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七 僖宗
關燈
小
中
大
必君之勦絕之也,自有勦絕之者矣。
故曰百殃。
百雲者,天下皆能戕之、勦絕之,而靡所止也。
唐自宣宗以小察而忘天下之大恤,懿、僖以淫虐繼之,民怨盜起,而亡唐者非叛民也,逆臣也。
奔竄幽辱,未酬其怨,而昭宗死于朱全忠之手,十六院之宗子,骈首而受彊臣之刃,高祖、太宗之血食,一旦而斬。
君不仁以召百殃,既已酷矣,而豈徒其君之酷哉?李克用自潞州争山東,而三州之民俘掠殆盡,稼穑絕于南畝;秦宗權寇掠焚殺,北至滑、衛,西及關輔,東盡青、齊,南屆江、淮,極目千裡,無複煙火,車載鹽屍以供糧;孫儒攻陷東都,環城寂無雞犬;楊行密攻秦彥、畢師铎于揚州,人以堇泥為餅充食,掠人殺其肉而賣之,流血滿市;李罕之領河陽節度,以寇鈔為事,懷、孟、晉、绛數百裡閑,山無麥禾、邑無煙火者,殆将十年;孫儒引兵去揚州,悉焚廬舍,驅丁壯及婦女渡江,殺老弱以充食;朱溫攻時溥,徐、泗、濠三州之民不得耕獲,死者十六七。
若此者凡數十年,殃之及乎百姓者,極乎不忍見、不忍言之慘。
夫豈僅君之不善、受罰于天哉?不善在君而殃集于君,殺其身,赤其族,滅其宗祀,足相報也。
天豈無道而移禍于民哉?則民之不善自贻以至于此極,而非直君之罪矣。
天子失道以來,民之苦其上者,進奉也,複追蠲稅也,額外科率也,榷鹽稅茶也。
民辄疾首以呼、延頸以望,曰:惡得天誅奄至,易吾共主,殺此有司,以舒吾怨也!及乎喪亂已酷,屠割如雞豚,野死如蛙蚓,驚竄如麇鹿,餒瘠如鸠鹄,子視父之剖胸裂肺而不敢哭,夫視妻之彊摟去室而不敢顧,千裡無一粟之藏,十年無一薦之寝,使追念昔者稅斂取盈、桁楊乍系之苦,其甘苦何如邪?則将視暗君墨吏之世,如唐、虞、三代而不可複得矣。
乃一觸其私利之心,遽以不能畜厚居盈為大怨,詛君上之速亡,競戴賊而為主,舉天下狺狺薨薨而相怨一方,忘乎上之有君也。
忘乎先世以來,延吾生以至今者,君也;忘乎偷一日之安,而尚田爾田、廬爾廬者,君也。
其天性中之分誼,泯滅無餘,而成乎至不仁之習也,久矣!積不善而殃自集之,天理周流,以類應者不測,達人洞若觀火,而怙惡者不能知,一旦沓至,如山之隕,如水之決,欲避而無門,故曰百殃也。
夫民之愚夙矣,移之以使作善者君也,則君固不得辭其咎矣。
而匡維世教以救君之失,存人理于天下者,非士大夫之責乎?從君于昏以虐民者,勿論已;翹然自好者,以诋讦為直,以歌謠諷刺為文章之樂事,言出而遞相流傳,蠱斯民之忿怼以詛呪其君父,于是乎乖戾之氣充塞乎兩閑,以幹天和而獎逆叛,曾不知莠言自口而彜倫攸斁,橫屍流血百年而不息,固其所必然乎!古之君子,遇無道之君,去國出奔,不說人以無罪,故三代立國千年,而無屠割赤地之慘。
作善之祥,豈徒在一人哉!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因時之論也。
當其時,文、武之澤已斬,天下忘周而不以為君,周亦忘天下而不自任為君,則君子雖欲自我君之而不能。
若夫六王者,非篡逆之臣,則介在戎狄,無異于酋帥,殺人盈野,以求君天下而建社稷,君非君而社稷亦非社稷矣,故輕也。
