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七 懿宗
關燈
小
中
大
〖一〗 王式之平裘甫,康承訓之平龐勳,史據私家之文,張大其功,詳著其略。
嗚呼!是亦吹劍首者之一吷而已矣。
但以一時苟且收拾之近效言之,則童貫之勦方臘,且非無可紀之績也;至于朱儁、皇甫嵩之平黃巾,則尤赫然矣。
乃皆不旋踵而大亂作,國随以亡,爝火之溫,不能禦冰雪,久矣!饑寒之民,猝起弄兵,志不固,力不堅,大舉天下之兵以臨之,其必克者勢也。
所難者,盡取而斬艾之,則降不可殺,即盡取而斬艾之,而其潰逃以免者猶衆也。
既不得為良民,而抑習于掠奪,則狂心不可卒戢,夫何能使之洗心浣慮以服勤于田畝哉!況有司之暴虐不革,複起而擾之,則乍息之火,得風而燎原,未可以賊首既俘,信煙波之永息也。
靖康之世,京東之賊亦蜂起矣,宗汝霖收之而帖然者,使自效于行伍,而拔用其枭雄,俾仍合其部曲也。
汝霖卒,賊且複潰矣,重起而收之者韓、嶽也,鹹有所歸,而不複雜之耕桑市肆之中,使鞅掌而思浮動,故宋以甯。
王式乃于裘甫之既擒,不複問數萬之頑民消歸何處,爪牙乍斂,而睥睨于人閑,則後日之從龐勳以亂徐州,随王仙芝、黃巢以起曹、濮者,皆脫網之魚,遊沙汀而鼓浪。
式曰非吾事也。
甫一擒而策勳飲至,可以鳴豫于當時,書功于竹帛矣。
夫亂軍叛民與藩鎮異。
藩鎮之反,雖舉軍同逆,而必倚節度使以起伏,渠帥既誅,新帥撫之,三軍仍安其故籍而不失其舊。
故裴中立曰:“蔡人亦吾人也,綏之則靖矣。
”亂軍叛民者,雖有渠帥,而非其夙奉之君長,人自為亂,渠帥自誅,衆志自競,非有以統攝之,而必更端以起。
當斯時也,非分别其疆弱之異質,或使之歸耕,或使之充伍,又得良将吏以安存之,則愈散而禍愈滋。
以式為将,以白敏中之徒為相,居中而禦之,何功之足紀哉!徒以長亂而已矣。
又況康承訓之進沙陀以亡唐邪? 〖二〗 古之稱民者曰“民岩”。
上與民相依以立,同氣同倫而共此區夏者也,乃畏之如岩也哉?言此者,以責上之善調其情而平其險阻也。
唐至懿宗之世,民果岩矣。
裘甫方馘,而懷州之民攘袂張拳以逐其刺史,陝州繼起,逐觀察使崔荛,光州繼起,逐刺史李弱翁,狂起而犯上者,皆即其民也。
觀察刺史而見逐于民,其為不消,固無可解者。
雖然,貪暴之吏,何代蔑有?一牓違其情,而遽起逐之,上且無如之何,天下惡得而不亡!夫民既如此矣,欲執民而治其逐上之罪,是不矜其窮迫而激之亂也;欲誅觀察刺史以撫民,而民之不道又惡可長哉?小失豪民之意,狺狺而起,脅天子以為之快志,抑不大亂不已。
然則反此而欲靖之也無術,則抑追诘其所繇來,而知畏民之岩者,調制其性情于早,不可唯意以亂法也。
人君所恃以饬吏治、恤民隐者,法而已矣。
法者,天子操之,持憲大臣裁之,分理之牧帥奉若而守之。
牧帥聽于大臣,大臣聽于天子,綱也;天子咨之大臣,大臣任之牧帥,紀也。
天子之職,唯慎選大臣而與之簡擇牧帥。
既得其人而任以郡邑之治矣,則刑賞予奪一聽大臣。
所訪于牧帥者,實考其淑慝功罪而決行之。
于是乎民有受墨吏之荼毒者,昂首以待當守之斧钺。
即其疏脫而怨忿未舒,亦俯首以俟後吏之矜蘇。
而大臣牧帥既得其人,天子又推心而任之,則墨吏之能疏脫以使民含怨者,蓋亦鮮矣。
而宣宗之為君也不然。
其用大臣也,取其飾貌以求容者而已;其任牧帥也,取其拔擢自我無所推引者而已。
至于州縣之長,皆自我用焉,而抑不能周知其人,則微行竊聽,以裡巷之謠诼為朝章。
李言、李君奭之得遷,惡知非賄奸民以為之媒介哉?乃決于信,而謂廷臣之公論舉不如塗人之片唾也,于是刑賞予奪之權,一聽之裡巷之民。
而大臣牧帥皆屍位于中,無所獻替。
民乃曰此裒然而為吾之長吏者,榮辱生死皆操之我,天子而既許我矣。
其黠者,得自達于天子,則讦奏而忿以洩,奸亦以雠;其很者,不能自達,則聚衆号呼,逐之而已。
曰天子而既許我以予奪長吏矣,孰能禁我哉?不曰天子固愛我,即稱兵犯上而不忍加罰于我;則曰天子固畏我,即稱兵犯上而不敢加刑于我。
