬、緞絹萬匹偕使大清。

      初六(辛卯),蔣德璟獻“中興三策”;上嘉納之。

    疏辭召用,加恩禮予歸。

    高宏圖、姜曰廣奉旨迎太後。

      初七(壬辰),惠、桂二王駐廣西,魯、潞、周、崇四王駐浙東。

      初八(癸巳),劉子渤佥都,撫四川;範礦佥都,撫貴州。

    禦史米壽圖按四川。

    禮部尚書顧錫疇請谥文震孟、姚希孟、羅喻義、呂維祺,又請削溫體仁谥;從之。

     初九(甲午),發十萬米給山東撫鎮。

    定從逆諸臣六等罪。

     十三(戊戌),撫甯侯朱國弼以不預會推冢臣,疏争非制;上谕;‘出何會典’? 十四(己亥),魏國公徐宏基、撫甯侯朱國弼、安遠侯柳祚昌、靈璧侯湯國祚、忭城伯趙之龍、東甯伯焦夢熊、南和伯方一元、誠意伯劉孔昭、成安伯郭祚永各進彩緞恭賀;上命該衙門察收。

     十五(庚子),上誕日,百官朝賀。

    駕出内官監,服黃袍,十六校尉擡棕轎,進坐武英殿;文武朝見慶賀畢,仍回内官監。

    以開封推官陳潛夫為禦史,巡按河南。

    改黔督為撫;設川黔雲廣總督,鎮荊、襄。

     十六(辛醜),吏部尚書徐石麟到任。

    朱國弼、劉孔昭條陳新政:一、吏部用人,必勳臣商确;一、各部行政,必勳臣面定;一、呈上圖治,必勳臣召對。

    兵科陳子龍糾莊應會督漕狼籍。

      二十(乙巳),用禦史鄭友元言,削奪溫體仁、周延儒、薛國觀官銜蔭子,以為作奸不忠之戒。

     二十三(戊申),朱國弼、劉孔昭各請增設家丁營将,祈戶部給糧。

     二十四(己酉),劉孔昭薦舉循良卓異;内有馮大任,即戶科所參贓私狼戾者。

      二十六(辛亥),盡釋高牆罪宗為庶人。

    命經筵擇吉,錢謙益、管紹甯、陳監充講官。

    蘇按周一敬請表故舉人張世偉、顧雲鴻學行以風世;诏可。

     是月,黃元吉奏大清兵南征。

     八月紀 初一丙辰朔,日有食之。

    命錦衣馮可宗遣役緝事。

      初二(丁巳),親祀孔子。

     初三(戊午),以楊鹗為兵侍郎,總督貴州、湖廣、廣西。

    易應昌協院副都禦史,王延坦、管紹甯禮部左、右侍郎。

     初四(己未),賀世壽總督倉場。

     初五(庚申),史部尚書徐石麒推舉朱大典、王永吉;有旨‘永吉身任督師,緻北都淪陷;朱大典贓私狼籍,先帝嚴追未給:何得朦胧推舉’?士英以賄不至,故拟旨切責。

    尋賄至,而擢用無礙。

     初六(辛酉),加翼戴新恩:史可法少保,馬士英太子少師,高宏圖、姜曰廣、王铎太子少保。

    起丁魁楚兵部侍郎佥都,巡撫承、襄。

     初八(癸亥),谕戶、兵部:‘向差内官催省、直軍饷并内庫錢糧,因輔臣高宏圖、科臣羅萬象谏止。

    今需用甚急,該部再嚴催,限八月全完’。

      初九(甲子),李遽加職方司銜、沈胤培太常少卿、徐一範鴻胪卿。

    張獻忠陷成都,蜀王遇害。

     初十(乙醜),侍郎管紹甯疏請遣使告先帝後梓宮、訪問東宮二王消息。

      十一(丙寅),長安街遍粘匿名謗帖,指謗吳甡、劉宗周;皆李沾所為。

     十三(戊辰),太後至自河南,自儀鳳門入;遣靈璧侯湯國祚告于南郊。

     十六(辛未),袁樞、郭正申為兖東西道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