君與社稷輕,而天所生之人,不可以無與立命,則苟有知貴重其民者,君子不得複以君臣之義責之,而許之以為民主可也。
黃巢既滅之後,僖宗樂禍以逞志,首挑釁于河東。
朱溫,賊也;李克用,狄也;起而交争。
高骈、時溥、陳敬瑄各極用其虐;秦宗權、孫儒、李罕之、畢師铎、秦彥之流,殺人如将不及。
當是時,人各自以為君,而天下無君。
民之屠剝橫屍者,動逾千裡,馴樸孤弱之民,僅延兩閑之生氣也無幾。
而王潮約軍于閩海,秋毫無犯;王建從綦毋谏之說,養士愛民于西蜀;張全義招懷流散于東都,躬勸農桑;楊行密定揚州,辇米赈饑;成汭撫集凋殘于荊南,通商勸農。
此數子者,君子酌天地之心,順民物之欲,予之焉可矣。
存其美,略其慝,不得以拘緻主帥之罪罪王潮,不得以黨賊之罪罪全義,不得以僭号之罪罪王建,不得以争奪之罪罪行密,不得以逐帥自立之罪罪成汭。
而其忘唐之尚有天子,莫之恤而擅地自專者,概可勿論也。
非王潮不能全閩海之一隅,非王建不能保兩川于已亂,非全義不能救孫儒刃下之餘民,非行密不能甦高骈虐用之孑黎。
且其各守一方而不妄觊中原,以糜爛其民,與暴人争衰王。
以視朱溫、李克用之竭民肝腦、以自為君而建社稷,仁不仁之相去,豈不遠哉?嗚呼!至是而民為重矣。
非倚之以安君而衛社稷之謂也,視其血染溪流、膏塗原草者,雖欲不重之,而有人心者固不忍也。
君怙惡以殃民,賊乘時而行其殘忍,民自不靖而旋以自戕,三者皆禍之府也。
而民為可矜也。
何也?屠刈流離之民,固非盡怨上行私、延首待亂之民也。
天且啟數子之心,救十一于千百,而亦可以為民之主矣。
故曰百殃。
百雲者,天下皆能戕之、勦絕之,而靡所止也。
唐自宣宗以小察而忘天下之大恤,懿、僖以淫虐繼之,民怨盜起,而亡唐者非叛民也,逆臣也。
奔竄幽辱,未酬其怨,而昭宗死于朱全忠之手,十六院之宗子,骈首而受彊臣之刃,高祖、太宗之血食,一旦而斬。
君不仁以召百殃,既已酷矣,而豈徒其君之酷哉?李克用自潞州争山東,而三州之民俘掠殆盡,稼穑絕于南畝;秦宗權寇掠焚殺,北至滑、衛,西及關輔,東盡青、齊,南屆江、淮,極目千裡,無複煙火,車載鹽屍以供糧;孫儒攻陷東都,環城寂無雞犬;楊行密攻秦彥、畢師铎于揚州,人以堇泥為餅充食,掠人殺其肉而賣之,流血滿市;李罕之領河陽節度,以寇鈔為事,懷、孟、晉、绛數百裡閑,山無麥禾、邑無煙火者,殆将十年;孫儒引兵去揚州,悉焚廬舍,驅丁壯及婦女渡江,殺老弱以充食;朱溫攻時溥,徐、泗、濠三州之民不得耕獲,死者十六七。
若此者凡數十年,殃之及乎百姓者,極乎不忍見、不忍言之慘。
夫豈僅君之不善、受罰于天哉?不善在君而殃集于君,殺其身,赤其族,滅其宗祀,足相報也。
天豈無道而移禍于民哉?則民之不善自贻以至于此極,而非直君之罪矣。
天子失道以來,民之苦其上者,進奉也,複追蠲稅也,額外科率也,榷鹽稅茶也。
民辄疾首以呼、延頸以望,曰:惡得天誅奄至,易吾共主,殺此有司,以舒吾怨也!及乎喪亂已酷,屠割如雞豚,野死如蛙蚓,驚竄如麇鹿,餒瘠如鸠鹄,子視父之剖胸裂肺而不敢哭,夫視妻之彊摟去室而不敢顧,千裡無一粟之藏,十年無一薦之寝,使追念昔者稅斂取盈、桁楊乍系之苦,其甘苦何如邪?則将視暗君墨吏之世,如唐、虞、三代而不可複得矣。