長是不懲,又何有于天子哉?耰鉏棘矜以攻城掠野,無不可者。
民非本碞,上使之碞;既碞,
嗚呼!是亦吹劍首者之一吷而已矣。
但以一時苟且收拾之近效言之,則童貫之勦方臘,且非無可紀之績也;至于朱儁、皇甫嵩之平黃巾,則尤赫然矣。
乃皆不旋踵而大亂作,國随以亡,爝火之溫,不能禦冰雪,久矣!饑寒之民,猝起弄兵,志不固,力不堅,大舉天下之兵以臨之,其必克者勢也。
所難者,盡取而斬艾之,則降不可殺,即盡取而斬艾之,而其潰逃以免者猶衆也。
既不得為良民,而抑習于掠奪,則狂心不可卒戢,夫何能使之洗心浣慮以服勤于田畝哉!況有司之暴虐不革,複起而擾之,則乍息之火,得風而燎原,未可以賊首既俘,信煙波之永息也。
靖康之世,京東之賊亦蜂起矣,宗汝霖收之而帖然者,使自效于行伍,而拔用其枭雄,俾仍合其部曲也。
汝霖卒,賊且複潰矣,重起而收之者韓、嶽也,鹹有所歸,而不複雜之耕桑市肆之中,使鞅掌而思浮動,故宋以甯。
王式乃于裘甫之既擒,不複問數萬之頑民消歸何處,爪牙乍斂,而睥睨于人閑,則後日之從龐勳以亂徐州,随王仙芝、黃巢以起曹、濮者,皆脫網之魚,遊沙汀而鼓浪。
式曰非吾事也。
甫一擒而策勳飲至,可以鳴豫于當時,書功于竹帛矣。
夫亂軍叛民與藩鎮異。
藩鎮之反,雖舉軍同逆,而必倚節度使以起伏,渠帥既誅,新帥撫之,三軍仍安其故籍而不失其舊。
故裴中立曰:“蔡人亦吾人也,綏之則靖矣。
”亂軍叛民者,雖有渠帥,而非其夙奉之君長,人自為亂,渠帥自誅,衆志自競,非有以統攝之,而必更端以起。
當斯時也,非分别其疆弱之異質,或使之歸耕,或使之充伍,又得良将吏以安存之,則愈散而禍愈滋。
以式為将,以白敏中之徒為相,居中而禦之,何功之足紀哉!徒以長亂而已矣。
又況康承訓之進沙陀以亡唐邪? 〖二〗 古之稱民者曰“民岩”。
上與民相依以立,同氣同倫而共此區夏者也,乃畏之如岩也哉?言此者,以責上之善調其情而平其險阻也。
唐至懿宗之世,民果岩矣。
裘甫方馘,而懷州之民攘袂張拳以逐其刺史,陝州繼起,逐觀察使崔荛,光州繼起,逐刺史李弱翁,狂起而犯上者,皆即其民也。
觀察刺史而見逐于民,其為不消,固無可解者。
雖然,貪暴之吏,何代蔑有?一牓違其情,而遽起逐之,上且無如之何,天下惡得而不亡!夫民既如此矣,欲執民而治其逐上之罪,是不矜其窮迫而激之亂也;欲誅觀察刺史以撫民,而民之不道又惡可長哉?小失豪民之意,狺狺而起,脅天子以為之快志,抑不大亂不已。
然則反此而欲靖之也無術,則抑追诘其所繇來,而知畏民之岩者,調制其性情于早,不可唯意以亂法也。
人君所恃以饬吏治、恤民隐者,法而已矣。
法者,天子操之,持憲大臣裁之,分理之牧帥奉若而守之。
牧帥聽于大臣,大臣聽于天子,綱也;天子咨之大臣,大臣任之牧帥,紀也。
天子之職,唯慎選大臣而與之簡擇牧帥。
既得其人而任以郡邑之治矣,則刑賞予奪一聽大臣。
所訪于牧帥者,實考其淑慝功罪而決行之。
于是乎民有受墨吏之荼毒者,昂首以待當守之斧钺。
即其疏脫而怨忿未舒,亦俯首以俟後吏之矜蘇。
而大臣牧帥既得其人,天子又推心而任之,則墨吏之能疏脫以使民含怨者,蓋亦鮮矣。
而宣宗之為君也不然。
其用大臣也,取其飾貌以求容者而已;其任牧帥也,取其拔擢自我無所推引者而已。
至于州縣之長,皆自我用焉,而抑不能周知其人,則微行竊聽,以裡巷之謠诼為朝章。
李言、李君奭之得遷,惡知非賄奸民以為之媒介哉?乃決于信,而謂廷臣之公論舉不如塗人之片唾也,于是刑賞予奪之權,一聽之裡巷之民。
而大臣牧帥皆屍位于中,無所獻替。
民乃曰此裒然而為吾之長吏者,榮辱生死皆操之我,天子而既許我矣。
其黠者,得自達于天子,則讦奏而忿以洩,奸亦以雠;其很者,不能自達,則聚衆号呼,逐之而已。
曰天子而既許我以予奪長吏矣,孰能禁我哉?不曰天子固愛我,即稱兵犯上而不忍加罰于我;則曰天子固畏我,即稱兵犯上而不敢加刑于我。
長是不懲,又何有于天子哉?耰鉏棘矜以攻城掠野,無不可者。
民非本碞,上使之碞;既碞,