乃一觸其私利之心,遽以不能畜厚居盈為大怨,詛君上之速亡,競戴賊而為主,舉天下狺狺薨薨而相怨一方,忘乎上之有君也。
忘乎先世以來,延吾生以至今者,君也;忘乎偷一日之安,而尚田爾田、廬爾廬者,君也。
其天性中之分誼,泯滅無餘,而成乎至不仁之習也,久矣!積不善而殃自集之,天理周流,以類應者不測,達人洞若觀火,而怙惡者不能知,一旦沓至,如山之隕,如水之決,欲避而無門,故曰百殃也。
夫民之愚夙矣,移之以使作善者君也,則君固不得辭其咎矣。
而匡維世教以救君之失,存人理于天下者,非士大夫之責乎?從君于昏以虐民者,勿論已;翹然自好者,以诋讦為直,以歌謠諷刺為文章之樂事,言出而遞相流傳,蠱斯民之忿怼以詛呪其君父,于是乎乖戾之氣充塞乎兩閑,以幹天和而獎逆叛,曾不知莠言自口而彜倫攸斁,橫屍流血百年而不息,固其所必然乎!古之君子,遇無道之君,去國出奔,不說人以無罪,故三代立國千年,而無屠割赤地之慘。
作善之祥,豈徒在一人哉! 孟子曰:“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因時之論也。
當其時,文、武之澤已斬,天下忘周而不以為君,周亦忘天下而不自任為君,則君子雖欲自我君之而不能。
若夫六王者,非篡逆之臣,則介在戎狄,無異于酋帥,殺人盈野,以求君天下而建社稷,君非君而社稷亦非社稷矣,故輕也。
君與社稷輕,而天所生之人,不可以無與立命,則苟有知貴重其民者,君子不得複以君臣之義責之,而許之以為民主可也。
黃巢既滅之後,僖宗樂禍以逞志,首挑釁于河東。
朱溫,賊也;李克用,狄也;起而交争。
高骈、時溥、陳敬瑄各極用其虐;秦宗權、孫儒、李罕之、畢師铎、秦彥之流,殺人如将不及。
當是時,人各自以為君,而天下無君。
民之屠剝橫屍者,動逾千裡,馴樸孤弱之民,僅延兩閑之生氣也無幾。
而王潮約軍于閩海,秋毫無犯;王建從綦毋谏之說,養士愛民于西蜀;張全義招懷流散于東都,躬勸農桑;楊行密定揚州,辇米赈饑;成汭撫集凋殘于荊南,通商勸農。
此數子者,君子酌天地之心,順民物之欲,予之焉可矣。
存其美,略其慝,不得以拘緻主帥之罪罪王潮,不得以黨賊之罪罪全義,不得以僭号之罪罪王建,不得以争奪之罪罪行密,不得以逐帥自立之罪罪成汭。
而其忘唐之尚有天子,莫之恤而擅地自專者,概可勿論也。
非王潮不能全閩海之一隅,非王建不能保兩川于已亂,非全義不能救孫儒刃下之餘民,非行密不能甦高骈虐用之孑黎。
且其各守一方而不妄觊中原,以糜爛其民,與暴人争衰王。
以視朱溫、李克用之竭民肝腦、以自為君而建社稷,仁不仁之相去,豈不遠哉?嗚呼!至是而民為重矣。
非倚之以安君而衛社稷之謂也,視其血染溪流、膏塗原草者,雖欲不重之,而有人心者固不忍也。
君怙惡以殃民,賊乘時而行其殘忍,民自不靖而旋以自戕,三者皆禍之府也。
而民為可矜也。
何也?屠刈流離之民,固非盡怨上行私、延首待亂之民也。
天且啟數子之心,救十一于千百,而亦可以為民之主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